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杜甫絕句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用優美的語言描繪杜甫的絕句漫興

杜甫詩三首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曾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春望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門看。

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戍。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死者長已矣!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

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2. 杜甫“絕句”里描寫雪的句子

杜甫《絕句》里描寫雪的句子有:孤山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1. 全詩內容:【唐】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2. 這兩句話的意思:兩只黃鵬在翠綠的柳枝上鳴唱, 一行白鴛飛上了高高的藍天。 窗口正對著岷山千年不化的積雪, 門外停泊著來自江蘇的萬里航船。

3. 賞析:“窗含西嶺千秋雪”,我的窗子里包含了岷山千萬年累積的雪,西面的岷山,是千年的積雪的一個岷山。“門泊東吳萬里船”我的門口停著長萬里的船只。這樣就形成了一迎一送,迎這個積雪的山頭來進入你的視野,送這個船到下游去。那麼這個“萬里船”能夠通行,也說明這個“安史之亂”已經進入了尾聲了,已經接近要平定了,這個時候那航船也可以通行了,做生意的人可以在這條江上來來往往了。那麼這麼一首,它本身是非常有修飾之美的,在加之它四句都是對仗的。從六朝開始就有絕句,到了唐代以后絕句就形成了非常圓熟的一種藝術,我們很多著名的詩都用絕句。絕句就是四句,四句往往或者四句都不對仗,或者四句前面兩句寫景對仗后面兩句抒情不對仗,或者是前面兩句不對仗后面兩句對仗,那麼現在他這首詩四句都對仗,可以說是一首非常工整的、寫得非常認真的一首詩。杜甫有一個寫詩的時候讓人“語不驚人誓不休”,所以他就把這首詩千錘百煉。

3. 【絕句杜甫寫風雨的句子】

春夜喜雨 唐 杜甫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 杜甫《風雨看舟前落花絕句》 滿樹和嬌爛漫紅,萬枝丹彩灼春融.何當結作千年實,將示人間造化工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登高》---杜甫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4. 杜甫絕句描繪了什麼景色

你好,唐·杜甫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描寫了黃鸝、翠柳、白鷺、青天、雪、船六個景物.這首唐詩從誕生以來,便被歷朝歷代文人推崇,并逐步成為各個朝代教育學童學習唐詩的教材之一.至今在中國小學課本里仍是如此.很多文人、詩人、社會學者、歷史學者都對杜甫的這首淺顯易懂的《絕句》進行過分析研究,并做出過很精辟的注解.出于對它的情有獨衷,我從少時第一次背誦它時,便被其中的精美絕倫的描述所吸引.在此謹對這首唐詩做添足賞析,玩味之意盡在不言中.我們先從整體上縱觀全詩,是由兩句相映成趣的寬對(對聯的一種形式)組成.全詩二十八個字所包涵的內容遠遠超出這二十八個含義.下面讓我們來共同欣賞這首著名的《絕句》.這首詩的起始句“兩個黃鸝鳴翠柳”,所表達的十分簡單明了.詩人描繪了他站在窗前看到的近景中一幅優美的圖畫:這是一幅早春圖,在窗前剛剛抽絲發芽的柳樹上,有兩只黃鸝鳥在歡快的相應和般地鳴唱.在詩中首句的第一個字,詩人便用“兩”這個數字和“個”量字來表示了一個頭頸微動,目光微挑的動作.這里詩人用“個”字,而不是用“只”來描述黃鸝鳥的狀態,是用語感來表述詩人看到的黃鸝鳥是一種動態.這里很關鍵的一個字,便是這個“個”字.“個”字是仄音,用去音來表示的語氣中,有驚嘆的含義.詩人用“個”來告訴讀者,是黃鸝鳥的鳴叫聲把他的目光吸引住的.一個,兩個,噢,原來這里還有一只小鳥.而這里若用“只”來表示,小鳥的狀態就不一樣了.詩中的兩個黃鸝鳥是在樹杈間一上一下,不是并肩站在一根樹枝上的,因為后面一個鳴翠柳的“鳴”字便表示了小鳥相互和鳴,在樹枝間歡叫的追逐的狀態.一只小鳥在下,另一只小鳥在上,都是側抓住飄動的柳絲在嬉戲.為什麼說小鳥是側抓著柳絲呢?這在首句的第六字“翠”字便可知道.柳樹在春天里是最先發芽的北方樹種,其發芽時,先是樹條里返青,這時叫抽絲,然后很嫩的芽葉吐出尖尖的嫩綠色.此時的柳樹是其最美的狀態,文人畫匠多把此刻的柳樹寓意為情竇初開的少女.即便是一棵柳樹,丈余外都猶如一層綠霧漫卷在樹冠上,由于細柳條的淺棕色里泛出一絲青綠色,柳條開始褪去冬天僵直的狀態,變得柔軟起來.此刻的柳絲多入詩畫,曹雪芹在《紅樓夢》黛玉葬花一回里這樣描繪:“柳絲榆莢自芳菲,不管桃飄與李飛;”、更如葛紫巾 南鄉子的唱和詩“長亭無風柳絲斜,杏花疏影笛聲啞.”“梅花漏泄春消息,柳絲長,草芽碧.不覺星霜鬢邊白,念時光堪惜”(晏殊詞)“玉樓明月長相憶.柳絲裊娜春無力”(溫庭筠).而杜甫的“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更是給讀者描述了柳絲輕柔、無風尚且柳絲斜的狀態.詩人準確地把握了春天柳絲的狀態,而這時兩個黃鸝鳥正是用爪抓住來回飄動的柳絲,在春意盎然的微風里,啾啾鳴叫,詩人也許正是被這樣的鬧春鳴叫聲吸引到窗前.上闋的末句“一行白鷺上青天”,是和首句相對應的.詩人正是被黃鸝鳥的鳴叫聲吸引到窗前,當他的目光從柳絲下的一只黃鸝鳥轉移,被上面那只黃鸝鳥的鳴叫聲挑起目光時,從樹梢上,看到了遠方的青天.如果說詩人用一種歡快的筆調寫出了黃鸝鳥跳躍鳴叫的動感畫面,那麼此句中“一行”便給讀者一種目光直線上升的感覺.白鷺鳥相對于黃鸝鳥來說,一個是體形龐大的候鳥,一個是體形弱小的雀鳥.這是一種寓意對比,我在下文中會說明.成群結隊的白鷺鳥,在春暖花開季節從南方越冬而北歸.那一種思鄉歸故里的迫切心情,被詩人精準地用一個“上”字淋漓盡致地表露出來.白鷺鳥的一行,與黃鸝鳥一上一下的分離成兩個的狀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詩人也借著兩種鳥的狀態,把目光從眼前的一棵柳樹,投向了一望無際的青天.古詩中描寫天色的有很多,而詩人用“青”字來表述早春清晨爽朗的晴空,杜甫作為唐代最具有代表的現實主義詩人,描寫早春天空的這種定義,也影響到了這個時期和中國一衣帶水的東瀛.著名日本演歌《北國之春》的首句中“亭亭白樺,悠悠碧空”一句中,日文漢字便是“青空”兩個字.這里,“青”所涵蓋了這樣兩層意思.一是,青,顏色,藍、綠的兼色.既沒有藍色的沉悶,也沒有綠色的寧靜,它是一種很透亮的感覺,在西方油畫色彩學里,有一種加光混合法,例如用朱紅、翠綠、藍三種原色光,同原色光雙雙混合,又可以混合出黃、青、紫紅三種間色光.在色相圖標里,自然光的七色只有青色未被列入基本色相,原因便在于,青色的透明感在投光時,無法完全掩蓋其它“正”色.二是,青,狀態,初生萌發、干凈淳樸.這層意思對于暮冬已過,春色將至的早春煥發出來的生機,猶為重要.詩人正是抓住了這種感覺,用一個“青”抒發了自己暮年壯心不已的情節.詩人用“色”的感覺在這里猶顯考究.縱觀上闋這兩句,兩個數字“兩”、“一”,兩個量詞“個”、“行”,兩種鳥類“黃鸝”、“白鷺”,兩個動作“鳴”、“上”,兩種顏色“翠”、“青”,兩個距離“近柳”、“遠天”.表面的十四個字,表述了十四種事物.但是,詩人在這首二句里,已經隱藏了遞進的豪情,用一個“青”字來承上啟下,通過這透亮的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