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簡析下列詩句中加點動詞的表達效果
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云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用飛和結兩個動詞表達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山逐漸消失了,眼前是一望無際的低平的原野。著一“隨”字,化靜為動,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這句好比用電影鏡頭攝下的一組活動畫面,給人以流動感與空間感,將靜止的山嶺摹狀出活動的趨向來。
“江入大荒流”,寫出江水奔騰直瀉的氣勢,從荊門往遠處望去,仿佛流入荒漠遼遠的原野,顯得天空寥廓,境界高遠。后句著一“入”字,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力透紙背,用語貼切。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氣。
2. 簡析下列詩句中加點動詞的表達效果
渡荊門送別 唐•李白
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游。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月下飛天鏡,云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里送行舟。
“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以游動的視角寫出了景物的變化,船由蜀地到荊門,山巒從作者的眼中一點一點的消失,奔騰的水從山巒中奔向江河中。景中蘊藏著詩人喜悅開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的近景與遠景。 頷聯中的“隨”和“入”字用得好,一個“隨”字化靜為動(或“以動寫靜”),將群山與平野的位置逐漸變換、推移,真切地表現出來,給人以空間感和流動感。一個“入”字形象生動,寫出了氣勢的博大,充分表達了詩人的萬丈豪情,充滿了喜悅和昂揚的激情。
“月下飛天鏡 云生結海樓” 長江流過荊門以下,河道迂曲,流速減緩。晚上,江面平靜時,俯視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象天上“飛”來一面明鏡似的;日間,仰望天空,云彩興起,變幻無窮,“結”成了海市蜃樓般的奇景。這正是從荊門一帶廣闊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靜的江面上所觀賞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嶺的三峽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見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洶涌,那就很難有機會看到“月下飛天鏡”的水中影像;在隱天蔽日的三峽空間,也無從望見“云生結海樓”的奇景。
3. 【白楊禮贊練習題朗讀下列句子,體會句中加點動詞的表達效果.1.汽車
1.汽車在望不到邊際的高原上奔馳,撲入你的視野的,是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體會句中加粗動詞的表達效果.) “撲”與“奔馳”照應,寫出了迎面而來的情景,形象而準確.靜態的黃土高原“撲”入視野,這是乘車者的實感,難確地表現了“奔馳”的汽車速度之快.“黃綠錯綜的一條大氈子”“撲入”視野,也反映了黃土高原的遼闊平坦,一望無際,無遮無礙.2.這時你涌起來的感想也許是“雄壯”,也許是“偉大”,諸如此類的形容詞……(體會句中加粗動詞的表達效果.) 使用“涌”字,說明感想很多,瞬間形成,有的也許還未經過仔細考慮,就不由自主地噴涌而出.3.它的皮先滑而有銀色的暈圈,微微泛出淡青色.(體會句中加粗動詞的表達效果.) 一個“泛”字,富有動感,生動地表現了白楊樹旺盛的生命活力.。
4. 怎麼區分句子表達效果
品析句子的表達效果1.比喻:作用:將表達的內容說得生動具體形象,給人以鮮明深刻的印象,根據事物的相似點,用具體、淺顯、常見的事物對深奧生疏的事物解說,即打比方,幫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間有相似性) 擬人:作用:把禽獸鳥蟲花草樹木或其他無生命的事物當成人寫,使具體事物人格化,語言生動形象。 夸張:作用:提示事物本質,烘托氣氛,加強渲染力,引起聯想效果。
排比:作用:加強語勢、語言氣氛,使文章的節奏感加強,條理性更好(更有氣勢),更利于表達強烈的感情(表達效果)。5.對偶:作用:整齊勻稱,節奏感強,高度概括,易于記憶,有音樂美感。
6.反復:作用:主要運用在詩文中,起到反復詠嘆,表達強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時,反復的修辭手法還可以使詩文的格式整齊有序,而又回環起伏,充滿語言美。
設問:作用:引起注意,啟發讀者思考;有助于層次分明,結構緊湊;可以更好地描寫人物的思想活動。反問(激問、反詰、詰問):作用:加強語氣,發人深思,激發讀者感情,加深讀者印象,增強文中的氣勢和說服力。
9.引用:作用:使論據確鑿充分,增強說服力,富啟發性,而且語言精煉,含蓄典雅。 借代:不直接說出所要表達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與它有密切相關的人或事物來代替 。
借代種類:特征代事物、具體代抽象、部分代全體、整體代部分。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質特征,增強語言的形象性,使文筆簡潔精煉,語言富于變化和幽默感;引人聯想,使表達收到形象突出、特點鮮明、具體生動的效果 反語:用與本意相反的詞語或句子表達本意,以說反話的方式加強表達效果。
有的諷刺揭露,有的表示親密友好的感情。 對比:用對比,必須對所要表達的事物的矛盾本質有深刻的認識。
對比的兩種事物或同一事物的兩個方面,應該有互相對立的關系,否則是不能構成對比的。 作用: 運用這種手法,有利于充分顯示事物的矛盾,突出被表現事物的本質特征,加強文章的藝術效果和感染力 這種手法可以突出好與壞、善與惡、美與丑的對立,給人極鮮明的形象和極強烈的感受 聯想:看到某事物,從而聯想到一些事物,也就是想象。
例如:太陽出來了,地上好像著了火。 通感:所謂通感,是利用諸種感覺相互交通的心理現象,以一種感覺來描述表現另一種感覺的修辭方式。
作用:通感的運用可以收到令人回味無窮的效果,其表達作用是無可替代的。它能化抽象為形象,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它能由此及彼,勾起人們豐富的聯想;它能不拘一格,行文活潑;它能準確表達,含意深遠;它能充實詩文的意境,構成特殊的藝術美。
例如: 最典型的例子:“微風過處,送來縷縷清香,仿佛遠處高樓上渺茫的歌聲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 清香乃是嗅覺,歌聲乃是聽覺,作者將兩種感覺互通,即為通感。
此外有: 雙關:利用詞的多義及同音 (或音近) 條件,有意使語句有雙重意義,言在此而意在彼,就是雙關。 作用:可使語言表達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語意,給人以深刻印象。
特別:白描:緊緊抓住人物所處的特定環境及人物的個性、經歷、言行的突出之點,用簡潔的語言進行描寫,以表現人物的個性特征。 詮釋概念:文學中的白描是文學創作中描寫手法之一。
也是中國文學中為群眾所喜聞樂見的傳統的描寫手法。用最精練、最節省的文字粗線條地勾勒出人物的精神面貌。
要求作家準確的把握住人物最主要的性格特征,不加渲染、鋪陳,而用傳神之筆加以點化。 表達效果:白描講求的是樸素、準確,或簡筆勾勒,或具體刻畫,不求華麗,不求細膩,但要求抓住形象的主要特征,求“神”,“顯神”,要求描繪準確生動,給人以鮮明的印象。
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亂入船。卷地風來忽吹散,望湖樓下水如天。”
作者善于抓住夏日急雨的特點,以樸素的語言進行白描,一句一景,形象地再現了西湖夏季風云驟變的奇景。 品味動詞 動詞在漢語句子里多用于謂語,是主要成分,幾乎每個句子都離不開它。
在詞匯的海洋里,動詞是最富于表現力的。動詞在任何文章中都起著重要作用。
它不僅能刻畫人物、表現中心,還能使文章增加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從生活的真實感、形象感,做到寫人如見其人,寫物如見其物,寫景使人如臨其境,動詞用得巧,能以一當十,增強表達效果。二、通過分析相關文學作品,品味動詞表達效果。
動詞在漢語句子里多用于謂語,是主要成分,幾乎每個句子都離不開它。在詞匯的海洋里,動詞是最富于表現力的。
動詞在任何文章中都起著重要作用。它不僅能刻畫人物、表現中心,還能使文章增加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從生活的真實感、形象感,做到寫人如見其人,寫物如見其物,寫景使人如臨其境,動詞用得巧,能以一當十,增強表達效果。
A. 動詞刻畫人物真實生動、淋漓盡致。塑造事物恰當使用動詞,能使人物形象生動,耐人尋味,增添光輝。
B. 動詞描寫事物準確形象、充滿靈氣。動詞表現物或事物,不僅能夠準確、簡練形象,而且生動活潑,充滿靈氣。
C、動詞繪景摹狀魅力無窮、神采飛揚 古往今來,人們對動詞的使用總是情有獨鐘。很多作者都注重讓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