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醫葉天士語錄

解夢佬 0

1. 急用

一、天人合一 1.夫人稟五常,因風氣而生長,風氣雖能生萬物,亦能害萬物,如水能浮舟,亦能覆舟。

(漢·張機《金匱要略·臟腑經絡先后病脈證》) 2.春生夏長,秋收冬藏。(《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 3.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

(《靈樞·順氣一日分四時》) 4. 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5.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

(《素問·寶命全形論》) 二、養生保健 1.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2.法于陰陽,和于術數,食飲有節,起居有常。

(《素問·上古天真論》) 3.志閑而少欲,心安而不懼,形勞而不倦。(《素問·上古天真論》) 4.夜臥早起,廣步于庭,被發緩形,以使志生。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5.精、氣、神,養生家謂之三寶。(明·綺石《理虛元鑒·心腎論》) 6.善養性者,先饑而食,先渴而飲,食欲數而少,不欲頓而多。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道林養性》) 三、防病治未病1.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2.夫治未病者,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

(漢·張機《金匱要略》) 3.上工治未病。(《難經·七十七難》) 4.虛邪賊風,避其有時,恬惔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素問·上古天真論》) 5.邪之所湊,其氣必虛。(《素問·評熱病論》) 6.正氣存內,邪不可干。

(《素問·刺法論》) 四、醫德醫風 1.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逾于此。(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 2.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3.大醫精誠(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 4.業醫者,活人之心不可無,而自私之心不可有。(宋·劉昉《幼幼新書·自序》) 5.未醫彼病,先醫我心。

(宋·劉昉《幼幼新書·自序》) 6.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明·馮夢龍《警世通言》) 7.醫,仁術也。

仁人君子,必篤于情。(清·喻昌《醫門法律·問病論》) 五、醫術學習 1. 勤求古訓,博采眾方。

(漢·張機《傷寒雜病論序》) 2. 夫肝之病,補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藥調之。(漢·張機《金匱要略》) 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器利而后工乃精,醫者舍方書何以為療病之本。

(元·危亦林《世醫得效方·序》) 4. 方不在多,心契則靈;癥不在難,意會則明。(明·陳實功《外科正宗·癰疽治法論第二》) 5. 至重惟人命,最難確是醫。

(明·龔信《古今醫鑒·謦醫箴》) 6. 看方猶看律,用藥如用兵,機無輕發,學貴專精。(清·劉一仁《醫學傳心錄·病因賦》) 7. 生民何辜,不死于病而死于醫,是有醫不若無醫也,學醫不精,不若不學醫也。

(清·吳塘《溫病條辨·自序》) 8. 醫貴乎精,學貴乎博,識貴乎卓,心貴乎虛,業貴乎專,言貴乎顯,法貴乎活,方貴乎純,治貴乎巧,效貴乎捷,知乎此,則醫之能事矣。(清·趙濂《醫門補要·自序》) 9. 醫之良,在工巧神圣;醫之功,在望聞問切;醫之學,在脈藥方癥。

(清·陳清淳《蜀中醫纂·習醫規格》) 10.《素問》,載道之書也,詞簡而義深。(元·朱震亨《格致余論》) 11. 不通仲景之書,不足以言醫。

(舒詔《傷寒集注》自序) 12. 醫不三世,不服其藥。(《禮記》) 13. 脾胃為病,最詳東垣(清·葉桂《臨證指南醫案》) 14. 不為良相,必為良醫。

(邵登瀛《四時病機》紹諴序) 15. 醫之為書,非《素問》無以立論,非《本草》無以主方。(元·朱震亨《格至余論》自序) 六、陰陽五行 1. 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變化之父母,生殺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治病必求于本。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2. 審其陰陽,以別柔剛,陽病治陰,陰病治陽,定其血氣,各守其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3. 故重陰必陽,重陽必陰。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4. 陰在內,陽之守也;陽在外,陰之使也。(《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5. 陰平陽秘,精神乃治;陰陽離決,精氣乃絕。

(《素問·生氣通天論》) 6. 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7. 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8. 陽勝則熱,陰勝則寒。(《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9. 孤陰不長,獨陽不成。

(金·劉完素《素問玄機原病式·火集》) 10. 陽常有余,陰常不足。(元·朱震亨《局方發揮》) 11. 陽生陰長,陽殺陰藏。

陽化氣,陰成形。(《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12. 陰中有陰,陽中有陰。

(《素問·金匱真言論》) 13. 人生有形,不離陰陽。(《素問·寶命全形論》) 七、藏象學說 1. 脾主升清,胃主降濁。

(清·黃元御《素靈微蘊·原胃解》) 2. 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清·葉桂《臨證指南醫案·脾胃》) 3. 脾胃為水谷之海。

(明·龔信《古今醫鑒·泄瀉》)。 4. 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

(明·張介賓《景岳全書·喘促》)。 5. 清陽出上竅,濁陰出下竅;清陽發腠理,濁陰走五藏;清陽實四支,濁陰歸六府。

(《素問·陰陽應象大論》) 6. 頭者精明之府,背者胸中之府,腰者腎之府,膝者筋之府,骨者髓之府。(《素問·脈要精。

2. 請問清代名醫葉天士的軼事

巧用蚊咬促痘發 相傳有一天,葉天士正在替一個病人診脈,門外進來一個年輕婦女,懷抱嬰兒,眼帶淚痕,神色慌張。

天士抬頭一看,不覺一驚。 原來,進來的不是別人,正是葉天士的女兒,懷里抱著剛滿一周歲的孩子,這孩子得了天花,但痘閉不出,此刻呼吸短促,渾身燒得像一團火。

女兒進得門來,立即把孩子送到外公手里。葉天士抱著小外孫,切過脈,問清起病經過后,低頭不語。

女兒急得直問:“還有救嗎?”天士搖搖頭說:“晚啦!” 葉天士不替小外孫醫治,女兒頓時兩眼發直,又氣又急地埋怨:“爹爹常說痘無死癥,為啥單單外孫不得活呢!”葉天士為難地攤開雙手,仍舊不答話。 女兒憤憤不平地說:“姑蘇城里里外外,都說爹爹是天醫星下凡。

哼!連外孫的病都治不好,算什麼神醫?!”說完,從藥箱上抓起一把剪刀就要自刎,葉天士連忙拉住女兒的手,連連勸說:“不要急嘛,讓我想想。” 在女兒逼迫下,葉天士冥思苦想,終于想出一個辦法,他把外孫的衣服全部脫去,光著身子關進一間陰暗潮濕的空屋中,上好鎖,也不關照什麼,自顧自出門與朋友們玩牌消遣去了。

空屋中,孩子哭聲不絕,哭得連聲音都沙啞了。女兒等了半天,不見父親回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連派了好幾名奴仆催促葉天士速速回來。

誰知葉天士若無其事,毫無回家之意。女兒聽孩子哭得死去活來,邊哭邊罵:“爹爹,你好狠的心啊!” 直到深夜,葉天士才回到家中。

他把淚痕滿臉、神魂顛倒的女兒叫來,點上燈,開了鎖,進到空屋中。燈光下,只見孩子平靜地躺在門板上,全身出痘,粒粒如珠。

女兒看了,喜出望外。葉天士這才解釋道:“這空屋多蚊,我想借蚊咬他的膚體,促痘暴發,現在果然應驗了。

不過,這也是你逼得我這麼做的,把死馬當活馬醫的啊!”女兒這才破涕為笑。 。

3. 電影《醫癡葉天士》葉天士對皇上說的那段文言文是什麼

文言文:學生行醫三十于載,深知醫道通于天道。醫者有割股之心,而不可有絲毫一已之念。這醫術乃濟世之術,醫者關乎千萬人之性命,人命關天, 若把醫術當成求名求利之術,則無異于盜匪。學生深知醫術萬不可和錢財扯在一起, 只有無私無我,醫術方可圓融如意,醫道方可為正道。

釋義:我行醫三十多年,深深知道醫學之路事關人命,醫生要有舍己救人的心,而不能有自己的私心。醫術是用來救人的,不能跟錢掛鉤,把醫術當成追求名利的方法跟盜賊一樣,只有有無私的心,醫術才能高明。

擴展資料

《醫癡葉天士》是2008年由方軍亮導演的電影,簡述了一代神醫的傳奇故事。以戲說的表現手法,擷取了“醫癡”葉天士出手治傷、治匪于( 膏)肓、奇藥救(皇)上、巧做紅娘幾個故事,再現了清代名醫葉天士精湛的醫術、精深的醫理,和威武不屈富貴不移的高尚醫德、醫道。

清代名醫葉天士(田小潔 飾),醫術精湛、醫理精博、醫道中正。葉天士不僅在溫病理論上貢獻卓著,而且在中風病治療上頗有建樹,后人根據葉天士的醫理整理出的《溫熱論》、《臨癥指南醫案》,成為中醫溫熱病學派的經典。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醫癡葉天士

4. 名醫名句

1.人命至重,有貴千金,一方濟之,德來逾于此。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序》。自2.凡大醫治病,必當安神定志,無欲無求。

(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bai·大醫精誠》)3.大醫精誠(唐·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大醫精誠》)4.業醫者,活人之心不可無,而自du私之心不可有。(宋·劉昉《幼幼新書·自序zhi》).5.未醫彼病,先醫我心。

(宋·劉昉《幼幼新書·自序》)6.古人醫在心,心正藥自真。(明·馮夢龍《警世通言》).7.醫,仁術也。

仁人君子,必篤于情。(清·喻昌《dao醫門法律·問病論》)。

5. 葉天士拜師謙學的感悟 急求

葉天士是清代的名醫。

他一生對醫學孜孜以求,篤信“三人行,必有我師”的古訓。不管什麼人,只要有一點所取,他必不憚辛勞,必欲得之而后快。

他一生拜師無數,博采眾長,從不囿于門戶之見。他的老師有長輩,有同行,有病人,有道士,有和尚。

可謂“師門深廣”,確實令人肅然起敬。 康熙年間,浙江有一個孝廉,和同學們結伴進京會試。

船到姑蘇,孝廉病倒了。同伴用轎子把他送到名醫葉天士家去診治。

葉天士診視良久,告訴他:“你的病沒什麼大礙,不過是偶感風寒而已,一劑藥即可痊愈。你這是要去那里呢?”孝廉說:“去會試。”

葉天士說:“你那里也不要去了,我從你的脈象看出,很快你就會得上消渴癥的,這種病無藥可救,你的壽命不會超過一個月了,趕快回家,去料理后事,還來得及。”說完,給孝廉開了一紙治風寒的藥方,并把孝廉的脈象記入了醫案。

孝廉回到船上,愁眉苦臉,準備和同伴告別回家。同伴說:“這都是醫生騙財的慣用伎倆。

他不過是個醫生,又不是神仙,怎麼能決人生死?不必理他。”第二天,孝廉吃完藥,風寒就好了,在同伴的慫恿下也一同啟程北上,然而心里總感到很悲傷。

船到江口,遇大風不能前行,同伴就邀孝廉一同去游金山寺。在寺門墻上,掛著一塊“醫僧”的牌子,孝廉走進僧舍,讓老僧為他診治。

老僧問:“居士這是要去那里?”孝廉說要去會試。老僧皺眉答道:“恐怕來不及了,你前去登陸消渴癥就會暴發,壽命不會超過一個月,為什麼還要遠行呢?”孝廉馬上哭泣了起來說:“真如葉天士所說啊。”

老僧說:“葉天士說什麼了?”孝廉說:“葉天士說此病將發,無藥可治。”老僧笑道:“呵呵,藥如果不能治病,圣人何必留下醫道?”孝廉聽出話外之音,馬上跪下求救。

老僧告訴他:“你前去登陸時,有一個叫王家營的村子,盛產秋梨,你買它一車子,渴了就以梨代茶,餓了就蒸梨作飯。你吃個大約百十斤,就會好了。

怎麼能說無藥可治呢?簡直是誤人性命。”孝廉拜謝而退。

登陸后,果然消渴病大作,孝廉按照老僧所說,以梨作餐飲。到都城后,身體逐漸好了起來。

考完不中。隨即返鄉,為答謝老僧活命之恩,路過金山寺時拿了二十兩黃金和京城的一些土產去拜見老僧。

老僧收下了土產,退回了黃金,并告訴他:“你到姑蘇后,再去找葉天士,讓他再給你看看,如果他問你是誰治好了你的病,你就告訴他是老僧,就算是報答我了。” 孝廉到姑蘇后,果然又去找葉天士,讓他給自己看病。

葉天士早已忘記此事,看過脈后,告訴他:“你沒病啊。”孝廉提醒葉天士:“我就是你說的那個必得消渴癥,只有一月壽命的孝廉。”

葉天士讓徒弟查醫案,果有此事。驚訝道:“你遇到神仙了嗎?”孝廉告訴他,是老僧治好了他的病。

葉天士說:“我知道了,你回去吧。”孝廉走后,葉天士摘掉了行醫的匾牌,遣散了徒弟,埋名更姓,穿一身舊衣服,駕一葉輕舟,來到金山寺,要求拜老僧為師,學習醫術,老僧收留了他。

葉天士時刻不離老僧左右,認真觀察老僧的治病方法。過了幾個月,見老僧治了幾百人,也沒什麼特殊的地方,就告訴老僧“我有所悟了,如果再有病人,我試著開開方,好嗎?”老僧說:“可以啊。”

等再有病人了,葉天士開一方,給老僧看。老僧說:“你的學問的和姑蘇葉天士差不多,為什麼不自立門戶,而來依附老僧呢?”葉天士說:“弟子怕像葉天士那樣誤人性命,所以必須精益求精,萬無一失,方可治病救人。”

老僧大加贊賞:“善哉,善哉,就憑這一點,你比葉天士強多了。” 一日,來了一個病人,肚子大的像懷了孕,家人告訴老僧:“病人腹痛好幾年了,現在更厲害了,一點也不能進食了。”

老僧看完后,讓葉天士再去珍視,然后開方。葉天士看完后,開的方里有白信(砒霜)三分。

老僧笑說:“你現在不及我的,就是太過謹慎了。此方需用白信一錢,這個病就根除了。”

葉天士大驚說:“這個人患的是蟲疾,用白信三分足可以殺死蟲子了,白信是劇毒藥,用的多了,人怎麼受的了?”老僧說:“你雖然知道是蟲疾,但你不知道蟲子的大小。此蟲已經長到二十寸長了,如果只用三分白信,蟲子不過是暫時昏厥過去,并不能致它于死地,以后必然復發,到那時它就會產生抗藥性,就無藥可用了。

用一錢,蟲子立死,永絕后患。”葉天士深有感觸。

老僧馬上讓侍者拿出白信,送入病人口中,并給家人說:“趕快回去吧,到晚上必然會拉出死蟲,到時候拿來讓我徒弟看看。”果然。

晚上家人挑著一條二尺來長的赤色蟲子。病人已開始進食。

老僧讓家人用人參、黃芪熬粥讓病人吃,病人三天就好了。 葉天士心悅誠服,告訴了老僧自己的真實姓名。

并虛心向老僧求教。老僧感念葉天士的真誠,傾其所有,以教天士,并把自己多年的醫案送給天士。

此后,葉天士的醫術大進。 葉天士當時已是名醫,但他并沒有自以為是、惟我獨尊。

他摒棄“同行是冤家”的陋習,放下架子,虛心求教,讓醫術精益求精。 葉天士還十分重視醫德,去世時諄諄告誡子弟說:“醫可為而不可為。

必天資敏悟,讀萬卷書,而后可借術以濟世。不然,鮮有不殺人者,是以藥餌為刀刃也。”

那像我們現在。

6. 與行醫有關的句子

魯迅《父親的病》這篇文章中,有很多有關醫生行醫的句子,比如說以下這兩段:

【據輿論說,神妙就在這地方。先前有一個病人,百藥無效;待到遇見了什麼葉天士先生,只在舊方上加了一味藥引:梧桐葉。只一服,便霍然而愈了。"醫者,意也。"其時是秋天,而梧桐先知秋氣。其先百藥不投,今以秋氣動之,以氣感氣,所以……。我雖然并不了然,但也十分佩服,知道凡有靈藥,一定是很不容易得到的,求仙的人,甚至于還要拼了性命,跑進深山里去采呢。】

【凡國手,都能夠起死回生的,我們走過醫生的門前,常可以看見這樣的扁額。現在是讓步一點了,連醫生自己也說道:"西醫長于外科,中醫長于內科。"但是S城那時不但沒有西醫,并且誰也還沒有想到天下有所謂西醫,因此無論什麼,都只能由軒轅岐伯的嫡派門徒包辦。軒轅時候是巫醫不分的,所以直到現在,他的門徒就還見鬼,而且覺得"舌乃心之靈苗"。這就是中國人的"命",連名醫也無從醫治的。】

7. 中國古代的名醫除了華佗、扁鵲、李時珍、朱丹溪、皇莆謚、葉天士

粗列如下:

一、上古

1。神農氏 下為節選的《炎帝傳》

火德王。故曰炎帝。以火名官。斲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用,以教萬人。始教耕。故號神農氏。于是作蠟祭,以赭鞭鞭草木。始嘗百草,始有醫藥。

2。岐黃 即 岐伯和黃帝

3。苗父 俞跗 《史記·扁鵲倉公列傳》有提到他們是上古名醫

二、兩漢

太倉公淳于意 他女兒很有名,就是緹縈。

三、南北朝

陶弘景

四、隋代

巢元方

五、宋代

許叔微

六、金元四大家

劉完素 張子和 李東垣 朱丹溪

七、明代

張景岳 喻嘉言 繆希雍 薛立齋

八、清代

王清任 傅青主 徐靈胎 吳鞠通 王孟英 黃元御

8. 醫癡葉天士

真的是良心之作!我zhidao已經在《小看影》看完了。

很多人說不如原著好看,試問你看所有被改編的或哪一步比得上原著?其實我們說原著都是從書中看的,從眼睛汲取的過程中大腦通過文字充滿想象,每一個讀者想象的場景都不一樣,天馬行空,出視覺的作品是編、導演、、演員、、、各自演繹的一部分,而小說本身取得過很大的成就,擁有很多讀者,可想,也不可能滿足所回有人的想象。從特效、音樂等方面能看到這部的用心,不同時間短,細節方面處理肯定比不上,看了前幾集,看是有看下去的,這就是一部好。

好久沒看過了,感覺現在很多都粗制濫造,只是不經意間看到這個就被吸引了,一發不可收拾。雖然答里也植入很多,但看著也沒那麼討厭,一些職場的規矩也讓人受益匪淺。

9. 葉天士醫名盛文言文翻譯

浙江東邊一代某個士子和幾個同伴去京城應試。乘船走到姑蘇的時候,這個士子就得了疾病,同伴雇了一臺轎子將他送到名醫葉天士的府上請他診治(葉天士,名桂,號香巖,別號南陽先生,清代四大名醫之一)。葉天士診斷了很長時間,說道:“你的病只是普通的感冒風寒,服一劑藥就好了。不過你現在準備到哪里去?”士子就回道要去京城應試。葉天士說道:“你就不要去了吧。你這一路到舍舟登陸的時候必然要得上消渴癥,此病無藥可救,壽命不過一個月罷了。脈象已明顯,(若是現在)速速回家,還來得及料理后事。”于是開了一劑藥方給士子,叮囑徒弟將此記錄在醫案上。士子回到船上,非常害怕,潸然淚下,辭別同伴準備回家。同伴說:“這不過是醫家恐嚇人,想多要點錢財罷了。況且葉天士只不過是個給人看病的大夫,又不是神仙,不要將他的話放在心上。”第二天早晨,他服下藥果然就痊愈了。幾個伙伴更是慫恿他一起去應試,于是北上(趕考),但是心中總是惴惴不安。

(這天)船行到江口,狂風大作,一時不能前行。士子與人相約逛逛金山寺。寺院門口豎立著一塊醫僧牌。士子便來到禪室(請醫僧診斷)。醫僧為他診斷說道:“居士將要到哪里去?”士子回答要去應考。老僧臉皺著眉頭對他說道:“恐怕來不及了。這一路一上岸,消渴癥就會發作,命不過一個月,怎麼能遠行呢?”士子一聽大驚,流淚說道:“果然和葉天士說的一樣啊。”老僧問道:“葉天士是怎麼說的?”士子答道:“無藥可救。”老僧說:“這話錯了。如果藥不能治病救人,圣人又何必留下這個方法?”王佑一聽,似乎老僧話中有緣故,跪下請求施救。老僧將他扶起,說道:“你上岸時,(有個地方)王家營,盛產秋梨。(買來)用后車裝滿,渴了就以梨當做茶,餓了就蒸梨當做飯,大概到京城就食用超過百斤,也就會無恙了。(葉天士)怎麼能說無藥可救,豈不是誤人性命嗎?”士子又一次向他拜謝辭別。走到清河,一上岸,果然得了消渴癥,他依照老僧所說務必食用梨子,等到進京的時候,就痊愈了。(他)入闈應試,但是沒有考中,感激醫僧的救命之恩,回到金山寺的時候,拿二十兩紋銀和京中購買的特產作為酬謝。老僧收下了特產卻沒要銀子,說道:“你經過蘇州城的時候,再去會一下葉天士,讓他再給你診視一下。若是他說你沒有病,就用他之前所說的話質問他。如果他問你誰將你治療好的,你就告訴他是我,這比給我銀子厚重多了。”

士子按著這話前去拜見葉天士,再次請他給自己診視。(葉天士)說:“你沒有病,治什麼呢?”這時士子就將葉天士當時所言來質問他。葉天士命徒弟查閱醫案記錄,果然如其所言。葉天士說道:“奇怪啊,你難道遇見了神仙?”士子答道:“是佛,非仙。”隨后便將老僧的話告訴了他。葉天士說:“我知道了。請您先回,我將停業去請教。”于是摘下牌子遣散徒弟,改了名字,穿上傭人的服裝,乘舟求見老僧,請老僧收自己為門徒學習醫術,老僧便同意了。

有一天,有人抬著一個垂危的病人來,這病人肚子大得就像懷孕了一樣。隨同人說:“這人已經腹痛了好幾年,現在更加厲害了”。老僧診斷完畢,命葉天士再來診斷,葉天士診視后開的藥方首位藥就是白信(白色的砒霜)三分,老僧笑著說:“妙啊,你醫術不及我的地方,就是太過謹慎。此方需用砒霜一錢,才能起死回生永除病根。”葉天士驚訝萬分地問道:“此人肚中有蟲,用砒霜三分,就能藥死肚中之蟲,多了人怎能承受。”老僧說道:“你既然知道他肚中有蟲,不知這蟲的大小嗎?此蟲已長二十多寸,如果三分藥,不過只能將它暫時困住,待藥性一過必會復發,再服用白信,蟲子則會避而不受,那時候就真的無藥可救了。用一錢白信,蟲子死,隨大便排出體外,這樣永絕后患不是更好嗎?”葉天士聽后非常困惑。老僧當即便讓侍者取出白色藥丸放入病人口中,用熱水服下,對來人說道:“趕緊將他抬回家,今晚他必然要拉屎將蟲排出,讓我的徒弟看看。”來人答應,抬病人離開。到了晚上,果然像老僧說的,(用棍子)挑著一條赤色的肉蟲來了,長有二尺多,而病人此時已經好了,感覺肚子餓了,要吃東西。老僧又命用人參茯苓熬成稀飯進補,十多天就痊愈了。葉天士心悅誠服,將自己的真實姓名告訴了老僧求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