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把事物比喻成人的句子有哪些
1. 野花遍地都是:雜樣兒的,有名字的,沒名字的,散在草叢里,像眼睛,像星星,還眨呀眨的。
2. 路旁的田野里、山坡上,野菊花金黃金黃的,像星星點綴藍天一樣,裝飾著廣闊的原野。
3. 雨后的草原野花競放,像一塊剛浸過水的花頭巾,連露珠兒都是五顏六色的了!
4. 過了幾天,仙人球上的花骨朵露出兩瓣潔白的花瓣,像要掙開蛋殼的小鳥,十分惹人喜愛。
5. 仙人球花,像是一個長長的喇叭,正對著藍天吹奏著歡快的樂曲。
6. 仙人掌是黃沙中的碧玉,是枯海中的島嶼,是荒漠上的英雄;它們給熾熱如焚的沙漠,帶來了生機,帶來了繁榮,也帶來了神秘的希望的色彩。
7. 蘆葦開花了,蘆花飄飄,白白的,軟軟的,像一簇簇輕盈的羽毛,在風中搖曳。
8. 河邊淺水處剛綻葉的蘆葦颯啦啦搖響,與春風纏綿絮語,像是低吟著一首朦朧的情詩。
用植物比喻人心情的句子
1. 蒲公英那帶絨毛的種子在空中飛飛揚揚地飄著,好像是在向秋天告別。
2. 含羞草像一個害羞的姑娘,只要在它的葉片上輕輕一碰,它就合攏起來,枝條也跟著低垂下來,好像不敢見人似的。
3. 小草也在微風的吹拂下晃動著,好像隨著晨風在輕輕地唱歌起舞。
4. 小草用自己星星點點的綠色,織成了一塊塊綠茵茵的地毯。
5. 小草兒悄悄地綠了整個山野,給故鄉編織妝扮著春天的衣裳。
2. 形容對事物特別熱愛能用什麼句子
生活中常說的一些句子,熟語解釋(一)熟語解釋1、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燼。
指最可悲哀的事,莫過于思想頑鈍,麻木不仁。 2、愛博而情不專——對人或事物的喜愛很廣泛,而感情不能專一。
3、愛則加諸膝,惡則墜諸淵——加諸膝:放在膝蓋上;墜諸淵:推進深淵里。意指不講原則,感情用事,對別人的愛憎態度,全憑自己的好惡來決定。
4、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喜愛他時,總想叫他活著;討厭他時,總想叫他死掉。指極度地憑個人愛憎對待人。
5、安于故俗,溺于舊聞——俗:習俗。溺:沉溺,陷入。
拘守于老習慣,局限于舊見聞。形容因循守舊,安于現狀。
6、鞍不離馬背,甲不離將身——甲:鎧甲。馬不卸鞍,人不解甲。
處于高度警惕狀態。 7、八公山上,草木皆兵——八公山:在安徽淮西市西。
將八公山上的草木,都當作是士兵。形容極度驚恐,疑神疑鬼。
8、八九不離十——指與實際情況很接近。 9、八仙過海,各顯其能——八仙:道教傳說中的八位神仙。
比喻做事各有各的一套辦法。也比喻各自拿出本領互相比賽。
10、八字沒見一撇——比喻事情毫無眉目,未見端緒。 11、拔了蘿卜地皮寬——比喻為了行事方便而把礙眼的事物去掉。
也比喻為了擴展地盤而排擠別人。 12、拔趙幟立赤幟——用以比喻偷換取勝或戰勝、勝利之典。
13、白刀子進,紅刀子出——指要殺人見血、動手拼命。紅刀子:帶血的刀子。
14、白沙在涅,與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細沙混在黑土中,也會跟它一起變黑。
比喻好的人或物處在污穢環境里,也會隨著污穢環境而變壞。 15、百尺竿頭,更進一步——佛家語,比喻道行、造詣雖深,仍需修煉提高。
比喻雖已達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滿足,還要進一步努力。 16、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比喻藝術及科學的不同派別及風格自由發展與爭論。
17、百思不得其解——百:多次;解:理解。百般思索也無法理解。
18、百萬買宅,千萬買鄰——比喻好鄰居千金難買。 19、百聞不如一見——聞:聽見。
聽得再多,也不如親眼見到一次。 20、百星不如一月——一百顆星星發出的亮光不如一個月亮發出的光明亮。
比喻量多不如質優。 21、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百足:蟲名,又名馬陸或馬蚿,有十二環節,切斷后仍能蠕動。
比喻勢家豪族,雖已衰敗,但因勢力大,基礎厚,還不致完全破產。 22、敗事有余,成事不足——指非但辦不好事情,反而常常把事情搞壞。
23、搬起石頭打自己的腳——搬:移動。比喻本來想害別人,結果害了自己。
自食其果。 24、版版六十四——版:宋代鑄錢的模型。
每塊鑄版都是鑄出六十四文錢。形容做事死板,不知變通。
25、半部論語治天下——舊時用來強調學習儒家經典的重要。 26、邦以民為本——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種反映,認為萬民百姓是國家的根本。
治國應以安民、得民作為根本。 27、飽漢不知餓漢饑——飽:吃足;饑:饑餓。
比喻處境好的人,不能理解別人的苦衷。 28、飽暖思淫欲——食飽衣暖之時,則生淫欲之心。
29、卑卑不足道——指卑微藐小,不值得一談。 30、卑之無甚高論——表示只就淺易的說,沒有什麼過高難行的意見.。
31、杯酒釋兵權——釋:解除。本指在酒宴上解除將領的兵權。
泛指輕而易舉地解除將領的兵權。 32、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趕不上前面的,卻超過了后面的。
這是滿足現狀,不努力進取的人安慰自己的話。有時也用來勸人要知足。
33、彼一時,此一時——那是一個時候,現在又是一個時候。表示時間不同,情況有了變化。
34、畢其功于一役——把應該分成幾步做的事一次做完。 35、閉塞眼睛捉麻雀——比喻盲目地進行工作。
36、避其銳氣,擊其惰歸——其:他的;銳氣:勇猛的氣勢;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總是避開敵人初來時的氣勢,等敵人疲憊時再狠狠打擊。 37、鞭長不及馬腹——指鞭子雖然很長,但是不應該打到馬肚上。
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38、表壯不如里壯——外表好看,不如里面結實。
比喻妻子能夠治家,就是丈夫的好幫手。 39、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種情況的形成,是經過長時間的積累、醞釀的。
40、冰炭不同爐——比喻兩種對立的事物不能同處。 41、冰炭不言,冷熱自明——比喻內心的誠意不用表白,必然表現在行動上。
42、兵敗如山倒——兵:軍隊。形容軍隊潰敗就像山倒塌一樣,一敗涂地。
43、兵藏武庫,馬入華山——兵器藏進武庫,軍馬放入華山。指天下太平。
44、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指根據具體情況,采取靈活的對付辦法。 45、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指出兵之前,先準備好糧食和草料。
比喻在做某件事情之前,提前做好準備工作。 46、兵在精而不在多——兵士在于精壯而不在乎眾多。
也比喻要求質量而不能只講數量。 47、病急亂投醫——病勢沉重,到處亂請醫生。
比喻事情到了緊急的時候,到處求人或亂想辦法。 48、不吃羊肉空惹一身膻(shān)——羊肉沒吃上,反倒沾了一身羊膻氣。
比喻干了某事沒撈到好處,反壞了名聲惹來了麻煩。 49、不打不相識——指經過交手,相互了解,能更好地結交、相處。
50、不到黃河心不死——比喻不達目。
3. 幫我以具體的事物,比喻抽象的事物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常見的修辭方法有:比喻、比擬、借代、夸張、對偶、排比、設問、反問。
學習修辭常識的目的是為語言實踐服務。首先能在語言中辨識各修辭方法,繼而理解其適用效果;同時要會用這些修辭方法,提高運用語言的能力。
修辭方法又稱修辭格。據專家研究,漢語修辭格可達70種之多,常見的有10多種。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體的、淺顯、熟悉的事物或情境來說明另一種抽象的、深奧、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種修辭方法。
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種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本體)如(喻詞:像、似、若、猶、好像、仿佛)乙(喻體)。
暗喻的形式可簡縮為:甲是(喻詞:成、變成、成為、當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關系,暗喻則是相合關系。
借喻:只出現喻體,本體與比喻詞都不出現。如:燕雀安知鴻鵠之志! (2)借代。
不直接說出要說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關系的名稱來替代,如以部分代全體;用具體代抽象;用特征代本體;用專名代通稱等。如: ①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一針一線代群眾的一切財產) ②不要大鍋飯。("大鍋飯"代抽象的"平均主義") ③花白胡子坐在墻角里吸旱煙。
(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體) ④千萬個雷鋒活躍在祖國大地上。("雷鋒"以具體的形象代抽象的共產主義思想) (3)比擬。
把人當物寫或把物當人來寫的一種修辭方法,前者稱之為擬物,后者稱之為擬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翹尾巴,也不可夾著尾巴。
(擬物) ②蠟炬成灰淚始干。(擬人) (4)夸張。
對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擴大或縮小描繪的一種修辭方法。如:? ①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三千丈"為擴大夸張) ②芝麻粒兒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兒"是縮小夸張) ③太陽剛一出來,地上已經像下了火。
(把前一事物"出來"與后一事物"下火"夸張到幾乎是同時出現,有人稱此種夸張方式為超前夸張) (5)對比。是把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并舉加以比較的方法。
如: ①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②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6)對偶。用結構相同或相近,字數相等的一對短語或句子對稱排列起來表達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如: ①滿招損,謙受益。 ②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③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流水對) ④望長城內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扇面對) (7)排比。把內容相關、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的幾個(一般要三個或三個以上)短語或句子連用的方法。
如: 但這回卻很有幾點出于我的意外。一是當局者竟會這樣地兇殘,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國的女性臨難竟能如是之從容。
(8)反復。根據表達需要,使同一個詞語或句子一再出現的方法。
反復可以是連續的,也可間隔出現。如: ①冒著敵人的炮火,前進!前進!前進! 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敵人從哪里進攻,我們就要它在哪里滅亡。
(9)反語。即通常所說的"說反話"--實際要表達反意思1記人 2 敘事 3 狀物 4 寫景 5 抒情 經驗談: 1 老師談 2 學生談 議論文: 1 立論 2 駁論 3 讀后感 4 雜文 : 1 說明事物 2 說明事理 : 1 現代詩 2 古體詩 3 散文 4 小說 1 應用文 具體怎麼寫根據題目而定至于意思我也不能解釋那麼多主要就這些:如記敘文,一般是指寫事的~~~說明文一般是要說明某個事物~~~ 3 語文的表達方式是指:記敘、說明、議論、描寫、抒情 一、記敘順序: 1、順敘(按事情發展先后順序) 也叫事情發展順序 作用:條理清晰,脈絡清楚。
2、倒敘(先寫結果,再交待前面發生的事)如:《背影》《走一步,再走一步》 作用:設置懸念,吸引讀者。 3、插敘(敘事時中斷線索,插入相關的另一件事,再接著原線繼續敘述。)
如:《羚羊木雕》 作用:介紹了……,表現了……;解釋上文/為下文的情節發展作鋪墊/埋伏筆/作對比,從而突出中心。 二、說明順序 1、時間順序: 按照時間先后來安排說明順序。
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常采用這種順序。 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古→今 《大自然的語言》第一段(四季更迭) 2、空間順序: 按照空間方位關系來安排說明順序。
說明事物的形狀、構造特征常采用這種順序。游覽順序是空間順序的一種。
例如:《故宮博物院》由南到北 注:把握空間順序,重點要注意一些標志方位的名詞,或標志游覽順序的動詞。 3、邏輯順序:按照事物的邏輯關系來安排說明順序。
這種順序常用于事理說明文。(邏輯:思維的規律) 常見的邏輯順序有:①從主到次:《中國石拱橋》第9段成就原因 ②從簡單到復雜:《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 ③從概括到具體:《中國石拱橋》石拱橋—中國石拱橋—趙州橋、盧溝橋 ④從整體到局部:《蘇州園林》全文結構 ⑤從現象到本質:《恐龍無處不在》南極化石—大陸漂移 ⑥從結果到原因:《被壓扁的沙子》斯石英—行星撞擊 ■除此之外還有:從特點到用途、從一般到特殊,從原因到結果等等。
總之,只要明確了不是時間和空間順序,一般都是邏輯順序。 三、論證順序。
1、時間上從古至今; 2、范圍上由中及外; 3、論證力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