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排列句子順序的方法,全面些.
把排列錯亂的句子整理成一段通順連貫的話,能訓練對句子的理解能力、有條理表達能力和構段能力.這樣的練習一般可按五步進行. 第一步,仔細閱讀每句話或每組句子,理解它們的主要內容; 第二步,綜合各句的意思,想想這些話主要說的是什麼內容;第三步,想想全段的內容按什麼順序排列好,即找出排列順序的依據,如,是按事情發展順序,還是時間順序,或方位,還是“總分”等;第四步,按確定的排列依據排列順序;第五步,按排好的順序仔細讀兩遍,看排得對不對,如發現有的句子排得位置不對,就進行調整,直到這段話排得通順連貫為止.。
2. 如何做句子排序題
摘要:,分四個步驟. 第一步,根據文段所表現的內容,判斷是哪類文段. 第二步,根據相關的詞語判斷出文段所采用的具體順序. 第三步,根據文段的類型確定文段的首句. 第四步,把握關鍵詞,逐句理清先后. 關鍵詞:句子排序 文段類型 過渡銜接詞 初中人教版語文教材(93-99年用)第五冊第二單元,在一篇“語言實際運用”小知識更新短文《連貫》.文中講了如何做到連貫,其中有一條是“注意合理的句子順序”,并安排了一道排序題練習. 如何做好這類題,教材中并未具體介紹.本人在《語文報》曾見過一篇《》的文章,文中只強調要抓住代詞,但在教學實踐中,我發現它并不完備.于是就這一問題,我不斷探索、研究,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出了更具體的辦法.主要是:不僅要掌握幾種常見的文體知識(說明文、議論文、記敘文),還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及一些邏輯知識(推理),具體說來,我是分這四個步驟教學生做這類題的. 第一步,根據文段所表現的內容,判斷是哪類文段. 按表達方式文段可分為敘述段、描寫段、議論段、說明段. 不同的表達方式所表達的內容是不同的,敘述段用以寫人記事,描寫段主要描寫景物,說明段用來介紹事物、原理,議論段通常對人對事進行議論評價,發表看法、見解. 表達方式不同,常用的順序也各有特點.敘述段常用時間順序,議論段通常是邏輯順序,描寫段往往時間順序與空間順序都有,說明段則三種都能用. 第二步,根據相關的詞語判斷出文段所采用的具體順序. 若是有明顯的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便是時間性順序.并且,還要根據這些詞語判斷出是從古到今,還是由今到古,或是按事情發展的過程(起因、經過、結果). 若是有明顯的表示空間方位或處所的詞語,便是以空間順序為主.還要根據其相關詞語來判斷具體的空間順序: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遠到近,由內到外等. 時間和空間順序較易判斷,判斷邏輯順序較難.事物內部各部分之間的內在聯系性不好把握時,可用排除法;如果不是時間順序,也不是空間順序,便可判斷可能是邏輯順序.然后,還要根據表示邏輯順序的相關詞語(主要是連詞)及其內容判斷出文段采用的具體邏輯順序:是總分,還是因果;是并列,還是遞進;;是由淺入深,還是由一般到特殊. 第三步,根據文段的類型確定文段的首句. 文段的類型不同,首句的內容有不同的特點.若是說明段,首句往往提出或交代說明對象:什麼事物或什麼事理.若是議論段,首句或者提出論題(評價議論的對象),或者提出論點(對某一論題的觀點看法;論題論點都有,一般論題在前,論點在后.若是敘述段,首句一般是交代事情的開端或起因:什麼時間、什麼地點、什麼人物、什麼事由.描寫段的首句也常常交代時間、地點或描寫的對象. 第四步,把握關鍵詞,逐句理清先后. 找到首句后,便可根據具體的順序依次找出第二句、第三句,直至尾句.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住一些關鍵詞——起過渡、銜接、呼應作用的詞.主要指連詞、代詞或其他起連接作用的詞語.通過弄清句中代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可以找出與之緊密相連的上下句;通過句中的連詞或起連接作用的詞也可以找出與之內容相連的上下句. 以上所述,只是理論,下面就以教材上練習為例具體解釋. 教材上的練習中讓排列的句子是以下六句: A基礎本來包括德育、智育、體育幾個方面,人們往往只看到了智育. B這樣理解“基礎”,結果只能妨礙人才的成長. C但是,有的同學,甚至教師,對“基礎”的理解往往偏于狹窄. D智育包括書本知識、非書本知識的學習和諸種能力的培養,人們又往往只看到書本知識的學習. E中學階段是打基礎的時期,每個中學生都應該打好基礎. F書本知識又包括教科書和課外讀物,人們又往往只看到了教科書. 從文段表達的內容看,主要論述了“學生和老師對基礎的理解過于狹窄”,屬議論文段,所采用的順序不是時間順序,也不是空間順序,而是邏輯順序.具體是哪種邏輯順序呢?從ADF三句中的“人們(又)往往只看到了”,可以看出,這三句是并列關系,都是論述“對基礎的理解過于狹窄” 的,所以C句與ADF三句構成總分關系.再看B句中的“這樣理解‘基礎’”,“這樣”又指代什麼呢?根據“這樣理解‘基礎’”的結果可以推斷“這樣”指ADF三句.這三句又與B句構成分總關系,分析到這里可以判斷,文段所采用的是總分總的邏輯順序. 如何確定首句呢?從全文的內容來看,主要論述的是“對‘基礎’的理解往往過于狹窄”,所以C句可以做為文段的中心論點,C句能做首句嗎?看它開頭的連詞“但是”(表轉折關系),便可知道它不能做首句,前邊還有內容,這個內容便是論題.從轉折關系這個角度可以看出,論題應該是E句,到這里可以確定充當論題的E句應該是首句. 接下來再根據總分的邏輯順序和“但是”、“往往”、“又”、“這樣”這些關鍵詞,應該可以判斷出;F句應為首句,第二句是充當論點的C句,ADF三句作為論據放在中間,B句為尾句. 還有一個問題,中間三句怎麼排?除了可以根據DF兩句比A句多了“又”字而把A句入在前邊外,DF兩句的排列就需要用到除代詞、連詞以外其它關鍵詞了.從F句句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