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子女難以報答母親恩情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比喻父母恩情子女難以報答是什麼成語

恩重如山

ēn zhòng rú shān

【解釋】恩情深厚,像山一樣深重。

【出處】宋·陸游《刪定官供職謝啟》:“拔茅以征,冒處清流之末;及瓜雨往,曾無累月之淹。恩重如山,感深至骨。”

【結構】主謂式。

【用法】褒義;多作感激之辭。一般作謂語、定語。

【正音】重;不能讀作“chónɡ”。

【辨形】恩;不能寫作“思”。

【近義詞】恩深義重

【反義詞】絕情寡義

【例句】他冒著生命危險把我從死亡線上救過來;對我真是~。

2. 比喻子女可以報答父母了,可是沒機會了的詩句

樹想要靜止,風卻不停的刮動它的枝葉。樹是客觀事物,風是不停流逝的時間,比喻時間的流逝是不隨個人意愿而停止的。多用于感嘆人子希望盡孝雙親時,父母卻已經亡故。

唐˙白居易˙柳公綽父子溫贈尚書右仆射等八人亡父同制:古人有云: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向無顯揚褒贈之事,則何以旌先臣德,慰后嗣心乎?

明˙高明˙汲古閣本琵琶記˙第三十七出:孔子聽得皋魚哭啼,問其故,皋魚說道: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或作樹欲靜而風不寧、樹欲息而風不停。

中文名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

解 釋

子女想贍養父母,父母卻已離去

3. 關于春天的比喻子女報答不盡父母養育之恩的成語有哪些

慈烏反哺:慈:奉養;慈烏:烏鴉的一種,相傳能反哺其母;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慈烏返哺:慈:奉養.返哺:烏雛長大,銜食哺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的養育之恩.

反哺銜食:反哺:烏雛長大后,銜食哺母烏.小烏又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報答父母恩情.

反哺之情: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報答恩情.

反哺之私:反哺:幼鳥長大后,銜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長大奉養父母,報答養育之恩.

4. 父母恩情

出處 唐·盂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釋義 “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暉”指春天的陽光,象征母親的慈愛。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難以報答。

故事 唐代的詩人孟郊,寫過一首題為《游子吟)的詩。這首詩以富有感情的語言,表達了一位慈母對即將離開自己的兒子的深深的愛。

讀來令人感動。全詩只有短短六句,大意是這樣的:即將漂泊異鄉的兒子啊。

你身上穿的衣裳是母親手中的線縫做的呀。臨行時讓我把這衣裳縫得密密的,怕的是在外日子久會破損。

誰說做兒子的這顆象小草一樣稚弱的心,能報答得了母親像春天陽光一樣的慈愛呢?成語“寸草春暉”就是從這首詩中簡縮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