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故事書中的好詞好句

解夢佬 0

1. 《孔子的故事》中的好詞好句有哪些

1. 謙虛謹慎:讀音:qian xu jin shen 釋義:形容人虛心禮讓,小心謹慎。

2. 夸夸其談:讀音:kua kua qi ci 釋義:形容說話浮夸不切實際。

3. 無言以對:讀音:wu ya yi dui 釋義:完全沒有充分的理由和語言來反駁。

4. 愁眉苦臉:讀音:chou mei ku lian 釋義:皺著眉頭,哭喪著臉。形容愁苦的神色。

5. 井然有條:jing ran you tiao 釋義:形容說話辦事有條有理。

6. 一板正經:讀音:yi ban zheng jing 釋義:后用以形容態度莊重嚴肅,鄭重其事。

7. 靡靡之音:讀音:mǐ mǐ zhī yīn 釋義:使人萎靡不振的音樂。指頹廢的、低級趣味的樂曲。

8. 耀眼爭光:讀音:yào yǎn zèng guāng 釋義:形容器物閃閃發亮,使人眼花。

9. 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10. 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11.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12.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13.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14. 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2. 孔子的故事好詞好句

1.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

2.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3.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4.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5.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

6.敏而好學,不恥下問。

7.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

8.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10.學而不厭,誨人不倦。

·學宗 ·學廟 ·熏弦 ·西方圣人 ·宵魚垂化 ·巷黨 ·鄉黨 ·項橐 ·宣尼 ·宣圣 ·宣父 ·銜索 ·先圣先師 ·先君子 ·賢廡 ·徙宅忘妻 ·希顏 ·祥琴 ·訓器 ·先圣 ·先賢 ·先師 ·象尼 ·下焉者 ·相圃 ·儒教 ·銳頂 ·榮啟期 ·睿圖 ·儒家 ·壤駟 ·冉耕之疾 ·冉顏 ·儒士 ·冉季 ·萍實 ·蒲密 ·皮里春秋 ·批鳳 ·貧非病 ·宗圣侯 ·芝蘭室

3. 《孔子的故事》好詞好句

好詞:

不恥下問

禮尚往來

韋編三絕

三月不知肉味

1韋編三絕

出處:《史記·孔子世家》孔子晚而喜《易》,……讀《易》韋編三絕。曰:“假我數年,若是,我于《易》則彬彬矣。”釋義:“韋”是熟牛皮;“韋編”指用牛皮繩編連起來的竹簡書。“三”是概數,表示多次;“絕”是斷的意思。孔子為讀《易》而翻斷了多次牛皮帶子的簡。后人用“韋編三絕”這個成語加以概括。用來形容讀書刻苦勤奮。

故事:春秋時的書,主要是以竹子為材料制造的,把竹子破成一根根竹簽,稱為竹“簡”,用火烘干后在上面寫字。竹簡有一定的長度和寬度,一根竹簡只能寫一行字,多則幾十個,少則八九個。一部書要用許多竹簡,這些竹簡必須用牢固的繩子之類的東西編連起來才能閱讀。像《易》這樣的書,當然是由許許多多竹簡編連起來的,因此有相當的重量。孔丘花了很大的精力,把《易》全部讀了一遍,基本上了解了它的內容。不久又讀第二遍,掌握了它的基本要點。接著,他又讀第三遍,對其中的精神、實質有了透徹的理解。在這以后,為了深入研究這部書,又為了給弟子講解,他不知翻閱了多少遍。這樣讀夾讀去,把串連竹簡的牛皮帶子也給磨斷了幾次,不得不多次換上新的再使用。即使讀到了這樣的地步,孔子還謙虛,他說:“假如讓我多活幾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與質了。”

2.三月不知肉味

孔子聽韶樂,喜愛之極,說:“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張的話。肉對孔子那個時代的人來說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學費,收的就是肉干(束修)。但他聽了美妙無比的韶樂之后,整個身體,很長一段時間都被韶樂所帶來的愉悅和回味所占據縈繞,他可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浮想聯翩;也可能就是發呆,什麼想不起來,但身心是舒坦的、寧靜的、甜美的,感到極大的安慰和平衡,所以,他感慨道:“三月不知肉味!”——孔夫子,真赤子之心也!

以上供參考,請采納

4. 帶有題目的關于孔子的故事好詞好句好段

■道不拾遺:形容社會風氣道德良好. 孔子在魯國當了幾任官,他在任之時,魯國政治有了極大改良:賣東西不討價還價;掉了東西不 必驚慌,老百姓都有自已的人格,不肯拾起收為已有. ■登堂入室:表示已達到一定的程度或是已得到老師專授指點. 孔子的弟子子路,為人剛勇,一日在孔家彈瑟,瑟聲中帶有殺氣,犯了孔子的大忌--仁.孔子自然不喜歡,又不便發作,就不滿道:"子路彈瑟的本領已經登上廳堂,但尚未能進入內室.他為何要在我家彈瑟啊? 無聊!" 孔子的眾弟子一聽老夫子對子路不滿,馬上就改變對子路的看法和態度,越來越鄙視他. 兩個啟示:在別人家里最好安份些; 對于頭兒,要懂得投其所好才是啊! ■道聽途說:泛指沒有根據的傳聞 子曰:道聽而涂說,德之棄也(涂同途) 意為:從道路上聽來一些沒有根據的話,就在道路上不負責任地傳播,這種道德作風是要不得的. 有很多類似的玩藝,被人一本正經地轉來轉去,實際上這些謠言里漏洞百出,只要自己稍微認真想一想、查一查,就能夠看出其中的謊言成分,然而很多人卻信以為真,樂此不疲。

是我們自己太脆弱太輕信還是網絡里情緒的煽動太容易?要警惕啊! ■發憤忘食:形容學習努力,工作勤奮. 楚國某縣尹問孔子弟子,請他談談對孔子的看法,弟子木訥小心,一言不發,縣尹只得怏怏而回.孔子得知后,很不高興,怨道:你為什麼不說:我的老師是個發憤忘食,樂而忘憂的好學者啊!弟子一聽馬上明白,愧道:"老師,是我糊涂啊,現在我終于明白了.今后若有人再問我,我必遵師囑答之." 孔子一聽舒服,欣然笑道:"好,好,好." 俗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孔夫子都懂得在適當的時候吹一把,真是我們學習的楷模啊。

5. 論語中的好詞和好句

《論語》中不少詞句后來演化為或者直接轉化為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成語,應當是好詞好句,這里摘錄一些供參考:“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溫故知新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是可忍,孰不可忍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巧言令色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文質彬彬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誨人不倦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三人行必有我師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

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悖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子曰:“不在其位,不謀其政。”——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6. 孔子的故事 李長之 讀書摘抄好詞好句

孔子在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里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麼大.孔子以為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子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個小時的工作,它們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麼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歲了.

那個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為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才會使用狡猾的機器.你這不是存心敗壞我嗎!我是一個老人,讓我死得跟生出來的時候一樣單純.用手工作是好的.一個人會保持謙卑.”

孔子回到他的門徒那里.門徒們。孔子在旅行,經過一個村莊,他看到一個老人,一個很老的老人,他從井里面打水來澆地.那是非常辛苦的工作,太陽又那麼大.孔子以為這個人可能沒有聽說過現在有機械裝置可以打水——你可以用牛或者馬代替人打水,這樣比較容易——所以孔子就過去對老人說:“你聽說過現在有機器嗎?用它們從井里打水可以非常容易,而且你做十二個小時的工作,它們可以在半小時之內就完成.可以讓馬來做這件事情.你何必費這麼大的力氣呢?你是一個老人啊.”他肯定有九十歲了.

那個人說:“用手工作總是好的,因為每當狡猾的機器被使用的時候,就會出現狡猾的頭腦.事實上,只有狡猾的頭腦才會使用狡猾的機器.你這不是存心敗壞我嗎!我是一個老人,讓我死得跟生出來的時候一樣單純.用手工作是好的.一個人會保持謙卑.”

孔子回到他的門徒那里.門徒們問:“您跟那個老人談什麼呢?”

孔子說:“他看起來似乎是老子的門徒.他狠狠地敲了我一棒,而且他的論點好象是正確的.”

當你用手工作的時候,不會出現頭腦的影子,一個人保持謙卑、單純、自然.當你使用狡猾的機器時,頭腦就介入了.那些用頭腦工作的人被稱為頭頭:職員的頭頭,老師的頭頭——他們被稱為頭頭.不要做頭頭.即使做一個職員也已經很不好了,何況做職員頭頭……那就完了.做一個老師已經夠糟糕的了,何況做老師頭頭……要設法成為“手”.“手”是被批判的,因為它們不狡猾,不夠具有競爭性;它們似乎是原始的.試著多用手來工作,你會發現那個影子出現得越來越少了.

說明孔子是個虛心接受別人批評和建議的人

子路曾經問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孔子說:“還有比你更有經驗、有閱歷的父兄呢,你應該先向他們請教請教再說,哪里能馬上就做呢?”可是冉有也同樣問過孔子:“聽說一個主張很好,是不是應該馬上實行呢?”孔子卻答道:“當然應該馬上實行.”公西華看見同樣問題而答復不同,想不通,便去問孔子,孔子說:“冉求遇事畏縮,所以要鼓勵他勇敢;仲由遇事輕率,所以要叮囑他慎重.”

冉有曾告訴過孔子:“不是不喜歡你講的道理,就是實行起來力量夠不上呢.”孔子說:“力量夠不上的,走一半路,歇下來,也還罷了;可是你現在根本沒想走!”這就是冉有的情形.子路不然,子路是個痛快人,孔子曾說他三言兩語就能斷明一個案子.有一次,孔子開玩笑地說:“我的理想在中國不能實現的話,我只好坐上小船到海外去,大概首先愿意跟著我的準是仲由了.”子路當了真,便歡喜起來.孔子卻申斥道:“勇敢比我勇敢,可是再也沒有什麼可取的了!”這就是子路的脾氣.孔子對他們說的話,都是對癥下藥.

孔子對其他弟子也同樣有中肯的批評.顏淵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但因為顏淵太順從他了,便說道:“顏回不是幫助我的,因為他對我什麼話都一律接受!”又如孔子是主張全面發展的,如果單方面發展,他認為那就像只限于某一種用處的器具了,所以說:“有學問、有修養的人不能像器具一樣.”可是子貢就有陷于一偏的傾向,所以他就批評子貢說:“你只是個器具啊!”子貢問道:“什麼器具呢?”孔子說:“還好,是祭祀時用的器具.”意思是說,從個別的場合看來,子貢是個體面的器具,卻沒有注意到全面的發展.

7. 《孔子的故事》李長之寫的,求好句和好句賞析,急

1、時間是人類發展的空間.——馬克思 إ2、時間可以治愈一切創傷.——米南德 إ3、時間是個常數,但對勤奮者來說,是個變數.——雷巴柯 إ4、在時間的大鐘上,只有兩個字——現在.——莎士比亞 إ5、做大事的,眼光應當看到未來,力量需要用于現在.——西德尼 إ6、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鐘.——達爾文 إ7、每時每刻都有無窮的利息;日計不足,歲計有余.——富蘭克林 إ8、切莫垂頭喪氣,即使喪失了一切,你還握有未來.——王爾德《書簡》 إ9、勝利往往是從堅持最后五分鐘的時間中得來成功.——牛頓 إ10、拋棄時間的人,時間也拋棄他.——莎士比亞 إ11、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古詩《青青園中葵》 إ12、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孔丘《孔子》 إ13、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滿江紅》 إ14、謂學不暇者,雖暇亦不能學.——劉安《淮南子》 إ15、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劉希夷《白頭吟》 إ16、丈夫生世能幾時;安能蹀躞垂羽翼?——鮑照《擬行路難》 إ17、事之難易,不在大小,務在知時.——先秦《呂氏春秋》 إ18、時乎時乎不再來.——司馬遷《史記》 إ19、壯而怠則失時.——管仲《管子·形勢》 إ20、圣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劉安《淮南子》إ 列寧惜時 有一篇回憶錄,回憶一位同志向列寧匯報工作,列寧批準了他的計劃,并問道: “那麼 你們什麼時候開始呢?”“明天開始”那位同志說.列寧卻批評他說:“為什麼不今天開始 呢:就是現在!”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列寧是非常珍惜時間的. إ柯羅惜時 一位青年畫家把自己的作品拿給大畫家柯羅請教.柯羅指出了幾處他不滿意的 地方. ”謝謝您!”青年畫家說:“明天我全部修改.”柯羅激動地問:“為什麼要明天?你想明 天才改嗎?要是你今晚就死了呢?”可見柯羅是多麼珍惜時間. إ邱吉爾勤工作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三巨頭之一的邱吉爾,平均每天工作十七個小時,還使 得十位秘書也 整日忙得團團轉,為了提高馳緩的政府機構的工件效率,邱吉爾還制定了一種體制,他給那 些行動遲緩的官員們的手杖上,都貼了一張一張“即日行動起來”的簽條. إ 不閑一日 我國著名畫家齊白石,無論是畫蝦、蟹、小雞、牡丹、菊花、牽牛花,還是畫 大白菜, 無不形神兼備,充韻生動,奧秘晚窮,據說他在八十五歲那年的一天上午,寫了四幅條幅, 并在上面題詩:“昨日大風,心緒不安,不曾作畫,今朝特此補充之,不教一日閑過也.” إ 巴爾扎克的時間表 巴爾扎克在二十年的寫作生涯中,寫出了九十多部作品,塑造了兩千多 個不同類型的人物形象,他的許多作品成了世界名著.他的創作時間表是:”從半夜到中午工作,就是說,在圓椅里坐十二個小時,努力修改和創作,然后人中午到四點校對校樣,五點鐘用餐,五點 半才上床,而到半夜又起床工作. إ 惜時如金 徐特立于1929年赴法勤式儉學時,已經43歲了,然而他卻信心十足,惜時如金 ,所以不到一年時間,他就初通了法語,可以到工廠去做工,實行勤工儉學了. إ 準確的時間表 德國大哲學家康德在哥尼斯堡大學任教期間,遵循嚴格的生活規律,也每 天晚上八點鐘 睡覺,清晨5點鐘起床,他在30年中嚴格按照這一時間表活動,準確無誤,以致于他每天早 上外出散步時,當他的居民都以他出門的時刻為標準來校對時間. إ 達爾文惜時 據達爾文的妻子埃瑪回憶,達爾文在寫作《物種起源》一書時,經常晝夜不 眠,沒有一 夜超過五個小時,在他身患重病,生命垂危時,仍然堅持觀察,記錄植物的生長情況,直到 臨終前兩天都未間斷. إ 抓緊時間 優秀影片《喜盈門》曾轟動中國影壇,編劇辛顯令長期以來,抓緊每一分空閑 時間讀書,學習和寫作,每天忙到深夜,睡眠從不超過6個小時,他常說:“超出一分鐘的休息,便是增加自己思想上的一分懶惰.”正是因為他特別善于擠時間,才在工作之余寫出了一部出 色的電影劇本. إ 司光光惜時 《資治通鑒》的作者司馬光的枕頭是用圓木做的,他讀書困倦時就枕著圓木 睡 覺只要一翻身,枕木就會滾走,人就會驚醒,他用這種方法來強制自己,擠時間刻苦讀書. إ 枕頭睡覺 我國的地質學家李四光,在野外進行地質勘察時,經常用石頭做枕頭睡覺,一 旦被石頭硌醒,馬上又開始工作. إ 贏得時間 無產階級詩人馬雅可夫斯基在“多斯塔之窗”寫作時,夜以繼日,工作非常緊 張,疲倦 時,他常常用大劈柴當枕頭,使自己不至于睡得過久,正因為這樣,他才贏得了比常人多得 的時間,作出了比常人大得多的貢獻.。

8. 【孔子的故事】里的好句急~~~~~~

一、自己的筆記:

1、“談政治就得講禮節,禮節之中最要緊的是謙虛。他卻說得一點也不謙虛了,所以我不能不笑他。”P40

2、“戲弄諸候的,依法應該斬首!執法官應該執行呵!”執法官無言可對,只好把準備搗亂的那批打手斬首。P44

3、“大丈夫做錯了事,可以拿實際行動表示改過;小人做錯了事,只會在口頭上做出許多掩飾。您若是后悔,我們就在實際行動上表示我們的錯兒就是了。”P45

4、孔子反對勞動教育。“樊遲真下賤呵,想學這個!”P99

二、為什麼我沒讀到這些:

4、在這個時期(指孔子在魯國執政時期),孔子雖然擔任司寇的官,可是他是反對刑法的。孔子曾經說過:“對人民如果光靠發布命令,又用刑法來強制執行,那是會使人民養成僥幸的習慣而不顧廉恥的;如果在政治上加以誘導,并用禮義來約束,人民卻會既有廉恥,又肯往好處走的。”(作者注:見《論語·為政》篇,第3章)

5、季康子又想多殺人,說是這樣就可以使社會秩序安定。他詢問孔子的意見,孔子說:“你執政,難道還需要殺人麼?你堅決往好處做,人民就可安居樂業。上邊的人好比風,下邊的人好比草,風吹到草上,草會順風倒下。”(作者注:見《論語·顏淵》篇,第19章)

6、還有一次,吳楚交兵,孔子一幫又被圍,老多天沒吃東西了,大家的理想有些動搖。孔子就拿一首詩驗證學生是否變節。子路大老粗,張口就說,之所以遭難,恐怕是我們的仁德和智慧不夠。圣人老不高興了。子貢穩重點,說要不是老師你的理想過高了,適當往下落落興許就好了。圣人老不高興了了,還罵了他沒出息。顏淵最后說,老師的理想很高,肯定能找到實現的機會。別人不接受,才能考驗有德行學問人的涵養。沒有好的主張,是我們的可恥;有好主張卻沒有機會實現,那是各國當權者的羞恥。圣人聽了老高興了,說是這個理,你姓顏的小子如果有了錢,我給你管賬都行。(這件事載于《史記 孔子世家》)

7、顏淵死。子曰:“噫!天喪予!天喪予!” 潛臺詞是世界上最懂我的人不在了,我也不想活了。

后來季康子問,你的弟子誰是好學的人?孔子回答,以前有個顏回老好學了,可惜死的早!現在這些人里面一個像樣的沒有。(《論語 雍也第六》季康子問:“弟子孰為好學?”孔子對曰:“有顏回者好學,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則亡。” )為什麼七十二賢人還活著那麼多,一個像樣的都沒了?其實是一個會嘮嗑的都沒了。

還有一句廣為流傳夸圣人的話:顏淵喟然嘆曰:“仰之彌高,鉆之彌堅;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博我以文,約我以禮。欲罷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爾。雖欲從之,末由也已。”

顏淵感嘆地說:“(對于老師的學問與道德),我抬頭仰望,越望越覺得高;我努力鉆研,越鉆研越覺得不可窮盡。看著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師善于一步一步地誘導我,用各種典籍來豐富我的知識,又用各種禮節來約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學習都不可能,直到我用盡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個十分高大的東西立在我前面,雖然我想要追隨上去,卻沒有前進的路徑了。”

“誰能經得住這麼捧?活活把圣人捧老實了。古書里面會拍馬屁的高手很多,單一句“子在,回何敢死?”,顏回已在一流之列。”

8、又顏回死后,其父想讓孔子把車賣了置辦一副好棺材,孔子很無奈地說:我也沒有辦法啊,我兒子死的時候也是一層棺材。車子呢,有時候我要見見達官貴人,還是要用,是沒有辦法的事情啊。兩個老人便一同傷心起來。

希望能幫到你

望采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