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求周瑜的經典句子
經典語句
1.丈夫處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慰平生兮吾將醉;吾將醉兮發狂吟。
2.大丈夫處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義,內結骨肉之恩,言必行,計必從,禍福共之。
3.君子無戲言,戲言非君子。(《三國演義》-草船借箭)
4.生瑜,何生亮!(《三國演義》-三氣周瑜)
外貌
《三國志 吳書 周瑜傳》載,周瑜字公瑾,廬江郡舒縣(今安徽舒城)人。長得高大健壯,容貌俊秀,一表人才。 周瑜精通音律,雅量高致,即使在喝醉時也能聽出曲中的謬誤,因此史書記載民謠云:“曲有誤,周郎顧”、“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
性格特點
歷史上的周瑜胸襟廣闊,氣度寬宏。老將程普因周瑜年輕,對他不服,多次當面侮辱他,周瑜都不跟他計較,程普最后被周瑜的才華和品德所折服,感動得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和他成為好友。《三國演義》描寫的心胸狹窄的周瑜是羅貫中為了襯托諸葛亮而刻意塑造的配角形象,是藝術處理,不可當真,“三氣周瑜”當然就更是毫無歷史根據,周瑜最后是病逝于出征途中的。
2. 《三國演義》中關于周瑜的原句~所有的
三國志·吳書·周瑜傳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
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
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與義兵討董卓,徙家于舒。
堅子策興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瑜往省之。
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
諧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
乃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
劉繇奔走,而策之眾已數萬矣。因謂瑜曰:“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
卿還鎮丹楊。”瑜還。
頃之,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涂東歸,術聽之。
遂自居巢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
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即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
以瑜恩信著于廬江,出備牛渚,后領春谷長。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導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
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復近尋陽,破劉勛,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五年,策薨。
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十一年,督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渠帥,囚俘萬余口,還備(官亭)。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龍送吳。
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將士聞之皆恐。
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議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
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
愚謂大計不如迎之。”瑜曰:“不然。
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擒操,宜在今日。
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臺,此天以君授孤也。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于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
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
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
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于瑜。
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后,身與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戰。
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后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
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是時劉璋為益州牧。
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權素服舉哀。
感動左右。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
后著令曰:“故將軍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初瑜見友于策,太妃又使權以兄奉之。
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作者: 紫月彎彎 2005-4-21 19:04 回復此發言 --------------------------------------------------------------------------------2 三國志·吳書·周。
3. 三國演義三氣周瑜好詞,好句,中心思想,主要內容急
主要內容: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智取南郡,諸葛亮和周瑜約定:讓周瑜先攻,如果攻不下,就由諸葛亮去攻,誰攻下歸誰。南郡是曹仁防守的地區。結果周瑜費盡心思攻下時,卻已經被諸葛亮趁他不防備占領了。
第五十五回 玄德智激孫夫人 孔明二氣周公瑾
周瑜想用美人計留下劉備。被諸葛亮發覺,用計策將劉備夫婦接了回來,并讓人在船頭喊話取笑周瑜,這就是著名的:周郎妙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
第五十六回 曹操大宴銅雀臺 孔明三氣周公瑾
周瑜想取荊州,假說想取漢中,借道荊州,趁劉備等人出來迎接時一舉擒獲,這是“借途滅虢”之計,被諸葛亮識破,苦戰得出,又率兵攻打失敗,結果病死了。臨死前,他說:“既生瑜,何生亮!”便被自己活活的氣死了
中心思想:
周瑜聰明善用計謀,但每次都被棋高一著的諸葛亮識破并克制。用周瑜的聰明與氣度襯托突出諸葛亮的超人智慧和博大胸襟。
好詞好句:
“既生瑜,何生亮!
決策取荊州,諸葛先知第一籌。指望長江香餌穩,不知暗里釣魚鉤。”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下士時:假使當年身便死,一生真偽有誰知!”
一著棋高難對敵,幾番算定總成空
4. 《三國演義》中關于周瑜的原句~所有的
《三國演義》中關于周瑜的回目:
第四十四回 孔明用智激周瑜 孫權決計破曹操
第四十五回 三江口曹操折兵 群英會蔣干中計
第四十六回 用奇謀孔明借箭 獻密計黃蓋受刑
第四十七回 闞澤密獻詐降書 龐統巧授連環計
第四十八回 宴長江曹操賦詩 鎖戰船北軍用武
第四十九回 七星壇諸葛祭風 三江口周瑜縱火
第五十一回 曹仁大戰東吳兵 孔明一氣周公瑾
第五十二回 諸葛亮智辭魯肅 趙子龍計取桂陽
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廬江舒縣人[1] 。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長壯有姿貌、精音律,江東有“曲有誤,周郎顧”之語。周瑜少與孫策交好,21歲起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后孫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任,周瑜將兵赴喪,以中護軍的身份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江東孫氏集團軍隊與劉備軍隊聯合,赤壁之戰大敗曹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礎。建安十四年(209年),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病逝于巴丘(今湖南岳陽),年僅36歲。
正史上周瑜“性度恢廓”“實奇才也”,范成大譽之為“世間豪杰英雄士、江左風流美丈夫”。宋徽宗時追尊其為平虜伯。位列唐武廟六十四將、宋武廟七十二將之一。
5. 三國志周瑜傳
三國志周瑜傳 周瑜字公瑾,廬江舒人也。
從祖父景,景子忠,皆為漢太尉。父異,洛陽令。
瑜長壯有姿貌。初,孫堅與義兵討董卓,徙家于舒。
堅子策興瑜同年,獨相友善,瑜推道南大宅以舍策,升堂拜母,有無通共。瑜從父尚為丹楊太守,瑜往省之。
會策將東渡,到歷陽,馳書報瑜,瑜將兵迎策。策大喜曰:“吾得卿。
諧也。”遂從攻橫江、當利,皆拔之。
乃渡江擊秣陵,破笮融、薛禮。轉下湖孰、江乘,進入曲阿。
劉繇奔走,而策之眾已數萬矣。因謂瑜曰:“吾以此眾取吳會平山越已足。
卿還鎮丹楊。”瑜還。
頃之,袁術遣從弟胤代尚為太守,而瑜與尚俱還壽春。術欲以瑜為將,瑜觀術終無所成,故求為居巢長,欲假涂東歸,術聽之。
遂自居巢還吳。是歲,建安三年也。
策親自迎瑜,授建威中郎將,即與兵二千人,騎五十匹。瑜時年二十四,吳中皆呼為周郎。
以瑜恩信著于廬江,出備牛渚,后領春谷長。頃之,策欲取荊州,以瑜為中護軍,領導江夏太守,從攻皖,拔之。
時得橋公兩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
復近尋陽,破劉勛,討江夏,還定豫章、廬陵,留鎮巴丘。 五年,策薨。
權統事。瑜將兵赴喪,遂留吳,以中護軍與長史張昭共掌眾事。
十一年,督孫瑜等討麻、保二屯,梟其渠帥,囚俘萬余口,還備(官亭)。江夏太守黃祖遣將鄧龍將兵數千人入柴桑,瑜追討擊,生虜龍送吳。
十三年春,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將士聞之皆恐。
權延見群下,問以計策。議者咸曰:“曹公豺虎也,然托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
今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沖斗艦,乃以千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
此為長江之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
愚謂大計不如迎之。”瑜曰:“不然。
操雖托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軍以神武雄才,兼仗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去穢。
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耶?請為將軍籌之:今使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場,又能與我校勝負于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遂尚在關西,為操后患。且舍鞍馬,仗舟揖,與吳越爭衡,本非中國所長。
又今盛寒,馬無藁草。驅中國士眾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
此數四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擒操,宜在今日。
瑜請得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陡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
今數雄已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臺,此天以君授孤也。
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江。與魯肅遇于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亮詣權。
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并力逆曹公,遇于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次江北。
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
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乃取蒙沖斗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
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各系大船后,因引次俱前。
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
時風盛猛,悉延燒岸上營落。頃之。
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
曹公留曹仁等守江陵城。徑自北歸。
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隔大江。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夷陵。
仁分兵騎別攻圍寧。寧告急于瑜。
瑜用呂蒙計,留淩統以守其后,身與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戰。
瑜親跨馬擽陳,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后仁聞瑜臥未起,勒兵就陳。
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由是遂退。 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以下雋、漢昌、劉陽、州陵為奉邑,屯據江陵。劉備以左將軍領荊州牧,治公安,備詣京見權,瑜上疏曰:“劉備以梟雄之姿,而有關羽、張飛熊虎之將,必非久屈為人用者。
愚謂大計宜徙備置吳,盛為筑宮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娛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挾與攻戰,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資業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場,恐蛟龍得云雨,終非池中物也。”
權以曹公在北方,當廣攬英雄,又恐備難卒制,故不納。是時劉璋為益州牧。
外有張魯寇侵,瑜乃詣京見權曰:“今曹操新折衄,方憂在腹心,未能與將軍連兵相事也。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并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
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權許之。
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于馬丘病卒,時年三十六。權素服舉哀。
感動左右。喪當還吳,又迎之蕪湖,眾事費度,一為供給。
后著令曰:“故將軍周瑜、程普,其有人客,皆不得問。”初瑜見友于策,太妃又使權以兄奉之。
是時權位為將軍,諸將賓客為禮尚簡,而瑜獨先盡敬,便執臣節。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惟與程普不睦。
6. 三國志周瑜傳
瑜少精意于音樂。
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故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瑜兩男一女,女配太子登。男循尚公主,拜騎都尉,有瑜風,早卒。
循弟胤,初拜興業都尉。妻以宗女,授兵千人,屯公安。
黃龍元年,封都鄉侯,后以罪徙廬陵郡。赤烏二年,諸葛瑾、步騭連名上疏曰:“故將軍周瑜子胤,昔蒙粉飾,受封為將,不能養之以福,思立功效,至縱情欲,招速罪辟。
臣竊以瑜昔見寵任,入作心膂,出為爪牙,銜命出征,身當矢石,盡節用命,視死如歸。故能摧曹操于烏林,走曹仁于郢都,揚國威德,華夏是震,蠢爾蠻荊,莫不賓服。
雖周之方叔,漢之信、布,誠無以尚也。夫折沖扦難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貴重,故漢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黃河如帶,太山如礪,國以永存,爰及苗裔’。
申以丹書,重以盟詛,藏于宗廟,傳于無窮,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孫,乃關苗裔,報德明功,勤勤懇懇,如此之至,欲以勸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無悔也。況于瑜身沒未久,而其子胤降為匹夫,益可悼傷。
竊惟陛下欽明稽古,隆于興繼,為胤歸訴,乞丐余罪,還兵復爵,使失旦之雞,復得一鳴。抱罪之臣,展其后效。”
權答曰:“腹心舊勛,與孤協事,公瑾有之,誠所不忘。昔胤年少,初無功勞,橫受精兵,爵以侯將,蓋念公瑾以及于胤也。
而胤恃此,酗淫自恣,前后告喻,曾無悛改。孤于公瑾,義猶二君,樂胤成就,豈有已哉?迫胤罪惡,未宜便還,且欲苦之,使自知耳。
今二君勤勤援引漢高河山之誓,孤用恧然。雖德非其疇,猶欲庶幾,事亦如爾,故未順旨。
以公瑾之子,而二君在中間,茍使能改,亦何患乎!”瑾、騭表比上,朱然及全琮亦俱陳乞,權乃許之。會胤病死。
瑜兄子峻,亦以瑜元功為偏將軍,領吏士千人。峻卒,全琮表峻子護為將。
權曰:“昔走曹操,拓有荊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聞峻亡,仍欲用護,聞護性行危險,用之適為作禍,故便止之。
孤念公瑾,豈有已乎?”。
7. 三國演義中好句,至少十句
1.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2.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3.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4.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5.角得此書,曉夜攻習,能呼風喚雨
6.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7.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8.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9.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10.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8. 三國演義中好句
人中呂布,馬中赤兔" "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馬氏五常,白眉最良" "既生瑜,何子龍一身都是膽也!" 生亮" 伏龍、鳳雛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 生子當如孫仲謀" 天下英雄,惟使君與操耳!" 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 成語一手包辦 【出處】三國志魏志典韋傳:「韋一手建之」 一舉兩得 【出處】三國志魏志臧洪傳:「將以安社稷,一舉兩得。
」 一臂之力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回:「愿助兄一臂之力,共誅國賊。」 一親芳澤 【出處】曹植洛神賦:「芳澤無加,鉛華無御。
」 七步成詩 【出處】世說新語文學:「文帝嘗令東阿王七步中作詩,不成者行大法。應聲便為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帝深有慚色。 三顧茅廬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于草廬之中。
」 下筆成章 【出處】三國志魏志文帝紀:「文帝天資文藻,下筆成章。」 不出所料 【出處】三國演義第三十一回:「豐在遇中聞主公兵敗,撫掌大笑曰:『固不出吾之所料。
』」 不由分說 【出處】三國演義第十三回:「李傕隨后掩殺,郭汜兵退,車駕冒險出城,不由分說,竟擁到李傕營中。」 不知所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臨表涕泣,不知所云。
」 不容偏廢 【出處】三國志蜀志魏延傳:「不忍有所偏廢。」 乘虛而入 【出處】魏志袁紹傳:「將軍簡其精銳,分為奇兵,乘虛迭出,以擾河南。
」 五內如焚 【出處】蔡琰悲憤詩:「奈何不顧思,見此崩五內。」 人生如寄 【出處】魏文帝善哉行:「人生如寄,多憂何為?」曹植仙人篇:「俯觀五岳間,人生如寄居。
」 仰人鼻息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孤客窮軍,仰我鼻息,譬如嬰兒在鼓掌之上,絕其哺乳,立可餓殺。」 伯仲之間 【出處】曹丕典論:「傅說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
」 位極人臣 【出處】吳志孫綝傳:「因緣肺腑,位極人臣。」 作奸犯科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
」 偃旗息鼓 【出處】三國志蜀志趙云傳注:「偃旗息鼓,曹軍疑有伏兵,引去。 出言不遜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十三回:「此人出言不遜,何不殺之。
」 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出處】三國演義第一回:「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初出茅廬 【出處】據三國演義所載,諸葛亮初出茅廬,佐劉備用兵,觀與張飛不服,行事諸多困難。
刮目相待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 危在旦夕 【出處】三國演義第二回:「天下危在旦夕,陛下尚自與閹宦共飲耶?」 危急存亡之秋 【出處】諸葛亮前出師表:「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出處】司馬昭在曹髦在位時,為大將軍,專管國政,自封為相國,不久封為晉公,昭還假裝不接受。
髦很生氣地說:「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 名不虛傳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兵精糧足,名不虛傳。
」 同符合契 【出處】三國志吳志孫傳注:「一與君同符合契,有永固之分。」 吳下阿蒙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肅附蒙背曰:『吾謂大弟但非有武略耳,至于今者,學識英博,非復吳下阿蒙。
』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敝帚千金 【出處】曹丕?典論論文:「里語曰:『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斯不見自見之患也。」 廊廟之器 【出處】三國志蜀志許靖傳:「雖行事舉動,未悉允當,蔣濟以為大較有廊廟之器也。
」 才高八斗 【出處】南史謝靈運傳:「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獨得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享一斗。」 手不釋卷 【出處】曹丕自敘:「上雅好詩書文籍,雖在軍旅,手不釋卷。
」 指日可待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探囊取物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我向曾文云長言,翼德于百萬軍中,取上將之首,如探囊取物。
」 文思泉涌 【出處】文選曹植王仲宣誄:「文若春華,思若涌泉。」 旦夕之危 【出處】三國志蜀志孟光傳:「旦夕之危,倒懸之急。
」 明眸善睞 【出處】文選曹植洛神賦:「明眸善睞,靨輔承權。」 月明星稀 【出處】文選魏武帝短歌行:「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土崩魚爛 【出處】陳琳?與魏文帝書:「焉肯土崩魚爛哉!」 如入無人之境 【出處】三國演義第七回:「左沖右突,如入無人之境。
」 如魚得水 【出處】三國志諸葛亮傳:「先主與亮情好日密,關羽張飛等不悅。先主曰:『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 妄自菲薄 【出處】諸葛亮?出師表:「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意,以塞忠諫之路也。」 孑然一生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孑然無所憑賴。
」 對酒當歌 【出處】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屈指可數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合傳:「屈指計亮糧,不至十日。」 周郎顧曲 【出處】三國志吳志周瑜傳:「瑜少精意于音樂,雖三爵之后,其有闕誤,瑜必知之,知之必顧。
顧時人謠曰:『曲有誤,周郎顧。』」 呼風喚雨 【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