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清明的句子

解夢佬 0

1. 關于清明節的詩句

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關于清明節寒食習俗的詩句,最著名的一篇:《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一:清明夜【唐】白居易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唐】戴叔倫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劉長卿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二寒食-【唐】孟云卿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清明即事-【唐】孟浩然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清明-【唐】孫昌胤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清明日憶諸弟-【唐】韋應物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長安清明-【唐】韋莊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三《途中寒食》(唐)宋之問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閭門即事》(唐)張繼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顥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四清明-【宋】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2. 關于清明詩句,詩詞 好句 好詞

在清明之際,請容我也為你逝去的親人獻上鮮花一束,以示敬意! /UploadFile/2004-10/20041011705934004.jpg /yw/ReadNews.asp?NewsID=18812 清明節(網友來稿) 關于清明節 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

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

后來,由于清明與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間禁火掃墓的日子,漸漸的,寒食與清明就合二為一了,而寒食既成為清明的別稱,也變成為清明時節的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關于寒食,有這樣一個傳說:相傳春秋戰國時代,晉獻公的妃子驪姬為了讓自己的兒子奚齊繼位,就設毒計謀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殺。

申生的弟弟重耳,為了躲避禍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間,重耳受盡了屈辱。

原來跟著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陸陸續續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數幾個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隨著他。

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餓暈了過去。

介子推為了救重耳,從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塊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給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國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

晉文公執政后,對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賞,唯獨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晉文公面前為介子推叫屈。

晉文公猛然憶起舊事,心中有愧,馬上差人去請介子推上朝受賞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幾趟,介子推不來。

晉文公只好親去請。可是,當晉文公來到介子推家時,只見大門緊閉。

介子推不愿見他,已經背著老母躲進了綿山(今山西介休縣東南)。晉文公便讓他的御林軍上綿山搜索,沒有找到。

于是,有人出了個主意說,不如放火燒山,三面點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時介子推會自己走出來的。晉文公乃下令舉火燒山,孰料大火燒了三天三夜,大火熄滅后,終究不見介子推出來。

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倆抱著一棵燒焦的大柳樹已經死了。晉文公望著介子推的尸體哭拜一陣,然后安葬遺體,發現介子推脊梁堵著個柳樹樹洞,洞里好象有什麼東西。

掏出一看,原來是片衣襟,上面題了一首血詩: 割肉奉君盡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柳下作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倘若主公心有我,憶我之時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無愧,勤政清明復清明。

晉文公將血書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親分別安葬在那棵燒焦的大柳樹下。

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把綿山改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燒山的這一天定為寒食節,曉諭全國,每年這天禁忌煙火,只吃寒食。 走時,他伐了一段燒焦的柳木,到宮中做了雙木屐,每天望著它嘆道:“悲哉足下。”

“足下”是古人下級對上級或同輩之間相互尊敬的稱呼,據說就是來源于此。 第二年,晉文公領著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

行至墳前,只見那棵老柳樹死樹復活,綠枝千條,隨風飄舞。晉文公望著復活的老柳樹,像看見了介子推一樣。

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愛地掐了一下枝,編了一個圈兒戴在頭上。祭掃后,晉文公把復活的老柳樹賜名為“清明柳”,又把這天定為清明節。

以后,晉文公常把血書袖在身邊,作為鞭策自己執政的座佑銘。他勤政清明,勵精圖治,把國家治理得很好。

此后,晉國的百姓得以安居樂業,對有功不居、不圖富貴的介子推非常懷念。每逢他死的那天,大家禁止煙火來表示紀念。

還用面粉和著棗泥,捏成燕子的模樣,用楊柳條串起來,插在門上,召喚他的靈魂,這東西叫“之推燕”(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此后,寒食、清明成了全國百姓的隆重節日。

每逢寒食,人們即不生火做飯,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棗餅、麥糕等;在南方,則多為青團和糯米糖藕。

每屆清明,人們把柳條編成圈兒戴在頭上,把柳條枝插在房前屋后,以示懷念。 白居易一首《寒食野望吟》描寫了當時墓祭之情形: 《寒食野望吟》 烏啼鵲噪昏喬木,清明寒食誰家哭。

風吹曠野紙錢飛,古墓壘壘春草綠。 棠梨花映白楊樹,盡是死生別離處。

冥冥重泉哭不聞,蕭蕭暮雨人歸去。 《清明日貍渡道中》 范成大 灑灑沾巾雨,披披側帽風。

花燃山色里,柳臥水聲中。 石馬當道立,紙鳶鳴半空。

(土番)間人散后,烏鳥正西東 這首五律有如廣角鏡頭,攝下了清明春野的全景。書生們瀟灑的游春,空中風箏爭鳴,鳥雀啄食(土賁)間祭品。

哀歡相映,這真是一個極具特色的節日。不過,清明墓祭凄清悲切固然有,但至唐宋,宴樂游賞的風氣也已形成。

唐詩人顧非熊的一首《長安清明言懷》詩道盡其間關系: 《長安清明言懷》 明時帝里遇清明,還逐游人出禁城。 九陌芳菲鶯自囀,萬家車馬兩初晴。

至唐代,寒食清明祭掃墳塋的習俗已經合二而一了。時值三春大好時光,清明墓祭這種戶外活動業已具備冶游的條件。

唐宋元明如此,清及晚近也不例外。晚近以來,這種風習還是很盛的。

求神拜佛可視作迷信,作為者心里也免忐忑,祭掃先塋則不。

3. 寫清明節的詩句

描寫清明節的詩詞清明【唐】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途中寒食【唐】宋之問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寒食【唐】韓翃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閭門即事【唐】張繼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歐陽修,也為后人留下了描寫清明節的著名詩句:南國春半踏青時,風和聞馬嘶。青梅如豆柳如眉,日長蝴蝶飛。

清明【宋】黃庭堅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清明【宋】王禹俏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蘇堤清明即事【宋】吳惟信梨花風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顥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宋】高啟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4. 關于清明 詩句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關于清明節寒食習俗的詩句,最著名的一篇: 《寒食》 (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一: 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 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 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 清明后登城眺望-【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后,云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 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 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游,我于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 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一淚流。 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二 寒食-【唐】孟云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 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 清明-【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里,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 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并羽儀。 清明日憶諸弟-【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一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 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 長安清明-【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 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游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 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三 《途中寒食》 (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閭門即事》 (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寒食上冢》(宋)楊萬里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 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

《郊行即事》 (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一片紅;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關于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四 清明-【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

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共一丘。 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亦可哀。

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5. 描寫清明節好句大全20字

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這樣答1、清明節到了,每逢佳節倍思親!在這個祭祀的節日里,我的淚水又一次“泛濫成災”;親人的離去,讓我倍感思念。

因為思念,我常常在夢中驚醒;因為思念,我的枕巾常被淚水浸濕…… 2、今天清明節,又是一個思念親人的日子,我自然而然地想起了自己的幾個親人。帶著這種思念,我和姐、妹、弟一行5人去了城區公募,在父親母親、親人的墓前靜靜地守候著,陪伴著,小聲念叨著:“我們看你們來了!”鼻子酸酸的,酸酸的…… 3、清明的天,是陰的;清明的雨,是澀的。

在今天這個不平凡的日子里,讓我們用心請來緬懷先烈與親人。描寫清明節的好句好段。

4、走在陵園的小道間,一切仿佛都如此耀眼,似乎他們也在歡迎我們的到來。烈士之所以被稱為烈士,是因為他活著為人們作貢獻,即使他死了,人們也會記住他。

他的路比我們所走的更陡更險,他的事比我們更難更高! 5、又是一年清明時節,離開母親已經19年了,在19年里,不知道用多少滴眼淚對母親的懷念、思念、想念之情。有時不7a686964616fe4b893e5b19e31333431346332得不去相信命運,有時不得不相信宿命,有時不得不相信眼前的一切,這就是事實和現實! 6、清明到來,獨在異鄉的星空下,久遠的深情如潮而至,點點,都是故鄉的回憶,滴滴,都是思念親人的淚水。

路遠,雙腳踏不上歸鄉的路途,一顆心卻早已飛到父母雙親墳頭的旁邊,多想在父母的身旁哭訴多年的悲傷。 7、清明節到了,每每看見一束束鮮花插在墳頭,就知道又有一個生命永遠離我們遠去,而他們且可以遠離這充滿險惡的人世間,也未常不是一件好事,唉,人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有時生死并不能由你自己。

8、清明節,我來到媽媽的墳墓,思念之情越發沉重;深呼吸,放松;也禁不住黯然淚下!想將淚水吞到肚子里,比什麼都難;難道是對母親想念的一種方法嗎?難道是對母親思念的一種表達嗎? 9、清明自古以來都是一個重要的傳統節日,在清明這一天,人們紛紛走出家門,去祭奠已故的先烈與親人。描寫清明節的好句好段。

在這一天往往下雨,故有“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之說。 10、清明節是緬懷故人的日子,是充滿悲傷之日,這一天連老天爺都與我們這些失去至親的人們一同哀傷,一起落下思親之淚! 11、馬上又到清明節了,突然有一種想要盡情宣泄的感覺,積攢了許久的思念突然被一種強烈的念想驅動著,靈魂深處隱忍的痛處,還有那總會不由在夢境中出現的回憶,似乎終于可以在某一個日子里,獨自默守著一座刻著親人名字的石碑訴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