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漁家傲秋思中表達思鄉的感情語句是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這句是全詞的核心,是它的靈魂所在。邊塞軍人一邊飲著濁酒,一邊思念著家里的親人和家鄉的一草一木。這不但是合情的,而且是合理的。所謂合情,就是這些軍人到了晚間,思家、思鄉之情就愈加濃烈。這符合生活的真實,令人信服。所謂合理,就是正因為他們熱愛家鄉,所以他們才更熱愛祖國,他們也就不會像雁那樣“無留意”地飛走,而是堅守在崗位上。不只堅守,他們并不滿足于堅守,他們還盼望著打仗,出擊打勝仗。因為只有這樣,國土才能完整,邊塞才能鞏固,邊防軍人才能回到自己可愛的家鄉。因此,接下來的“燕[yān煙]然未勒歸無計”七個字就有著深刻的含義了。
《漁家傲·秋思》宋.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不同。大雁又飛回衡陽了,一點也沒有停留之意。黃昏時,軍中號角一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家鄉,未能像竇憲那樣戰勝敵人,刻石燕然,不能早作歸計。悠揚的羌笛響起來了,天氣寒冷,霜雪滿地。夜深了,將士們都不能安睡:將軍為操持軍事,須發都變白了;戰士們久戍邊塞,也流下了傷心的眼淚。
“濁酒一杯家萬里”,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這“一杯”與“萬里”數字之間形成了懸殊的對比,也就是說,一杯濁酒,銷不了濃重的鄉愁,造語雄渾有力。鄉愁皆因“燕然未勒歸無計”而產生。燕然,山名,即杭愛山,今蒙古人民共和國境內。漢和帝永元元年(89),竇憲大破北匈奴,窮追北單于,曾登此山,“刻石勒功而還”(《后漢書。和帝紀》)。詞意是說,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然而要取得勝利,更為不易。“羌管悠悠霜滿地”,寫夜景,時間上是“長煙落日”的延續。羌管,即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羌族的一種樂器,發的是凄切之聲,深夜里傳來了抑揚的羌笛聲,大地上鋪滿了秋霜,耳聞目睹盡皆給人以凄清、悲涼之感。下句:“人不寐”,補敘上句,表明自己徹夜未眠,徘徊于庭。“將軍白發征夫淚”,由自己而及征夫,總收全詞。愛國激情,濃重鄉思,兼而有之,構成了將軍與征夫復雜而又矛盾的情緒。這種情緒主要是通過全詞景物的描寫,氣氛的渲染,婉曲地傳達出來,情調蒼涼而悲壯。
2. 范仲淹《漁家傲 秋思》這首詞抒發感情的句子是什麼,這個句子寫出了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
這是詞人的自抒懷抱。他身負重任,防守危城,天長日久,難免起鄉關之思。然而戰爭沒有取得勝利,還鄉之計是無從談起的。表達出詩人濃烈的思鄉之情。
作品原文: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譯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邊塞的風光和江南風光自然大不相同。頭頂的大雁又飛回南方衡陽去了,一點也沒有停留意思。此情此景,不禁又勾起戍邊人思鄉的情緒。黃昏時分,軍中號角催吹,周圍的邊聲也隨之而起。層巒疊嶂里,暮靄沉沉,山銜落日,孤零零的城門緊閉。
飲一杯濁酒,我不由得想起萬里之外的親人。可是,眼下外患未平,功不成名不就,又怎能半途而廢。遠方傳來羌笛的悠悠之聲,天氣寒冷,軍營里早已結滿寒霜。夜深了,我還不能安睡,為操持軍計,我的須發都變白了。戍邊人思念親人,也久久難以成眠,多少次夢里流下眼淚。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宋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詞人任陜西經略副使兼延州知州。在他鎮守西北邊疆期間,既號令嚴明又愛撫士兵,深為西夏所憚服,稱他“腹中有數萬甲兵”。這首詞就是他身處軍中的感懷之作。
詞人用近乎白描的手法,在上片描摹出了一幅寥廓荒僻、蕭瑟悲涼的邊塞鳥瞰圖;詞的下片則抒發邊關將士壯志難酬和思鄉憂國的情懷。整首詞表現將士們的英雄氣概及艱苦生活,意境開闊蒼涼,形象生動鮮明。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年),字希文,祖箱鄭州(今陜西彬縣),移居吳縣(今江蘇蘇州)。官至樞密副使、參知政事。范仲淹曾積極推行“慶歷新政”,為人廉潔公正。詞作僅存五首,描寫邊塞秋思,羈旅情懷,突破了宋初詞專寫兒女柔情的界限,風格明健豪放。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漁家傲·秋思
3. 漁家傲中表達同樣感情的句子
《漁家傲·天接云濤連曉霧抄》是宋代女詞人李清照的作品。
此詞寫夢中海天溟蒙的景象及與天帝的問答,隱寓對社會現實的不滿與失望,對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向往。 作者把真實的生活感受融入夢境,以浪漫主義的藝術構思,夢游的方式,奇妙的設想,傾述隱衷,寄托情思。
全詞打破了襲上片寫景下片抒情或情景交錯的慣常格局,以故事性情節為主干,以人神對話為內容,實現了夢幻與生活、歷史與現實的有機結合,用典巧妙,景象壯闊,氣勢磅礴,音調豪邁,充分顯示了作者性情中豪放不zhidao羈的一面。 本回答由文化藝術分類達人 林飛燕推薦。
4. 漁家傲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詩詞名:漁家傲 作者:范仲淹 朝代:宋 體裁:詞 類型:邊塞
--------------------------------------------------------------------------------
漁家傲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里,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發征夫淚。
--------------------------------------------------------------------------------
【注釋】
①此詞為北宋年間流行歌曲,始見于北宋晏殊,因詞中有“神仙一曲漁家傲”句,便取“漁家傲”三字作詞名。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個七字句,一個三字句,每句用韻,聲律諧婉。
②塞下:邊地。風景異:指景物與江南一帶不同。
③衡陽雁去的倒文。湖南衡陽縣南有回雁峰,相傳雁至此不再南飛。見王象之“輿地紀勝”卷五十五。
④邊聲:馬嘶風號之類的邊地荒寒肅殺之聲。角:軍中的號角。
⑤嶂:像屏障一樣并列的山峰。
⑥長煙:荒漠上的煙。
⑦燕然:山名,即今蒙古境內之杭愛山。勒:刻石記功。東漢竇憲追擊北匈奴,出塞三千馀里,至燕然山刻石記功而還。燕然未勒:指邊患未平、功業未成。
⑧羌管:羌笛。霜滿地:喻夜深寒重。
【品評】
一○三八年西夏昊稱帝后,連年侵宋。由于積貧積弱,邊防空虛,宋軍一敗于延州,再敗于好水川,三敗于定川寨。一○四○年,范仲淹自越州改任陜西經略副使兼知延州(今陜西延安)。延州當西夏出入關要沖,戰后城寨焚掠殆盡,戍兵皆無壁壘,散處城中。此詞可能即作于知延州時。原有數闋,皆以“塞下秋來”為首句,歐陽修嘗稱為“窮塞外之詞”(宋魏泰《東軒筆錄》卷十一)。但流傳至今的卻只有此詞。詞的上片著重寫景,而景中有情;下片著重抒情,而情中有景。這恰與《蘇幕遮》仿佛。但它的題材與風格卻是有別于《蘇幕遮》的。首句“寨下秋來風景異”,點明地域、時令及作者對邊地風物的異樣感受。次句“衡陽雁去無留意”以南歸大雁的徑去不留,反襯出邊地的荒涼,這是托物寄興。接著,“四面邊聲”三句,用寫實的筆法具體展示出塞外風光,而著重渲染戰時的肅殺氣象。“長煙落日”,畫面固不失雄闊,但續以“孤城閉”三字氣象頓然一變,而暗示敵強我弱的不利形勢。過片后“濁酒一杯”二句,寫戍邊將士借酒澆愁,但一杯濁酒怎能抵御鄉關萬里之思?久困孤城,他們早已歸心似箭,然而邊患未平、功業未成,還鄉之計又何從談起?“羌管悠悠”句刻劃入夜景色,而融入其中的鄉戀益見濃重。“人不寐”二句,直道將軍戰士之感傷,并點出他們徹夜無眠、鬢發染霜、淚下如霰的正是這種感傷之情。不言而喻,此詞表現邊地的荒寒和將士的勞苦,流露出師老無功、鄉關萬里的悵恨心聲,其情調與唐人建功異域、追奔逐北的邊塞詩迥不相同。但范仲淹到延州后,選將練卒,招撫流亡,增設城堡,聯絡諸羌,深為西夏畏憚,稱“小范老子腹中有數萬甲兵”。此詞慷慨悲涼,同樣表現了他抵御外患、報國立功的壯烈情懷。而更值得重視的則是,范仲淹以其守邊的實際經歷首創邊塞詞,一掃花間派柔靡無骨的詞風,為蘇辛豪放詞導夫先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