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渡荊門送別閱讀答案 請寫出表達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
渡荊門送別 李白 渡遠荊門外①, 來從楚國游②。
山隨平野盡, 江入大荒流③。 月下飛天鏡④, 云生結海樓⑤。
仍恰故鄉水⑥, 萬里送行舟。 詩文翻譯 自劍門之外的西蜀沿江東下, 來到了楚國境內作一次旅游。
崇山隨著荒野出現漸漸逝盡, 長江進入了莽原也緩緩而流。 月影倒映江中像是飛來天鏡, 云層締構城郭幻出海市蜃樓。
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 行程萬里繼續漂送我的行舟。 詩文注釋 ①荊門:荊門山,在今湖北宜都西北,長江南岸。
②楚國:今湖北、湖南一帶。 ③大荒:廣闊的原野。
④天鏡:比喻明月。 ⑤海樓:即蜃樓,海上形成的一種幻景。
⑥故鄉水:指長江,來自作者的家鄉四川。 詩文賞析 這是一首送別詩,大概是青年李白出蜀時所作,和傳統意義上的送別詩不一樣。
一般的送別詩多以送別朋友,告別親人,分別情人為題材,而這首詩我們看不出是李白送別朋友,還是父老鄉親在送別李白,抑或是情人之間的深情款款,揮淚離別。這首詩別具一格地寫出了故鄉山水陪伴詩人、萬里護送的動人情景,構思巧妙,情意婉曲,形象奇偉,想象瑰麗,的確是送別詩中的極品。
首聯交待詩人的一路游蹤和出游目的。青年李白才情橫溢,朝氣蓬勃,不遠萬里,放舟東下,經巴渝,出三峽,直赴荊門之外的楚國故地。
古樸原始的楚地風情,深沉厚重的文化底蘊,風雨滄桑的歷史變遷,無一不像磁石一樣緊緊地吸引著神往外界的李白。朝思暮想,壯浪一游,眼看詩人的夢想就要成為現實,詩人怎麼能不歡欣鼓舞、喜出望外呢? 頷聯遠眺近觀,觸目生情,描山繪水,情彩飛揚。
上句說山,船行江上,山隨水走,急湍勝箭,猛浪若奔,兩岸青山或刀劈斧削鬼斧神工,或懸崖峭壁森然,隨舟隨水相對挺出,撲面而來,轉瞬即逝。最后,呈現在詩人眼前的是一片空闊平坦的漠漠曠野。
“隨”字化靜為動,傳神生輝,給人以青山挺立,紛至沓來,舟行江上,應接不暇之感;亦可看出詩人風神爽朗,心馳神往之態。下句說水,地勢平坦,視野開闊;江流天地,波濤滾滾;排山倒海,一往無前。
“入”字平中見奇,力透紙背,既寫出了江流奔騰直瀉,壯浪形骸的氣勢;又展現詩人高亢激越,樂觀開朗的情懷。兩句詩寫得境界雄奇,視界高遠,氣勢飛動,形象壯觀,更體現出詩人初來乍看,心動神奇的驚詫歡愉之情。
頸聯遠觀近察,俯仰生輝,繪月描云,瑰麗生情。上句寫晚上,仰觀天宇,皓月當空,銀輝四射;俯察江流,明月倒映,皎潔如鏡。
著一“飛”字,動感十足,神韻完備,既寫出了“月亮走,我也走”的如影隨形之感,又喚起詩人童話般的美妙聯想。月亮猶如天上來客,飛抵江流,沉落水底,親近詩人,追隨詩人,相依相伴,情意綿綿。
下句寫白天,仰望天空,彩云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嵌一“結”字,擬人生情,引人聯想。
彩云猶如心靈手巧的美麗織女,一到早上,就鋪撒出五彩斑斕的錦緞來,似在裝點美麗的天空,又如迎接遠道而來的詩人。這一聯感受新奇,想象天真,色彩斑斕,意境奇麗,充分表現出詩人與月同行、與云同飄的興奮喜悅之情。
尾聯呼應標題,點明主旨,舍萬千風物不說,單寫“故鄉水,送親人”,別具情趣,耐人尋味。李白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一路護送,萬里相隨,形影不離,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的思鄉深情。
綜觀全詩,似乎詩人寫送別之情只有尾聯兩句,其實不然,中間兩聯寫景,移步換形,滿目生情。寫兩岸青山相對挺立,寫江流天地、地老天荒,寫月照孤舟、依依相伴,寫彩云飄飄、絢麗燦爛,全是為了烘托一江“故鄉水”,一顆“明月心”。
詩人要走了,離開生他養他的山水明月,這些親山、親水、明月、彩云,依依難舍,萬里相送啊!這份山水親情充盈天地,熠熠生輝。游子的李白,形式上離開了故鄉山水,實質上,縱然走到天涯海角,心里永遠裝著故鄉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
該文章轉自[語文123資源網]:。
2. 渡荊門送別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情感
抒發了做著的胸懷與進取精神,生氣勃勃,意氣風發.
分析:詩的前三聯描寫的是渡過荊門山時詩人所看到的奇妙美景.最后一聯寫的是詩人在欣賞荊門一帶的風光時,面對那流經故鄉的滔滔江水,所產生的思鄉之情.詩人沒有直接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從對面寫來,愈發顯出自己對故鄉的思念.
全詩想像瑰麗,意境高遠,充滿了生活的光彩.
渡荊門送別
作者:李白 (唐代)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3. 《渡荊門送別》中抒發詩人思鄉之情的詩句是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
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
4. 【《渡荊門送別》中抒發詩人思鄉之情的詩句是
“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詩人從“五歲誦六甲”起,直至二十五歲遠渡荊門,一向在四川生活,讀書于戴天山上,游覽峨眉,隱居青城,對蜀中的山山水水懷有深摯的感情,江水流過的蜀地也就是曾經養育過他的故鄉,初次離別,他怎能不無限留戀,依依難舍呢?但詩人不說自己思念故鄉,而說故鄉之水戀戀不舍地一路送我遠行,懷著深情厚意,萬里送行舟,從對面寫來,越發顯出自己思鄉深情.詩以濃重的懷念惜別之情結尾,言有盡而情無窮.詩題中的“送別”應是告別故鄉而不是送別朋友,詩中并無送別朋友的離情別緒.清沈德潛認為“詩中無送別意,題中二字可刪”(《唐詩別裁》),這并不是沒有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