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運用比喻手法的詩句有哪些
岑參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名句: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此句把 白雪 比作 梨花。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龜雖壽》曹操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虞美人》李煜
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
--《青玉案》賀鑄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
--《馬詩》李賀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出處:賀知章《詠柳》)
日岀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
(白居易 《憶江南》)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燕草碧如絲,秦桑低綠枝
晉·謝道蘊《詠雪聯句》:“白雪紛紛何所似,撒鹽空中差可擬,未若柳絮因風起。”
大似翻鵝毛,密如飄玉屑。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天似穹廬, 籠蓋四野。 天蒼蒼 ,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2. 要一些含有修辭手法的句子
詩句:兩只copy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杜甫(對偶)危樓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李白(夸張)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bai水向東流。
——李煜(設問)(比喻)(夸張)名言警句:我撲到書籍上,就像饑餓的人撲在面包上。 ------高爾基(比喻)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du《孟子》(對偶)【呃呃,修辭手法的名言比較少】語句心靈是一方廣闊的天空,它包容著世間的一切;心靈是一片寧靜的湖水,偶爾也會泛起陣陣漣漪;心靈是一塊皚皚的雪原,它輝映出一個繽紛zhi的世界。
(排比)寧靜的夜晚,只有那天上的星星在竊竊私語(擬dao人)云像一朵朵潔白的羽毛,輕輕的漂浮在空中。
3. 運用修辭手法的句子有哪些
1.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夸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夸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夸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夸張 把后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后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音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連續反復)
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間隔反復)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落后",我們應該記住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先生,給現錢,袁世凱,不行麼?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2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緝叮光顧叱該癸雙含晶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4. 要50句有修辭手法的句子
一、比喻法: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子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二、擬人化: 燭向燈云:靠汝遮光作門面; 鑼對鼓曰:虧儂空腹受拳頭。 三、對比法: 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 他年攀桂,登月宮必定有我。
1.你就像我腳癩蛤蟆,不咬我,惡心我。(比喻,夸張) 2.早上棉襖下午紗,抱著火爐吃西瓜。
(夸張) 3.剛剛走到山下,就看的一雙熱情的手掌向我們伸來。(借喻) 1.共產黨像太陽。
用了比喻 2他說的話聽起來象蜜糖一樣甜! 用了通感 3.打得日本鬼子夾著尾巴逃跑了。 用了比擬 4.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
用了借代 5.毛色格外發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用了夸張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3千里封冰,萬里飄雪。
4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再循序漸進。 5當面不說,背后亂說;開會不說,會后亂說。
6人們恨不得把一分扳成兩半用。 7紅領巾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的希望。
!一、比喻法: 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子淺; 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二、擬人化: 燭向燈云:靠汝遮光作門面; 鑼對鼓曰:虧儂空腹受拳頭。
三、對比法: 昨日偷桃,鉆狗洞不知是誰; 他年攀桂,登月宮必定有我。 1.你就像我腳癩蛤蟆,不咬我,惡心我。
(比喻,夸張) 2.早上棉襖下午紗,抱著火爐吃西瓜。(夸張) 3.剛剛走到山下,就看的一雙熱情的手掌向我們伸來。
(借喻) 1.共產黨像太陽。 用了比喻 2他說的話聽起來象蜜糖一樣甜! 用了通感 3.打得日本鬼子夾著尾巴逃跑了。
用了比擬 4.凡是愿意留下的,再不許拿人家一草一木。 用了借代 5.毛色格外發亮,好象一根毛尖都冒出一桶油。
用了夸張 1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3千里封冰,萬里飄雪。 4循序漸進,循序漸進,再循序漸進。
5當面不說,背后亂說;開會不說,會后亂說。 6人們恨不得把一分扳成兩半用。
7紅領巾是祖國的未來,國家的希望。 !“吹面不寒楊柳風”,不錯的,像母親的手撫摸著你。
B:鳥兒將巢安在繁花嫩葉當中,高興起來了,呼朋引伴地賣弄清脆的喉嚨,唱出婉轉的曲子,跟輕風流水應和著。一條快活的小溪流,哼哼唱唱,不分晝夜地向前奔流。
5. 帶有修辭手法的句子
具體有比喻:可分為:明喻、暗喻、借喻、博喻(又名復喻)、倒喻(又名逆喻)、反喻、互喻(又名回喻)、較喻(又名強喻)、譬喻、飾喻、引喻、隱喻; 有白描,比擬(又名比體),避復,變用,層遞,襯墊(又名襯跌) ,襯托(又名反襯、陪襯),倒文,倒裝,迭音,疊字復疊,頂真(又名聯珠),對比,對仗(又名對偶、排偶),翻新,反復,反問,反語,仿詞,仿化,飛白,分承(又名并提、合敘、合說); 有復迭錯綜,復合偏義,共用,合說,呼告,互體,互文,換算,回環,回文,降用,借代,設問,歧謬,排比,拈連,摹繪(又分為:摹形,摹聲,摹色),列錦,連及,夸張,警策,示現,雙關,重言,重疊,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須真(又名聯珠),諧音,歇后,象征,鑲嵌,析字,委婉(又分為:迂回語、謙敬語、避諱語),婉曲,通感(又名移覺、移就),跳脫,轉文,復踏。
[編輯本段]常用修辭作用特點 1.比喻: 比喻由三部分構成: 1、本體 2、喻體 3、比喻詞 (比喻和擬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體,擬人沒有。) 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例句:整個的是塊空靈的藍水晶。
老舍《濟南的冬天》 2.比擬: 借助豐富的想像,把物當成人來寫,或把人當成物來寫,或把甲物當成乙物來寫。 作用:能啟發讀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動。
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 (1)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動作、行為、思想、感情、活動,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例句: 1.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春》 朱自清 2.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春望》 杜甫 3.太陽的臉紅起來了。 《春》 朱自清 (2)擬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當作彼物來寫 例句 1.人群不顧一切,涌了上來。
2.在群眾的呼喝聲中,那個惡霸夾著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當成乙事物來寫。
例句 1.火山發出一聲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 靜靜地瀉在這一片葉子和花上。
(《荷塘月色》 朱自清) 3.夸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夸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夸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夸張 把后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后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三個或以上結構和長度均類似、語氣一致、意義相關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來。
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 例句: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主要方式 1、正對。上下句意思上相似、相近、相補、相襯的對偶形式。
例如: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 2、反對。
上下句意思上相反或相對的對偶形式。 例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3、串對(流水對)。上下句意思上具有承接、遞進、因果、假設、條件等關系的對偶形式。
例句:.才飲長江水,又食武昌魚。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意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1. 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 例句: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 2. 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例句: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7.設問: 為了引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
例句: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激問、反詰、詰問): 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只問不答,答案暗含在反問句中。
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例句: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成語、詩句、格言、典故等)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和兩種。
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6. 修辭方法的句子有哪些 請各舉例5句OK
修辭方法 修辭手法主要有: 比喻、擬人、排比、對偶、夸張、引用、反問、設問、互文、通感、反語、反復、頂真、對比等。
1.比喻: 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的,淺顯的、熟知的事物來說明抽象的、深奧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用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幫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種類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類別 特點 本體 比喻詞 喻體 例句 明喻 甲像乙 出現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猶如 出現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樣 暗喻 甲是乙 出現 是、成為 出現 那又濃又翠的景色,簡直就是一幅青山綠水畫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現 無 出現 地上射起無數的箭頭,房頂上落下萬千條瀑布。 2.擬人: 把物當做人寫,賦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寫人的詞來描寫物。
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如: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
3.夸張: 對事物的性質,特征等故意地夸張或縮小。 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類別 特點 例句 擴大夸張 對事物形狀、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曬化了,甚至鋪戶門前的銅牌好像也要曬化 縮小夸張 對事物形象、性質、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縮小 只能看到巴拿大的一塊天地 超前夸張 把后出現的說成先出現,把先出現的說成后出現 她還沒有端酒懷,就醉了。 4.排比: 把結構相同或相似、語氣一致,意思相關聯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強語言氣氛,加強表達效果。 如:他們的品質是那樣的純潔和高尚,他們的意志是那樣的堅韌和剛強,他們的氣質是那樣的淳樸和謙遜,他們的胸懷是那樣的美麗和寬廣。
5.對偶 字數相等,結構形式相同,意義對稱的一對短語或句子,表達兩個相對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如: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6.反復 為了強調某個意思,表達某種感情,有音重復某個詞語句子。
反復的種類:連續反復和間隔反復,連續反復中間無其他詞語間隔。間隔反復中間有其他的詞語。
如:山谷回音,他剛離去,他剛離去。(連續反復) 好像失了三省,黨國倒愈像一個國,失了東三省誰也不響,黨國倒愈像一個國。
(間隔反復) 7.設問: 為了此起別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問題,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們思考,有的為了突出某些內容。
如: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首先有它的物質基礎。 8.反問: 無疑無問,用疑問形式表達確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問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問表肯定。
如:我呢,我難道沒有應該責備的地方嗎? 9.引用 引用現成的話來提高語言表達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間接引用兩種。 如:"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落后",我們應該記住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關的事物代替所要表達的事物。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
如:不拿群眾一針一線。 先生,給現錢,袁世凱,不行麼? 11.反語 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
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國留學生)也有解散辮子,盤得平的,除下帽來,油光可鑒,宛如小姑娘的發髻一般,還要將脖子扭幾扭,實在標致極了。
12對比 對比是把兩種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較的一種辭格。 例如: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臧克家《有的人》) 運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