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取經的比喻句子

解夢佬 0

1. 形容唐僧的句子

唐 僧: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

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

后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并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

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歷史功績。

2. 描寫唐僧的句子

俗家姓陳,乳名江流,法名玄奘,唐朝第一高僧,所以被人們稱為唐僧。西行取經時,唐朝太宗皇帝李世民賜法名三藏。唐僧十八歲出家皈依佛門,經常青燈夜讀,對佛家經典研修不斷,而且悟性極高,二十來歲便名冠中國佛教,倍受唐朝太宗皇帝厚愛。后來被如來佛祖暗中選中去西天取經,并賜寶物三件,即袈裟、九環錫杖、金箍咒。唐僧身材高大,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西行取經遇到九九八十一難,始終癡心不改,在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的輔佐下,歷盡千辛萬苦,終于從西天雷音寺取回三十五部真經,為弘揚佛家教化做出了巨大貢獻,至今被人們津津樂道,不忘他的歷史功績

相貌清秀,品行端正,性格溫和。 認真負責,時常教導徒弟,引人向善。 前世是佛祖的學生,觀音菩薩好友,大唐佛學院畢業,佛學高僧,唐皇親自頒發文憑。 大唐皇帝御弟,佛主學生。

3. 西游記中唐僧心理描寫的句子

唐僧是一個很復雜的人物,又善良但又不分青紅皂白。誠心向佛、頑固執著,舉止文雅、性情和善,佛經造詣極高。他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忍不拔,英勇無畏,但有時過于頑劣,不守紀律,我行我素. 唐僧心地善良,虔誠取經,當大唐急需用人時,他挺身而出。 舉例:當烏雞國國王給他托夢,講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他就大發惻隱之心,讓們去營救,幫他解除苦難,再重回到人間。他見了老鼠變的女人,就派徒弟們去營救。當他打坐時,一只小蟲從身上爬過,他都不忍心傷害。唐僧取經的意志極為堅定,他不以色亂,人蝎子精百般誘惑,但唐僧還是不以理會,表現出他一心向佛,意志堅定,只以取經為己任。當弟子們以取經路上有妖魔鬼怪、性命難保進行勸阻是,唐僧意志堅定,立夏誓言,決心取回真經。但唐僧經常錯怪悟空,常常善惡不辯,當悟空大肆六個攔路搶劫的強盜時,唐僧就百般埋怨,譴責孫悟空,時常不分青紅皂白地念緊箍咒。白骨精變成老人、女孩時,唐僧輕信老頭的話,不相信悟空。孫悟空將他們打倒,唐僧聽信豬八戒的話,不明辨是非,仍念緊箍咒。唐僧膽小如鼠,在蛇盤山,白馬被小白龍吞下,他就痛哭流涕,不知所措。當寶林寺主持不讓他們住宿時,他只會抹著眼淚出來。他聽完烏雞國國王被推入井中,就嚇的毛骨悚然。

唐僧有時糊涂,不相信悟空,而去相信妖精的話,有時還聽信豬八戒。

4. 求《西游記》中的比喻句

一、《西游記》中比喻的類型1、明喻 本體、喻體、喻詞同時出現,本體和喻體是相似的關系,這種比喻稱明喻。

全書的明喻使用了一系列貼切的喻詞,且極富于變化。象“如、若、似、似……一般、如……一般、象、如同、好似、如……相似、猶如、與……相似、……一般、當……一般”,例如:(1)他就長的高萬丈,頭如泰山,腰如峻嶺,眼如閃電,口似血盆,牙如劍戟(第三回 19頁)。

(2)(牛王)現出原身,一只大白牛,頭如峻嶺,眼若閃光,兩只角似兩座鐵塔(第六十一回 453頁)。(3)慌得那八戒戰戰兢兢,伏之于地,把嘴拱開土,埋在地下,卻如釘了釘一般(第六十七回 496頁)。

(4)拘得個土地老兒在廟里似推磨的一般亂轉(第七十二回 533頁)。(5)忽失聲淚如泉涌(第七十七回 575頁)。

這幾例分別用“如、若、似、如……一般、似……一般”等喻詞來連接本體和喻體,是典型的明喻。明喻一般是以人們比較熟悉的、具體的事物作為喻體,使本體顯得更加真切分明,如“泰山、峻嶺、閃電、劍戟、鐵塔、推磨的”都是人們比較熟悉的事物,用這些作比喻,更簡潔明了,也更通俗易懂。

2、暗喻 又叫“隱喻”,本體和喻體同時出現,它們之間是相關的關系,用“是、變成、為、作、就是”等喻詞連接本體和喻體。例如:(1)這大圣也使神通,變得與二郎神身軀一樣,嘴臉一般,舉一條如意金箍棒,卻就是昆侖頂上擎天之柱(第六回 40頁)。

(2)若依老孫看時,把這青天為屋瓦,日月作窗欞,四山五岳為梁柱(第三十六回 263頁)。(3)那怪物肚皮貼地,翹起頭來,就是一只贛保船(第六十七回 498頁)。

以上幾例,直接把喻體說成本體,雖然它不點明是比喻關系,然而比喻的關系卻隱在其中,通過“是、為、作”等喻詞來表明本體和喻體之間的關系,比明喻更加突出了兩者相似的地方。3、飾喻 本體和喻體間構成修飾和被修飾的關系。

例如:(1)那時此寶有二丈多長,斗來粗細(第三回 17頁)。(2)可憐!我的銅斗兒江山,鐵圍的社稷,誰知被他陰占了!(第三十九回289頁)。

(3)那唐僧一行四僧,上了羊腸大路,一心里專拜靈山(第四十回 294頁)。(4)二大王身高三丈,臥蠶眉,丹鳳眼,美人聲,匾擔牙,鼻似蛟龍(第七十四回 553頁)。

例二中用銅斗兒修飾江山,用“鐵圍的”修飾社稷,例三中用“羊腸”修飾大路,例四中用“臥蠶”修飾眉毛,“丹鳳”修飾眼睛,“扁擔”修飾牙齒,可以使本體更加形象生動,更富形象色彩。4、借喻 用喻體直接代替本體,本體和喻詞不出現,這種手法稱為借喻,也叫借比。

例如:(1)那人綽彩袖,春筍纖長,擎玉盞(第二十三回 167頁)。(2)你拿了哭喪棒,一時不知好歹,亂打起人來,撞出大禍(第二十七回 201頁)。

(3)是老孫一棍子打出豆腐來了(第五十六回 417頁)。這三個例子都是只出現喻體,本體沒有出現,也沒有喻詞,這種比喻以喻體代替本體,有突出本體的某種特性的作用。

用春筍比喻女子的纖纖細指,更突出了女子的手修長,秀色可餐。將哭喪棒比喻孫悟空的金箍棒,表明了金箍棒的威力之大,再加上孫悟空性急難管教,難怪唐僧會不喜歡。

用豆腐來代替腦漿,形象地揭示了被打死的山賊的慘狀。5、強喻 也叫較喻,是程度不等的比喻,本體和喻體有共同的特征,為了突出本體的這一特征,特別強調喻體的程度不如或超過本體。

例如:(1)老孫畫的這圈,強似那銅墻鐵壁(第五十回 371頁)。(2)那廝忍疼掙命,往前一攛,比使風更快(第六十七回 498頁)。

(3)我日間與那太子夸口,說我的手段比山還高,比海還深,(第三十八回 280頁)。(4)蒼蠅不過豆粒大小(第三十四回248頁)。

例一中孫悟空自負自己畫的圈可以阻擋妖魔鬼怪的進入,比那銅墻鐵壁要強的多,妖魔難以入侵,這也正突出了孫悟空的法力高強。例二中妖怪受疼逃竄,強調比使風更快。

例三中孫悟空夸口自己的手段高深莫測,勝過山高海深。例一和例三也揭示了孫悟空自負和自命不凡的一面。

6、博喻 用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喻體連續說明本體。例如:(1)慌得那架火、看爐與丁甲一班人來扯,被他一個個都放倒,好似癲癇的白額虎,瘋狂的獨角龍(第七回 43頁)。

(2)三藏坐在上面,好便似雷驚的孩子,雨淋的蛤蟆(第二十三回 168頁)。(3)這潑猴枉自也拿他不住;就拿住他,也似摶沙弄汞,捉影捕風(第二十五回 187頁)。

(4)你看他六只手,使著三根棒一路打將去,好便似虎入羊群,鷹來雞柵(第三十一回 230頁)。(5)那一頓如流星趕月,風卷殘云,吃得罄盡(第四十四回 332頁)。

(6)果有一個石匣,卻像人家槽房里的豬槽,又似人間的一口石棺材之樣(第四十九回 363頁)。(7)你看他如風吹敗葉,似雨打荷花,將他兩個趕出水面(第四十九回 366頁)。

(8)我弟子舍身拼命,救解他的魔障,就如老虎口里奪脆骨,蛟龍背上揭生麟(第五十七回 423頁)。(9)拿出一塊糕遞與行者,行者托在手中,好似火里燒的灼炭,煤爐內的紅釘(第五十九回 436頁)。

(10)只聽得呼呼吸吸之聲,猶如蠶食葉,卻似海生潮(死七十二回 534頁)。(11)大王卻在半空中伸下拿云手去捉唐僧,就如探囊取物,就如魚水盆內捻蒼蠅(第八十五。

5. 唐僧取經的故事,最好多用成語

西游記諺語.歇后語. 1. 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世上沒有不能達成的事,只要有決心去做,必能完成。

西游記˙第二回:「悟空道:『這個卻難!卻難!』祖師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悟空聞得此言,叩頭禮拜。

」亦作「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 2. 賒三不敵見二:比喻空許的好處比不上現有的。

西游記˙第三回:「我老孫不去!不去!俗語謂『賒三不敵見二』,只望你隨高就低的送一副便了。」 3. 一客不犯二主:一件事由一個人承當到底,不麻煩第二個人。

西游記˙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沒有,我也定不出此門。

』」亦作「一客不煩二主」。 4. 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比喻人也有走好運的時候,不會永遠屈居下位。

西游記˙第七回:「常言道:『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將天宮讓於我,便罷了。

」 5. 馬流:猴子。西游記˙第十五回:「我把你這個大膽的馬流,村愚的赤尻!」 6. 好借好還,再借不難:向人借東西或借錢,能守信用按期歸還,以后再借就容易了。

西游記˙第十六回:「『我正愁你不還我的寶貝,無處尋討,且喜就送來也。』行者道:『老孫可是那當面騙物之人?這叫做「好借好還,再借不難」。

』」 作者: 幽靜花香若海瀛 2005-10-8 15:17 回復此發言 -------------------------------------------------------------------------------- 2 回復:西游記諺語.歇后語. 7. 君子不念舊惡:不計較過去的過錯。西游記˙第二十六回:「大圣,古人云:『君子不念舊惡。

』只管題他怎的!菩薩著我來迎你哩!」 8. 虎毒不吃兒:老虎雖然兇猛,尚且不吃虎子。比喻人不論如何狠毒,也不會傷害自己的孩子。

西游記˙第二十七回:「常言道:『虎毒不吃兒』,憑著我巧語花言,嘴伶舌便,哄他一哄,好道也罷了。」亦作「虎毒不食子」、「虎毒不食兒」。

9. 龍游淺水遭蝦戲:比喻能人處於困境,難以發展,反受庸人的欺凌。西游記˙第二十八回:「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縱然好事多磨障,誰像唐僧西向時?」 10. 虎落平原被犬欺:比喻英雄在失勢時,容易遭到小人的欺侮。

西游記˙第二十八回:「龍游淺水遭蝦戲,虎落平原被犬欺。縱然好事多磨障,誰像唐僧西向時?」 11. 當家才知柴米價:主持其事的人,才知道事情的難。

西游記.第二十八回:「當年行者在日,老和尚要的就有;今日輪到我的身上,誠所謂『當家才知柴米價,養子方曉父娘恩。』」 12. 上門的買賣好做:別人找上門來的容易應付。

比喻以逸待勞,容易成功。西游記˙第二十八回:「常言道:『上門的買賣好做』,且等慢慢的捉他。

」 作者: 幽靜花香若海瀛 2005-10-8 15:18 回復此發言 -------------------------------------------------------------------------------- 3 回復:西游記諺語.歇后語. 13. 請將不如激將:請人做事,正面的請求不如反面的激發來得有效。西游記˙第三十一回:「八戒又思量道:『請將不如激將,等我激他一激。

』」 14. 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只要做了你一天的老師,就得終身視之為父輩。 西游記˙第三十一回:「萬望哥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之情,千萬救他一救!」 15. 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不經過一番艱苦磨練,便成不了大器。

西游記˙第三十二回:「掃除心上垢,洗凈耳邊塵。不受苦中苦,難為人上人。

」 16. 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抬高對方,助長對方的聲勢,而低估自己的力量,貶低自己。 西游記․第三十二回:「大王,怎麼長他人之志氣,滅自己之威風?你夸誰哩?」 17. 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救他人一命,遠勝為寺廟建造七層佛塔。

比喻救人活命,功德無量。西游記˙第三十三回:「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你馱他馱兒便罷了,且講甚麼『北斗經』、『南斗經』!」 18. 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比喻縱使是親人,三年不見,也會變得生疏、陌生。 西游記˙第四十回:「哥啊!常言道:『三年不上門,當親也不親。

』哩!你與他相別五六百年,又不曾往還杯酒,又沒有個節禮相邀,它那里與你認甚麼親耶? 作者: 幽靜花香若海瀛 2005-10-8 15:19 回復此發言 -------------------------------------------------------------------------------- 4 回復:西游記諺語.歇后語. 19. 不看僧面看佛面:不看本人的情面,也看第三者的情面。指總要給點面子。

西游記˙第四十二回:「菩薩你卻也多疑。正是『不看僧面看佛面』千萬就我師父一難吧!」 20. 強龍不壓地頭蛇:比喻即使強大有力者也無法壓制地方上蠻橫兇惡的人。

西游記˙第四十五回:「也罷,這正是『強龍不壓地頭蛇』。」或作「強龍難敵地頭蛇」。

21. 雞兒不吃無工之食:比喻人不能無緣無故接受優待或贈與。西游記˙第四十七回:「常言道:『雞兒不吃無工之食。

』你我進門,感承盛齋,你還嚷吃不飽哩!怎麼就不與人家救些患難?」 22.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對事物的了解不夠澈底、完整。西游記˙第四十七回:「哥哥,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如今路多嶮峻,我挑著重擔,著實難走,須要尋個去處,好眠一覺,養養精神,明日方好捱擔。」 23. 得勝的貓兒歡似虎:形容因勝利而得意忘形。

西游記˙第六十一回:「這大圣果然歡喜。古人云:『得勝的貓兒歡似虎』也,只倚著強能,更不察來人的意。

6. “唐僧上西天

《西游記》中,唐僧出生后,母親把 他放在一個木盆里,順水漂流,被一個 和尚救起來,收養在寺院中。

唐僧潛心研究佛法,觀世音菩薩指點他去西 天雷音寺取經,以便修成正果。前往 西天的路途遙遠,道路艱險,而且鬼怪 橫行。

唐僧雖然一心向佛,但是憑一 己之力,還是難以到達。于是,觀音菩薩點化了三個人做唐僧的徒弟,保護 他去西天取經,并讓觸犯天條的小白 龍變成一匹馬,當做唐僧的坐騎。

師徒四人加上一匹白龍馬,歷經 九九八十一難,打敗了很多妖魔鬼怪, 才到了雷音寺,取回真經。后人根據這個故事編了歇后語“唐僧上西天 心取經”,比喻做事鍥而不舍,遇到任何艱難險阻,都不放棄的 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