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賈柯章簡介
1970年賈樟柯生于中國山西汾陽,本對繪畫有所造詣的他,一次偶然的機會觀看了電影《黃土地》之后,便激發了內心對電影的熱愛。他1991年開始考北京電影學院,但失敗了兩次,直到1993年才如愿以償考上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為了實現孩童時期的導演夢,他組織了“青年電影實驗小組”,由此開始了他的電影實踐。 1995年拍攝第一部57分鐘的短片《小山回家》得了香港映像節的大獎。盡管這不是一個成功的作品,但它為賈樟柯提供了一個機會,開始他的成名作《小武》。在這部影片中,他的獨特視角與感情方式第一次有了完整與深入的表達。《小武》在國際廣受好評,得了8個獎,也成為國內小資青年的追逐對象,賈樟柯一舉成名。彼時,法國《電影手冊》評論:"《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則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其后,賈樟柯又拍攝了《站臺》、《任逍遙》、《世界》等幾部長片。2006年在拍攝紀錄片《東》時,他決定套拍故事片《三峽好人》,該片在當年威尼斯電影節上一舉拿下金獅大獎。賈樟柯中國第六代導演領軍者的地位得以確立。
在中國電影集體向好萊塢投降,沉淪于虛無縹緲的非現實主義題材的時候,賈樟柯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從《小武》發端,到如潮好評的《三峽好人》,賈樟柯的影像世界正在逐步成為理解中國的一種特殊方式,亦在重新詮釋中國電影的現實主義。
與曾經流行的批判現實主義相比,賈樟柯的敘事更為沉靜和不張揚,從不做單純的道德判斷,而是通過個性鮮明的紀實性風格一一拓展;與現代虛無主義相比,賈樟柯更是從不故弄玄虛,傾力專注于歷史變遷中的細枝末節,在冷酷的現實中保持著一種溫暖的基調。
如何切入現實對很多導演來說困難重重,賈樟柯卻舉重若輕,這來源于其獨特的視角和敏感的心態,總是能找到自己的方式重構歷史的記憶:《小武》中冷靜的鏡頭、紀實的風格立即從紛繁復雜的變遷中重塑了一代人的感覺;《世界》在更大規模上表達了中國的變遷;《三峽好人》不但展示出廣闊的社會變遷圖景,而且虛構性被置于紀實性的敘述之中。他的電影有自己的世界,并且在以自己的方式在思考這個世界變遷的意義。
因此,如果把賈樟柯置于更宏大的歷史坐標中考量,他掀起的最大波瀾,甚至已經不是幾部電影所能概括。隔了十年回頭去看,賈樟柯影像的文本意義恰恰是對正在經歷激烈全球化變遷的古老中國的一段驚心動魄的記錄,所有的細節已經沉淀到時間的潛流里去,留下的是一個個沉默的動容、一段段不朽的絕唱。也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想用電影去關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在緩慢的時光流程中,感覺每個平淡的生命的喜悅或沉重。”
賈樟柯曾經說過一句話,"當一個社會急匆匆往前趕路的時候,不能因為要往前走,就忽視那個被你撞倒的人。"在過去的10年當中,他特立獨行,用他的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
近期,在由帕米爾文化藝術研究院(中坤文化發展基金支持)和清華大學人文和社會高等研究中心、《中國學術》雜志社聯合主辦的“帕米爾文化周”上,放映和研討了賈樟柯的新作《二十四城記》,參加文化周的另兩個單元的“二十世紀中國的文化與政治”國際論壇(清華大學汪暉教授主持)與“世界的中國”國際系列講演(北京大學劉東教授主持)的中外學者觀看了影片,多有好評。這里刊登10月28日研討會的部分發言。當天的研討由著名詩人歐陽江河主持。賈樟柯自己敘述到:“這九個人物是由兩部分人組成的,一部分是我進入到這個工廠采訪的真實人物。…… 我覺得這九個人組合到一起的時候,他們形成了一個群像。一方面我非常喜歡群像的感覺,一直不喜歡一組固定的人物貫穿始終拍攝,因為我覺得群像的色彩可以帶來對現實的復雜性的感覺,所以首先選擇了一個群像的概念,就是我要很多人在電影里出現。這九個人物的群像里面,人物跟人物之間有一個互動的關系,首先他們有一個時間的連續性,從1950年代初到當代,通過他們九個人的接力,來講述一個線性的歷史;每個人物又有一個封閉的但是屬于他自身的時間。”(見賈樟柯等:闡釋中國的電影詩人)
2. 賈柯章都拍了那些片子
作為導演賈樟柯 Zhang Ke Jia的電影作品(數量:9)刺青時代 Ciqing shidai ------- (2007)
三峽好人 Sanxia haoren ------- (2006)
東 Dong ------- (2006)
世界 Shijie ------- (2004)
任逍遙 Ren xiao yao ------- (2002)
公共場所 Gong gong chang suo ------- (2001)
In Public ------- (2001)
站臺 Zhantai ------- (2000)
小武 Xiao Wu ------- (1997)
作為演員賈樟柯 Zhang Ke Jia的電影作品(數量:2)血戰到底 Xue zhan dao di ------- (2006)
任逍遙 Ren xiao yao ------- (2002)
作為編劇賈樟柯 Zhang Ke Jia的電影作品(數量:9) 刺青時代 Ciqing shidai ------- (2007)
三峽好人 Sanxia haoren ------- (2006)
東 Dong ------- (2006)
世界 Shijie ------- (2004)
任逍遙 Ren xiao yao ------- (2002)
公共場所 Gong gong chang suo ------- (2001)
In Public ------- (2001)
站臺 Zhantai ------- (2000)
小武 Xiao Wu ------- (1997)
作為制片人賈樟柯 Zhang Ke Jia的電影作品(數量:3)賴小子 Lai xiao zi ------- (2006)
三峽好人 Sanxia haoren ------- (2006)
小武 Xiao Wu ------- (1997)
作為攝像師賈樟柯 Zhang Ke Jia的電影作品(數量:3)東 Dong ------- (2006)
In Public ------- (2001)
公共場所 Gong gong chang suo ------- (2001)
作為電影剪輯賈樟柯 Zhang Ke Jia的電影作品(數量:2)In Public ------- (2001)
公共場所 Gong gong chang suo ------- (2001)
其中,小武、站臺、任逍遙構成了賈樟柯的“縣城三部曲”,從山西汾陽走出來的賈樟柯,始至終把他的視角放在小縣城人的狀態上,他的精神坐標一直矗立在縣城中。
在小武、站臺獲得肯定之后,世界一度遭到冷落,評論界認為賈樟柯“依然沉浸在自己的個人世界里”,但之后的三峽好人為他奪得了金獅獎。
法國《電影手冊》評論他的首部長片《小武》擺脫了中國電影的常規,是標志著中國電影復興與活力的影片。德國電影評論家烏利希·格雷格爾稱他為“亞洲電影閃電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3. 為什麼賈樟柯叫賈科長
以前賈樟柯電影院線沒人看,但是盜版光碟市場有人等著看,某書店老板錯把賈樟柯的名字叫成了賈科長。
在賈樟柯的書《賈想》中曾詳細提及這個外號的由來。 他在小西天一家賣盜版DVD的店里瞎逛,爬在紙箱子上半天也沒什麼收獲,老板見執著,便與其搭腔,就在賈樟柯準備離開的時候,老板突然想起什麼,在一只手已經伸出去推門的剎那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9b9ee7ad9431333366303834,突然對他說:有一個“假科長”的《站臺》你要嗎? 賈樟柯一下呆住,反問道:什麼?老板重復了一遍他的話,賈樟柯裝作冷漠,顯得興趣不大的樣子問道:在哪兒?老板說:明天會到貨。
老板把賈樟柯的名字念成了假科長,最后演變成賈科長,這段經歷顯示了賈樟柯早年拍電影無人看的情況,不過苦盡甘來,現在的他已經是知名一線導演,十分有名。 擴展資料 賈樟柯,1970年5月24日出生于山西省汾陽市,中國內地導演、編劇、制片人,畢業于北京電影學院文學系。
有影迷表示,《江湖兒女》中依然可以看到賈樟柯過去幾部作品中的元素,并以此認為賈樟柯自戀。 對此,賈樟柯說,一個導演忠實于自己的情感世界,忠實于自己所感興趣的人跟事,稱不上是自戀吧,“只有你忠實于自己,所描寫的人才是電影最有價值的部分,才能夠最把自己的真情實感調動出來。
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我覺得電影歷史上,幾乎所有的導演都是忠實于自己的,像小津安二郎,他一直在拍家庭;小說家福克納,也一直在寫他的小鎮。總有一些人,對于很多人跟事是一直無法忘記、無法離開的,我可能屬于這種人,我無法離開我喜歡的人群。
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這就是真實的賈樟柯,而不是所謂自戀的賈樟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