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與死的感悟
“生存或毀滅,這是個必答之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苛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并將其克服。
此二抉擇, 究竟是哪個較崇高?死即睡眠,它不過如此!倘若一眠能了結心靈之苦楚與肉體之百患,那麼,此結局是可盼的!死去,睡去…… 但在睡眠中可能有夢,啊,這就是個阻礙:當我們擺脫了此垂死之皮囊,在死之長眠中會有何夢來臨?它令我們躊躇,使我們心甘情愿的承受長年之災,否則誰肯容忍人間之百般折磨,如暴君之政、驕者之傲、失戀之痛、法章之慢、貪官之侮、或庸民之辱,假如他能簡單的一刃了之?還有誰會肯去做牛做馬,終生疲於操勞,默默的忍受其苦其難,而不遠走高飛,逍遙于渺茫之境,倘若他不是因恐懼身后之事而使他猶豫不前?此境乃無人知曉之邦,自古無返者。所以,‘理智’能使我們成為懦夫,而‘顧慮’能使我們本來輝煌之心志變得黯然無光,像個病夫。
再之,這些更能壞大事,亂大謀,使它們失去魄力……” 這是莎士比亞在他的不朽名著《哈姆雷特》中借劇中人之口表達的對于生存和死亡問題的追問。在莎士比亞看來,是生存在這個苦難的世界上,還是一走了之、用死亡來解脫一切之苦難,都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抉擇。
選擇生存意味著承擔責任,需要巨大的勇氣。選擇死亡意味著放棄責任,需要承擔良心的譴責。
這個問題是如此的沉重,以致讓人無法承受。 何為生?何為死?如何生?如何死?生與死的意義從古到今困擾著古圣先賢們,佛祖思考的結果是“因果輪回”。
孔子以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說“不知生,焉知死!”。沒有一雙慧眼,如何勘得生死破!生或死實際上是人類思想領域內的終極問題。
對于生死意義的辨析和解答,是一切宗教思想的靈感和起源。而生死的內涵又是如此深奧,如一座巨大的迷宮,一旦進入,絕不會能夠輕易的轉出來。
古今中外,多少古圣先賢苦苦思索,窮其一生來追問這些問題的答案。那麼,到底何為生,何為死呢?讓我們且從不同的視角對這一亙古的謎題來做一膚淺的探索和解答。
生是一段有涯路,死是一道鐵門檻。生命是有界限的。
出生之前,人們對自己一無所知,生命尚處于黑暗的死神統治的世界,可以等同于死亡。而死后的生命更應該是重歸死神的懷抱。
由此看來,生只是兩段死亡之間的一段光明的路程或一段有限的距離。在這個路程里,人逐漸具備了看、聽、嗅、說、觸以及思考、行動的能力。
其中思考尤其是理性思考能力,在所有物種中,為人類所獨具,也成為人類區別于其他生命的根本特征。人類在生命有限的距離內,利用這些能力,不斷積累經驗,學習各種生存的本領,戰勝各種困難,獲得各種成就,建立各種功勛。
但是,不管是取得驚天偉業的偉人還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他們的結局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須要面對死亡的鐵門檻。這道門一旦跨過去,就永不會再回來!這是在現實世界中生活的人們誰都無法否認、無法改變、無法避免的事實。
生的路上有陽光、有空氣、有花草、有山、有水、有親情、有關愛,但是當活著的人走到生命的盡頭,赫然發現死亡如一道斷崖橫亙在生命之路上,無法回避,不可逾越。生命所曾經具備的所有能力、建立的所有偉業豐功、曾經擁有的萬種溫情、千般牽掛,一切的一切,全部得留下,留在這個曾經熱愛、曾經留戀或憎惡的冷暖人間!生命是否能夠輪回,做為生命個體來說,今生永遠無法感知。
能夠感知的,只有對時間永恒、生命有涯的無限悲涼! 生是人的世界,死是鬼神的國度。做為人來說,生命屬于人的世界。
人只能夠掌握生命存在時段內的事情,而死屬于鬼神的國度,絕非人所能夠掌控。人的世界和鬼神的國度之間隔著一條寬廣不可渡過的死亡的河流。
這是一條守衛森嚴的疆界,越過疆界的人亙古以來無一人能回。那麼,鬼神到底存在嗎?誰也無法妄下決斷,但面對那蒼茫無垠的宇宙、宇宙中數以億計的星辰,是誰創造了它們?又是誰的力量讓它們永恒地運動?人類如果能夠勇敢而又誠實的面對自己,那麼除了全能的神,還能有誰?當人類在地球上猶如螞蟻一樣忙忙碌碌生活時,不能感知宇宙中那一雙深邃的注視的眼睛,猶如地面上覓食的蟻群不能感知人類注視的眼睛。
生是可知的疆域,死是不可知的王國。生是可以探究的,在有涯的生命里,對自身可以進行探究、對生命的意義可以追尋,在生的疆域里,人可以盡情馳騁,直到自己的智力所能夠到達的最遠的地方,獲得一定但必定是有限的知識和認知。
但一旦進入死的王國,因為無人回來,因此也無人能夠報告那個神秘王國的任何秘密。 生是靈魂與肉體的并行,死是靈魂與肉體的絕別。
當生命形成的那一刻,靈魂就以一種不可思議而又微妙的方式與肉體合而為一。但靈魂從哪里來?是誰讓它來?為什麼來?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只有既成事實,像鐵一樣沉甸甸的放在那里,任何人都無從拒絕,只能服從和接受。
像穿一件不得不穿的衣服,穿上去,就再也脫不下來。這個靈魂和肉體結合得如此緊密,不分你我,形成了有形有靈的生命復合體,靈魂以虛無和思想的形式存在,通過控制肉體的行為來顯示自己的存在,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
2. 讀《一個人的生與死》有感
今天,我讀了《一個人的生與死》這篇文章,它使我感慨不已.
泰坦尼克號在首途撞上了冰山,船長決定將有限的求生機會留給婦女和兒童.一名日本籍的男乘客,名叫細野正文,他想方設法爬上載著婦女兒童的救生船撿回了一條生命.但上岸后,當記者了解到了他的丑陋行為時,一夜間,他的形象和大名出現在世界各大媒體上,細野正文也為此受到了極大的責備.各種批斗細野正文的紙片如雪花般飛來,他還被他的單位解雇了,而且象征著男人的武士身份也被取消.最悲慘的是,他的行為被編寫在日本小學教科書上,作為反面典型來教育下一代!細野正文,這個死里逃生的人,在恥辱中熬過了他的后半生.
對我們現實中屢屢出現的喪失人格、國格,有失廉恥,有違道德的人和事,雖不必讓他像細野正文一樣生不如死,但讓他感受一下細野正文所遭受的‘生’的痛苦,也許對匡正世風,正本清源不無裨益!.是啊,細野正文是一個民族的異類,他雖撿回了一條性命,但是他活著已經沒有什麼意義了。
我們中華民族出了許多像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這樣的英雄人物,他們在生死考驗的時候,不顧自己,用自己的殷殷鮮血,用自己的生命換來了人民的利益,換來了國家的利益,換來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在汶川大地震中,又有多少舍己為人的感人事跡.地震來臨時,縣長經大中高聲喊出:讓孩子們先走!保護了幾千名學生的安全;地震發生時,教師譚千秋用自己瘦弱的身軀,保護了三個幼小的生命;廢墟上,一個公安民警救出了無數的孩子,卻眼睜睜地看著自己的兒子離他而去;無數個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不顧自己的安危,救出了成千上萬被困的群眾.同樣是生與死,他們把生的希望留給了別人,把死的可能留給了自己.他們懂得生命的真正意義。他們永遠受人尊敬,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
3. 讀《活著》之后談有關生與死的感想200字
《活著》講述了一個人和他命運之間的友情,這是最為感人的友情,他們互相感激,同時也互相仇恨,他們誰也無法拋棄對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活著》講述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難,就像千鈞一發,讓一根頭發去承受三萬斤的重量,它沒有斷,《活著》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主人公曾經嫖賭輸光了家產,但是親人并沒有拋棄他,這令他悔悟。這時候他明白只要活著貧窮未必不好,只要有愛,有關懷。
然而妻子得病,兒子被害,女兒難產致死,女婿事故死亡,孫子被自己的疏忽害死,一切一切的悲劇接連發生,最后只留下自己活著,然而經歷了種種的他卻有了超然的心境,面對自己的過去可以冷靜的回憶與論述。 他在剩下的日子里與老牛為伴,寄托著自己對親人的懷念,與對生活的感激,盡管不幸發生在自己身上,但卻慶幸自己曾經有那麼好的妻子,懂事的孩子。
他的人生了無遺憾!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這里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主人公福貴經歷了一生的苦難,家人先后離他而去,一次次在絕望的邊緣徘徊,但是他卻有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的樂觀態度。當他發現間接害死自己兒子的使自己昔日患難與共的春生是他選擇了埋葬仇恨,他們之間互相感激,互相仇恨,但是誰亞無法拋棄地方,同時誰也沒有理由抱怨對方。
即使是在絕境面前他依舊勸解朋友要堅強地活著,只要活著,只為能夠活著。 作者沒有發泄,沒有控訴或者揭露,而是向人們展示高尚。
這里的高尚不是那種單純的美好,而是對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對善和惡的一視同仁,用同情的目光看待世界。 我們現在的生活中無疑也會有許許多多的困難也挫折,有的時候我們確實很難以承受,然而每當我想當福貴他依舊感恩生活的時候我就會自慚形穢,覺得自己與福貴的差距,或許我無法在經歷這些苦難之后得到內心的升華,然而我卻可以通過對福貴經歷的觀察感同身受,活的同樣的感慨! 無論怎樣,生活總要繼續。
只要活著就好,只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或者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
4. 人一生關于生與死的哲理
生與死的思考
人生在世幾十年
享受了風花雪月
見慣了沉淪遷升
但在消亡的那一刻
留給這個世界的
到底有幾何
留的愛多了
心情會欣慰長久
留的恨多了
死后的淚水
多半是悔恨
而且
悔恨的不只是浮華
更多的是沒有體會到
生命存在的
那份淡然
學會淡然
生命會更平凡
學會平凡
死后的淚水
不光含有感激
還有
對生的哲理
而這份哲理
就是對生與死的睿智
和從容
5. 生與死的感悟700高中作文
生與死
有了生,就有了死,這樣就構成了一個人完整的一生。
生是生命的開始,一切事物皆如此,一棵參天大樹的生命開始于它被埋在沃土之中,一只雞的生命開始于它的破殼而出,一個人的生命開始于億萬個精子中那個最堅強,勇敢,最終與卵子相結合的那一刻。生是偉大的,美麗的,高尚的,并且是值的稱贊的,盡管這世上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平之事,但生命我們彼此公平,每個人都只有一次。
活著時總感覺度日如年,仿佛地球停止了轉動似的,殊不知,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靜悄悄地流淌著。當慢慢進如老年,黑發變成白發,才領悟到人生竟是這般短暫,那時的心一定是這樣這樣想的,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愿望,我一定要改變自己的過去,.可惜的是,過去的早已隨風飄去了,變成了遙遠的回憶。
與生相反的是死,死這個字被人們厭惡,排斥,由于不知道死后是什麼狀況,是否有天堂和地獄,一直是猜疑不定的。我曾這樣想過,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愿意做一個孤獨的魂靈,遠離這塵世間的喧囂污染,飛往一個沒有黑暗,憂愁的世界,在那里,思考已漸漸流逝的歲月,一個個消亡的生命。
生與死就是一篇文章,一篇書寫整個人生的文章,一篇只有自己才能看的懂的文章,每一句話都代表著一段經歷,每一個標點蘊涵著一種坎坷。
生只有一次,死也只有一次,生的時侯發生的事讓你無法忘卻,而死,預示著一切灰飛煙滅,來到這個絢麗多彩的人間,我們要學會面對任何情感和挫折,這樣,當我們站在死亡的面前時,就不會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