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中寫月的句子表達

解夢佬 0

1. 寫月的詩(要整首)并寫出詩中月表達的感情

李白的,把酒問月

[把酒問月①[1]

青天有月來幾時?我今停杯一問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卻與人相隨。

皎如飛鏡臨丹闕②,綠煙滅盡清輝發。

但見③宵從海上來,寧知曉向云間沒。

白兔搗藥④秋復春,嫦娥孤棲與誰鄰?

今人不見古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當歌對酒時⑤,月光長照金樽里。[2]

編輯本段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①題下自注:故人賈淳令予問之。 ②丹闕,朱紅色的宮門。綠煙,指遮蔽月光的濃重的云霧。 ③但見,只看到。寧知,怎知。沒,隱沒。 ④白兔搗藥,是古代的神話傳說,西晉傅玄《擬天問》:“月中何有,白兔搗藥”。嫦娥,傳說中后羿的妻子,她偷吃了羿 的仙藥,成為仙人,奔入月中。見《淮南子·覽冥訓》。 ⑤當歌對酒時,在唱歌飲酒的時候。曹操《短歌行》:“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金樽,精美的酒具。[3]

作品譯文

從什麼時候開始,青天有了明月?我今天停下酒杯問一問。人想攀登明月難啊難,月亮卻老跟著人走。 月亮如飛天明鏡每天都照耀紅色宮殿,云霧散盡,月亮皎潔的青輝流滿天空與大地。 每天都看到月亮從海中升起,也看到她每天從云間山后消失。 春去秋來,月亮上的白兔總在那里搗藥,月宮里的嫦娥與誰作鄰居。 現在的人有誰見過古時的月?但是今天的月亮卻照耀過古人。 古人和現在的人都像流水一樣,一波接一波的逝去,古人看到的月亮和現在我們看到的月亮卻是沒有改變的。 其他的咱們不多想,就希望每天喝酒唱歌的時候,月亮的青輝總映照在金酒杯里。[4]

編輯本段作品鑒賞

這是一首應友人之請而作的詠月抒懷詩。全詩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悠悠萬古,長存不變的明月,是永恒時空里的奇跡,常常引起人類的無限遐思。前兩句以倒裝句式統攝全篇,以疑問句表達了詩人的這種困惑,極有氣勢。詩人停杯沉思,頗有幾分醉意,仰望蒼冥發問道:這亙古如斯的明月,究竟是從何時就存在的呢?這一對宇宙本源的求索與困惑,實際上是對自身的生命價值的思索和探尋,“停杯”二字生動地表現出他的神往與迷惑糅雜的情態。三四句寫出了人類與明月的微妙關系。古往今來,有多少人想要飛升到月中以求長生不老,但皆是徒然,而明月卻依然用萬里清輝普照塵世,伴隨著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的人們。兩句寫出了明月既無情又有情、既親切又神秘的人格化的特性,蘊含著詩人向往而又無奈的復雜心境。“皎如”兩句極寫月色之美。濃重的云霧漸漸消散,月亮皎潔得有若懸掛在天際的明鏡,散射出清澄的光輝,照臨著朱紅色的宮門。詩人以“飛鏡”為譬,以“丹闕”、“綠煙”為襯,將皎潔的月光寫得嫵媚動人,光彩奪目。“但見”二句,借明月的夜出曉沒來慨嘆時光流逝之速。明月在夜間從東海升起,拂曉隱沒于西天云海,如此循環不已,塵世間便在其反復出沒中推演至今。兩句中既表達了對明月蹤跡難測的驚異,也隱含著對人們不知珍惜美好時光的深沉嘆惋。 “嫦娥”兩句馳騁想象,就月中的白兔、嫦娥發問,是詩人的第二次問月。白兔在月中年復一年地搗著藥杵,嫦娥在月宮里孤獨地生活著,到底誰來陪伴她呢?在對神物和仙女寂寞命運的同情中,流露出詩人自己的孤苦高潔的情懷。“今人”兩句,在回環唱嘆中抒發人生有限而宇宙無窮的慨嘆。“今人不見古時月”,實際是在說“今人不見古時人”;“今月曾經照古人”意味著“古月依然照今人”。明月萬古如一,而人類世代更替,今人只能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可貴的生命倏忽即逝。結尾四句收束上文,進一步表達對宇宙和人生的思索和感慨。古往今來的無數人們,都已流水般地相次逝去,面對著空中同一個永恒的明月,或許都曾有過相似的感慨吧!我只希望在唱歌飲酒的時候,皎潔的月光能長照杯中,使我能盡情享受當下的美好人生。人是一棵葦草,但卻是一棵能思想的葦草。詩人有感于明月長存而人生短暫,人類無法改變這一自然規律,因此就更應當珍惜今生的點滴光陰,在瞬間把握永恒。結句雖暗含及時行樂之意,但總的基調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展現了詩人曠碃償百鍛知蹬版拳保嘩達自適的寬廣胸懷。 全詩感情飽滿奔放,語言流暢自然,極富回環錯綜之美。詩人由酒寫到月,又從月歸到酒,用行云流水般的抒情方式,將明月與人生反復對照,在時間和空間的主觀感受中,表達了對宇宙和人生哲理的深層思索。其立意上承屈原的《天問》,下啟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情理并茂,富有很強的藝術感染力。[5]

2. 古詩詞中寫日月的句子

江上吟

木蘭之枻沙棠舟,玉簫金管坐兩頭.

美酒樽中置千斛,載妓隨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黃鶴,海客無心隨白鷗.

屈平詞賦懸日月,楚王臺榭空山丘.

興酣落筆搖五岳,詩成笑傲凌滄洲.

功名富貴若長在,漢水亦應西北流.

靜夜思

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

低頭思故鄉.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

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

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又清發.

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覽日月.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

子夜秋歌

李白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

秋風吹不盡,總是玉關情.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將進酒

李白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

君不見,高堂明鏡悲白發,朝如青絲暮成雪.

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烹羊宰牛且為樂,會須一飲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將進酒,杯莫停.

與君歌一曲,請君為我傾耳聽.

鐘鼓饌玉何足貴,但愿長醉不愿醒.

古來圣賢皆寂寞,唯有飲者留其名.

陳王昔時宴平樂,斗酒十千恣歡謔.

主人何為言少錢,徑須沽取對君酌.

五花馬,千金裘, 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關山月

李白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

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漢下白登道,胡窺青海灣.

由來征戰地,不見有人還.

戍客望邊色,思歸多苦顏.

高樓當此夜,嘆息未應閑.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擬古十二首》

高樓入青天.下有白玉堂.

明月看欲墮.當窗懸清光.

遙夜一美人.羅衣沾秋霜.

含情弄柔瑟.彈作陌上桑.

弦聲何激烈.風卷繞飛梁.

行人皆躑躅.棲鳥起回翔.

但寫妾意苦.莫辭此曲傷.

愿逢同心者.飛作紫鴛鴦.

長繩難系日.自古共悲辛.

黃金高北斗.不惜買陽春.

石火無留光.還如世中人.

即事已如夢.后來我誰身.

提壺莫辭貧.取酒會四鄰.

仙人殊恍惚.未若醉中真.

月色不可掃.客愁不可道.

玉露生秋衣.流螢飛百草.

日月終銷毀.天地同枯槁.

蟪蛄啼青松.安見此樹老.

金丹寧誤俗.昧者難精討.

爾非千歲翁.多恨去世早.

飲酒入玉壺.藏身以為寶.

仙人騎彩鳳.昨下閬風岑.

海水三清淺.桃源一見尋.

遺我綠玉杯.兼之紫瓊琴.

杯以傾美酒.琴以閑素心.

二物非世有.何論珠與金.

琴彈松里風.杯勸天上月.

風月長相知.世人何倏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銀河落九天

望天門山

李 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

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半壁見海日,空中聞天雞.

青冥浩蕩不見底,日月照耀金銀臺.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3. 經典寫月的詩句~

好山好水看不夠,馬蹄催趁月明歸。——岳飛《池州翠微亭》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山月》

長安一片月,萬戶搗衣聲。——《子夜吳歌(三)秋歌》

騮馬新跨白玉鞍,戰罷沙場月色寒。——李白《軍行》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陶潛《歸田園居》

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盧綸《塞下曲》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鉤。——李賀《馬詩》

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境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袁枚《十二月十五日》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王維《鳥鳴澗》

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掛在碧霄邊。——繆氏子《賦新月》

可憐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暮江吟》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戴叔倫《蘭溪棹歌》

鳥宿池邊樹,僧推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釣罷歸來不系船,江村月落正堪眠。——司空曙《江村即事》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 建《十五夜望月》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闌干南斗斜。——《月夜》 劉方平

滿月飛明鏡,歸心折大刀。 ——《八月十五夜月》 (唐 杜甫)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 (杜甫)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望月懷遠》 (張九齡)

4. 詩中“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中秋之夜,月色皎潔。

圓月被視為團圓的象征,也是文人墨客情感之所系。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靜夜思》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

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晏殊《中秋月》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李白《月下獨酌》 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長風幾萬里,吹度玉門關。

--李白《關山月》 秋空明月懸,光彩露沾濕。驚鵲棲未定,飛螢卷簾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懷》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園邊。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頭水館前。

西北望鄉何處是,東南見月幾回圓。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十輪霜影轉庭梧,此夕羈人獨向隅。

未必素娥無悵恨,玉蟾清冷桂花孤。--晏殊《中秋月》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

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鳴露草。卷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暮云收盡溢清寒,銀漢無聲轉玉盤。

此生此夜不長好,明月明年何處看。--蘇軾《中秋月》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快上西樓,怕天放、浮云遮月。

但喚取、玉纖橫笛,一聲吹裂……若得長圓如此夜,人情未必看承別。--辛棄疾《滿江紅》 待月舉杯,呼芳樽于綠凈。

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

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檐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淡蕩秋光客路長,蘭橈桂棹泛天香。

月明圓嶠人千里,風急輕帆燕一行。--張煌言《舟次中秋》。

5. 【寫月亮的詩句和詩人所表達的感情】

印象中古人的中秋詩詞似乎總與月亮有關的,而月亮情結應該也是中國古文化中對中秋的一個直接體現了.而說到明月,首先想到的總是李白的那一輪思鄉之月,就是那首《靜夜思》了: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老實說,這首詩的意境并不算高,但是千百年來的人們總是喜歡吟這首詩,究其原因,可能也就是因為它闡述了人們在中秋時節最原始的思鄉情感,而且通俗易懂,讀起來也朗朗上口,所以讓人喜歡.據說,曾經有媒體通過投票的方式來選出中國古代的十首最著名的古詩,這一首《靜夜思》便在其中,可見其魅力. 李白還有好幾首關于明月的詩是非常有名的,比如那首《月下獨酌》(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還有另一首《關山月》(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這兩首詩都在孤獨中寫就,正因為孤獨,所以只有“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了,這種孤獨也讓許多遠在異鄉的人們心中有著很大的共鳴,所以也一向受人喜歡. 除了李白,張九齡的那首《望月懷遠》也是很不錯的一首中秋詩,尤其首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更是讓千載之下的人讀來心為之動,真正是人同此心,心同此理. 王建有一首《十五夜望月》,在我覺來其水平也是蠻高的,絕不在李白之下,詩云: “中庭地白樹棲鴉, 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 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懷人之情,卻是人各不同的.詩人悵然于家人離散因而由月宮的凄涼,引入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然是最濃摯的. 這首詩意境很美,詩人運用形象的語言,豐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環境氣氛,把讀者帶進一個月明人遠、思深情長的意境,加上一個唱嘆有神悠然不盡的結尾,將別離思聚的情意,表現得非常委婉動人. 唐詩體現了中國古代詩歌的最高水平,所以唐詩中有關中秋明月的詩中,真正是佳作不斷,幾乎每個著名的詩人都寫過這個主題的,可見中秋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杜甫的名句“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月夜憶舍弟》),孟浩然的“庭槐寒影疏,鄰杵夜聲急”(《月下有懷》)等,都道出了幾分惆悵或者思鄉之情. 當然同是望月,有的人想的角度就不同,比如李商隱他想到的就是《嫦娥》: “云母屏風燭影深,長河漸落曉星沈.嫦娥應悔偷靈藥,碧海青天夜夜心.” 別人都是一出來就看見了好端端的一輪圓月,陸龜蒙卻要《中秋待月》: “轉缺霜輸上轉遲,好風偏似送佳期.簾斜樹隔情無限,燭暗香殘坐不辭.最愛笙調聞北里,漸看星瀠失南箕.何人為校清涼力,欲減初圓及午時.” 而說到中秋與明月的詞,就不能不說東坡的那首著名的《水調歌頭》了: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以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這首詞的流傳程度,可以用“膾炙人口”來形容了.胡仔《溪漁隱叢話》說:“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余詞盡廢.”歷代選蘇軾詞的也總選到這一首. 這首詞是東坡懷念弟****由時寫的,這在序中有說.這首詞雖然包含人生哲學,然后它是通過一個完美的文學意境來表現的.我們首先感覺到的是那中秋之夜美好的月色,體會到的是作者豐富的感情,而不是枯燥的說教.同時,詞里雖有出生與入世的矛盾,情與理的矛盾,但最后還是以理遣情不脫離現實,沒有悲觀失望的消極思想,情緒是健康的.同時,這首詞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所以它成為千百年來人們所贊美的名作. 其他有關中秋的詩詞實在是很多的,因為中秋與明月是屬于天下人所共有,不拘限于一個地方或者一個時代,每個時代或者任何一個地方,都可以共同擁有這輪明月與思念的.正所謂“千里共嬋娟”嘛.大家有興趣可以多找些出來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