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關“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的名言有哪些
1、如果你浪費了自己的年齡,那是挺可悲的。因為你的青春只能持續一點兒時間——很短的一點兒時間。 —— 王爾德
2、人生照例是一場值得一搏的爭衡,然而它的獎品是拼斗。 —— 拉爾夫·詹
3、雖然人人都企求得很多,但所需要的卻是微乎其微。因為人生是短暫的,人的命運是有限的。 —— 歌德
4、我們在我們的勞動過程中學習思考,勞動的結果,我們認識了世界的奧妙,于是我們就真正來改變生活了。——高爾基
5、一個人要能夠在自己的地位發生變化的時候毅然拋棄那種地位,不顧命運的擺布而立身做人,才說得上是幸福的。——盧梭
6、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馬克思
7、所謂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變化著的。就是肉體生命的衰弱和靈魂生命的強大、擴大。——列夫·托爾斯泰
8、如果我們每天的生活總是平平常常、毫無變化,那麼生活多年與生活一天是一樣的。完全的一致就會使得最長的生命也顯得短促。——曼恩
9、為了迎合風向而改變自己見解的人,我們認為是糟糕的、卑鄙的、毫無信念的人。——杜勃羅留波夫
10、真正的哲學家,則是像蜜蜂一樣。它們從花園和田野里面的花朵采集材料,但是用它自己的一種力量來改變和消化這種材料。——培根
11、一個人幸運的前提,其實是他有能力改變自己。——于丹
12、命運的變化猶如月之圓缺,對智者毫無妨害。——富蘭克林
13、進步,意味著目標不斷前移,階段不斷更新,它的視野總是不斷變化的。——雨果
14、承認貧困并不是可恥的。相反,不為改變貧困而努力才是確實可恥的。——修昔底德
15、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并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馬克思
改變不了環境,就改變自己,讓自己去適應環境。
快速適應環境的方法:
1、盡量和周圍的人打好關系,學會和別人愉快的溝通。
2、提前了解一下你所在地方的風俗習慣,盡量的多了解一下身邊的人。
3、多參加一些社交活動,這樣可以更好的認識一些人脈,這些人脈可以更好的帶你融入到新的環境中。
4、放松心態,新環境的無限可能性是很令人向往的。
5、自己內心要懂得真正的尊重和欣賞。
2. 關于"適應環境,適應社會"的名言和事例.謝謝
霍去病屢立戰功,獲得了高官厚祿,但他把個人的享受擱在一邊,一心以國家利益為重。
河西戰役勝利后,漢武帝為了獎勵他的卓越戰功,特意命人在長安為他建造了一座豪華住宅,叫他去看看是否滿意。霍去病謝絕了漢武帝的好意,氣概豪壯地說:“匈奴未滅,何以家為!”這句傳誦千古的名言就是霍去病光輝一生的寫照。
霍去病在顯貴的待遇和面對國家的責任之間作出了自己的選擇。 宋仁宗慶歷五年(1045年),范仲淹因提倡改革被貶知鄧州。
在遭受政治上的無情打擊之后,他既沒有消極頹廢,隨波逐流,更沒有降志曲節,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污,而是留下千古絕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革命導師馬克思: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福利而勞動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而獻身;那時我們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于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默默地、但是永恒發揮作用地存在下去,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名人傳》是法國作家羅曼•羅蘭所著的《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托爾斯泰傳》的和稱。
本書中的三位傳主都是人類歷史上極富天才而創建至偉的人物,他們的人生豐富多彩,他們的作品精深宏博,他們的影響歷經世代而不衰,羅曼•羅蘭緊緊把握住這三位有著各自領域的藝術家的共同之處,著力刻畫他們在憂患困頓的人生征途上歷經苦難而不改初衷的心歷路程,凸現他們崇高的人格、博愛的情感和廣闊的胸襟,從而為我們譜寫了一闋“英雄交響曲”。 《貝多芬傳》貝多芬,身高5英尺4英寸,與當時歐洲另一位顯赫的征服者拿破侖等高。
貝多芬自幼不幸,他的父親是一個殘暴的酒鬼,他剝奪了小貝多芬學習、休息和娛樂的時間,而只是一味地強迫幼小的兒子沒完沒了地練習鋼琴和小提琴,期望他將來成為自己的搖錢樹。 1787年,貝多芬前往維也納拜他仰慕已久的偶像莫扎特為師。
莫扎特聽了他的即興演奏之后感到十分驚奇,當場對其他人說:請注意,這位少年將震動世界。可惜,在維也納的學習時光很快就中斷了,原因是他母親患重病,并很快地離開了人世,失去了心目中唯一的親人的貝多芬悲痛欲絕,過度悲痛使他接二連三地得了幾場大病,其中一次是出天花,永遠地毀了他的容貌。
1792年11月貝多芬離開了故鄉波恩,前往音樂之都維也納。不久,痛苦叩響了他的生命之門,從1796年開始,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響,聽覺越來越衰退。
起初,他獨自一人守著這可怕的秘密。1801年,他愛上了一位名叫朱麗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殘疾(此時他已耳聾)以及朱麗埃塔的自私、虛榮,兩年后她嫁給了一個伯爵。
肉體與精神的雙重折磨,都反映在他這一時期(幻想奏鳴曲)、<克勒策奏鳴曲)等作品中。席卷歐洲的革命波及了維也納,貝多芬的情緒開始高漲,這時的作品有《英雄交響曲》、《熱情奏鳴曲》。
1806年5月貝多芬與布倫瑞克小姐訂婚,愛情的美好產生了一系列偉大的作品。不幸的是,愛情又一次把他遺棄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結婚了。
不過這時貝多芬正處于創作的極盛時期,對一切都無所顧慮。他受到了世人矚目,與光榮接踵而來的是最悲慘的時期:經濟困窘,親朋好友一個個死亡離散,耳朵也已全聾,和人們的交流只能在紙上進行。
面對生活苦難,似乎沒有什麼能使貝多芬屈服,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作風。 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在風雪交加的日子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貝多芬是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世界不曾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 他是這樣一個人,羅曼•羅蘭在傳記的最后這樣概括了他的一生: 什麼勝利可和這場勝利相比?波拿巴的哪一場戰爭,奧斯特利茨哪一天的陽光,曾經達到這種超人的努力的光榮?曾經獲得這種心靈從未獲得的凱旋? 一個不幸的人,貧窮,殘廢,孤獨,由痛苦造成的人,世界不給他歡樂,他卻創造了歡樂來給予世界!他用他的苦難來鑄成歡樂,好似他用那句豪語來說明的,——那是可以總結他的一生,可以成為一切英勇心靈的箴言的: “用痛苦換來的歡樂。”
羅曼•羅蘭將這樣一個人的傳記放在他立意要寫的《名人傳》的首位。 《米開朗基羅傳》:該傳記分上下編,上編“戰斗”,下編“舍棄”和尾聲“死”。
1475年3月6日,米開朗基羅出生于卡森蒂諾地方的卡普雷賽,父親是法官。母親在他六歲時便死去,米開朗基羅被寄養在一個石匠的妻子家里。
十三歲時,他進入多梅尼科.吉蘭達約的畫室。據說由于他的成績優秀,使他的老師為之嫉妒。
一年后他們分手了,米開朗基羅轉入一所雕塑學校。不久,由于宗教信仰的沖突,他離開了那里,先后到過威尼斯、羅馬等名城,雕塑水平不斷地得到了提高。
1505年3月,米開朗基羅被教皇尤利烏斯二世征召去替他造陵墓。不久,又讓他去畫西斯廷教堂的天頂畫。
此后幾年,他一直受著歷任教皇的差遣,攜帶著痛苦去創作他并不滿意的作品。1527年米開朗基羅卷入了一場革命的漩渦,差一點喪命。
革命結束后,教皇克雷芒又將他從隱避地找了出來,米開朗基羅不得不。
3. 改變自己 適應環境的現代名人事例
張文舉從小便樹立了當作家的理想。為此,他堅持每天寫作500字,十年如一日地努力著。可遺憾的是,多年努力,他從沒有片言只語變成鉛字,甚至連一封退稿信也沒有收到過。
29歲那年,他總算收到一封退稿信,那是一位他多年來一直堅持投稿的刊物的總編寄來的。信里寫道:“你是一個很努力的青年,但你的知識面過于狹窄,生活經歷也過于蒼白……不過,從你多年的來稿中,我發現,你的鋼筆字越來越出色……”
這封信讓張文舉醍醐灌頂,將他從死胡同里拉了出來。之后,張文舉放棄文學,勤練書法,終成著名的硬筆書法家。
4. 改變自己的名言
如果想試圖改變一些東西,首先應該接受許多東西。——(法)薩特
要學會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你能改變的事情上,不要為那些你不能改變的事情擔憂。——(美)克雷恩
宇宙間有一個最偉大的定律,就是因果定律。 因果定律說:“思想是原因,環境是結果。”如果你不滿意現在的環境,你就必須改變腦中的思想。如果你的想法是正面的,你會得到正面的結果;如果你的想法是負面的,你一定會得到負面的結果。——(臺灣)陳安之
經驗可以使我們少走彎路,幫助我們成長。我們必須首先改變我們自己,消除一切不良因素,才能享受由于成功帶給我們的美好生活的樂趣。——(美)露絲•羅茜
人生就是接觸。接觸的成敗往往能決定或改變一個人的命運。——蔣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