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風

解夢佬 0

1. 良好的家風有哪些

一,良好的家風,要有互相幫助、團結與共的精神。而不是偏向這個、偏向那個,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子女不團結不和睦。

二,良好的家風是要吃苦耐勞、不是好逸惡勞。勤勞創造財富,懶得不動自己都難以生存,何來的好生活、幸福感!

三,良好的家風是有規矩的,是為國家、集體著想的不是自私自利。國家好,集體好,自己才好。只為自己謀私利,走到哪里是不行的。

四,良好的家風是誠實守信,崇尚道德。做人做事講信用誠實,才能和人友好相處,才能擁有一份好的事業。

五,良好的家風是勤勞節儉、自強自立。只有這樣子女才能在社會上生存的好,獨立強大,甚至幫助他人為國家、為集體服務。

六,良好的家風是和人友好相處、家庭民主公正。不是家長制、權威制,只有這樣家庭出來的子女才是自信、樂觀向上的。

七,良好的家風是尊老愛幼,與人為善。不是欺男霸女,阿諛奉承。

擴展資料:

“家風”,一般指一種由父母或祖輩提倡并能身體力行和言傳身教,用以約束和規范家庭成員的風尚和作風。家風是一個家庭長期培育形成的一種文化和道德氛圍,有一種強大的感染力量,是家庭倫理和家庭美德的集中體現。家風是家庭成員道德水平的集中體現。

家風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它既能在思想道德上約束其成員,又能促使家庭成員在一種文明、和諧、健康、向上的氛圍中不斷發展。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家風

2. 我家的家風是什麼

家風通常指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或作風。

家庭乃一切活動的中心──社會是由家庭所組成的,而社會的狀況,乃是由各家庭的家長所造成的。社會以及國家的心就是家庭。社會的安寧,國家的興盛,均有賴于家庭所產生的影響。

良好的家風至關重要

大凡出人才的家庭必有好的家風。孟母為保家風純正三擇其鄰,又斷機杼,使游手好閑、不思進取的孟子刻苦攻讀,成為我國歷史上有名的思想大家。位列三公的曾國藩對子女要求嚴格,不允許高人一等,提倡節儉持家,使其子女都成為國家有用的人才。

良好的家風對于家庭成員猶如土壤、陽光、雨露一樣,是不可或缺的。什麼是良好的家風呢?這是一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話題了:

一、求是。即實事求是,面對家庭、面對社會都要有務實的態度,不可云里霧里不著邊際,更不可遇人遇事想當然,即要堅持辯證唯物的看問題。

二、立德。就是在家庭提倡父慈子孝,兄和弟恭,創造和諧的家庭氛圍;在親友間提倡平等待人、誠信待人、互濟互助,創造溫馨的人脈關系。立德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方面,那就是愛國。我國有句婦懦皆知的老話叫“國家興亡,匹夫有責”,愛國家才能稱之為大愛。孔老夫子有句十分簡潔的名言:仁者愛人,是對“仁”的完美解釋,而仁又是我國傳統美德的核心內容。其實,德性如何是一個人和一個家庭含金量的顯示,是一個好人和好家庭必備的決定因素。

三、誠信。即誠實守信,做到了,人們敬之;做不到,人們蔑之。講究“言必信,行必果”,講究“一言既出,駟馬難追”。萬不可:見利忘義,喪失人格;利令智昏,得到罵名。須牢記人無信不立的道理。

四、勤儉。即勤儉持家,簡樸為人。無論家居生活、學習還是所辦事業,都應以勤為首,因為勤能補拙,勤能成事。另一方面,好的家庭不容奢靡之風,使家庭成員遠離不良之氣。勤儉二字表面看起來只與經濟相關,卻暗含作風及人生追求的大文章。所以,古人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成由勤儉敗由奢。

五、嗜讀。讀書,是人們獲取知識、提高文明素質的重要途徑。因此,一個好的家庭必定與書緊密相連,叫做“書香門第”。特別是今天,知識獲取的途徑增多,知識更新的步伐加快,更要求人們不斷地加強學習,才能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嗜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讀書,是不間斷地學習,是終生學習,是把學習變成一種有益的嗜好。

良好的家風,不僅對家庭至關重要,對國家也是如此。優良的家風和國風構成雄厚的國家軟實力。這才是決定家國命運的關鍵所在。

青年人應當從孩提時代開始,就讓他們感受良好的家風,以免被世俗腐化所影響。

3. 家風是什麼意思

家風(楊樹桐先生論述)

楊姓作為中國第六大姓氏,是一個主要出自姬姓(皇帝之后西周王族),起源于陜西一帶的古老姓氏。楊樹桐先生的祖先在咸豐年間從山西靈丘遷至包頭,于今已達七世。由于這一支楊姓重視家風、家規的建設和傳承,出自楊樹桐先生筆下的《家風漫談》和《楊氏家規》也就非常值得一讀。

楊樹桐先生認為: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長期以來形成的能影響家庭成員精神、品德及行為的一種傳統風尚和德行傳承。

許多保有優良家風的家族,都制定了有很強約束力的“家規”、“家訓”“家約”、“家儀”、“家誡”、“家范”、“家勸”、“家語”、“家矩”、“家誥”等等,為家族制定了系統的家族道德規范。

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家風要正,首先是要注重以德立家、以德治家。其次,還要書香不絕。堅持走文化興家,讀書樹人之路。

4. 家訓家風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遠古時代,人類社會經歷了氏族、家族、家庭的變遷,然而,這些都是形成一個國家的基石。

在國家不安定和國法不明確之際,家訓即可發揮穩定社會秩序的力量。因為,家族為了維持必要的法制制度,就擬定一定的行為規范來約束家族中人,這便是家法家訓的最早起源。

自漢初起,家訓著作隨著朝代演變漸豐富多彩。家譜中記錄了許多治家教子的名言警句,成為人們傾心企慕的治家良策,成為“修身”、“齊家”的典范。例如“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的節儉持家思想,今天看來仍有積極意義。在家譜中有不少詳記家訓、家規等以資子孫遵行的。當中,最為人稱道的名訓,如顏氏家訓、朱子治家格言等,至今膾炙人口。

家訓之所以為世人所重,因其主旨乃推崇忠孝節義、教導禮儀廉恥。此外,提倡什麼和禁止什麼,也是族規家法中的重要內容,如:“節儉當崇”、“邪巫當禁” 等。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5. 家風家規有哪些

維護社會秩序的三大力量:法律、道德、文化

延續家興業旺的三大傳統:家規、家訓、家風

家庭是構成社會的基本單位,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指導下,每個家庭在不違背國家法律、道德、文化的前提下制定現代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良好家風;借助互聯網家譜為工具傳承家文化(家規、家訓、家風),延續家興業旺,譜澤后世;實現幸福家庭的四大目標:和諧、文明、健康、富有。

家規:

家規是指一個家庭所規定的行為規范,一般是由一個家族所遺傳下來的教育規范后代子孫的準則,也叫家法。所謂“國有國法,家有家規”就是指一個國家有一個國家的法律,一個家庭有一個家庭的規矩;這個家庭的規矩就相當于國家的法律。孟子曰:“不以規矩,不成方圓”。一個家庭要想興旺發達,做人做事都要懂得講規矩。家人違背家規就要像國民觸犯法律一樣受到處罰。

家訓:

家訓是指對子孫立身處世、持家治業的教誨。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家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在中國歷史上對個人的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道德包括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等,家訓屬于家庭美德的范疇。家國同構,一個家庭的家訓相當于一個國家的道德標準,如曾國藩家訓、朱子家訓、顏氏家訓等等。家訓即是家人做人的道德標準,違背家訓,就會遭受道德的譴責。

家風:

家風是指一個家庭或家族的傳統風尚。也就是說一個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即構成了家風。顧名思義,家風就是一個家庭的風氣、風格與風尚。換一句話說,當一個家庭的家規、家訓形成家庭的公眾行為習慣即構成了家風,家風也就是一個家庭或一個家族的家文化。家譜即是承載家文化的工具,互聯網家譜是新一代承載家文化的工具。

家譜:

家譜就是記述家族血緣集團世系的載體。這個定義包含了“記”和“述”兩個方面的家譜。“記”的家譜主要指文字家譜;“述”的家譜主要指口傳家譜。家譜,亦稱族譜、宗譜、家乘、通譜、統譜、世譜、支譜、房譜等;主要分為書本家譜和非書本家譜;書本家譜即是書寫、印刷在紙上裝訂成冊的家譜;非書本家譜主要有:口傳家譜、結繩家譜、甲骨家譜、青銅家譜、碑譜、塔譜、布譜、神軸圖譜、光盤家譜、互聯網家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