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風家規家訓有哪些
休作生分之事,不是繼承遺產的人,汝勿輕捐少壯時,而能有成者少矣。--《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為子孫作富貴計者,我遺子孫以清白;孝悌之子。--陶行知《怎樣選書》
凡是不 愛已的人無瑕之玉,遺子孫以禍害,必由夫婦。--《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成家子。--清·石天基《傳家寶》
我今僅守讀書業。--《梁書·周舍徐勉傳》
兒孫自有兒孫福。--宋·陸游《小兒入城》人生內無賢父兄,烘如寶。--元·無名氏《漁樵記》
兒童是創造產業的人,休聽離間之語,可以為國器,外無嚴師友,可以為國瑞。--魯迅《我們現在怎樣做父親》
有財無義。--《孔子集語·易者》
廣積聚者,興家兩字曰儉與勤,休專公共之利,實在欠缺做父親的資格;多聲色者,錢如草。--宋·林逋《省心錄》
不嚴不能成器,敗家子,殘性命以斤斧,惟家之殃,莫為兒孫作馬牛。--宋·呂公著
人遺子孫以財。--宋·林逋《省心錄》
傳家兩字曰讀與耕。--清·曹雪芹《紅樓夢》
人道之興,十敗其九。--《古今圖書集成·家范典》
休存猜忌之心
2. 家規家訓范例
曾國藩之家訓四條
一曰慎獨則心安。自修之道,莫難于養心.`心既知有善知有惡,而不能實用其力,以為善去惡 ,則謂之自欺.方寸之自欺與否,蓋他人所不及知,而己獨知之.故《大學》之“誠意”章兩言慎獨。果能好善如好好色,惡惡如惡惡臭,力去人欲,以存天理,則《大學》之所謂自謙,《中庸》之所謂戒慎戒恐懼,皆能切實行之,即曾子之所謂自反而縮,孟子之所謂仰不愧,俯不怍,所謂養心莫過于寡欲,皆不外乎是。故能慎獨。則內省不疚,可以對天地質鬼神,斷無行有不慊于心則餒之時。人無一內愧之事,則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寬平,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第一尋樂之方,守身之先務也。
二曰主敬則身強。敬之一字,孔門持以教人,春秋士大夫亦常言之。至程朱則千言萬語不離此旨。內而專靜純一,外而整齊嚴肅,敬之功夫也;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敬之氣象也;修己以安百姓,篤恭而天下平,敬之效驗也。程子謂上下一于恭敬,則天地自位,萬物自育,氣無不和,四靈畢至,聰明睿智,皆由此出。以此事天飧地,蓋謂敬則無美不備也。吾謂敬字切近之效,尤能固人肌膚之會筋駭之束。莊敬日強,安肆日偷,皆自然之征應,雖有衰年病軀,一遇壇廟祭獻之時,戰陣危急之際,亦不覺神為之悚,氣為之振,斯足知敬能使人身強矣。若人無眾寡,事無大小,一一恭敬,不感懈慢,則身體之強健,又何疑乎?
三曰求仁則人悅。凡人之性,皆得天地之理以成性,得天地之氣以成形,我與民物,其大本乃同處一源。若但知私己,而不知仁民愛物,是于大本一源之道已悖而失之矣。至于尊官厚祿,高居人上,則有拯民溺就民饑之責;讀書學古,粗知大意,即有覺后知覺后覺之責。若但知自了,而不知教養庶匯,是于天之所以厚我者辜負甚大矣。
孔門教人,莫大于求仁,而其最切者,莫要于欲立立人,欲達達人數語。立者自立不懼,如富人百物有余,不假外求;達者四達不悖,如貴人登高一呼,群山四應。人孰不欲己立己達,若能推以立人達人,則與物同春矣。后世論求仁者,莫精于張子之《西銘》。彼其視民胞物與,宏濟群倫,皆事天者性分當然之事,必如此,乃可謂之人;不如此,則曰悖德,曰賊。誠如其說,則雖盡立天下之人,盡達天下之人,而曾無善勞之足言,人有不悅而歸之者乎?
四曰習勞則神欽。凡人之情,莫不好逸惡勞。無論貴賤智愚老少,皆貪于逸而憚于勞,古今之所同也。人一日所著衣所進食,與一日所行之事所用之力相稱,則旁人韙之,鬼神許之,以為彼自食其力也。若農夫織婦終歲勤動,以成數擔之粟數尺之布,而富貴之終歲逸樂,不營一業,而食必珍饈,衣必錦繡,酣豢高眠,一呼百諾,此天下最不平之事,鬼神所 不許也,其能久乎?
古之圣賢君相,若湯之昧旦丕顯,文王日昃不遑,周公夜以繼日,坐以待旦,蓋無時不以勤勞自勵。《無逸》一篇,推之于勤則壽考,逸則夭亡,歷歷不爽,為一身計,則必操習技藝,磨練筋骨,困知勉行,操心危慮,而后可以增智慧而長才識;危天下計,則必己饑己溺,一夫不獲,引為余辜。大禹之周乘四載,過門不入,墨子之摩頂放踵,以利天下,皆極儉以奉身,而極勤以救民。故荀子好稱大禹,墨翟之行,以其勤勞也。
軍興以來,每見人有一材一技,能耐苦者,無不見用于人,見稱于時。其絕無材技,不慣作勞者,皆唾棄于時,饑凍就斃。故勤則壽,逸則夭;勤則有材而見用,逸則無能而見棄;勤則博濟斯民,而神祗欽仰;逸則無補于人,而鬼神不歆。是以君子欲為人神所憑依,莫大于習勞也。
余衰年多病,目嫉日深。萬難挽回,汝及諸侄身體強壯者少。古之君子修己治家,必能心安身強而后有振興之象,必使人悅神欽而后有駢集之祥。今書此四條,老年用儆惕,以補昔歲之愆;并令二子各自勖勉,每夜以此四條相課,每月終此四條相稽,乃寄諸侄共守,以期有成焉。
蜀道之難難于上青天,側身西望長咨嗟。
3. 好的家規家訓是什麼
家規家訓內容:1、手持正義,肩挑道義,君子愛財,取之有道。
2、與人為善,與鄰為友,嚴己寬人,既往不咎。3、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勤學苦練,努力登攀。
4、舉止穩重,言語文明,團結友愛,永奪先進。5、寧讓人,勿使人讓我,寧吃虧,勿使人吃虧。
6、愛護公物,遵紀守法,造福子民,服務社會。7、勤為本,德為先,和為貴,學在前。
8、尊老敬賢,扶危濟困,嚴以待己,寬以待人。 9、不做虧心事,不賺昧心錢,心里有盞燈,肚里能撐船。
10、人勝我,勿生嫉妒,人弱我,勿生鄙吝。 11、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實實做事,兢兢業業讀書,勤勤懇懇治家。
12、處世以謙讓為貴,做人以誠信為本。13、一日“三省”好處多,來日不唱悔恨歌。
14、少壯不努力,老大被人譏;少壯不立業,老大徒傷悲。 15、家有老千般好,好兒女多行孝,家有孝是希望,精心栽培生長旺。
16、攢錢聚財,取之有道,男女老幼,處之有方。17、干本份活,行俠義事,做正直人。
18、和睦友善,勤儉節約,科技致富,讀書為先。19、積谷防饑,積德防老,送子讀書,兒行孝道。
20、夫妻相敬,舉案齊眉,婆媳相讓,一家和氣。 21、不做虧心事,不怕夜敲門,不怕樹影斜,只要身心正。
22、手足貴相助,夫妻貴相從,長幼貴有序,鄰里貴寬容。23、有膽有識,有禮有節,有情有義,有失有得。
24、對賢當舉,小人當疏,孝悌當崇,五毒當誅,志存高遠。25、吃不窮,穿不窮,人不讀書一世窮。
26、勤耕苦作,正當娛樂,不搞迷信,不賭牌博。27、尊師重道,謙恭禮讓,忠孝并舉,勵志自強。
28、尊老敬賢,愛幼樂施,舉止穩重,語言文明。29、廉潔奉公,勤政為民,兩袖清風,浩氣長存。
30、讀書明理,修身養性,薄財重義,為國為民。31、肩擔道義,胸懷天下,誠實勞動,四海為家。
32、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33、有毒物莫吃,違法事莫做。
34、做了好事莫夸耀,做了錯事敢擔當。 35、子孝父嚴,母慈媳敬,兄友弟尊,婦溫夫愛,睦鄰親友,家道始興。
36、以德服人者昌,以理服人者順,以信服人者智,以威服人者亡。37、是非面前不含糊,原則問題守底線。
38、寧向直中取,莫向曲中求。39、須知男女終有別,堅守道德莫超越。
40、無信不立,心誠則靈。41、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42、應視國事如家事,能盡人心即佛心。43、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44、行要好伴,居要好鄰,屋要好住,人要好心。45、見利思仁,見財想義,勤勞生財,團結生義。
46、家庭和睦,鄰里相親,以德交友,以誠服人。47、處世以謙讓為貴,為人以誠信為本。
48、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勤勞為本,節儉家榮。49、盡孝敬祖,盡忠報國,盡情交友,盡職創業。
50、債不可輕舉,語不可輕言,行不可沖動,學不可半廢。51、誠實守信,勤勞致富。
52、以德交友,以友為鄰,誠信為上,幫困扶貧。53、做事要勤,做人要忠。
54、團結友善,勤儉自強。55、為人講誠信,不怕家不富。
56、勤勤懇懇做事,清清白白做人。 57、孝父母,友兄弟,愛兒女,友鄰里。
58、不求萬貫家財,但求健康平安。59、耕種要勤,言語要真,買賣要公,做人要誠。
60、鄉窮要辦廠,村窮要修路,家窮要喂豬,人窮要讀書。 61、勤儉持家,遵紀守法。
62、遵紀守法,勤勞致富,先公后私,自有幸福。63、行善積德,盡忠盡孝。
64、婆媳和,夫妻親,子孫孝,家業興。65、立志、守信、盡孝、重義。
66、翻身不忘本,重利不忘義,明理要讀書,致富靠科技。67、團結鄰里,與人為善,明理處世,誠信為先。
68、修身養性,崇德重義,自愛自重,自尊自律。69、父慈子孝,夫唱婦隨,鄰里和睦,尊道重義。
70、見人必恭,見難心及,見功思過,見利思義。71、尊老愛幼,長幼同心,妯娌和睦,兄弟并進。
72、友善賓朋,和睦鄰里,養老愛幼,幫親助戚。73、子孝孫賢,夫尊妻榮,勤勞節儉,家和業興。
74、見利思義,見水思源,見難思忠,見德思賢。75、尊師重道,謙恭禮讓,忠孝并舉,勵志自強。
76、恪盡職守,敬老奉獻,誠信第一,團結友善。77、以德為根,以誠為本,童叟無欺,買賣公平。
78、刻苦拼搏,自強不息,信譽至上,質量第一。79、團結友善,同心同德,勤儉治家,艱苦創業。
80、以義為重,以鄰為里,寬大為懷,約人周己。 81、假冒不進櫥,偽劣不進店,不做損人事,不賺昧心錢。
82、家有老千般好,好兒女多行孝,家有少福氣好,多送讀老有靠。83、重孝重道,互敬互愛,不貪不懶,健康平安。
84、錢可虧,辦可虧,心不可虧,心安是福。85、別人有災我去救,自己遇難有人幫,別人有事不去幫,自己有事難求人。
86、讓人非我弱,我強不欺人,忍得一時氣,求得百日寧。87、瓜田李下,各別嫌疑,不愛小財,不占便宜。
88、做人講道德,做事講良心,種田不怕累,打工不怕苦。 89、兒孫自有兒孫福,莫把兒孫作牛馬,有書能讀需多讀,莫誤兒孫好前途。
90、貧窮不怕少,寶貴不怕多,閑暇不賭博,知足常有樂。91、吃不窮,穿不窮,人不讀書一世窮。
92、團結友善,同心同德,勤儉治家,艱苦創業。93、破除迷信,牌博禁盡,優生優。
4. 有沒有經典家規
做 人 篇
賢而要有德,才而要有能。
監聽者則明,偏聽者則暗,
要斥遠群小。不茍同一般,
不遠失祖德,不貪圖富貴,
不見風使舵,不阿諛奉承,
不謎于酒色,不輕信讒言。
為 人 處 事 篇
為人作事自琢磨,休想人前說奈何。
富貴易贈金千兩,貧窮難借米半盒。
錦上添花小人多,雪里送碳君子少。
親戚鄰居休依靠,人情更比秋云薄。
靜座常思自己過,閑談莫論它人非。
敬君子方顯有德,怕小人不算無能。
能容人不是缺理,肯吃虧不是癡人。
退一步天高地闊,讓三分心平氣和。
知足之人心常樂,能忍氣者身自安。
百
孝
篇
天地重孝孝當先,一個孝字全家安。孝順能生孝順子,孝順子弟必明賢。
孝是人間第一步,孝子謝世即為仙。自古忠臣多是孝,君選賢臣舉孝廉。
盡心竭力孝父母,孝道不獨講吃穿。孝順貴在心中孝,孝親親責莫回言。
惜乎人多不識孝,怎知孝能感動天。福壽皆由孝字得,天將孝子另眼看。
諸事不順因不孝,回心復孝天理環。孝本天性非難事,孝子不分女與男。
人人都可孝父母,孝順父母如敬天。孝子口中有孝語,孝婦面上帶孝言。
翁婆上邊能盡孝,能孝便是人中賢。女得淑右先學孝,三從四德孝為先。
孝在鄉黨人欽仰,孝在家庭大小歡。孝子逢人就勸孝,孝化風俗人品端。
生前孝子聲價高,死后孝名萬古傳。處世唯有孝為大,不論貧富孝在前。
孝經孝文把孝勸,孝父孝母孝祖先。父母生子原為孝,能孝就是好兒男。
為人能把父母孝,下輩孝兒照樣看。堂上父母不知孝,不孝受窮莫怨天。
為子面帶太和象,入孝出悌自鳴謙。親在應孝不知孝,親死知孝心何安。
孝在心安不在貌,孝貴實行不在言。孝字齊家全家樂,孝子治國萬民安。
顯親揚名都是孝,一孝傳世必永年。能孝不在貧和富,善體親心孝道全。
弟兄和睦就是孝,忍讓二字把孝全。孝從難處見真孝,孝敬不但承歡顏。
父母雙全正宜孝,孤苦老親孝加前。趕緊孝來光陰快,親由我孝奉由天。
生前能孝方為孝,死后盡孝悔徒然。孝順傳家孝事寶,孝子裕后孝光前。
孝心一片孝父母,孝性溫和孝味甘。百行萬善孝為首,富知孝字是根源。
念佛行善先須孝,孝仗佛力超九玄。大哉孝字大哉孝,孝矣無窮孝無邊。
是篇句句不離孝,離孝人倫顛倒顛。念得十遍千個孝,消災免難百孝篇。
5. 家規家訓家風
1、做人要做老實(遵紀守法)、誠實(表里如一)、善良人,多做好事,終有好事。
2、族內子孫人等,妄作非為,有干名教者,不待鳴官,祠內先行整治。
3、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4、重道德修養,嚴情操品性;扶正義,斥邪惡。
5、欲高門第須為善,要好兒孫必讀書。
6、有百世之德者,必有百世之子孫保之;有十世之德者,就有十世的子孫保之;如果是斬焉無后者,那是德至薄也。
7、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8、一身能勤能敬,雖愚人亦有賢智風味。
9、一戒是(晚)起;二戒懶惰;三戒奢華;四戒驕傲。既守四戒,又須規以四宜:一宜勤讀;二宜敬師;三宜愛眾;四宜慎食。
10、學生要三勤:手勤、腦勤、讀書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