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喻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句子

解夢佬 0

1. 寫站得高看得遠的詩句

古代描寫站得高看得遠的著名詩句有“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等。

(一)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會當凌絕頂, 一覽眾山小”出自唐代詩人杜甫的《望岳》。詩曰:“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首詩是杜甫青年時代詠泰山的作品,全詩緊緊圍繞詩題“望岳”的“望”字著筆,空間由遠而近,首聯遠望,頷聯近望,頸聯凝望,尾聯俯望泰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兩句,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雄偉,而且體現了詩人登高望遠的心胸氣魄,表達了作者不怕困難勇于攀登絕頂,俯視一切的雄心和氣概。

(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出自唐代詩人王之渙的《登鸛雀樓》。詩曰:“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這首寫詩人在登高望遠中表現出來的不凡的胸襟抱負,反映了盛唐時期人們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其中,前兩句寫所見。“白日依山盡”寫遠景,寫山,寫的是登樓望見的景色;“黃河入海流”寫近景,寫水寫得景象壯觀,氣勢磅礴。后兩句寫所想。而“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寫詩人一種無止境探求的愿望,還想看得更遠,看到目力所能達到的地方,唯一的辦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其有詩人的向上進取的精神、高瞻遠矚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遠的哲理。

(三)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緣身在最高層”出自北宋詩人王安石的《登飛來峰》。詩曰:“飛來山上千尋塔,聞說雞鳴見日升。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這是詩人借登飛來峰詠物抒懷的一首作品。詩開篇,詩人用“千尋”這一夸張的詞語,借寫峰上古塔之高,寫出自己的立足點之高,第二句則巧妙地虛寫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東升的輝煌景象。詩的后兩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緣身在最高層”,承接前兩句寫景議論抒情,直意為不怕浮云遮住遠望的視線,那是因為站得最高,實際上這兩句詩富含更加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賢的憂慮,而詩人卻加上“不畏”二字,表現了詩人在政治上高瞻遠矚,不畏奸邪的勇氣和決心。

2. 站得高才能看得遠的詩句

再簡吳式賢 年代:【宋】 作者:【方回】 郊居縱復遠康莊,如許詩名許遁藏.有客遠來朝識面,不吾遐棄例登堂.眼高心遠乾坤窄,樹密泉深上下涼.誰與圖成后三笑,陶巾底用間緇黃.游白石巖 年代:【宋】 作者:【樓鑰】 我游仙都觀獨峰,轍跡雖在車不通.鼎湖望極幾怊悵,悵無羽翮凌天風.茲來樂成望白石,玉甑突兀摩蒼穹.人言真人老聘裔,鑿開洞府遺仙蹤.無人共登青云梯,躋攀伴我惟枯筇.縈回約略三十里,踏遍萬疊高巃嵸.斷崖泠泠落殘雨,雙石凜凜亭孤松.卻從山椒下谷口,石欄屈曲遮碧棕.頗疑山高氣凝凜,古來積雪今未融.是誰玉斧妙鑴斲,仙洞雙辟驚神工.巖深白日尚幽閟,別有石竅開天聰.傳聞峰頭貯清泚,苔罅涓滴聲冬瓏.奮身更與上虛閣,海山錯立煙蒙蒙.腳底千山行伏龍,手揮五弦俯冥鴻.霜林搖落當玄冬,長嘯一覽萬象空.解衣寄宿旦過寮,魂夢亦墮冰壺中.曉看日出滄海東,蠟炬百萬燒天紅.眼高不數雁蕩雄,行田下笑康樂公.未能辟谷追仙翁,頗亦有意棲琳宮.三山不覺去人遠,安期羨門宜相從.驂鸞駕鶴太多事,但欲御氣游無窮.陪山泉登芝山和文正公舊韻 年代:【宋】 作者:【釋道璨】 培塿視崔巍,眼高如許哉.舉頭天在上,四面景皆來.漸老成多病,看山又一回.盡供詩世界,霽色為君開.辭東廟途中作 年代:【宋】 作者:【曾豐】 海近微茫白,山窮次第平.固然天遠大,加以眼高明.草木驚秋意,松先撓客情.西風莫相惱,歸計此回成.書丹元子所示李太白真 年代:【宋】 作者:【蘇軾】 天人幾何同一漚,謫仙非謫乃其游,麾斥八極隘九州.化為兩鳥鳴相酬,一鳴一止三千秋.開元有道為少留,縻之不可矧肯求.西望太白橫峨岷,眼高四海空無人.大兒汾陽中令君,小兒天臺坐忘真.生年不知高將軍,手污吾足乃敢瞋.作詩一笑君應聞.東陽郭希呂山園十詠·壺天閣 年代:【宋】 作者:【陳傅良】 憑欄時獨立,萬象皆見前.若非著眼高,亦是天一偏.馬息山 年代:【宋】 作者:【陳造】 猿蹊鳥道且攀隮,暝靄頑蒼只尺迷.狠石忽開防地裂,屯云不散訝天低.眼高欲了三千界,夢斷猶驚七百梯.回望故山真可指,杜鵑腸斷為誰啼.廬山 年代:【宋】 作者:【戴復古】 乘鸞不見李騰空,試與尋真訪故宮.黃葉堆邊覓行路,紫煙深處望仙蹤.眼高天近千山上,身共云棲一壑中.九疊屏風三疊水,更無詩句可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