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文言文兩則的詩句
學奕
弈秋,通國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誨二人弈,其一人專心致志,惟弈秋之為聽;一人雖聽之,一心以為有鴻鵠將至,思援弓繳(zhuó)而射之。雖與之俱學,弗若之矣。為是其智弗若與?曰:非然也。
兩小兒辯日
孔子東游,見兩小兒辯斗,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cāng)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shú)為汝(rǔ)多知(zhì)乎?”
2. 解釋兩則文言文的句子
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這是出自『論語·述而』中的一句話: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注釋】
(1)葉公:葉,音shè。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
(2)云爾:云,代詞,如此的意思。爾同耳,而已,罷了。
【譯文】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原文】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
【評析】
這里是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并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于怎樣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復列舉,而是啟發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我想這是值得我們今天的老師在教學中思考和借鑒的。
聰明的老師在向學生教授新課的時候,往往從提問或做游戲開始,那樣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學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如果只是單純地將現成的答案灌輸給學生,學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會缺乏靈活運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這里的譯文和評論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試著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論語》的原文。如果你善于開動腦筋勤思考,往往會有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3. 文言文兩則闡述學習態度的句子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 文言文兩則深刻含義的句子
發奮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這是出自『論語·述而』中的一句話: 葉公問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對。
子曰:“女奚不曰,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 【注釋】 (1)葉公:葉,音shè。
葉公姓沈名諸梁,楚國的大夫,封地在葉城(今河南葉縣南),所以叫葉公。 (2)云爾:云,代詞,如此的意思。
爾同耳,而已,罷了。 【譯文】 葉公向子路問孔子是個什麼樣的人,子路不答。
孔子(對子路)說:“你為什麼不樣說,他這個人,發憤用功,連吃飯都忘了,快樂得把一切憂慮都忘了,連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原文】 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譯文】 孔子說:“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開導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卻不能完善表達出來的程度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復地給他舉例了。”
【評析】 這里是孔子介紹了他在教育方面的體會,他并不覺得一個老師一言堂地給學生灌輸就能有好的教學效果,而是覺得關鍵在于怎樣啟發學生自己去思考和琢磨。不是讓老師替學生去舉一反三、反復列舉,而是啟發學生去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要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堅持一個原則:不要輕易地把答案告訴學生,也不要過多地替學生思考,更不要給學生灌輸標準答案。我想這是值得我們今天的老師在教學中思考和借鑒的。
聰明的老師在向學生教授新課的時候,往往從提問或做游戲開始,那樣一方面容易能集中學生的思想,另一方面也能啟發學生的思維。如果只是單純地將現成的答案灌輸給學生,學生往往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更加會缺乏靈活運用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又比如你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千萬不要以為這里的譯文和評論分析就是唯一的答案,你也可以試著從另外的角度來理解《論語》的原文。如果你善于開動腦筋勤思考,往往會有意外的發現和驚喜。
5. 語文《古文二則》的思考與練習解釋
《四知》譯文大將軍鄧騭聽說楊震賢明就派人征召他,推舉他為秀才,多次升遷,官至荊州刺史、東萊太守.當他赴郡途中,路上經過昌邑,他從前舉薦的荊州秀才王密擔任昌邑縣令,前來拜見(楊震),到了夜里,王密懷揣十斤銀子來送給楊震.楊震說:“我了解你,你不了解我,為什麼呢?”王密說:“夜里沒有人知道.”楊震說:“上天知道,神明知道,我知道,你知道.怎麼說沒有人知道呢!”王密(拿著銀子)羞愧地出去了.后來楊震調動到涿郡任太守.他本性公正廉潔,不肯接受私下的拜見.他的子子孫孫常吃蔬菜,步行出門,他的老朋友中有年長的人想要讓他為子孫開辦一些產業,楊震不答應,說:“讓后代被稱作清官的子孫,把這個饋贈給他們,不也很優厚嗎?”《聞雞起舞》譯文當初,范陽人祖逖,年輕時就有大志向,曾與劉琨一起擔任司州的主簿,與劉琨同寢,夜半時聽到雞鳴,他踢醒劉琨,說:“這不是令人厭惡的聲音.”就起床舞劍.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馬睿讓他擔任軍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驍勇強健的壯士,對司馬睿說:“晉朝的變亂,不是因為君主無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亂,而是皇親宗室之間爭奪權力,自相殘殺,這樣就使戎狄之人鉆了空子,禍害遍及中原.現在晉朝的遺民遭到摧殘傷害后,大家都想著自強奮發,大王您確實能夠派遣將領率兵出師,使像我一樣的人統領軍隊來光復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會有聞風響應的人!” 司馬睿一直沒有北伐的志向,他聽了祖逖的話以后,就任命祖逖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僅僅撥給他千人的口糧,三千匹布,不供給兵器,讓祖逖自己想辦法募集.祖逖帶領自己私家的軍隊共一百多戶人家渡過長江,在江中敲打著船槳說:“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復成功,就像大江一樣有去無回!”于是到淮陰駐扎,建造熔爐冶煉澆鑄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繼續前進. 《古文二則》一. 知識積累1. 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涉獵祖逖即更刮目相待2. 填空題.司馬光 時期 家 家,他花費19年時間主持編纂了歷史巨著《 》是繼《春秋左傳》之后,我國又一部 體通史. 3. 解釋下列加點的詞語.(1)卿今當涂掌事(2)蒙辭以軍中多務(3)但當涉獵(4)即更刮目相待(5)蹴琨覺(6)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7)自相魚肉(8)人思自奮 4. 翻譯句子. (1)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 (2)遺民既遭殘賊 (3)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二. 強化閱讀 閱讀下面的選文,回答 5~10題.孫權勸學 初,權謂呂蒙曰:“卿今當涂掌事,不可不學!”蒙辭以軍中多務.權曰:“孤豈欲卿治經為博士邪!但當涉獵,見往事耳.卿言多務,孰若孤?孤常讀書,自以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學.及魯肅過尋陽,與蒙論議,大驚曰:“卿今者才略,非復吳下阿蒙!”蒙曰:“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見事之晚乎!”肅遂拜蒙母,結友而別.祖逛北伐 初,范陽祖逖,少有大志,與劉琨俱為司州主薄,同寢,中夜聞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為軍浴祭酒.進居京口,糾合驍健,言于睿曰:“音室之亂,非上無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爭權,自相魚肉,遂使戎秋乘隙,毒流中土,今遺民既遭殘賊,人思自奮,大王誠能命將出師,使如選者統之以復中原,郡國豪杰,必有望風響應者吳.”睿素無北伐之志,以逛為奮威將軍、豫州刺史,給千人謀,市三千匹,不給艷仗,使自召募.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擊棍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陰,起冶鑄兵,募得二千余人而盾進. 5. 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字詞.(1)蒙辭以軍中多務.(2)但當涉獵,見往事耳.(3)中夜聞雞鳴,蹴琨覺.(4)逖將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6. 第一則古文的篇名為“孫權勸學”,你認為文中重點刻畫的人物形象是孫權嗎?為什麼? 7. 呂蒙原本是一介武夫,而魯肅是吳國有名的謀士,但后來魯肅為何愿意跟他“結友”? 8. 據歷史所記載,祖逖率軍北伐后,收復了黃河以南的大片土地.結合課文,談談他如何體現出一代名將的膽識. 9. 課文中有些語句已濃縮為成語,試著把它們寫出來,并用它們各造一個句子.10. 讀讀這二則故事,你有什麼啟示?三. 鏈接課外 閱讀下面的文章,回答11~15題.聞雞起舞 逖性豁蕩,不修儀檢,年十四五猶未知書,諸兄每憂之.……后乃博覽書記,該涉古今,往來京師,見者謂逖有贊世才具.僑居陽平.年二十四.陽平辟察孝廉,司隸再辟舉秀才,皆不行. 與司空劉琨俱為司州主簿,情好綢繆,共被同寢.中夜問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逖、琨并有英氣,每語世事,或中宵起坐,相謂曰:“若四海鼎沸,豪杰并起,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 11. 給下列各詞中的“辟”字注音、解釋: 議論精辟 辟舉秀才 辟邪 辟邪說 12. 解釋句中加點的詞語: 不修儀檢贊世才具每語世事蹴琨覺曰13. 據文意,解釋詞語.荒雞惡聲14. 翻譯句子.吾與足下當相避于中原耳15. 填空題.聞雞起 未雨綢 四海沸 一 而就《古文二則》一. 知識積累1. 1. 略2. 北宋、政治、史學、資治通鑒、編年體3. (1)執政(2)推辭(3)廣泛瀏覽(4)重新(5)踢(6)怨恨反叛(7)殘殺、殘害(8)自己奮起反抗4. (1)士別三日,就得重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