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亦師亦友的句子

解夢佬 0

1. “亦師亦友”這個詞跟哪個詞對應更好

1.“亦師亦友”這個詞跟“良師益友”可以相對應。

具體看下面分析。2.亦師亦友的意思是既是老師,又是朋友。

有益的老師可以是知心的朋友,有長處的朋友某種意義上就是值得學習其長處的老師。再來看,“良師益友”這個詞。

良師益友,成語,意為使人得到教益和幫助的好老師和好朋友,用于形容和自己亦師亦友的朋友。出自《論語·述而》《論語·季氏》。

可見,“亦師亦友”跟“良師益友”兩個詞有異曲同工之處,可以相互對應。3.相關歷史典故首先,良師益友與亦師亦友都是出自于《論語》。

孔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也;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侫,損矣。”

從《論語》、《孟子》、《史記·孔子世家》等經典的記述中,我們得知,孔子與其門生似乎都是亦師亦友的關系。這些門生,對于孔子的態度,都是畢恭畢敬、唯命是聽的,說確切些,只能算是弟子們,但子路與他的關系卻很具生活化,所以真正要算得亦師亦友的,唯子路一人而已。

子路真率莽直,在日常生活中,往往不“三思而后行”,卻總是“率而對曰”,在人面前,不分高低貴賤,難免說一些不該說的話,所以,孔子以老師的口吻無奈地對子路說:“你呀,給你說了多少次了,知道嗎?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明智的呀!”《論語-為政》還有一次,孔子與人閑聊,說起君主的用人和治國的策略,他感嘆說:“如果我的主張行不通,乘著木筏到海外去,跟隨我的估計只有子路了。”子路聽到這話后很高興,要知道,孔子可是很少當面表揚子路的。

孔子知道后,很不客氣地批評說:“仲由啊,好勇超過了我,其他的嘛,沒什麼可取的才能。”知生莫如師,子路還真讓他的先生說中了在為別人的家族爭斗而慷慨就義。

《論語-公冶長》子路不死心,反問孔子說:“那君子崇尚勇敢嗎?”孔子沒好氣地說:“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則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這一次,孔子竟然拿出了他的殺手锏――“君子與小人論”來,子路只好不再作聲。

孔子還不算完,繼續以子路的勇而責難他。他又拉住子路,強行來一次徹底的教誨。

他說:“子路啊,你聽說過六種品德與六種智慧嗎?”子路怏怏地說:“沒有。”孔子直視著子路說:“來,坐下,我告訴你。

愛好仁德而不近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受人愚弄;愛好智慧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行為放蕩;愛好誠信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危害親人;愛好直率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說話尖刻;愛好勇敢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犯上作亂;愛好剛強而不愛好學習,它的弊病是狂妄自大。”《論語-陽貨》這一席話,正揭到了子路的短處。

子路很恭敬地聆聽完先生的教誨,沒有作聲。因他如嬰孩般率真,估計只做到了“聞過則喜”,而沒有作進一步的思考。

更因“秉性難易”,在以后的生活中也7a64e78988e69d8331333363376433沒有較大的改觀,因而常常得到老師的不倦教誨。孔子說:“穿著破舊的絲棉袍子,與穿著狐貉皮袍的人站在一起而不認為是可恥的,大概只有仲由吧。

《詩經》上說:‘不嫉妒,不貪求,為什麼說不好呢?’”子路聽后,反復背誦這句詩。孔子又說:“只做到這樣,怎麼能說夠好了呢?” 孔子雖然在人面前談到自己的弟子時,對他們十分苛刻,但是臨了,也會實事求是地講一下各人的優點,這都是為師者的風范。

孟武伯很器重子路,想從他的老師那兒了解一點有關子路的信息,便旁敲側擊地問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說:“不知道。”孟武伯看出了孔子為難的神情,又再次追問。

孔子才說:“仲由嘛,在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里,可以讓他管理軍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論語-公冶長》孔子真不知道子路做到了仁嗎?我看并不見得。

子路曾協助孔子“墮三都”,跟隨孔子周游列國。但當別人問及他時,他還是以一個朋友的身份,盡可能地隱去了子路的不足,對他做了客觀的評價。

有一年的春天,陽光明媚,和風習習,桃花夭夭,楊柳依依,小溪淙淙,芳草萋萋。子路與曾晳、冉有、公西華坐在樹底下陪老師聊天,孔子的心情很好,他一邊品著茶一邊說:“談談你們的理想吧。”

話音未落,子路就迫不急待地說:“一個擁有一千輛兵車的國家,夾在大國中間,常常受到別的國家侵犯,加上國內又鬧饑荒,讓我去治理,只要三年,就可以使人們勇敢善戰,而且懂得禮儀。”孔子聽了,微微一笑。

散的時候,曾晳故意走在后面。他邊走邊問:“老師您為什麼要笑仲由呢?”孔子說:“治理國家要講禮讓,可是他說話一點也不謙讓,所以我笑他。”

《論語-先進》另有一次,孔子在備課,顏淵、季路在旁邊陪侍著,干些倒倒水、掃掃地、整理整理老師的教案等等雜事。孔子看著他們倆很是無聊,就停下筆,隨便說了一句:“為什麼不說說你們的志向呢?”子路馬上說:“愿車馬、衣輕裘,與朋友共,蔽之而無憾。”

顏淵說:“愿無伐善,無施勞。”子路見顏回說完垂手立著,便打破沉默,反問孔子:“想聽聽您的志向。”

孔子說:“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你看,只有子路敢這樣反問老師,估計又是他的性格,使他忘了此時師。

2. 寫老師亦師亦友的作文標題

無厘頭,卻是愁,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

如果似水不曾流年,我該用怎樣的情緒懷念慘烈而絕望的從前

他離職了,主動也是被動離開了,心甘情愿也迫不得已

得到消息的一瞬間,郁郁地悲傷縈繞心田,濃濃的離愁像是化不開的陰霾,無形的壓力逼得無法呼吸。是自我太重感情,還是擔心他的結局就是明天的自己,人走茶涼

耳邊還回蕩著經理對他的諸般數落,我望著遠方怔怔出神。這一刻我對自己很失望,我多希望自己能勇敢的站出來為他說一句公道話,哪怕不能改變任何結局,可是我沒有。是的,我沒有,我恨自己的懦弱

我知道,這一刻遠沒他嘴上說的那麼輕松,我多想上去抱抱他,輕拍他的肩膀,對他說一句:兄弟,還有我

可惜我不能,我知道他是一個堅強的人。我怕我的安慰會刺痛他固守的驕傲。他總是習慣了一個人承擔,只是這種承擔太過辛酸

他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那種不愿受委屈的人,第一次開會他跟公司領導吵得不可開交。我心想這樣的愣頭青肯定屬于那種好逸惡勞型的

熟了以后,他成了我努力靠近的“偶像”,他敢于說出自己的觀點,敢于對不公平說“NO”,敢想敢做。每一次跟經理的爭辯都是據理力爭。為此給我們這些“老好人”帶來了許多福利,公司正常下班在6點,可經理總拖到8點,是他經歷過一番爭辯后讓我們可以準點下班。正常發工資是每月的25號,可公司總是拖延一周甚至幾周,我們都敢怒不敢言,又是他跟經理吵得拍桌子雜板凳,讓我們可以準時發工資。壞人都由他去做,我們卻老實本分的做“老好人”

我們相處了兩個月不是朋友,勝似朋友,在他身上我看到了許多自己的不足,他也真正教會了我許多東西

我不知道他怎麼看我的,不過在短短一個月的相處中,我把我們的關系定位為亦師亦友。是他讓我看到了互聯網的另一面,是他教會了我怎麼做網絡營銷。也是他教會了我,屬于自己應得的東西應該盡力爭取,還是他教會了我,要敢想敢做,雷厲風行。我很感謝他,我的老師,我的朋友

我不想過分的數落我們經理的品性,我只想說,作為管理者缺乏胸懷是員工的悲哀,更是公司的悲哀。一顆樹,枝丫病了可以剪掉,但是如果根部腐朽了呢?

我的心好痛,像是丟了什麼一樣,不想說話。很奇怪,我們才認識了不到兩個月,我居然如此不舍。也不奇怪,也許這就是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所在。相遇無關對錯,不分早晚,更沒有期限。我享受這一刻的惺惺相惜,我珍視這一刻的感動

他走了,我該怎麼走呢?也許不久之后,我也會走吧,沒有留戀,更沒有懷念

3. 以“亦師亦友”為題寫一篇文章

先賢韓愈曾道:“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但在我看來,其實不盡然。師與友沒有明確界限,師能成友,友亦能為師。以師為友,可潤色生活,理性前行;以友為師,則可正衣冠,明過失。

行走于世間,蕓蕓眾生皆可為友,與云崖老松成莫逆,與石階螻蟻成忘年,而老松的堅毅,螻蟻的執著也是我們應拾掇的美好品質。

物尚如此,人亦然,生命中的益友都可是良師。竹林七賢中因一曲《廣陵散》而名垂千古的嵇康與山濤是忘年之交,嵇康桀驁不馴,才華橫溢;山濤溫和淳厚,濟世為民。盡管兩人地位懸殊,但他們仍能互相補益,共擷彩霞。即使山濤曾收過嵇康的千古第一絕交書,但仍然替嵇康悉心照料了他臨終托付的兒子,可見他們的友誼至真至誠,為后世留下了一段千古佳話。可見,師亦可友,友亦可師。(思考:此節扣題如何?)

回溯歷史,老師從來都是權威的象征,以至于亞里士多德的謬誤延續兩千多年而無人敢提出質疑。其實,亞里士多德本人卻說:“吾愛吾師,吾尤愛真理。”如若人們都能像亞里士多德那樣能與良師為友,共同進步,才能走的更踏實。

亞洲的田徑寵兒劉翔身上環繞著無數光環,人們或許會驚羨他驚人的天賦和刻苦的訓練,然而他的成功也離不開背后的良師益友——教練孫海平。一手提拔起劉翔的他布滿了劉翔的人生軌跡,對常年離家的劉翔來說,他可謂半個父親,可敬可畏。平時,孫海平會與劉翔話家常,敘長短;劉翔也會與孫海平共同探討如何更好地進步,而不是畢恭畢敬,言聽計從。正是這位良師益友讓劉翔艱苦的體育生涯多了一絲美好與溫暖,讓劉翔的生命之火愈燃愈烈。

如今,師友的界限在歷史沉淀中愈發棱角分明,師只是師,友只為友。對老師是畢恭畢敬,惟命是從,不敢出一言以復;對朋友則互揭短處,只學到吃喝玩樂。悲乎!師友安在哉?

以良師為友,賭書潑茶,任時光如夢流淌;以益友為師,蘭舟橫渡,與山水共清歡。正如魯迅所言:“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我銘記著,在心中氤氳成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