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與死的感悟
“生存或毀滅,這是個必答之問題:是否應默默的忍受坎苛命運之無情打擊,還是應與深如大海之無涯苦難奮然為敵,并將其克服。
此二抉擇, 究竟是哪個較崇高?死即睡眠,它不過如此!倘若一眠能了結心靈之苦楚與肉體之百患,那麼,此結局是可盼的!死去,睡去…… 但在睡眠中可能有夢,啊,這就是個阻礙:當我們擺脫了此垂死之皮囊,在死之長眠中會有何夢來臨?它令我們躊躇,使我們心甘情愿的承受長年之災,否則誰肯容忍人間之百般折磨,如暴君之政、驕者之傲、失戀之痛、法章之慢、貪官之侮、或庸民之辱,假如他能簡單的一刃了之?還有誰會肯去做牛做馬,終生疲於操勞,默默的忍受其苦其難,而不遠走高飛,逍遙于渺茫之境,倘若他不是因恐懼身后之事而使他猶豫不前?此境乃無人知曉之邦,自古無返者。所以,‘理智’能使我們成為懦夫,而‘顧慮’能使我們本來輝煌之心志變得黯然無光,像個病夫。
再之,這些更能壞大事,亂大謀,使它們失去魄力……” 這是莎士比亞在他的不朽名著《哈姆雷特》中借劇中人之口表達的對于生存和死亡問題的追問。在莎士比亞看來,是生存在這個苦難的世界上,還是一走了之、用死亡來解脫一切之苦難,都是一個無比艱難的抉擇。
選擇生存意味著承擔責任,需要巨大的勇氣。選擇死亡意味著放棄責任,需要承擔良心的譴責。
這個問題是如此的沉重,以致讓人無法承受。 何為生?何為死?如何生?如何死?生與死的意義從古到今困擾著古圣先賢們,佛祖思考的結果是“因果輪回”。
孔子以敬鬼神而遠之的態度說“不知生,焉知死!”。沒有一雙慧眼,如何勘得生死破!生或死實際上是人類思想領域內的終極問題。
對于生死意義的辨析和解答,是一切宗教思想的靈感和起源。而生死的內涵又是如此深奧,如一座巨大的迷宮,一旦進入,絕不會能夠輕易的轉出來。
古今中外,多少古圣先賢苦苦思索,窮其一生來追問這些問題的答案。那麼,到底何為生,何為死呢?讓我們且從不同的視角對這一亙古的謎題來做一膚淺的探索和解答。
生是一段有涯路,死是一道鐵門檻。生命是有界限的。
出生之前,人們對自己一無所知,生命尚處于黑暗的死神統治的世界,可以等同于死亡。而死后的生命更應該是重歸死神的懷抱。
由此看來,生只是兩段死亡之間的一段光明的路程或一段有限的距離。在這個路程里,人逐漸具備了看、聽、嗅、說、觸以及思考、行動的能力。
其中思考尤其是理性思考能力,在所有物種中,為人類所獨具,也成為人類區別于其他生命的根本特征。人類在生命有限的距離內,利用這些能力,不斷積累經驗,學習各種生存的本領,戰勝各種困難,獲得各種成就,建立各種功勛。
但是,不管是取得驚天偉業的偉人還是一個碌碌無為的平庸之輩,他們的結局卻是相同的,那就是必須要面對死亡的鐵門檻。這道門一旦跨過去,就永不會再回來!這是在現實世界中生活的人們誰都無法否認、無法改變、無法避免的事實。
生的路上有陽光、有空氣、有花草、有山、有水、有親情、有關愛,但是當活著的人走到生命的盡頭,赫然發現死亡如一道斷崖橫亙在生命之路上,無法回避,不可逾越。生命所曾經具備的所有能力、建立的所有偉業豐功、曾經擁有的萬種溫情、千般牽掛,一切的一切,全部得留下,留在這個曾經熱愛、曾經留戀或憎惡的冷暖人間!生命是否能夠輪回,做為生命個體來說,今生永遠無法感知。
能夠感知的,只有對時間永恒、生命有涯的無限悲涼! 生是人的世界,死是鬼神的國度。做為人來說,生命屬于人的世界。
人只能夠掌握生命存在時段內的事情,而死屬于鬼神的國度,絕非人所能夠掌控。人的世界和鬼神的國度之間隔著一條寬廣不可渡過的死亡的河流。
這是一條守衛森嚴的疆界,越過疆界的人亙古以來無一人能回。那麼,鬼神到底存在嗎?誰也無法妄下決斷,但面對那蒼茫無垠的宇宙、宇宙中數以億計的星辰,是誰創造了它們?又是誰的力量讓它們永恒地運動?人類如果能夠勇敢而又誠實的面對自己,那麼除了全能的神,還能有誰?當人類在地球上猶如螞蟻一樣忙忙碌碌生活時,不能感知宇宙中那一雙深邃的注視的眼睛,猶如地面上覓食的蟻群不能感知人類注視的眼睛。
生是可知的疆域,死是不可知的王國。生是可以探究的,在有涯的生命里,對自身可以進行探究、對生命的意義可以追尋,在生的疆域里,人可以盡情馳騁,直到自己的智力所能夠到達的最遠的地方,獲得一定但必定是有限的知識和認知。
但一旦進入死的王國,因為無人回來,因此也無人能夠報告那個神秘王國的任何秘密。 生是靈魂與肉體的并行,死是靈魂與肉體的絕別。
當生命形成的那一刻,靈魂就以一種不可思議而又微妙的方式與肉體合而為一。但靈魂從哪里來?是誰讓它來?為什麼來?這些問題沒有答案,只有既成事實,像鐵一樣沉甸甸的放在那里,任何人都無從拒絕,只能服從和接受。
像穿一件不得不穿的衣服,穿上去,就再也脫不下來。這個靈魂和肉體結合得如此緊密,不分你我,形成了有形有靈的生命復合體,靈魂以虛無和思想的形式存在,通過控制肉體的行為來顯示自己的存在,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
2. 生與死的哲理
生是我們不能選擇的無奈,死是我們必然的經歷,而夾在其中的就是活著!
人活一世,只有一樣東西最后可以和你一起走的,那就是你的“活著”——這一世的經歷,感悟,回憶等等,所以人的經歷最重要,它是你一生的所有、你一生的詮釋,它讓你知道你自己是誰,它讓你帶著這份最終證明邁向所有的人都必須的最終經歷,無法剝奪,無法分離,無法拋棄,永遠與你在一起,真真正正屬于你的一切!
死亡就是把你和你的經歷敲上最后認定書的印章,區別他人、證明你獨一性的過程!
活著就是讓你選擇自己的死!
3. 生與死的感悟700高中作文
生與死
有了生,就有了死,這樣就構成了一個人完整的一生。
生是生命的開始,一切事物皆如此,一棵參天大樹的生命開始于它被埋在沃土之中,一只雞的生命開始于它的破殼而出,一個人的生命開始于億萬個精子中那個最堅強,勇敢,最終與卵子相結合的那一刻。生是偉大的,美麗的,高尚的,并且是值的稱贊的,盡管這世上有著許許多多的不平之事,但生命我們彼此公平,每個人都只有一次。
活著時總感覺度日如年,仿佛地球停止了轉動似的,殊不知,一切都在不知不覺中靜悄悄地流淌著。當慢慢進如老年,黑發變成白發,才領悟到人生竟是這般短暫,那時的心一定是這樣這樣想的,如果上天能夠給我一個愿望,我一定要改變自己的過去,.可惜的是,過去的早已隨風飄去了,變成了遙遠的回憶。
與生相反的是死,死這個字被人們厭惡,排斥,由于不知道死后是什麼狀況,是否有天堂和地獄,一直是猜疑不定的。我曾這樣想過,如果有一天我死了,我愿意做一個孤獨的魂靈,遠離這塵世間的喧囂污染,飛往一個沒有黑暗,憂愁的世界,在那里,思考已漸漸流逝的歲月,一個個消亡的生命。
生與死就是一篇文章,一篇書寫整個人生的文章,一篇只有自己才能看的懂的文章,每一句話都代表著一段經歷,每一個標點蘊涵著一種坎坷。
生只有一次,死也只有一次,生的時侯發生的事讓你無法忘卻,而死,預示著一切灰飛煙滅,來到這個絢麗多彩的人間,我們要學會面對任何情感和挫折,這樣,當我們站在死亡的面前時,就不會感到遺憾。
4. 《生與死》 作品賞析
詩歌賞析
普拉達早年依父母之命學習神學、法律,但他本人鐘情于德國浪漫主義文學,在大學期間就著手翻譯災德、海涅等人的詩篇,并創作戲劇作品。但他把主要精力獻給了政治事業。他的政治立場是激進的,是反傳統反宗教的。他經常發表演講,痛陳秘魯落后的原因。為推進秘魯的民主化進程呼喊是普拉達一生的使命,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普拉達成為秘魯一代年輕人的精神領袖。
普拉達的崇拜者們大多更樂于談論他激進的政治思想,而不是他在文學上作出的貢獻。而事實上,普拉達一生勤奮筆耕,共出版了九部詩集。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題材上可分為政治詩、愛情詩、哲理詩幾種;風格上則有古典主義的、浪漫主義的、現代主義的等等。無論是寫作哪一類題材、哪一種風格的詩篇,普拉達都十分注重詩歌的音律美。
詩歌開篇描寫廠生命結束、—一切歸零的場景。這里所描寫的并不只是某個個體的死亡,而是人世間的一切都在沉沉入黑暗。動物(鳥)、植物(花)構成了人生存的自然環境,它們和人一起消亡。愛情,作為與他人交往的最深刻的方式已流逝進遺忘之海,而自身內在的情緒體驗——如快樂——也進入了墳場。主體,主體得以存在的處所,主體的情感對象和主體的情感體驗都已消亡。第二節以設問句開頭,追問昨日的光明何在;接著出現了兩組相互對立的詞語:光輝與暗淡、美酒和膽汁。亮光終究要消逝于暗淡,甜美之物都包含著苦澀,正如出生本身就蘊涵醬死亡。第三節詩運用了反問句,在主題和氣勢上都是對第二二節的加強和遞進。這一節的每一句詩都是用一組對立詞匯構成的:甜蜜與痛苦,歡笑與呻吟,瘋狂與徒勞,從而勾畫出廠人生的荒謬處境。最后一節以感嘆句起首,其中第一句大體是對第三節最后一句的反復,而后二句是對整首詩的總結。在最后兩句中對整首詩進行總結和升華是十四行詩的常用手法。在這里,詩人感嘆道:“什麼是生活?身在夢鄉而沒有睡覺/什麼是死亡?已經入睡又失去夢鄉。”詩人把夢與睡覺剝離開來了,創造了一個意象組合上的驚奇。睡覺本是夢的載體,是夢的前提,然而詩人認為我們活著便是在夢鄉,有活動,有欲求,豐富多彩。但我們不能在生命尚存時就停止行動和欲望,所以,人們注定在生時得不到睡眠;一旦我們死了,就扎實地睡著了,沉入了絕對的“無”當中。此時,我們擁有了睡眠,但不會再有欲求和行動,亦即不再有夢。
普拉達出身于傳統、保守的宗教氣氛濃郁的貴族家庭,而他自己則是。-個自由主義者和懷疑論者。普拉達好思辨,總希求從對立事物的夾縫中尋找出事物的真相來。這首詩企圖從無數對立意象的疊加中探詢出生與死的奧秘,它引導人們思索這樣一個問題:如果“上帝死了”,如果宗教帶來的慰藉被否棄了,人們該怎樣勇敢而悲涼地去直面生的荒誕與死的空茫?這個問題也是西方20世紀現代派文學的共同問題。
《生與死》在題材上是一首哲理詩,形式上則是一首規范的十四行詩。作者為貢薩雷斯·普拉達。 在西班牙原文中這首詩歌的排列很整齊,每行都是以“r”結尾的,押韻方式則是abba abba cdc dcd。
詩歌譯文
一片渺茫,毫無生靈的氣息:
人、鳥、花,統統死去,
向愛情忘卻之海,
快樂逃往狹小的墓地。
昨日的光明何處可見?
一切光輝都會暗淡,
一切美酒都蘊藏著膽汁,
一切都要將出生的罪過償還。
享樂是一種甜蜜的痛苦,
誰能歡笑而從不呻吟?
狂的感覺,徒勞的熱忱!
徒勞的思考,瘋狂的渴望!
什麼是生活?身在夢鄉而沒有睡覺,
什麼是死亡?已經入睡又失去夢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