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散文匆匆

解夢佬 0

1.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全文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象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邊垮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 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卻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象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擴展資料: 1、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2、朱自清的文字對讀者的感動不是棒喝的頓悟,而是修習的漸悟。乍讀之下,可能感受不強,因為那不是一“板磚”,拍得你暈頭轉向或肌膚生疼;而是一根針灸師手中的細針,在你不經意間,猛一下針尖就穿越了你敏感的皮膚,進入了你的肌肉,其療效慢慢地蔓延到你的神經、精神,可謂“沁人心脾”。

朱自清的文字可以比成老杜筆下的“春雨”,“潤物細無聲”。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_匆匆。

2. 朱自清的散文詩《匆匆》

匆匆 作者: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3. 朱自清散文《匆匆》

《匆匆》 作者: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 候。

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 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罷——如今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像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

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地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

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

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像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的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擴展資料 賞析 《匆匆》寫于1922年3月,恰逢“五四”運動落潮期。

《匆匆》表現青年知識分子對未來的求索。作者身為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感受著時代跳動的脈搏。

朱自清的內心充溢著苦于找不到出路的迷茫。 作者所流露的不僅是個人的無奈, 也反映了當時一部分青年熱愛生活、追求進步, 然而又不無惶惑、苦悶的時代情緒。

但是朱自清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淪, 作者站在他的“中和主義” 立場上執著地追求著。盡管當時的社會是千孔百瘡, 他經過思想的掙扎后仍堅持走自己的人生之路, 也許前方不一定有光明, 但是堅決不停留于現實的黑暗中。

在當時的社會, 有多少知識青年就如作者一樣堅持追求光明和希望, 在人生的路上勇敢地趕路, 留下匆匆的身影。 文章緊扣“匆匆”二字,細膩地刻畫了時間流逝的蹤跡,表達了作者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惋惜。

文章的特點:一是結構精巧,層次清楚,轉承自然,首尾呼應;二是文字清秀雋永,純樸簡練;三是情景交融,無論是寫燕子、楊柳、桃花,還是寫太陽,都與“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的感嘆融為一體,處處流露出作者對時光流逝感到無奈和惋惜。

4.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簡介與賞析

朱自清《匆匆》賞析 朱自清的散文詩《匆匆》寫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時是“五四”落潮期,現實不斷給作者以失望。但是詩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淪,他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追求著。

他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里,有它相當的位置。”(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腳印”(朱自清《毀滅》)以求得“段落的滿足”。

全詩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詩人心靈不平的低訴,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識青年的普遍情緒。 《匆匆》是詩人的感興之作。

由眼前的春景,引動自己情緒的俄然激發,詩人借助想象把它表現出來。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現,詩人的筆使它們形象完整,使空靈的烏有,得著它的居處,并有名兒可喚。”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詩人把空靈的時間,抽象的觀念,通過現象來表示,而隨著詩人情緒的線索,去選擇、捕捉那鮮明的形象。詩人的情緒隨著時間從無形到有形,從隱現到明晰的一組不斷變化的畫面而呈現出起伏的浪花。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詩人幾筆勾勒一個淡淡的畫面。

作者不在于描繪春景的實感,而在于把讀者帶入畫面,接受種情緒的感染,同時又作形象的暗示:這畫面里現出的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由此詩人追尋自己日子的行蹤。可是“我”的日子卻“一去不復返”,看不見,摸不著,是被人“偷了”還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陳代謝的跡象和自己無形的日子相對照,在一連串疑問句中透出詩人悵然若失的情緒。

“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極度的夸張,和喻成大海的時間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沒有聲音,沒有影子”的特點。

實際上,這里有自己日子的蹤跡,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聲音。詩人竭力從視覺和聽覺上去感受它,搜尋過去的日子。

可是八千多日子卻悄無聲息的“溜去”了。時間之無情,生命之短暫,使詩人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時間是怎樣的“匆匆”呢?詩人并沒有作抽象的議論,他把自己的感覺,潛在的意識通過形象表現出來,“把觸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經人到的那里”,尋那“新鮮的東西”。(朱自清《詩與感覺》)因此,空靈的時間被形象化了,習已為常的生活畫面里透出詩人“獨得的秘密” “早上,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太陽他有步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太陽被人格化了,他象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邁動腳步來了,悄悄地從詩人的身邊走過,隨著太陽的“挪移”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了”。

接著,詩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時間飛逝的流。吃飯、洗手、默思,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詩人卻敏銳地看到時間的流過。

當他企圖挽留時,它又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悄聲地“溜走”,急速地“閃過”了,時間步伐的節奏越來越快。詩人用活潑的文字,描寫出時間的形象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給人一個活生活的感覺,我們聽到了時間輕俏、活潑的腳步聲,也聽到了詩人心靈的顫動。

在時間的匆匆里,詩人徘徊,深思而又執拗地追求著。黑暗的現實和自己的熱情相抵觸,時間的匆匆和自己的無為相對照,使詩人更清楚地看到:“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如果說第三節還是以作者一天的具體感受來反映時間的流逝,以個別來反映一般的話,在這里,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各種影象凝聚在一個點上,使時間流逝的情況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藍色、乳白色的;有動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詩人看到了,觸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追尋自己生命的“游絲般的痕跡”。

詩人隨著情緒的飛動,緣情造境,把空靈的時間形象化,又加之一連串抒情的疑問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靈的自我斗爭,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執著追求。在樸素平淡中透出濃烈的抒情氣氛。

詩歌具有音樂美的素質。格律詩靠格律和韻來體現它的音樂性,自由詩也用分行和韻來保持它的節奏感。

散文詩拋棄了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樂美,從詩人的內在的情緒的漲落和語言的節奏的有機統一中自然地流露出來。亨特認為:“雖是散文,有時也顯出節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義上的類型,而取得了‘散文詩’的名義,就是在詩的領域里的一種半節奏的作品”。

(《美學概論》傅東華譯)《匆匆》就是這樣的“半節奏的作品”。 《匆匆》表現作者追尋時間蹤跡而引起情緒的飛快流動,全篇格調統一在“輕俏”上,節奏疏隱綿運,輕快流利。

為諧和情緒的律動,作者運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相同的句式成流線型,一縷情思牽動活躍而又恬靜的畫面迅速展開,使我仿佛看到時間的流。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顯得。

5. 講解朱自清的散文《匆匆》

匆匆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但是,聰明的,你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是有人偷了他們罷:那是誰?又藏在何處呢?是他們自己逃走了:現在又到了哪里呢? 我不知道他們給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確乎是漸漸空虛了.在默默里算著,八千多日子已經從我手中溜去;象針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沒有聲音也沒有影子.我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去的盡管去了,來的盡管來著,去來的中間,又怎樣的匆匆呢?早上我起來的時候,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太陽他有腳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于是——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便從凝然的雙眼前過去.我覺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時,他又從遮挽著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邊垮過,從我腳邊飛去了.等我睜開眼和太陽再見,這算又溜走了一日.我掩著面嘆息.但是新來的日子的影兒又開始在嘆息里閃過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麼呢?只有 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麼呢?過去的日子如輕煙卻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我留著些什麼痕跡呢?我何曾留著象游絲樣的痕跡呢?我赤裸裸來到這世界,轉眼間也將赤裸裸地回去罷?但不能平的,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 你聰明的,告訴我,我們的日子為什麼一去不復返呢? 賞析 古往今來,人們都在感嘆人生的短促,時光流逝的迅速.從孔老夫子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到曹操的“對酒當歌,人生幾何?”到現在各種各樣有關光陰消逝的描述,人們總害怕時光的消逝,總時時在珍惜時光,時時在描述時光的飛逝,然而很少人會像朱自清那樣,用詩一般形象精煉、富有抒情性和節奏感的散文,于灑脫之中感悟時光的匆匆! 作為一個真誠對待人生,熱烈追求光明的知識分子的內心自由,《匆匆》鮮明地表現了對未來的追求、探索,以及在現實中無所適從的空虛與悵惘.但《匆匆》沒有采用直抒胸臆的寫法,而是把重心放在了對匆匆流逝的時光的描寫上面,作者內心的波瀾幾乎完全是通過對時光流逝的形象作描繪表現出來的. 在描寫流逝的時光時,作者運用了化無形為有形以及擬人的寫法.“像針尖上的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準確地表現出時光是在無聲無息、不為人察中消逝了;作者又把過去的日子比做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太陽蒸融了.”字里行間融進了作者那一代人對時光流逝,無限悵惘的情緒.“我察覺他走的匆匆了,伸出手去遮挽時,他又從遮挽的手邊過去.天黑時,我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從我身上跨過,從我腳邊飛過去了.……”作者在這里又利用了擬人的手法,把時光完全人格化了,一方面表現出時光一往無前、轉瞬即逝的態勢,一方面則極其傳神地表現出作者面對匆匆流逝的時光欲留不能、欲速不及的惋惜、悵然的心理. “在逃去如飛的日子里沒,在千門萬戶的世界里的我又能夠做什麼呢?”這不單單是作者的對時光流逝的感嘆,更是人們對青春不再的感慨.是的,我們又能夠做些什麼呢?“只有徘徊罷了,只有匆匆罷了”.在此我也有同樣的感慨,大學三年了,在迷迷糊糊之中過去了,雖知時光的匆匆,卻又無奈時光的飛逝.光陰一去不復返,“為什麼偏要白白走這一遭啊?”這是一個看似平常而思之肅然的問題.作者沒有正面回答,但答案是明確的,肯定的,不能白活一回. 朱自清就這樣帶著一種悵然卻并不消極的心態去感悟時光的匆匆,以一種詩意昂然的散文來對時光匆匆流逝的抒懷,讓你全身心沉浸其中,徒然生發一種強烈的傷感,并從中領悟到一種理趣。

6. 朱自清的散文《匆匆》的含義

朱自清的散文詩《匆匆》寫于一九二二年三月二十八日。

時是“五四”落潮期,現實不斷給作者以失望。但是詩人在彷徨中并不甘心沉淪,他站在他的“中和主義”立場上執著地追求著。

他認為:“生活中的各種過程都有它獨立的意義和價值——每一剎那有每一剎那的意義與價值!每一剎那在持續的時間里,有它相當的位置。”(朱自清《給俞平伯的信》二二年十一月七日)因此,他要“一步一步踏在泥土上,打下深深的腳印”(朱自清《毀滅》)以求得“段落的滿足”。

全詩在淡淡的哀愁中透出詩人心靈不平的低訴,這也反映了“五四”落潮期知識青年的普遍情緒。 《匆匆》是詩人的感興之作。

由眼前的春景,引動自己情緒的俄然激發,詩人借助想象把它表現出來。想象“使未知的事物成形而現,詩人的筆使它們形象完整,使空靈的烏有,得著它的居處,并有名兒可喚。”

(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詩人把空靈的時間,抽象的觀念,通過現象來表示,而隨著詩人情緒的線索,去選擇、捕捉那鮮明的形象。詩人的情緒隨著時間從無形到有形,從隱現到明晰的一組不斷變化的畫面而呈現出起伏的浪花。

“燕子去了,有再來的時候;楊柳枯了,有再青了的時候;桃花謝了,有再開的時候。”詩人幾筆勾勒一個淡淡的畫面。

作者不在于描繪春景的實感,而在于把讀者帶入畫面,接受種情緒的感染,同時又作形象的暗示:這畫面里現出的大自然的榮枯,是時間飛逝的痕跡,由此詩人追尋自己日子的行蹤。可是“我”的日子卻“一去不復返”,看不見,摸不著,是被人“偷了”還是“逃走”了呢?自然的新陳代謝的跡象和自己無形的日子相對照,在一連串疑問句中透出詩人悵然若失的情緒。

“象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時間的流里。”把自己八千多日子比成“一滴水”新奇的比喻,極度的夸張,和喻成大海的時間之流的浩瀚相比,而突出自己日子的“沒有聲音,沒有影子”的特點。

實際上,這里有自己日子的蹤跡,一滴水是它的具象,滴水在大海里,有它微微的聲音。詩人竭力從視覺和聽覺上去感受它,搜尋過去的日子。

可是八千多日子卻悄無聲息的“溜去”了。時間之無情,生命之短暫,使詩人不禁“頭涔涔”而“淚潸潸”了。

時間是怎樣的“匆匆”呢?詩人并沒有作抽象的議論,他把自己的感覺,潛在的意識通過形象表現出來,“把觸角穿透熟悉的表面,向未經人到的那里”,尋那“新鮮的東西”。(朱自清《詩與感覺》)因此,空靈的時間被形象化了,習已為常的生活畫面里透出詩人“獨得的秘密” “早上,小屋里射進兩三方斜斜的太陽。

太陽他有步啊,輕輕悄悄地挪移了。”太陽被人格化了,他象一位青春年少的姑娘邁動腳步來了,悄悄地從詩人的身邊走過,隨著太陽的“挪移”也“茫茫然跟著旋轉了”。

接著,詩人用一系列排比句展示了時間飛逝的流。吃飯、洗手、默思,是人們日常生活的細節,詩人卻敏銳地看到時間的流過。

當他企圖挽留時,它又伶俐地“跨過”,輕盈地“飛去”,悄聲地“溜走”,急速地“閃過”了,時間步伐的節奏越來越快。詩人用活潑的文字,描寫出時間的形象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給人一個活生活的感覺,我們聽到了時間輕俏、活潑的腳步聲,也聽到了詩人心靈的顫動。

在時間的匆匆里,詩人徘徊,深思而又執拗地追求著。黑暗的現實和自己的熱情相抵觸,時間的匆匆和自己的無為相對照,使詩人更清楚地看到:“過去的日子如輕煙,被微風吹散了,如薄霧,被初陽蒸融了。”

如果說第三節還是以作者一天的具體感受來反映時間的流逝,以個別來反映一般的話,在這里,作者就把八千多日子的流逝作了高度的概括,使時間匆匆而去的各種影象凝聚在一個點上,使時間流逝的情況更加清晰可感:有色彩,是淡藍色、乳白色的;有動感,是被“吹散去”,被“蒸融了”。詩人看到了,觸到了,清醒地用全部身心去感受時光的流逝,追尋自己生命的“游絲般的痕跡”。

詩人隨著情緒的飛動,緣情造境,把空靈的時間形象化,又加之一連串抒情的疑問句,自然而然流露出他心靈的自我斗爭,自我剖白的痛苦,也可看出他徘徊中的執著追求。在樸素平淡中透出濃烈的抒情氣氛。

詩歌具有音樂美的素質。格律詩靠格律和韻來體現它的音樂性,自由詩也用分行和韻來保持它的節奏感。

散文詩拋棄了這一切外在的形式,它的音樂美,從詩人的內在的情緒的漲落和語言的節奏的有機統一中自然地流露出來。亨特認為:“雖是散文,有時也顯出節奏之充分存在,因而它岔出了它的名義上的類型,而取得了‘散文詩’的名義,就是在詩的領域里的一種半節奏的作品”。

(《美學概論》傅東華譯)《匆匆》就是這樣的“半節奏的作品”。 《匆匆》表現作者追尋時間蹤跡而引起情緒的飛快流動,全篇格調統一在“輕俏”上,節奏疏隱綿運,輕快流利。

為諧和情緒的律動,作者運用了一系列排比句:“洗手的時候,日子從水盆里過去;吃飯的時候,日子從飯碗里過去;默默時……”相同的句式成流線型,一縷情思牽動活躍而又恬靜的畫面迅速展開,使我仿佛看到時間的流。而且句子大多是短句,五六字一句而顯得輕快流暢。

句法結構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