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意詩句大全

解夢佬 0

1. 禪意詩的簡介

禪意詩是反映僧人和文人修行悟道的生活的詩,諸如山居詩、佛寺詩和游方詩等。表現空澄靜寂圣潔的禪境和心境是禪意詩的主要特色,富有情趣,表現的是空寂、淡泊、出世的情懷。

佛教在漢晉之際從印度傳入后,禪詩就應運而生,禪意詩也就出現了。像唐朝被稱詩佛的王維就創作了大量清寂優美的禪意詩,宋代的蘇軾、黃庭堅也有不少機趣靈動的禪意詩。我國古代詩歌遺產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古代詩歌園地中又一畦奇葩,許多優秀禪意詩至今仍具有不朽的魅力。

現代新詩中,也出現了寫禪意詩的作者,臺灣洛夫、周夢蝶都是寫禪意詩的高手,大陸詩人少木森也作了大量禪意詩嘗試,并試圖為禪意詩下定義。但是,實際上,禪意詩至今未有被普遍接受的定義。

2. 蓮花帶著禪意的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2、一花一天堂,一草一世界。一樹一菩提,一土一如來。

一方一凈土,一笑一塵緣。一念一清凈,心是蓮花開。

3、善良,是心間綻放的花,它遠離喧囂的岸,收斂著剔透的花瓣、幽婉的芬芳,佇立成一莖明澈的純真,搖曳為一抹恬然的淡泊。它舒展著娉婷的笑靨,仿佛一首云淡風輕的小詩,又如一曲藍天碧水的梵音。

它是一朵佛前的青蓮,任由紅塵萬丈,我自纖塵不染,諸邪不侵,只靜看清水一脈脈地劃過如煙歲月。 4、蓮,在雨色朦朦時節,讓那圓圓滿滿的葉,沾滿晶瑩的雨珠,如珍珠般,映射出蓮清淡干凈的容顏,在月色銀輝如水的夜色間,悄然打動世人的眼。

在歲月的遞增間,越發喜愛那一池碧波里剔透干凈的玉顏,在蓮的神韻間,發e79fa5e98193e4b893e5b19e31333365643661覺生活的簡單和滿足。就讓繁瑣淡去,讓歲月靜好,一世安然。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佛曰:淡定即從容,世間風月,不忘初心,賞花的心情,總能心靜即安。

1、我不愿在歲月的門楣間,感嘆人生的苦澀,讓絲絲怨意蔓延開來。蓮,在瞬間的完美中,定格一世的安寧。

在盛開的季節里,讓人忘卻凋零的悲切。就在這繁華喧鬧的夏日里,蓮輕浮在圓潤的葉間,聽濤濤水流的輕吟。

仿佛一世靜好的期盼,在微風拂面的月色間,在心底蕩漾開來。 2、誰說,讀懂過蓮的傲骨?在一波蕩漾間,發現那孤獨傲然的心靈。

從一片蓮葉間,挺立出一朵青里泛白的花苞,在一抹溫柔里,孕育出滿滿的深情。蓮如人的心情,也寂寞,也淡薄,也黯然。

卻在時光流轉間,甘愿化為佛前的寶座,在孤獨中,聽盡一片梵音佛語。 3、在蓮瞬間的娟秀間,讀懂歲月匆匆的碾轉、聚與散。

讓如煙的往事,在輪回間,沉淀,在蓮的一朵禪意間,浮生花開,月靜日長,最終,歲月沉香。

3. 紅樓夢禪意詩詞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云證. 無可云證,是立足境. 無立足境,是方干凈.茜紗窗下,我本無緣, 黃土壟中,卿何薄命.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 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為官的,家業凋零, 富貴的,金銀散盡, 有恩的,死里逃生, 無情的,分明報應. 欠命的,命已還,欠淚的,淚已盡. 冤冤相報實非輕,分離聚合皆前定. 欲知命短問前生,老來富貴也真僥幸. 看破的,遁入空門, 癡迷的,枉送了性命. 好一似食盡鳥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 初始在子 終末在子 永生在子 全滅在子 動心在子——審判在子。

4. 古色古香的詩句

1.今夕何夕,見此良人。

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詩經·唐風·綢繆》很久以前,看傾城之戀,范柳原對白流蘇說,今夕何夕,見此良人,后面是什麼?白流蘇抿嘴而笑,我可不知道,于是他就接著念,子兮子兮,如此良人何。我該拿你怎麼辦呢?對這一段實在印象深刻,于是我固執地相信,這四句詩,更像是描述美麗的邂逅:良辰,美景,佳人。

2.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詩經·周南·關雎》詩三百首篇,《關雎》地位之高可見一斑。窈窕淑女,也就成為中國文人千百年來向往的美好形象了。

3.桃之夭夭,灼灼其華。之子于歸,宜室宜家。

——《詩經·周南·桃夭》桃之夭夭,寫盡萬般風流。仿佛見到灼人的滿樹桃花下,新嫁的新娘嬌艷的面頰和絢麗的紅妝,那頭有良人久候,將與她共度一生。

4. 出其東門,有女如云。 雖則如云,匪我思存。

——《詩經·鄭風·出其東門》窗外有一百個人走過,我也能分辨出你的足音。因為其他九十九人都是踏在地上,而你,踏在我心上。

5.手如柔荑,膚如凝脂,領如蝤蠐,齒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詩經·衛風·碩人》真有這樣的美人,教人如何不心動。

6.死生契闊,與子成說。執子之手,與子偕老。

——《詩經·邶風·擊鼓》我們都渴望執子之手,與子偕老,卻常常忘了,在這之前,還有死生契闊,與子成說。生死,離合,都抵不過最后的執手,這樣,我們才算沒有辜負愛情。

7. 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既見君子,云胡不喜!——《詩經·鄭風·風雨》已經見到了你,還有什麼不歡喜的?只是,真的愛她,就不要讓她一直等待。8.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悠悠蒼天!此何人哉?——《詩經·王風·黍離》我們當然可以將《黍離》當成周大夫行役而憫傷周宗室而作,但放在當下,也可以當做求而不得的一番感慨。吶,有沒有這樣一個人,讓你輾轉反側夜不能寐?9.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縱我不往,子寧不嗣音?——《詩經·鄭風·子衿》仿佛看見少女皺起眉頭,連抱怨都帶著幾分俏皮:那個笨蛋,我不去找你,你就不會主動來找我麼?10.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

——《詩經·邶風·柏舟》愛有很多選擇,可是愛上了,就是唯一。11. 瞻彼淇奧,綠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詩經·衛風·淇奧》程英曾經用這一句詩來形容楊過——一見楊過誤終生。

能配得上“有斐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應該有怎樣的風采。12. 南有喬木,不可休思。

漢有游女,不可求思。——《詩經·周南·漢廣》真的有勇氣,就逆流而上,去追尋他/她的足跡吧,沒有不可以,只有不愿意。

13.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秦風·蒹葭》讀這樣唯美的詩句,會不會讓你有一瞬間的恍惚。14. 冬之夜,夏之日。

百歲之后,歸於其室。——《詩經·唐風·葛生》大概是安意如寫的吧,死亡是一場盛宴,只是你比我先行。

所以我們總奢望,緣定三生。15.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

——《詩經·小雅·采薇》若你遠行,有沒有一個人,會在歷經風雨之后仍等你歸來?16.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莊子·內篇·大宗師》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方式生活,哪怕代價是放手——這樣固然理智,可是,理智了,就不是愛情了。

17.聞君有兩意,故來相決絕。——《白頭吟》 卓文君我們都被文君夜奔的勇氣感動過,可是為什麼,故事的最后,司馬相如還是負了卓文君。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說的原來是人心。18.結發為夫妻,恩愛兩不疑。

——《留別妻》 蘇武見過鐵骨錚錚的蘇武,也見到了柔情似水的蘇武,一首《留別妻》,道盡生平意。這首詩的最后一句,是: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可惜,當他終于歸來,妻子早已改嫁,只嘆,物是人非。19.君當作磐石,妾當作蒲葦。

蒲葦韌如絲,磐石無轉移。——《漢樂府·孔雀東南飛》因為是你,所以堅定不移。

20.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漢樂府·上邪》自此以后,再沒有一場宣誓,來得如此如此癡心如此熱烈如此直白。

我愛你,不怕向全世界大聲宣布。21. 聞君有他心,拉雜摧燒之。

摧燒之,當風揚其灰。 從今以往,勿復相思,相思與君絕! ——《漢鐃歌十八曲·有所思》愛固然需要足夠的勇氣,不愛也是。

欣賞這位女子的決絕,從今往后不復相思。22. 北方有佳人, 絕世而獨立。

一顧傾人城, 再顧傾人國。 寧不知傾城與傾國? 佳人難再得! ——《北方有佳人》 李延年世上只有一個李夫人,可漢武帝,卻坐擁寵妃無數。

傾國傾城,換不來不離不棄。23.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離。

——《白頭吟》 卓文君有這樣一個測試,問:你愿意在我生病的時候照顧我嗎?所有男生都舉手了;問:你愿意為我洗襪子嗎?一半以上的男生舉手了;問:你愿意在大難來臨時,握緊我的手嗎?沒有一只手舉起。白頭偕老,生死相依,是多麼艱難的承諾。

24.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古詩十九首之八·冉冉孤生竹》我不怕思念催老容顏,我只怕,來不及在最美的年華遇見你。

25. 。

5. 描寫山水的詩句,越多越好,呵呵

王維在隱居輞川時,曾創作了一批精美的山水詩。

他自編為《輞川集》,收入他和友人裴迪互相唱和的五言絕句各二十首,內容主要是描寫輞川別業附近的風景,抒發隱居生活的情趣。先看其中的《辛夷塢》: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寂靜的山澗里,辛夷花自開自落,自生自滅,不假外物,不關世事,也無人知曉。

這是一個遠離塵囂的世界,也是詩人王維主客觀契合一體的獨特意境,簡直就是佛家空無寂滅觀念的象征境界。所以明代文論家胡應麟說,此詩是“入禪”之作,“讀之身世兩忘,萬念皆寂。”

(《詩藪》內編卷六)王維在這里所創造的意境,生于象外,是一種詩境與禪境的合一體,它具有極大的暗示性和極強的藝術感染力。能取得這種藝術成就,不能不說是得利于他對佛學的鉆研及佛教思想方式的熏陶。

王維被后人稱作“詩佛”。他早年即相信佛教。

母親崔氏持戒安禪三十余年。王維和弟弟王縉“俱奉佛,居常蔬食,不如葷血”(《舊唐書·王維傳》)。

王維于31歲時,妻亡不再娶,孤居一室,屏絕塵累,“迥無子孫”(《責躬薦弟表》)。他還撰有多篇有關佛教的詩文,對佛學有較高的造詣。

在唐代的佛教流派中,王維信仰的是禪宗,而且主要是信仰南宗禪。南宗禪是佛教思想與中國本土的儒道思想相結合的產物,它的那套隨緣任運的人生哲學,為中國士大夫知識分子提供了最新的最完備的處世良方。

而南宗禪的某些修持方法,又和中國特色的詩歌創作有相通相似之處。宋代文論家嚴羽說:“大抵禪道惟在妙悟,詩道亦在妙悟”(《滄浪詩話》)。

妙悟即是對禪的識見力,也可表現為對藝術的感受力。詩和禪都需要敏銳的內心體驗,都重啟示和象喻,都追求言外之意。

南宗禪講“頓悟”,常使用形象的表達方式傳法,特別強調直覺、暗示、感應、聯想在體悟中的作用。王維參禪有得,自然對這種把握世界的方法深有體會。

他把自己對佛法的理解融匯到e68a84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1383938人生觀中,把宗教情感化為詩思,創造出一種“空”、“寂”、“閑”的詩的意境。禪宗崇尚山林勝景的風格,也對王維自覺地親近山水,發掘山水的美學價值,具有引導和啟示作用。

王維在《竹里館》一詩中這樣描寫他的內心體驗: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詩人獨坐在幽深的竹林里彈琴長嘯,無人知曉他的存在,只有明月來相伴。大自然最了解他內心的孤獨,明月的清輝帶給他一種寂靜的快樂。

物我合一而物我兩忘,禪意與詩情水乳交融。《鹿柴》也是這樣的: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空山里寂靜無人,只聽見深林里飄蕩著斷續的人聲,一縷夕陽透射在密林深處的青苔上,是那樣的恍惚而凄清。

這正是王維所追求的那種遠離塵囂的空寂的境界,雖然孤獨,卻也蘊藉。 清代王漁洋說,王維的這類小詩“字字入禪”,“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蠶尾續文》)。

也就是說,王維的這類山水詩具有禪趣、禪悅、禪味,言有盡而意無窮,傳達出了禪的意蘊。自然,也就充分表現了詩人對山水美景的獨特品味。

王維并不一定只到渺無人跡的所在去尋求禪意,他也把眼光射向茫茫大千世界,射向熱鬧的農家生活: 新晴原野曠,極目無氛垢。郭門臨渡頭,村樹連溪口。

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農月無閑人,傾家事南畝。

——《新晴野望》 一場春雨,洗滌塵垢,景象一新。農事正忙,人和景物都沐浴在清新的空氣中。

“白水”二句把近景和遠景組成有層次的畫面,水色明亮,峰巒碧翠,光和色的對比十分和諧。表面上,我們看不出這首詩的禪意。

實際上,那場春雨多象是佛家凈瓶傾下的圣水,把萬物洗滌得明凈空靈。只不過萬物把禪境和詩境融會得太妙了,他并沒有讓禪理壓倒詩趣。

當然,我們關注的是那種對農家生活的贊美之意,欣賞的是山水美的靈光,而不必孜孜求其禪理。 王維是一位詩歌、音樂、繪畫、書法兼長的多才多藝的文化巨人。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說:“味摩詰(王維)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書摩詰藍田煙雨圖》)其言精辟,切中肯綮。

王維是唐代一位有成就的山水畫家。他用蕭疏清淡的水墨筆法作畫,創水墨山水,自成一家,被后人稱作山水畫南宗的開山祖。

他的繪畫強調寫意,追求神似,表達主觀情致,故“畫物多不問四時,如畫花往往以桃杏芙蓉蓮花同畫一景”,“難可以形器求也。”(沈括《夢溪筆淡》引張彥遠語)所以,王維又被稱為中國文人寫意畫之祖。

繪畫能得神似,也就有了詩的情韻和意趣,即畫中有詩。用這種繪畫思想去凝視自然山水,發為詠嘆,造境入詩,必然詩中有畫的神韻。

王維在繪畫、音樂、書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藝術素養,使他在詩歌創作時,比一般詩人更能精確地、細致地感受到和捕捉到自然界美妙的景色和神奇的音響以及大自然的千變萬化,并將之訴諸筆端。也更會用辭設色,注意詩歌音調的和諧。

詩中有畫的意境,詩中有音樂的流暢,詩中有書法的變化。這樣就無形中形成了他獨有的“詩中有畫”和“百囀流鶯,宮商迭奏”的詩歌藝術風格。

我們在欣賞他。

6. 哲理詩 (古詩) 全詩

1、《題西林壁》 宋 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2、《觀書有感》 朱熹 半畝萬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半畝大的池塘像明鏡一樣,映照著來回閃動的天光云影。

要問這池塘怎麼這樣清澈?原來有活水不斷從源頭流來啊!詩的寓意很深,以源頭活水比喻學習,要不斷吸取新知識,才能有日新月異進步。) 3、樂游原 唐李商隱 向晚意不適,驅車登古原.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4、望岳 唐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麼樣?在齊魯大地上聯綿不斷看不盡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異景象全都賦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層層云升騰,跳蕩心胸,飛鳥歸山,映入眼簾。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頂峰,那時眺望,四周重重山巒定會看起來顯得渺小。) 5、浪淘沙 唐 劉禹錫 莫道饞言如浪深,莫言遷客似沙沉。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沙狂始到金。(常被用來表示不畏艱難。)

6、登飛來峰 宋 王安石 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表達了作者高瞻遠矚,對前途充滿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負。) 7、登鸛雀樓 (唐) 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 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 更上一層樓。 8、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 [唐] 劉禹錫 巴山楚水凄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萬事萬物總在不斷更新,長江后浪推前浪,我們要富有激情,不斷努力,敢于競爭。)

9、游山西村 宋 陸游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蕭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扣門。

(不要訕笑農人自釀的臘酒渾濁味薄,豐收的年景(山民)待客有充足的雞豚佳肴供人享用。山嶺重迭,水流宛轉依人,似乎讓人懷疑前無路徑,柳蔭叢中簇簇花放,村舍驀然映入眼中。

樂聲伴隨著人們方知春社節日將至,村民衣飾簡樸猶有古老民風。從今若能容許我清閑無事,乘月漫游;我會杖藜而行,不分時間深夜扣門請宿,乘興而行。

10、己亥雜詩 清 龔自珍 九州生氣恃風雷, 萬馬齊喑究可哀。 我勸天公重抖擻, 不拘一格降人才。

(九州內生機勃勃要有風 雷激蕩,萬馬齊喑的沉悶局面實在可哀。我勸告天公要重新把精神振作,打破一切清規戒律去選用人才。)

11、琴詩 宋 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于君指上聽?(琴聲既不在“琴上”,又不在“指上”,那麼發自何處呢?詩人設問奇詭而并不作答(也無須作答),詩中充滿了“禪意”,其間之雅趣只可意會而不可言傳也。)。

7. 與山水有關的詩句(完整)

1、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

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白話翻譯: 風和日麗游春在泗水之濱,無邊無際的風光煥然一新。

誰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風吹得百花開放、萬紫千紅,到處都是春天的景致。 2、錢塘湖春行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白話翻譯: 繞過孤山寺以北漫步賈公亭以西,湖水初漲與岸平齊白云垂得很低。

幾只早出的黃鶯爭棲向陽的暖樹,誰家新飛來的燕子忙著筑巢銜泥。 野花競相開放就要讓人眼花繚亂,春草還沒有長高才剛剛沒過馬蹄。

最喜愛湖東的美景令人流連忘返,楊柳成排綠蔭中穿過一條白沙堤。 3、江雪 【作者】柳宗元 【朝代】唐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白話翻譯: 千山萬嶺不見飛鳥的蹤影;千路萬徑不見行人的足跡。

一葉孤舟上,一位身披蓑衣頭戴斗笠的漁翁;獨自在漫天風雪中垂釣。 4、游山西村 【作者】陸游 【朝代】宋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白話翻譯: 不要笑農家臘月里釀的酒濁而又渾,在豐收嶼年景里待客菜肴非常豐繁。

山巒重疊水流曲折正擔心無路可走,柳綠花艷忽然眼前又出現一個山村。 吹著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經接近,村民們衣冠簡樸古代風氣仍然保存。

今后如果還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閑游,我一定拄著拐杖隨時來敲你的家門。 5、望廬山瀑布 【作者】李白 【朝代】唐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白話翻譯: 香爐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煙霞,遠遠望見瀑布似白色絹綢懸掛在山前。

高崖上飛騰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幾千尺,讓人恍惚以為銀河從天上瀉落到人間。

8. 山水詩簡介

山水詩 一、“神韻”與禪 唐代以王維為代表的山水詩派,在中國詩歌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之所以如此說,是因為山水詩派的創作及其藝術精神,在很大程度上體現了中國詩歌的特質。 清代著名詩論家王士禎(漁洋)論詩“獨以神韻為宗”(《清史稿》卷266),標舉“神韻”,作為其詩論體系的核心范疇。

無論是否明確地使用這個概念,漁洋處處是以“神韻天然”作為評詩的價值尺度的。以他的“神韻”說來衡量詩史,最為符合漁洋審美理想的就是以王維、孟浩然為代表的唐代山水詩派的創作風格。

在漁洋詩論中,對王維、孟浩然、常建等人創作,是非常推崇的。 同時,我們不難發現,王士禎的“神韻”說與禪學有十分深刻的聯系。

從漁洋的詩論中可以看出,漁洋以禪論詩,并非是在一般的比喻層次上,而是將禪的特征內化到“神韻說”的美學內涵中去。在這點上,王漁洋比嚴滄浪的“以禪喻詩”又大大推進了一步。

王士禎在論及山水詩派諸家創作時,常常以“入禪”的獨特情境來形容詩的妙諦。如他說:“唐人五言絕句,往往入禪,有得意忘言之妙,與凈名默然,達磨得髓,同一關捩。

觀王(維)裴(迪)《輞川集》及祖詠《終南殘雪》詩,雖鈍根初機,亦能頓悟。”(《香祖筆記》)這里側重指出王維、裴迪等人的五言絕句與禪悟相關的“得意忘言之妙”。

又說:“嚴滄浪以禪喻詩,余深契其說,而五言尤為近之,字字入禪。他如‘雨中山果落。

燈下草蟲鳴’,‘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以及太白‘卻下水精簾,玲瓏望秋月’,常建‘松際露微月,清光猶為君’,浩然‘樵子暗相失,草蟲寒不聞’,劉眘虛‘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妙諦微言,與世尊拈花,迦葉微笑,等無差別。”(《蠶尾續文》)論旨與前語相近,都是推崇一種超越語言局限的渾化境界。

漁洋還論山水詩派諸人差別說:“會戲論唐人詩,王維佛語,孟浩然菩薩語,劉眘虛、韋應物祖師語,柳宗元聲聞辟支語。”(《居易錄》)都以佛事喻之,而論其他詩人“杜甫圣語,陳子昂真靈語,張九齡典午名士語,岑參劍仙語,韓愈英雄語,李賀才鬼語,盧仝巫覡語,李商隱、韓偓兒女語”等等,都不涉佛教。

實際上是透露出王孟一派詩人與佛禪的內在淵源。 王士禎以“入禪”論王孟一派詩人,并且以之為“神韻”在創作上的典范,并非主觀虛擬,并非憑空比附,而是從這派詩人的身世與創作中總結出來的。

也就是說,以王孟為代表的唐代山水詩派,無論是在思想觀念上,還是藝術風貌上,都與佛禪有客觀的淵源關系。揭示其間的內在因緣,對我們了解這派詩人的藝術傳統,確實是有一定裨益的。

二、山水詩派諸人與禪的瓜葛 我們所說的山水詩派,包括盛唐時期到中唐時期以山水為審美對象來表現詩人內心世界的一些詩人,不僅是王維、孟浩然、裴迪、常建、儲光羲等主要活動于盛唐的詩人,而且也包括如劉長卿、韋應物、柳宗元等主要活動于中唐的詩人。在時間上,這些詩人往往都經歷了唐王朝由盛轉衰的滄桑變故,很難做機械的劃分;在藝術上,他們的題材大致相近,手法、風格又有一脈相承之處。

而且,他們大多數都與禪學、禪僧有密切關系,思想觀念上深受禪風的熏陶。 王維之篤于佛,染于禪,已是治文學史的學者們的常識,勿庸贅述。

清人徐增曾將王維與李、杜相比較,指出其詩與佛禪的關系:“白以氣韻勝,子美以格律勝,摩詰以理趣勝。太白千秋逸調,子美一代規模,摩詰精大雄氏(指釋迦牟尼)之學,字字皆合圣教。”

(《而庵說唐詩》)說王維詩“字字皆合圣教”,雖然渲染過甚,但卻道出其詩深于佛禪的特點。 關于孟浩然,論者們極少提及他與佛禪的關系,可資考證的文字材料也很少。

但是最有力的論據莫過于他本人的詩作。從孟詩中我們很容易看出,孟浩然與禪僧往來頗為密切。

與他經常唱酬的禪僧就有“湛法師”、“空上人”、“皎上人”等。詩人還常棲宿于禪寺僧房,與禪師們講論禪理。

題寫于禪寺的詩作有《題終南翠微寺空上人房》、《宿業師山房期丁大不至》、《游明禪師西山蘭若》、《題大禹寺義公禪房》、《陪姚使君題惠上人房》、《登龍興寺閣》、《登總持寺浮圖》等二十余首。從這些詩作中,可以看到孟浩然是深受禪風熏染的。

在這派詩人中,裴迪、常建、劉眘虛、綦母潛等,都與禪僧多有往還,詩風也深受禪的影響。裴迪是王維的摯友,也是他的“法侶”。

所謂“法侶”,也就是禪門中的同道。裴迪現存詩二十九首,《輞川集》二十首是與王維唱和之作,其中頗多禪韻。

而其余九首中,與禪寺禪僧們有直接關系的就有《青龍寺曇壁上人院集》、《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西塔寺陸羽茶泉》等四首。在詩中多次表達了對于禪門的向往,如“浮名竟何益,從此愿棲禪。”

(《游感化寺曇興上人山院》)“靈境信為絕,法堂出塵氛。自然成高致,向下看浮云。”

(《青龍寺曇壁上人院集》)“有法知不染,無言誰敢酬。”(《夏日過青龍寺謁操禪師》)等等。

都可以說明裴迪與禪有較深的關系。常建的詩也以富有禪意而為人知。

其中最有名的是《題破山寺后禪院》,明顯地表現出詩人對禪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