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喝,但是含水垢的水會有明顯的粗糙感,影響口感。水中的白色漂浮物就是俗稱的水垢,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鎂。水垢在結晶析出的過程中,有的晶核較大形成的水垢致密會沉淀下來,有的晶核較小形成的水垢較松散就會漂浮在水面上。
水燒開后,原來溶解的碳酸氫鈣和碳酸氫鎂,在沸騰的水里分解,釋放出二氧化碳,變成難溶解的碳酸鈣和碳酸鎂沉淀下來,這就是水垢的來歷。純凈的碳酸鹽水垢是白色的,但是往往在水垢中有其他雜質存在,所以顏色是不同的,比如雜夾了鐵銹垢,就變成了紅棕色,這具體要看各地的水質。
當水中含有碳酸鹽膠體、細菌和有機物等雜質時,碳酸鹽類似于水泥沙漿中的沙石,而膠體、細菌和有機物等則相當于水泥沙漿中的水泥,當水中膠體、細菌和有機物等粘性物質和碳酸鹽共同作用,在高溫煮沸條件下則形成了和容器粘附在一起的硬垢。
一旦膠體、細菌和有機物等粘性物質被去除后,即使水中鈣、鎂離子和碳酸根離子濃度很高,也進行成潔白而松散的容易去除的碳酸鹽軟垢,而不會產生硬垢。
標簽: #生活常识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