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蒲松齡狼 必須要有每個句子的翻譯,和每個句子里的字詞翻譯
有個屠夫夜深了回家,擔子里的肉已經賣完了,只剩下一些骨頭。路上遇到兩只狼,緊跟著屠夫走了很遠。 屠夫害怕了,把骨頭投給狼。一只狼得到骨頭停了下來,另一只狼仍然緊緊跟隨著。屠夫又拿起一塊骨頭扔過去,后面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停下了,可是先前得到骨頭的那只狼又跟了上來。骨頭已經扔完了,兩只狼仍然像原來一樣一起追趕這屠夫。 屠夫困窘不已,擔心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擊。回頭看見野地里有一個打麥場,場主人把麥秸堆在打麥場里,覆蓋成小山似的丘。屠夫于是奔過去靠在麥秸堆的下面,放下擔子拿起屠刀。兩只狼都不敢向前,瞪眼朝著屠夫。
1)屠:宰殺牲畜。這里指屠戶,宰殺動物賣肉的人。 2)綴行甚遠:緊跟著走了很遠。綴,連接,這里是緊跟的意思。 3)投以骨:同于“以骨投之”,意為,(屠戶)把骨頭扔給狼 之,指狼。 4)從:跟從。 5)并驅:一起追趕。 6)窘:困窘,處境危急。 7)敵:敵對,這里是脅迫、攻擊的意思。 8)顧:回頭看,這里指往旁邊看。 9)積薪:堆積柴草。薪,柴。 10)苫蔽成丘:覆蓋成小山似的。苫,覆蓋。蔽,遮蔽。 11)馳:放松,這里指卸下。 12)眈眈相向:瞪眼朝著屠夫。眈眈,注視的樣子。 13)少時:一會兒。 14)徑去:徑直走開。 15)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6)久之:過了一會。之,助詞,調節音節,沒有實際意義。 17)瞑:閉眼。 18)意暇甚:神情悠閑得很。意,這里指神情,態度。暇,空閑。 19)暴:突然。 20)斃:殺死。 21)洞其中:在其中打洞。洞,打洞 這里作動詞用 。其,指柴草堆。 22)隧:指在柴草堆中打洞。 23)尻:屁股。 24)假寐:原意是不脫衣帽坐著打盹,這里是假裝睡覺的意思。假,假裝。寐,睡覺。 25)蓋:承接上文,表示原因 這里有“原來是”的意思。 26)禽獸之變詐幾何:禽獸的欺騙手段又有多少呢?變詐,作假,欺騙。幾何,多少。 27)止增笑耳:只給人增加笑料罷了。 28) 苫:音shàn ,用席,布等遮蓋
1.詞性活用現象
洞:一狼洞其中。 名詞用為動詞,打洞。 隧: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 名詞用作動詞,鉆洞。 犬:其一犬坐于前。 名詞用作狀語,像狗一樣。
2.通假字
“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3.一詞多義
止 同“只”, 止有剩骨。 停止,一狼得骨止。 意 神情, 意暇甚。 企圖, 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 敵 攻擊, 恐前后受其敵。 敵人, 蓋以誘敵。 前 前面, 恐前后受其敵。 向前, 狼不敢前。
4.虛詞的用法
(1)之
代詞,它,指狼 又數刀斃之。 助詞,的 禽獸之變詐幾何哉。 助詞,調整音節,不譯 久之。 助詞,位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 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代詞,代狼 復投之。
(2)以
介詞,把 投以骨。 介詞,用 以刀劈狼首。
連詞,來 意將遂人以攻其后也。 連詞,用 來蓋以誘敵。
( 3)“其”的含義
①恐前后受其敵。(指狼)。 ②場主積薪其中。(指打麥場)。 ③屠乃奔倚其下。(指柴草堆)。 ④一狼洞其中。(指柴草堆)。 ⑤意將隧人以攻其后也。(指屠戶)。 ③屠自后斷其股。(指狼)。
5.使動用法
死:使。死,殺死。
2. 語文課文狼作者用什麼表達中心
作者的意圖是通過屠夫與狼的斗智斗勇這一故事的描述,表達他對屠夫勇敢無畏精神的贊賞,而對狼“貌似”聰明的“變詐”不屑與恥笑。
《狼》的一些主觀性解讀:蒲松齡結尾所說的“止增笑耳”笑得并不輕松。
蒲松齡一生科場失意,落魄于社會底層。他從二十來歲開始創作《聊齋志異》,到40歲初步完成,他人生最美好的年華都融進了這本書中。蒲松齡在《聊齋志異》的序言中說:“浮白載筆,僅成孤憤之書: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可見,他在書中寄托了自己從現實生活中產生的深沉的孤憤之情。作者在奇異趣事中寄寓了愛恨悲喜,就《狼三則》而言,作者把自己視作如屠夫一樣的弱勢群體,而把狼視作強勢的權貴。無法改變現狀的他,只好把“不示弱”寄托在他的作品中,讓屠夫來實現他美好的愿望。
3. 蒲松齡的狼第一則表現狼貪婪本性的句子是
表現狼貪婪本性的句子是: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
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
擴展資料
《聊齋志異》,簡稱《聊齋》,俗名《鬼狐傳》,是清代著名小說家蒲松齡的著作。(聊齋:書齋名;志:記錄;異:奇怪的故事)書共有短篇小說491篇。題材非常廣泛,內容極其豐富。
《聊齋志異》的藝術成就很高。它成功地塑造了眾多的藝術典型,人物形象鮮明生動,故事情節曲折離奇,結構布局嚴謹巧妙,文筆簡練,描寫細膩,堪稱中國古典短篇小說之巔峰。
《聊齋志異》中有狼三則。其一被蘇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收錄為“專題 《狼》”,其二被選為滬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八年級下冊第34課《狼》,
魯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六年級下冊30課《狼》,2016年新審訂人教版義務教育語文課本七年級上冊第18課《狼》和部編義務教育課本七年級上冊第20課《狼》。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狼
4. 蒲松齡《狼》第二則中表現狼兇殘、貪婪的句子
先看全文:
一屠晚歸,擔中肉盡,止有剩骨。途中兩狼,綴行甚遠。屠懼,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從。復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盡矣,而兩狼之并驅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敵。顧野有麥場,場主積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擔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少時,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數刀斃(之。方欲行,轉視積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斷其股,亦斃之。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
狼亦黠矣,而頃刻兩斃,禽獸之變詐幾何哉?止增笑耳。
表現貪婪的句子有:綴行甚遠(緊跟著走了很遠),“兩狼之并驅如故”(吃了還不算繼續跟著走);
表現兇殘的比較隱蔽:眈眈相向(瞪著眼睛朝著屠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