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表現李白出世入世思想的詩有哪些
李白一生擁有很大的政治抱負,他一心想輔助君主治理國家,報效朝廷,積極入世是李白思想的主流,指導著他一生的活動。
然而,他的抱負總不能得到施展,不愿“催眉折腰事權貴”,他常常有尋找神仙的夢幻。李白的一生充滿著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同時,這種矛盾對其詩歌的創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理想與現實劇烈的沖突搏擊中迸發了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火花,使他成為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歌流傳世代。
李白在青年時代就胸懷大志,“安社稷”、“濟蒼生”的崇高政治理想。盛唐時的一片盛世景象與進取的精神,使李白胸懷大志,關心同事,熱衷于仕途。
同時,家庭對李白產生政治抱負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出生于一個富有而家學淵博的家庭,自幼學習辭賦,吸取了諸子百家的精華。
他苦學博覽,擁有豐富的知識,使他年少便富有一身才氣。當他覺得自己應該施展自己才華,報效朝廷時。
父親對他抱有很大期望,并告知他自己家原是皇室之后,但因長期流放西域,切從事工商賤業,無顏拋頭露面于朝廷,希望李白能出人頭地,重振家聲。于是“安社稷”、“濟蒼生”的理想和“事君榮親”的觀念便伴隨著他的一生。
李白游歷了祖國的廣大名勝,特別是出蜀遠游后使他大大開闊了視野,面對著祖國的大好河川,李白心情非常激動,更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服務祖國的決心。他曾說:“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
此時期,他的入世為官思想非常強烈。詩歌大都是描寫祖國山色,表達自己豪情壯志,如《登錦城散花樓》、《大鵬賦》、《越中覽古》、《宿巫山下》、《渡荊門送別》等,同時也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寫有膾炙人口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時代的苦學博覽給以了他豐富的知識,培養了他的雄心壯志;蜀中錦繡壯美的河山開拓了他壯闊的胸襟,豐富了他固有的才情和文采,他要到更廣闊的世界發展自己的才能,實現遠大的抱負。 但逐漸地,李白開始清醒地認識到世俗的黑暗。
在安陸期間,他積極地進行一些希望人們給他援引的活動,但由于李白的侍才放浪,桀驁不馴,露才顯己,以至于才高招忌,遭到了一些人的誹謗,招致了一些地方權貴的不悅。因此,在安陸他屢遭坎坷,求薦無門。
3后來他到了國都長安,第一次到達長安,他便遭遇了挫折。李白希望通過當朝宰相張說和其子引薦自己但卻都被他們玩弄,被安頓在終南山一處無人居住的荒原,李白非常郁悶生氣,后來在長安期間拜訪過一些人,但大都和張說父子差不多,忌妒他的才華。
此時的李白感到理想與現實的巨大沖突,他看到了李唐王朝陰暗的一面,在憤怒中他揮筆寫下了《行路難》、《蜀道難》,表達了他初入長安受遭遇的悲憤。但李白仍然對為官充滿了渴望,他不甘心自己的非凡才華無法施展,積極入世的思想一直激勵著他。
在離開長安后,李白在山東過了幾年的生活,此時他常常在作品中發出不平之鳴,如《梁甫吟》、《將進酒》,充滿了對不公平命運的質問和悲憤,特別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更是表達了作者對懷才不遇的悲憤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情感。 機遇終于到來了,天寶元年,由于唐玄宗三次下召見,李白第二次來到長安。
唐玄宗命李白為翰林供奉,待詔宮中。李白異常興奮,認為自己發揮才能,報效朝廷的時刻到來了,這時他寫有《南陵別兒童入京》和《別內赴征》等,表達了他其時興奮的心情。
然而,現實卻事與愿違。唐玄宗和楊貴妃都非常欣賞李白的詩歌才華,并稱他為“天下之奇才”,但卻總讓李白獻些歌功頌德之類的詩,就是不讓他參與朝廷。
李白感覺到自己不過是朝廷的文字玩物,升平的點綴,加上官場的黑暗,高力士、李林甫等人的陰險邪惡,恃才傲物的李白又怎能在這種環境下忍受下去呢?有了對當時政治社會的更清楚認識,李白“高歌大笑“地離開了長安。“浮云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答杜秀才王松山兄贈》,就是在這種“浮云蔽日”的世道里,“秋風摧紫蘭”是不可逆轉的必然。
這時,李白對官場黑暗充滿了強烈的痛恨之情,希望出世的思想濃烈,迸發出了強烈的入世與出世思想的矛盾,他運用自己非凡的想像力去去尋找神仙的夢幻,在夢游中表達自己抑郁的情感。他的著名詩篇《夢游天姥吟留別》便是典型的例子。
詩中寫了夢游的景象,但實際是寫了他仕途夢幻的破滅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句更是道出了詩人的憤慨之情,詩人從夢幻中清醒,表達出對權貴的蔑視和現實不公的憤怒。
在離開長安后一段很長的時間里,李白一直存在著較濃厚的出世思想,同時他更多的是關心社稷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對君主昏庸無能感到痛恨,李白的遭遇與出入世思想的巨大矛盾沖擊使他詩歌里的批判精神更為強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表達了對當時政治現實深刻的批判。 當然,李白的積極入世思想還是他思想的主流。
后來安陸山發動兵變,國事危機。李白抱著有心為國出力的精神再度走向了仕途——參加永王磷幕府,表現了李白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報效朝廷的決心。
但是李白的理想最終也得不到實現,后來永王磷的隊伍被破滅了,李白被捕入潯。
2. 表現李白出世入世思想的詩有哪些
李白一生擁有很大的政治抱負,他一心想輔助君主治理國家,報效朝廷,積極入世是李白思想的主流,指導著他一生的活動。
然而,他的抱負總不能得到施展,不愿“催眉折腰事權貴”,他常常有尋找神仙的夢幻。李白的一生充滿著入世與出世的矛盾,同時,這種矛盾對其詩歌的創作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在理想與現實劇烈的沖突搏擊中迸發了強烈的浪漫主義精神火花,使他成為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詩歌流傳世代。
李白在青年時代就胸懷大志,“安社稷”、“濟蒼生”的崇高政治理想。盛唐時的一片盛世景象與進取的精神,使李白胸懷大志,關心同事,熱衷于仕途。
同時,家庭對李白產生政治抱負的影響也很大。李白出生于一個富有而家學淵博的家庭,自幼學習辭賦,吸取了諸子百家的精華。
他苦學博覽,擁有豐富的知識,使他年少便富有一身才氣。當他覺得自己應該施展自己才華,報效朝廷時。
父親對他抱有很大期望,并告知他自己家原是皇室之后,但因長期流放西域,切從事工商賤業,無顏拋頭露面于朝廷,希望李白能出人頭地,重振家聲。于是“安社稷”、“濟蒼生”的理想和“事君榮親”的觀念便伴隨著他的一生。
李白游歷了祖國的廣大名勝,特別是出蜀遠游后使他大大開闊了視野,面對著祖國的大好河川,李白心情非常激動,更加深了對祖國的熱愛和服務祖國的決心。他曾說:“不求小官,以當世之務自負。”
此時期,他的入世為官思想非常強烈。詩歌大都是描寫祖國山色,表達自己豪情壯志,如《登錦城散花樓》、《大鵬賦》、《越中覽古》、《宿巫山下》、《渡荊門送別》等,同時也結交了很多志同道合的友人,并寫有膾炙人口的《送孟浩然之廣陵》、《金陵酒肆留別》。
李白時代的苦學博覽給以了他豐富的知識,培養了他的雄心壯志;蜀中錦繡壯美的河山開拓了他壯闊的胸襟,豐富了他固有的才情和文采,他要到更廣闊的世界發展自己的才能,實現遠大的抱負。 但逐漸地,李白開始清醒地認識到世俗的黑暗。
在安陸期間,他積極地進行一些希望人們給他援引的活動,但由于李白的侍才放浪,桀驁不馴,露才顯己,以至于才高招忌,遭到了一些人的誹謗,招致了一些地方權貴的不悅。因此,在安陸他屢遭坎坷,求薦無門。
3后來他到了國都長安,第一次到達長安,他便遭遇了挫折。李白希望通過當朝宰相張說和其子引薦自己但卻都被他們玩弄,被安頓在終南山一處無人居住的荒原,李白非常郁悶生氣,后來在長安期間拜訪過一些人,但大都和張說父子差不多,忌妒他的才華。
此時的李白感到理想與現實的巨大沖突,他看到了李唐王朝陰暗的一面,在憤怒中他揮筆寫下了《行路難》、《蜀道難》,表達了他初入長安受遭遇的悲憤。但李白仍然對為官充滿了渴望,他不甘心自己的非凡才華無法施展,積極入世的思想一直激勵著他。
在離開長安后,李白在山東過了幾年的生活,此時他常常在作品中發出不平之鳴,如《梁甫吟》、《將進酒》,充滿了對不公平命運的質問和悲憤,特別是“天生我才必有用”一句,更是表達了作者對懷才不遇的悲憤和對未來充滿希望的情感。 機遇終于到來了,天寶元年,由于唐玄宗三次下召見,李白第二次來到長安。
唐玄宗命李白為翰林供奉,待詔宮中。李白異常興奮,認為自己發揮才能,報效朝廷的時刻到來了,這時他寫有《南陵別兒童入京》和《別內赴征》等,表達了他其時興奮的心情。
然而,現實卻事與愿違。唐玄宗和楊貴妃都非常欣賞李白的詩歌才華,并稱他為“天下之奇才”,但卻總讓李白獻些歌功頌德之類的詩,就是不讓他參與朝廷。
李白感覺到自己不過是朝廷的文字玩物,升平的點綴,加上官場的黑暗,高力士、李林甫等人的陰險邪惡,恃才傲物的李白又怎能在這種環境下忍受下去呢?有了對當時政治社會的更清楚認識,李白“高歌大笑“地離開了長安。“浮云蔽日去不返,總為秋風摧紫蘭”《答杜秀才王松山兄贈》,就是在這種“浮云蔽日”的世道里,“秋風摧紫蘭”是不可逆轉的必然。
這時,李白對官場黑暗充滿了強烈的痛恨之情,希望出世的思想濃烈,迸發出了強烈的入世與出世思想的矛盾,他運用自己非凡的想像力去去尋找神仙的夢幻,在夢游中表達自己抑郁的情感。他的著名詩篇《夢游天姥吟留別》便是典型的例子。
詩中寫了夢游的景象,但實際是寫了他仕途夢幻的破滅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一句更是道出了詩人的憤慨之情,詩人從夢幻中清醒,表達出對權貴的蔑視和現實不公的憤怒。
在離開長安后一段很長的時間里,李白一直存在著較濃厚的出世思想,同時他更多的是關心社稷的安危,百姓的疾苦,對君主昏庸無能感到痛恨,李白的遭遇與出入世思想的巨大矛盾沖擊使他詩歌里的批判精神更為強烈,如《答王十二寒夜獨酌有懷》,表達了對當時政治現實深刻的批判。 當然,李白的積極入世思想還是他思想的主流。
后來安陸山發動兵變,國事危機。李白抱著有心為國出力的精神再度走向了仕途——參加永王磷幕府,表現了李白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報效朝廷的決心。
但是李白的理想最終也得不到實現,后來永王磷的隊伍被破滅了,李白被捕入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