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欲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詩句是什麼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 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萬鐘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與?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出自孟子《魚我所欲也》

2. 孟子語錄魚與熊掌不可兼得的故事

《魚我所欲也》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為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避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避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一簞食,一豆羹,得之則生,弗得則死。呼爾而與之,行道之人弗受;蹴爾而與之,乞人不屑也。

萬鐘則不辨禮義而受之,萬鐘于我何加焉!為宮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識窮乏者得我歟?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宮室之美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妻妾之奉為之;向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謂失其本心。

3.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文章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茍得也;死亦我所惡,所惡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惡莫甚于死者,則凡可以辟患者何不為也?由是則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則可以辟患而有不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惡有甚于死者。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耳。《 語出《孟子》》

熊好吃魚。它捕魚的方法就是用手掌拍擊河里的魚,使他被擊到岸邊。設想一下,一只熊剛好抓到一只魚的時候,有個獵人出現。這時他有兩個選擇:1.把熊趕走得到魚。2.趁熊吃魚時,襲擊并捕獵它。

熊兇殘成性,捕獵它并不是件容易事。要得到熊掌必須以魚為誘餌。要得到魚,就得趕走熊(失去熊掌)故魚和熊掌不可兼得。

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或舍熊掌而取魚也。生,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意思是:魚和熊掌都是美味,我都想要,但是二者不可能都得到,那我就取熊掌吧,生命和大義都是我想要的,但如果我不能二者兼得的話,我寧愿失去生命,以全大義。

孟子的話在告誡人們要重義,寧可舍生取義,但是人們往往忘記了這本來的意思,卻津津樂道于魚和熊掌不可兼得。雖然,這也是一個真理。

人不能太貪心,事情不可能讓事事都讓你占盡便宜,有所得必有所失,我們應該學會放棄次要的而顧著重要的。

我想大多數人都吃過魚要是問起魚是什麼味到都會說非常的鮮,可是沒有幾個人能說出熊掌是什麼個味道甚至都不知道熊掌做成美味佳肴是什麼樣的,只是在動物園才能看見那黑黑毛毛的熊掌。為什麼有人說我不喜歡吃魚但我也沒有錢去吃熊掌,是因為有人覺得魚的刺比較多吃的比叫麻煩,熊掌太貴吃不起。我認為不管是魚也好熊掌也好都有他的美味這處在這兩者之間我門必須要選擇一樣,如果是我我會選擇魚因為魚他比較便宜而且非常的鮮美可以慢慢的品嘗他的滋味。甚至可以一輩子的擁有,熊掌的美味也是不錯的濃濃的膠質一口下去粘粘糯糯的但是只能想用一次也不可能天天嘗到他的滋味。不過我嘗過了熊掌的味道了不過如此吃熊掌的人買的不吃,吃的不買,只是現在人愛面子貪募虛榮的心在做歲把了。我門不管在做什麼事的時只能取一不可。不能3心2意要為自己選擇的東西負責。

世俗的生活評判一個人的成功與否,主要是看他與社會的融合程度,如果社會是一杯水,你就得是一匙速溶的咖啡,其可溶度幾近百分之百。反之,如果你是一塊永不被水融化的石頭,你就不會得到社會的承認。有人說,生活的勇氣不在于參與社會,而在于把自己從社會中分離出來,保持自己獨立的人格,可要做到這一點很難。

水雖然沒有能力融化石頭,但完全可以污染石頭,最低限度,它可以讓石頭與它同涼同熱。幾乎每一代的圣賢,都哀嘆“人心不古”。促使“世風日下”的主要動力,乃是來自人類本身不斷膨脹的欲望。所以,人類中的智者,就分成了兩大類。一類是速溶咖啡式的,力爭百分百地融入社會,使社會有滋有味;一類是石頭式的,目的是在紛繁復雜的社會生活中,保持一個完整的自我。前類的智者推動了歷史的前進,但把社會攪得天昏地暗的也是他們,后者只求精神上解脫自己,但卻把一個人應當擔負的社會責任推得一干二凈。中國古代的士大夫,今天的知識分子,他們中許多人都看到了這兩者的利弊,試圖把兩者統一起來,但從實踐看,很少有成功的典例。我想個中原因,還是魚和熊掌不可兼得。想做兼型的人只能是一個悲劇。

人類是以人之個性的好惡來換取物欲的歡樂。許多人處在尷尬的狀態中,他們一方面渴求成功,如此,則要百分百地溶入社會。另一方面,他們又想盡力擺脫世俗的擠壓,爭取更大的個性空間。即便一個人在兩難的處境中獲得成功,一旦遠離喧囂的塵世,獨自面對一方純凈幽美的風景,他立刻就會卸下人生的“累”,并感到生命的樂趣在于一份難得悠然。

4. “魚和熊掌不可兼得”下一句是什麼

下一句是“舍魚而取熊掌者也。”這句話出自孟子的《魚我所欲也》。

原文:魚,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魚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譯文:魚是我所喜愛的,熊掌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都得到的話,那麼我就只好放棄魚而選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愛的,道義也是我所喜愛的,如果這兩樣東西不能同時都具有的話,那麼我就只好犧牲生命而選取道義了。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孟子的哲學思想屬于主觀唯心主義,最具代表性的是他的“性善論”,認為人生來就有善良的本性。

孟子的人性說中有合理的成分,他特別強調后天環境和教育對人的影響,以及自我修養的作用,要求人們反躬自求,“養浩然之氣”,做到“舍生取義”,“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先用人們生活中熟知的具體事物打了一個比方:魚是我想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想得到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魚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珍愛的,義也是我所珍愛的,在兩者不能同時得到的情況下,我寧愿舍棄生命而要義。

孟子把生命比作魚,把義比作熊掌,認為義比生命更珍貴就像熊掌比魚更珍貴一樣,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出了“舍生取義”的主張。這個主張是全篇的中心論點。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魚我所欲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