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表達平靜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論語中寫平靜的心的句子

《論語》中關于平靜心態的內容不止一段,本人比較欣賞的有兩則.一是《述而》中孔子所說“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這段話既表達了恬淡的心態,又明確了自己的道德底線.另一則是《為政》中孔子總結自己一生時的最后一句“從心所欲不逾矩”.曾經流行一個詞叫“瀟灑”,當時人們都力求瀟灑,自以為瀟灑.后來這個詞漸漸從我們的日常用語中淡出,現在基本沒人提了.因為我們現在開始更多地感覺不幸福,所以幸福成了我們現在的流行詞.但什麼是瀟灑、什麼是幸福,一直沒有誰說清楚過.我認為孔子在無意間就對瀟灑和幸福作了最好的注釋,這就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2. 論語十則中表達了學習態度的句子

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學習知識并按一定的時間去溫習它,不也是很高興的嗎?(這里的學習的東西不是技術知識上,可以指對生活有用的知識,一個習字可以是復習,但是如果是習慣更加自然)

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而從,,擇其不善而改.

三個人中一定有一個是我的老師..看到好的可以學習,看到不好反省自身有沒有,如果有,改正過來..

一個是主動去學,一個是在社會上去學..論語里還有很多.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孔子說:“仲由啊,讓為師教導你對待知與不知的態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聰明的。”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

孔子說:“看見有才能的人(德才兼備的人)就向他學習,希望能向他看齊;看見無才能的人,就反省自己有沒有和他一樣的缺點,要有改正。”

3. 在論語十則中哪些句子可以體現孔子對君子的要求

其一,“君子不器”.孔子認為作為君子必須具備多種才能,不能只像器具一樣,而應“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 其二,君子要重視自我修養.孔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里仁》)在孔子看來,作為君子就必須重視仁德修養,不論在任何條件下,都不能離開仁德.同時曾子認為,君子重視仁德修養還必須注意三個方面的規范:一是“動容貌,斯遠暴慢矣”;二是“正顏色,斯近信矣”;三是,“出辭氣,斯遠鄙倍矣”(《泰伯》).也就是說,君子要嚴肅自己的容貌,端正自己的臉色,注意自己的言辭.只有這樣才能使人對你尊敬,信任,溫和.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泰而不驕”(《子路》);“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衛靈公》);“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亡不已知也.”“君子疾得世而名不稱焉.”“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衛靈公》)即作為君子應心境安寧而不傲慢,態度莊重而不與人爭吵,能合群而不結黨營私;君子要重視提高自己,在有生之年對社會多做貢獻.只有這樣才能稱得上君子的修養.其三,君子要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孔子認為,君子除了自我修養,還要重視用“戒、畏、思”幾項標準嚴格要求自己.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這些思想從不同角度提出了對君子的要求,概括起來有三點:一是要隨時注意戒除個人的欲念;二是處事中要有敬畏之心,防止肆無忌憚;三是認真處理,隨時嚴格要求自己.其四,君子要重義避利,追求道義.孔子認為,君子和小人之間的差別還在于具有不同的生活態度和不同的人生追求.他認為,“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里仁》)“君子謀道不謀食.”“君子憂道不憂貧.”(《衛靈公》)“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里仁》)也就是說,作為君子只有重視道義,追求道義,才能與小人區別,才能真正體現君子的精神.同時,孔子還認為,君子必須言行一致,表里如一,即所謂:“君子欲訥于言,而敏于行.”(《里仁》)“先行其言而后從之.”(《為政》)其五,君子不黨.孔子認為,君子之見的交往應該做到“周而不比”;《論語·為政》: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二不周.同時還要“和而不同”;《論語·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不是簡單的相加,而是一種和諧的共生關系;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