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達重慶火鍋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描寫重慶火鍋的好段

代表重慶飲食文化特色的重慶火鍋以其獨特的風味和吃法,正宗川味的辣香味濃、燙菜的鮮香嫩脆、味美可口而聞名遐邇,香飄四方。

來重慶旅游觀光的游客,只要走上街頭,就可以看到各類鋪面、各色招牌的火鍋館遍及大街小巷。僅方圓不足9公里的渝中區,就有火鍋館近3000家之多,重慶被譽為“火鍋之城”,實在是名不虛傳。

(一) 重慶火鍋的起源 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于民間,歷史悠久。今日火鍋的容器、制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

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它是火鍋的雛形。《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

歷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談到他游五夷山,訪師道,在雪地里得一兔子,無廚師烹制。

“師云,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半吊子),候湯響一杯后(等湯開后),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涮)熟,啖(吃)之,乃隨意各以汁供(各人)隨意沾食。”

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 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

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到1550個,其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嘆。

麻辣火鍋發源于重慶。大約是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才開始有了毛肚火鍋。

毛肚火鍋的起源和由來,說法不一,它的由來和淵源,值得探討。據老街坊說:毛肚火鍋起源于清末民初,重慶碼頭和街邊下力人吃的廉價實惠的街頭大眾飲食攤上的“水八塊”。

水八塊全是牛的下雜(毛肚、肝腰和牛血旺),生切成薄片擺在幾個菜品不同的碟子里,食攤泥爐上砂鍋里煮起麻辣牛油的鹵汁,食者自備酒,自選一格,站在攤前,拈起碟里的生片,且燙且吃。吃后按空碟子計價。

價格低廉,經濟實惠,吃得方便熱烙,所以受到碼頭力夫、販夫走卒和城市貧民的歡迎。至于純粹地道的毛肚火鍋,據老重慶們回憶,出現于民國十五年前后,發源地不是江北而是下半城南紀門的宰房街(現長江大橋橋坎下)。

當年牛販子多從川黔大路趕運菜牛來渝,在南岸過夜,翌日早過江,將牛趕到宰房街宰殺。有馬氏兄弟廉價收購不易售出的牛毛肚和血旺,在下宰房街開了一家以毛肚為主要菜品仿市井“水八塊”的制作和吃法的紅湯毛肚火鍋館。

將毛肚漂白洗凈,去梗,外加一碟只是芝麻醬和蒜泥的調和。據說,這就是重慶毛肚火鍋的起源和得名。

直到抗戰時期,較場口街邊仍有一馬姓老嫗開一家專供應毛肚的正宗毛肚火鍋,碟中的牛毛肚按匹論價(每匹二分錢)。正宗的麻辣毛肚火鍋,毛肚的鮮嫩脆香,味道比其他牛豬的下雜遠勝一籌,贏得食客贊揚。

(二) 著名作家李劼人的考證 四川著名作家李(吉加力)人1947年在成都出版的《風土雜志》上發表文章,對重慶火鍋做了可信的考證。文中說:“吃水牛的毛肚火鍋,發源于重慶對岸的江北。

最初一般挑擔子零賣販子將水牛內臟買得,洗凈煮一煮,而后將肝子、肚子等切成小塊,于擔頭置泥爐一具,爐上置分格的大洋鐵盆一只,盆內翻倒滾著一種又辣又麻又咸的鹵汁。于是河邊、橋頭的一般勞力朋友,便圍著擔子受用起來。

各人認定一格,且燙且吃,吃若干塊,算若干錢,既經濟,又能增加熱量……直到民國二十三年重慶城內才有一家小飯店把它高尚化了,從擔頭移至桌上,泥爐依然,只是將分格鐵盆換成了赤銅小鍋,鹵汁、蘸汁,也改由食客自行配合,以求干凈而適合各人的口味。”由此可見,重慶火鍋發源于長江之濱,最初為船工所用,繼而發展開來是毫無疑問的了。

(三)重慶火鍋的特色 1、菜品多樣 傳統的毛肚火鍋以牛的毛肚為主。正宗的毛肚火鍋的菜品用的幾乎都是牛身上的肝、心、舌、背柳肉片、血旺和蓮白、蒜苗、蔥節、豌豆尖等素菜。

如今的菜品已擴大到家禽、水產、海鮮、野味、動物內臟、各類蔬菜和干鮮菌果等。在毛肚火鍋的基礎上,發展到清湯火鍋、鴛鴦火鍋、啤酒鴨火鍋、狗肉火鍋、肥牛火鍋、辣子雞火鍋等等,品種不下百余種,還有為外國人準備的西洋火鍋。

2、調料獨特 在制作配料上,最能代表川味中麻辣燙的典型性格,正宗的毛肚火鍋以厚味重油著稱,傳統湯汁的配制是選用郫縣辣豆瓣、永川豆豉、甘孜的牛油、漢源花椒為原料。先將牛油放入旺火的鍋中熬化,在把豆瓣剁碎倒入,待熬成醬紅油后,加速炒香花椒,然后摻牛肉原湯,加進舂茸的豆豉和拍碎的冰糖、老姜,加川鹽、醪糟和小辣椒熬制。

近年來,又出現了啤酒風味、酸菜風味以及海鮮風味等味型,不同的火鍋品種,有不同的火鍋湯汁和不同的調味料,數量可達30多種。此外,附屬重慶火鍋的味碟也很多,可用麻油、蠔油、熟菜油、湯汁和味精、蒜泥、蛋清等調制而成,將燙好的菜品蘸著吃,既調和滋味,又降火生津。

3、吃法豪放 重慶。

2. 形容重慶美麗,火鍋好吃的詩句

",北方叫"涮鍋子",從出土文物 西周云雀青銅鍋看, 國人吃火鍋的習俗可謂久遠矣。

但人稱"重慶火 鍋"的麻辣火鍋卻是中國火鍋文化中屬重慶土產的獨特一支。 溯重慶火鍋起源,其實不登大雅之堂。

上世紀中頁之前,重慶乃至 整個四川交通不便,商賈旅人來往中原全靠長江水路,船工無論寒暑 駕船來往江上、住在船上。當時長江航道未經整治,灘險流急,"青 灘泄灘不算灘,崆嶺才是鬼門關",就是說的重慶以下長江航道中三 個有名的險灘。

每到春冬枯水季節,穿行至此全靠船工纖夫涉水攀巖, 拉船行進。為抗風濕嚴寒,貧苦的船工纖夫們用辣椒、花椒濃濃的熬 一鍋湯,買一些當時最便宜的豬、牛下水和買的起、撿得著的各樣下 腳菜,一起煮進去,大家團團圍坐而食,在麻、辣、燙中吃出一身汗 來,即抗寒御濕,又是一種樂趣。

這就是重慶火鍋的最早了。由于重 慶氣候潮濕,船工們的火鍋發展到街頭巷尾,用一口大鐵鍋置爐上, 鍋中用木、鐵片隔成幾格,做起生意來了。

湯中作料和鍋中菜肴自也 講究了許多。但就食者仍是勞動階級和中下層市民。

3. 描述火鍋的語句有哪些

1、金渝原汁原味渝味濃。

2、最地道的火鍋,最健康的生活。

3、愛的美味堅持,在盛世沸騰中綻放。

4、火辣辣的情,火辣辣的愛。

5、一鍋沉浮金渝巷,食全食美味道香。

6、木炭老工藝,金渝巷傳遞。

7、美味入口,暖意在心。

8、老味老工藝,味濃情更濃。

9、金渝巷,味好不怕巷子深。

10、傳承不變味,火鍋心體會。

11、此味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

12、不聞人間煙火,但食人間美味。

13、新火鍋,新感覺,新享受。

14、超凡的品道,超凡的體念,超凡的享受。

15、不愿辜負重慶老火鍋,因為不愿辜負你。

4. 描寫重慶火鍋的文章

片段好不好?給我優秀吧?發展歷程 重慶火鍋 由于重慶火鍋的影響,四川各地的火鍋逐漸興盛起來,使得四川火鍋的源流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充實。

四川火鍋以重慶火鍋為主流,各地火鍋為支流一起匯合成一條美食之河。 隨著歲月的推移,重慶火鍋逐漸風靡全國名揚四方。

出現了“德莊”、“小天鵝”、“秦媽”、“孔亮”、“蘇大姐”、“奇火鍋”等火鍋大型品牌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火鍋企業10家,年營業額超億元的火鍋企業有17家,先后進入全國餐飲百強企業14家。

在2005年度全國餐飲百強的20強火鍋企業中,重慶占到11家。重慶舉辦的“萬人火鍋宴”擺放火鍋餐桌1000桌以上,綿延1.3公里,30多萬市民集聚現場,10多萬人就餐,可謂場面宏大、世界罕見。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火鍋店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在上海,重慶火鍋猛烈沖擊上海灘;在南京,重慶火鍋扎根大小飯店、百姓家;在深圳,“山城火鍋”隨處可見;在天津、昆明、貴陽、拉薩、西安……重慶火鍋已流傳全國,香飄四方。 遠渡重洋 落戶海外。

歷史起源 重慶火鍋 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于民間,歷史悠久。 今日火鍋的容器、制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

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它是火鍋的雛形。 《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

歷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談到他游五夷山,訪師道,在雪地里得一兔子,無廚師烹制。

“師云,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半吊子),候湯響一杯后(等湯開后),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涮)熟,啖(吃)之,乃隨意各以汁供(各人)隨意沾食。”

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 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

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到1550個,其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嘆。

麻辣火鍋發源于重慶。大約是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才開始有了毛肚火鍋。

5. 描寫重慶火鍋的文章

片段好不好?給我優秀吧?

發展歷程

重慶火鍋

由于重慶火鍋的影響,四川各地的火鍋逐漸興盛起來,使得四川火鍋的源流更加豐富,內容更加充實。四川火鍋以重慶火鍋為主流,各地火鍋為支流一起匯合成一條美食之河。 隨著歲月的推移,重慶火鍋逐漸風靡全國名揚四方。出現了“德莊”、“小天鵝”、“秦媽”、“孔亮”、“蘇大姐”、“奇火鍋”等火鍋大型品牌企業。獲得中國馳名商標和著名商標的火鍋企業10家,年營業額超億元的火鍋企業有17家,先后進入全國餐飲百強企業14家。在2005年度全國餐飲百強的20強火鍋企業中,重慶占到11家。重慶舉辦的“萬人火鍋宴”擺放火鍋餐桌1000桌以上,綿延1.3公里,30多萬市民集聚現場,10多萬人就餐,可謂場面宏大、世界罕見。 在北京,大大小小的火鍋店雨后春筍般冒了出來;在上海,重慶火鍋猛烈沖擊上海灘;在南京,重慶火鍋扎根大小飯店、百姓家;在深圳,“山城火鍋”隨處可見;在天津、昆明、貴陽、拉薩、西安……重慶火鍋已流傳全國,香飄四方。 遠渡重洋 落戶海外。

歷史起源

重慶火鍋

火鍋是中國的傳統飲食方式,起源于民間,歷史悠久。 今日火鍋的容器、制法和調味等,雖然已經歷了上千年的演變,但一個共同點未變,就是用火燒鍋,以水(湯)導熱,煮(涮)食物。這種烹調方法早在商周時期已經出現,可以說它是火鍋的雛形。 《韓詩外傳》中記載,古代祭祀或慶典,要“擊鐘列鼎”而食,即眾人圍在鼎的周邊,將牛羊肉等食物放入鼎中煮熟分食,這就是火鍋的萌芽。歷經秦、漢、唐代的演變,直到宋代才真正有了火鍋的記載。 宋人林洪在其《山家清供》中提到吃火鍋之事,即其所稱的“撥霞供”,談到他游五夷山,訪師道,在雪地里得一兔子,無廚師烹制。“師云,山間只用薄批,酒、醬、椒料沃之。以風爐安桌上,用水半銚(半吊子),候湯響一杯后(等湯開后),各分以箸,令自夾入湯擺(涮)熟,啖(吃)之,乃隨意各以汁供(各人)隨意沾食。”從吃法上看,它類似現在的“涮兔肉火鍋”。 直到明清,火鍋才真正興盛起來。清乾隆四十八年正月初十,乾隆皇帝辦了530桌宮廷火鍋,其盛況可謂是當時中國火鍋之最。清嘉慶皇帝登基時,曾擺“千叟宴”,所用火鍋達到1550個,其規模堪稱登峰造極,令人驚嘆。 麻辣火鍋發源于重慶。大約是在清道光年間,重慶的筵席上才開始有了毛肚火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