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論語》中表達對領導不滿的句子有哪些
1、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余,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余,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
2、子曰:“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
3、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言,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而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4、哀公問曰:“何為則民服?”孔子對曰:“舉直錯諸枉,則民服;舉枉錯諸直,則民不服。”
5、子曰:“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2. 論語中有爭議的句子
論語里面有一句很有爭議的句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這句話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解釋。
其一. 是指處在統治地位的人指導民眾,有時只能讓民眾聽從統治者的指揮而行事,不能讓民眾都完全了解統治者所指揮的用意所在。直譯為人民可以驅使他去做,不必讓他知道為什麼——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這種解釋,孔子是支持執政者采取愚民政策的。
其二,人民同意了,就去執行;即使人民不同意,也要讓他們知道我們的初衷——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按照這種解釋,孔子主張政府要充分尊重民意,以民為本。
3. 論語中描寫善念的句子
好行小惠;惠:同"慧",聰明。
原指好耍小聰明。《論語·衛靈公》:"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惠,難矣哉!"后也指愛施小恩惠。
子曰:“君子(1),不重(2)則不威;學則不固(3)。主忠信(4)。
無(5)友不如己者(6);過(7)則勿憚(8)改。”【注釋】(1)君子:這個詞一直貫穿于本段始終,因此這里應當有一個斷句。
(2)重:莊重、自持。(3)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固解,與上句相連,不莊重就沒有威嚴,所學也不堅固;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就可以不固陋。
(4)主忠信:以忠信為主。(5)無:通毋,“不要”的意思。
(6)不如己:一般解釋為不如自己。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也。”
把“如”解釋為“類似”。后一種解釋更為符合孔子的原意。
(7)過:過錯、過失。(8)憚:音dàn,害怕、畏懼。
【譯文】孔子說:“君子,不莊重就沒有威嚴;學習可以使人不閉塞;要以忠信為主,不要同與自己不同道的人交朋友;有了過錯,就不要怕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