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想知邊戰國策里有哪些句子形容戰爭的情況
【樂府雜曲·鼓吹曲辭·戰城南】 唐·李白 去年戰桑干源,今年戰蔥河道。
洗兵條支海上波,放馬天山雪中草。萬里長征戰,三軍盡衰老。
匈奴以殺戮為耕作,古來唯見白骨黃沙田。秦家筑城備胡處,漢家還有烽火燃。
烽火燃不息,征戰無已時。野戰格斗死,敗馬號鳴向天悲。
烏鳶啄人腸,銜飛上掛枯樹枝。士卒涂草莽,將軍空爾為。
乃知兵者是兇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相和歌辭·從軍行二首】 唐·李白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雜曲歌辭·出自薊北門行】 唐·李白 虜陣橫北荒,胡星曜精芒。
羽書速驚電,烽火晝連光。虎竹救邊急,戎車森已行。
明主不安席,按劍心飛揚。推轂出猛將,連旗登戰場。
兵威沖絕漠,殺氣凌穹蒼。列卒赤山下,開營紫塞傍。
途冬沙風緊,旌旗颯凋傷。畫角悲海月,征衣卷天霜。
揮刃斬樓蘭,彎弓射賢王。單于一平蕩,種落自奔亡。
收功報天子,行歌歸咸陽。 【雜曲歌辭·白馬篇】 唐·李白 龍馬花雪毛,金鞍五陵豪。
秋霜切玉劍,落日明珠袍。斗雞事萬乘,軒蓋一何高。
弓摧宜山虎,手接泰山猱。酒后競風彩,三杯弄寶刀。
殺人如翦草,劇孟同游遨。發憤去函谷,從軍向臨洮。
叱咤萬戰場,匈奴盡波濤。歸來使酒氣,未肯拜蕭曹。
羞入原憲室,荒徑隱蓬蒿。 【李陵詠】 唐·王維 漢家李將軍,三代將門子。
結發有奇策,少年成壯士。長驅塞上兒,深入單于壘。
旌旗列相向,簫鼓悲何已。日暮沙漠陲,戰聲煙塵里。
將令驕虜滅,豈獨名王侍。既失大軍援,遂嬰穹廬恥。
少小蒙漢恩,何堪坐思此。深衷欲有報,投軀未能死。
引領望子卿,非君誰相理。 【老將行】 唐·王維 少年十五二十時,步行奪得胡馬騎。
射殺中山白額虎,肯數鄴下黃須兒。一身轉戰三千里,一劍曾當百萬師。
漢兵奮迅如霹靂,虜騎崩騰畏蒺藜。衛青不敗由天幸,李廣無功緣數奇。
自從棄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昔時飛箭無全目,今日垂楊生左肘。
路傍時賣故侯瓜,門前學種先生柳。蒼茫古木連窮巷,寥落寒山對虛牖。
誓令疏勒出飛泉,不似潁川空使酒。賀蘭山下陣如云,羽檄交馳日夕聞。
節使三河募年少,詔書五道出將軍。試拂鐵衣如雪色,聊持寶劍動星文。
愿得燕弓射天將,恥令越甲鳴吳軍。莫嫌舊日云中守,猶堪一戰取功勛。
【兵車行】 唐·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況復秦兵耐苦戰,被驅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且如今年冬,未休關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苦戰行】 唐·杜甫 苦戰身死馬將軍,自云伏波之子孫。
干戈未定失壯士,使我嘆恨傷精魂。去年江南討狂賊,臨江把臂難再得。
別時孤云今不飛,時獨看云淚橫臆。 【丹青引,贈曹將軍霸】 唐·杜甫 將軍魏武之子孫,于今為庶為清門。
英雄割據雖已矣,文彩風流猶尚存。學書初學衛夫人,但恨無過王右軍。
丹青不知老將至,富貴于我如浮云。開元之中常引見,承恩數上南熏殿。
凌煙功臣少顏色,將軍下筆開生面。良相頭上進賢冠,猛將腰間大羽箭。
褒公鄂公毛發動,英姿颯爽來酣戰。先帝天馬玉花驄,畫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牽來赤墀下,迥立閶闔生長風。詔謂將軍拂絹素,意匠慘澹經營中。
斯須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玉花卻在御榻上,榻上庭前屹相向。
至尊含笑催賜金,圉人太仆皆惆悵。弟子韓干早入室,亦能畫馬窮殊相。
干惟畫肉不畫骨,忍使驊騮氣凋喪。將軍畫善蓋有神,必逢佳士亦寫真。
即今飄泊干戈際,屢貌尋常行路人。途窮反遭俗眼白,世上未有如公貧。
但看古來盛名下,終日坎壈纏其身。 【雜曲歌辭·采桑】 唐 自古多征戰,由來尚甲兵。
長驅千里去,一舉兩蕃平。按劍從沙漠,歌謠滿帝京。
寄言天下將,須立武功名。 【雜曲歌辭·回紇】 唐 曾聞瀚海使難通,幽閨少婦罷裁縫。
緬想邊庭征戰苦,誰能對鏡治愁容。久戍人將老,須臾變作白頭翁。
【沙場夜】 唐·于濆 城上更聲發,城下杵聲歇。征人燒斷蓬,對泣沙中月。
耕牛朝挽甲,戰馬夜銜鐵。士卒浣戎衣,交河水為血。
輕裘兩都客,洞房愁宿別。何況遠辭家,生死猶未決。
【古征戰】 唐·于濆 高峰凌青冥,深穴萬丈坑。皇天自山谷,焉得人心平。
齊魯足兵甲,燕趙多娉婷。仍聞麗水中,日日黃金生。
茍非夷齊心,豈得無戰爭。 <<長征>>毛澤東 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閑. 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鎖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后盡開顏.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杜甫《春望》) 2、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杜甫《春望》) 3、朔氣傳金柝,寒光照鐵衣。
(《木蘭詩》) 4、此去泉臺招舊部,旌旗十萬斬閻羅。(陳毅。
2. 《戰國策》中有哪些成語 俗語 諺語啊
亡羊補牢,未為遲也《楚策》 道不拾遺,夜不閉戶《秦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趙策》 鷸蚌相持,漁人得利《燕策》 戰無不勝,攻無不克《齊策》 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已者容《趙策》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燕策》 一、《戰國策·西周策》 【百步穿楊】(百發百中):能射中百步以外目標的楊樹葉。形容射擊準確,每次都命中目標。
后世比喻做事有充分把握,絕不落空。 二、《戰國策·秦策》 【比比皆是】(秦策一):到處都是,形容為數很多。
【側目而談】(秦策一):斜著眼睛看人,指心存畏懼,不敢正視。也指憤怒或不滿地看。
【抵掌而淡】(秦策一):抵掌:鼓掌、擊掌,形容無拘無束地暢談,氣氛歡洽。 【前倨后恭】(秦策一):倨:傲慢,怠慢。
光前傲慢而后來恭敬,前后態度不一樣。常指人勢利。
【曾參殺人】(秦策二):曾參:孔子的學生,向來以孝賢出名。比喻流言傳播得廣,也會讓人相信。
【兩虎相斗】(秦策二):比喻力量強大的雙方之間的爭斗。 【遠交近攻】(秦策三):結交離得遠的國家而進攻鄰近的國家。
這是戰國時秦國用以吞并六國,建立統一王朝的一種外交策略。后也指一種為人處世的手段。
【積少成多】(秦策四):積累少量的東西,能成為巨大的數量。 【未路之難】(秦策五):未路:最后一段路,走最后一段路很困難。
比喻保持晚節不容易。也比喻做事情越接近成功,工作越艱巨。
【懸梁刺股】(《漢書》(秦策一):因怕困倦影響學習,而把頭發束起來吊在屋梁上,用錐子刺大腿。形容勤奮苦讀。
三、《戰國策·齊策》 【安步當車】(齊策一):用慢步行走當作坐車。 【吠非其主】(齊策一):狗專向不是它主人的人叫,比喻人各為其主,為主人做事。
【轂擊肩摩】(齊策一):車碰著車,肩摩著肩形容行人車馬來往擁擠。 【揮汗成雨】(齊策一):原形容人多擁擠。
后也形容因天熱或勞動等出汗多。 【接袂成帷】(齊策一):袂:衣袖;帷:帷幕,衣襟可以連接成帷幕。
形容城市繁華,人口從多。 【門庭若市】(齊策一):門口和庭院里熱鬧得像集市一樣。
原形容進諫的人很多。現形容來的人極多。
【以一當十】(齊策一):一個人可以抵擋十個人。比喻軍隊以寡敵眾,勇敢善戰。
【戰無不勝】(齊策二):打仗沒有不取得勝利的。形容力量強大百戰百勝。
或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 【畫蛇添足】(齊策二):比喻多此一舉,弄巧成拙。
【比肩而立】(齊策三):肩靠著肩站立,比喻距離很近。 【不自量力】(齊策三):不能正確估量自己的力量。
【布衣之交】(齊策三):平民之間交往的友誼,亦指顯貴者與平民的交往。 【隨踵而至】(齊策三):一個跟著一個。
形容來得人很多,連綿不斷。 【直言不諱】(齊策四):有話直說,無所忌諱。
【狡兔三窟】(齊策四):狡猾的兔子有三個洞穴。比喻藏身的地方多,便于逃避災禍。
【歸真反璞】(齊策四):指除去外飾,恢復其本來面目。 【高枕而臥】(齊策四):指墊高枕頭安然睡覺,比喻無所顧慮。
【扶老攜幼】(齊策四):攙著老人,領著小孩。多形容某些歡迎、投奔、逃亡等吻合,人們成群結隊而行的情況。
【寢不安席】(齊策五):睡覺時不能安于枕席,指有心事而睡不著覺。 【折沖尊俎】(齊策五):沖:古時用以沖去敵城的戰車;折沖:挫敗敵人;尊俎:酒器和放肉的祭器,借指宴席。
原指在宴席上運用策略制勝對方。后也泛指外交談判。
四、《戰國策·楚策》 【心旌搖曳】(楚策一):旌:古代的一種旗幟,心神像旗幟一樣搖擺不定。形容情思起伏,不能自持。
【被堅執銳】(楚策一):身穿銳甲,手拿兵器,形容全副武裝投入戰斗。 【狐假虎威】(楚策一):狐貍借著老虎的威風去嚇唬其它野獸。
比喻倚仗別【人的勢力來欺壓或嚇唬人。 【桂薪珠米】(楚策三):薪貴如桂,米貴如珠,形容物價昂貴。
【食玉炊桂】(楚策三):指吃的東西像玉器一樣貴重,燃燒的同桂木一樣珍貴。形容物價昂貴,生活艱苦。
【見兔顧犬】(楚策四):看到野兔,就回頭喚狗去追捕。比喻事態緊急,但及時想辦法還來得及。
【峻阪鹽車】(楚策四):阪:指山坡。形容老人年邁,難負責任。
【亡羊補牢】(楚策四):丟失了羊,就補修羊圈,還不算晚。比喻出了差錯,及時設法補救,以免繼續受損失。
【與世無事】(楚策四):跟世人沒有爭執。形容不慕名利,超然達觀的處世態度。
五、《戰國策·趙策》 【前事不忘,后世之師】(趙策一):師:榜樣、借鑒。記住以往的經驗教訓,可以為以后的事作借鑒。
【胡服騎射】(趙策二):原指學胡人的服飾裝束,練習騎馬射箭。后比喻政治文化改革措施。
【不可同曰而語】(趙策二):不能同時談論。形容事物之間差異很大,兩者不能相提并論。
【不遺余力】(趙策三):不留下一點剩余的力量。 【彈弓之地】(趙策三):彈弓所用的泥丸、石丸或鐵丸。
比喻地方很小。 【天崩地坼】(趙策三):坼:開裂。
天坍塌,地開裂。比喻重大事變。
也形容倒塌或爆炸聲音的強烈。 【交淺言深】(趙策四):交淺:交往不深,關系不很密切。
指對交往不多的人談。
3. 在下面這段話中,作者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
“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翻譯:白云自然而然地從山峰飄浮而出,倦飛的小鳥也知道飛回巢中;日光暗淡,即將落山,我流連不忍離去,手撫著孤松徘徊不已。
評析:此四句之描寫,顯然寄托深遠。
宋,葉夢得《避暑錄話》評上二句:“此陶淵明出處大節。非胸中實有此境,不能為此言也。”云“無心”而“出”,鳥“倦飛”“知還”,確乎喻說了詩人由出仕而歸隱的心路歷程。
清,陶澍集注《靖節先生集》評下二句:“閔晉祚之將終,深知時不可為,思以巖棲谷隱,置身理亂之外,庶得全其后凋之節也。”日光暗淡,日將西沉,是否哀憫晉祚,姑且不論,流連孤松則顯然象征詩人的耿介之志。本辭中言“松菊”,言“庭柯”,言“孤松”,一篇之中,三致意矣。
(只是我的看法,這句不一定正確)
4. 戰國策 名句
貴其所以貴者貴——認清權力本源之策
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施恩不望報之策
無功不當封——利害對照之策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避免兩敗俱傷之策
鬼且不知也——“西瓜偎小邊”之策
螻蟻得意焉——固本舍術之策
毛羽未豐不可以高飛——度糖量力的智能
誹在己,譽在上——重臣自保之策
其變不可勝數也——雞蛋不放同一籃子之策
前事不忘,后事之師——辭官自保之策
狡兔三窟,高枕無憂——三重保險之策
三戰三勝而國危——小國不可好戰之說
俟河之清,人壽幾何?——以小事大策略之辯
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之論辯
處事應對之策
言者異,則人心變——以退為進的游說之策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政治正確以脫罪之策
勝而不驕,約而不忿——菩始且能善終之策
前倨而后卑——潛心研究而成大功之策
鳥集烏飛,兔興馬逝——拉高難度以阻止事情發生之策
同欲者相憎,同憂者相親——加深對手陣營內部矛盾之策
一國三公,吾誰適從——有見地無作為之鑒
美女破舌,美男破老——排除敵國賢臣之策
轉禍而為福,因敗而為功——化危機為轉機之策
布衣之怒,流血五步——赤腳拼穿鞋之策
以酒亡國,以色亡國——借題發揮之策
以是為非,以非為是——分化合縱之策
出君之口,人臣之耳——密謀策反之策
計不決者名不成——促使把握時機之策
鳳凰于飛,五世其昌——卜卦辭的后見之明
我能往,寇亦能往——正面迎敵不躲避之策
名不可兩立,行不可兩全——忠孝不能兩全之嘆
忠臣不事二君,貞女不更二夫——以死喚醒人心之策
我無爾詐,爾無我虞——坦誠簽和約之策
父教子貳,何以事君——臨難不虧大節之論
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知過不改而招弒之鑒
有黨必有讎——廣結善緣之策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忘恩負義的歪理
欲加之罪,其無辭乎——認命伏誅之嘆
朝不及夕,何以待君——時機緊迫痛下決心之諫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固貪而失國之鑒
人各有偶,齊大非偶——小國依賴大國非福的避禍之策
多行不義必自斃——縱欲養惡之策 解釋沒有
5. 請說出下面的句子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如果是比喻,說出是哪種比喻
明喻就是本體、喻體和 比喻 詞都出現的比喻 。
例如: 這初秋之夜如一襲藕花色的紗衫,飄起淡淡的哀愁。 ——何其芳《秋海棠》 暗喻 : 暗喻又叫隱喻,只出現本體和喻體,不用比喻詞語,或用“是、變成、成為、等于”等喻詞。
例如: 美感的記憶,是人生最可珍的產業,認識美的本能是上帝給我們進天堂的一把秘鑰。 ——徐志摩《曼殊斐兒》 借喻: 借喻是只出現用來代替本體的喻體,而本體和喻詞都不出現。
例如: 我這輩子只是在生活的道上盲目的前沖,一時踹入一個泥潭,一時踏折一枝草花,只是這無目的的奔馳…… ——徐志摩《再剖》 強喻: 本體和喻體有共同的特征,為了突出本體的這一特征,特別強調喻體的程度不如或超過本體。 例如: 我看見蝗蟲遮天蔽日 向農民爭奪糧食 而地主比蝗蟲更兇 甚至掠奪去妻女 ——鄒荻帆《鄉音》 反喻: 從反面設喻,以反托正,從被否定的喻體事物的反面去領會本體事物的特征,喻詞常用“不是”或“不像”。
例如: 人非木石,豈能一味談理,礙于情面而偏過去了,在這里正有著人氣息。 ——魯迅《送灶日漫筆》 博喻: 博喻就是用不只一個喻體去說明和描述本體 。
例如: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的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