1. 有形容個人憤世嫉俗的詩句嗎
李白的《將進酒》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huán)復來.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會須:應當)岑(cén)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注:某些高中教材也用作:“君莫停”)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側耳聽:(注:人教版高中教材也可作“傾耳聽”)鐘鼓饌(zhuàn)玉何足貴(注:此處也可作“不足貴”),但愿長醉不復醒.(注:也有版本為但愿長醉不用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陳王昔時宴平樂(lè),斗酒十千恣(zì)歡謔(xuè).主人何為言少錢(注:此處也可作“言錢少”),徑(jìng)須沽(gū)取對君酌(zhuó).(徑須:直截了當.)五花馬,千金裘(qiú),呼兒將(jiāng)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2. 《馬說》中這兩句話寄寓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第一句,是惋惜和痛恨 第二句,是遺憾和嘲諷 再給你擴充一些: 《馬說》用托物寓意的寫法(伯樂比喻能識別人才的封建統治者。
千里馬比喻人才。食馬者比喻愚妄淺薄的封建統治者)和層層深入的結構方式。
先從正面提出論點:“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說明伯樂對千里馬命運的決定性作用,從千里馬和伯樂的依賴關系出發,說明千里馬被埋沒是不可避免的。
然后筆鋒一轉,“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從反面展開議論。流露出作者憤世嫉俗之意與懷才不遇的感慨。
接著又描繪了千里馬別埋沒的具體情形,這也是千里馬終身受屈辱直至含悲死去的歷史。接著揭示千里馬被埋沒的根本原因: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現。運用三個“bu”一組排比句以及描寫食馬者洋洋得意的神情和自居的心理。
寫出了食馬者平庸淺薄、愚妄無知的特征。最后歸結出“其真不知馬也”這一貫穿全文的中心句。
表達了作者對統治者不能識別人才、摧殘人才、埋沒人才的強烈憤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