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資治通鑒》經典句子

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 (1) 夫事未有不生于微而成于著,圣人之慮遠,故能謹其微而治之,眾人之識近,故必待其著而后救之;治其微則用力寡而功多,就其著則竭力而不能及也。

(2) 夫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論至德者不合于俗,成大功者不謀于眾。

是以圣人茍可以強國,不法其故。 (這是公孫鞅與秦孝公議論變法時說的話,當時他沒有得到秦國貴族的贊同) (3) 得人者興,失人者崩。

恃德者昌,恃力者亡。 (商鞅在秦國為相時,制法極嚴酷。

招致很多人怨恨。趙良引用《詩經》《尚書》中的兩句話勸誡他) (4) 孟子曰:“君子所以教民者,亦仁義而已矣,何必利!”子思曰:“仁義故所以利之也。

上不仁則下不得其利,上不義則下樂以為詐,此為大不利矣。故《易》曰:‘利者,義之和也。

’又曰:‘利用安身,以崇德也。’此皆利之大者也。”

(孟軻拜子思為師,向他請教治理百姓的道理。子思說要讓百姓先得利。)

(利者,義之和也:利,就是義的完美體現)。

2. 資治通鑒好詞好句

1、兼聽則明,偏信則暗。

2、丈夫一言許人,千金不易。

3、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

4、才德全盡謂之“圣人”,才德兼亡謂之“愚人”,德勝才謂之“君子”,才勝德謂之“小人”。凡取人之術,茍不得圣人,君子而與之,與其得小人,不惹得愚人

5、治性之道,必審己之所有余而強其所不足,蓋聰明疏通者戒于太察,寡聞少見者戒于壅蔽,勇猛剛強者戒于太暴,仁愛溫良者戒于無斷,湛靜安舒者戒于后時,廣心浩大者戒于遺忘。必審己之所當戒而齊之以義,然后中和之化應,而巧偽之徒不敢比周而望進。

6、秤砣雖小壓千斤,以其德足以教化正俗,其才足以頓綱振紀,其明足以燭微慮遠,其強足以結仁固義;大則利天下,小則利一國

7、二十八打天下,戒馬一生,馳騁千里,只為夢縈

8、責其所難,則其易者不勞而正;補其所短,則其長者不功而遂

9、蓋聰明疏通者戒于無斷,湛靜安舒者戒于后時,廣心浩大者戒于遺忘

10、圣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材也,取其所長,用其所短

11、人主必信,信而又信,誰人不親?

12、巨大的建筑,總是由一木一石疊起

13、行一不義,殺一無罪,而得天下,仁者不為也。

14、秦穆公失馬

秦穆公亡馬,歧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乃飲之酒。其后穆公伐晉,三百人者聞穆公為晉所困,椎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于是穆公獲晉侯以歸。

15、魏文侯期獵

魏文侯與虞人期獵。是日,飲酒樂,天雨。文侯將出,左右曰:“今日飲酒樂,天又雨,公將焉之?”文侯曰:“吾與虞人期獵,雖樂,豈可不一會期哉!”乃往,身自罷之。魏于是乎始強。

16、“閱庫甲兵,遠勝隋世。”上曰:“甲兵武備,誠不可闕;然煬帝甲兵豈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盡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3. 資治通鑒好句摘抄,急需

1. 居視其所親,富視其所與,達視其所舉,窮視其所不為,貧視其所不取,五其足以定矣;

2. 卑不謀尊,疏不謀戚

3. 夫圣人之官人,猶匠之用木也,取其所長,棄其所短。故杞梓連抱而有數尺之朽,良工不棄。今君處戰國之世,選爪牙之士,而以二卵棄干城之將,此不可使聞于鄰國也。

4. 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

5. 君不聞海大魚平?網不能止,鉤不能牽,蕩而失水,則螻蟻制焉。 拓拔宏之偽也,儒者之恥也。夫宏之偽,欺人而自欺久矣。欲遷洛陽,而已伐齊為辭當時

亦不知其偽者特來形言,刁也與爭而已。出其府藏金帛衣器以賜群臣,下逮于民,行無故之

賞,以餌民而要譽,得這者固不以為德也,皆欺人而適以自欺也,猶未極形其偽也。

至于天不雨而三日不食,將誰欺,欺天乎?人未有三日而不食,將誰欺,欺天乎?

人未有三日而不食者,況其在攜養之子乎?其不食也,孰信之?大官不進,品物不具,

宦官宮妾之側,孰禁之?果不食與歟哉!而告人曰:“不食數日,猶無所惑。”

將誰欺,欺天乎?

德立而后道隨之,道之而后政隨之。誠者德之本,欺者誠之反也。漢儒附經典以刻書文章,

皆不誠之政也。而帝之所以帝,王之所以王,在是而已。乃畢行之以欺天下者唯宏爾。后之

論者猶稱之,以為斯道之榮,若漢唐之賢主懼無所逮者。不恤一日之勞,不吝金錢之

費,而已位后世所欣慕,則儒者將以其道博宏光而侈門庭?

故曰:“儒者之恥也。”

4. 【《資治通鑒》《三國志》《呂氏春秋》《后漢書》中著名的故事要經

《資治通鑒》的精華,整合為戰國爭雄、天下一統、楚漢相爭、大漢天下、三國鼎立、南北對峙、隋唐盛世、五代十國八大部分,三國志 破關兵三英戰呂布 宴桃園豪杰三結義 關云長義釋黃漢升 孫仲謀大戰張文遠 呂氏春秋 掩耳盜鈴 懸梁刺股 刻舟求劍 循表夜涉、引嬰投江 后漢書 1 劉秀:中興漢室 2 劉盆子:放牛天子 3 隗囂:搖擺不定的西北王 4 公孫述:最后的對手 5 彭寵:反叛的功臣 6 馬援:馬革裹尸 7 來歙:死非其所 8 鄧禹:功臣之首 9 吳漢:威重若國 10 寇恂:劉秀的蕭何 11 馮異:大樹將軍 12 賈復:勇猛如虎 13 馬皇后:后妃典范 14 鐘離意:仁民愛人 15 耿恭:大漢軍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