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勃滕王閣序名句

解夢佬 0

1. 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是哪兩句

滕王閣序中的名句是: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意思是:紅霞在天上飄動,野鴨在紅霞中翱翔,造成藍天上一紅一白的色彩對照;無生命的晚霞與有生命的飛鳥并舉,構成的畫面更為明麗鮮活,超出前人甚遠。

落霞自天而下,孤鶩自下而上,故曰齊飛;秋水碧而連天,長天凈而映水,故曰一色。王勃把這種景象用對偶句的形式來表現,描繪出一個曠遠的背景,在這水天一色的一片青碧之中,點綴以紅霞、野鴨,構成色彩明麗的畫面,意境優美動人。

滕王閣序

唐代:王勃

披繡闥,俯雕甍,山原曠其盈視,川澤紆其駭矚。閭閻撲地,鐘鳴鼎食之家;舸艦迷津,青雀黃龍之舳。云銷雨霽,彩徹區明。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雁陣驚寒,聲斷衡陽之浦。(軸 通:舳;迷津 一作:彌津;云銷雨霽,彩徹區明 一作:虹銷雨霽,彩徹云衢)

譯文

打開雕花精美的閣門,俯視彩飾的屋脊,山峰平原盡收眼底,湖川曲折令人驚訝。遍地是里巷宅舍,許多鐘鳴鼎食的富貴人家。

舸艦塞滿了渡口,盡是雕上了青雀黃龍花紋的大船。正值雨過天晴,虹消云散,陽光朗煦,落霞與孤雁一起飛翔,秋水和長天連成一片。傍晚漁舟中傳出的歌聲,響徹彭蠡湖濱,雁群感到寒意而發出的驚叫,鳴聲到衡陽之浦為止。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關于《滕王閣序》的創作時間有兩種說法。其一為唐末五代時人王定保的《唐摭言》說:“王勃著《滕王閣序》,時年十四。”

那時,王勃的父親可能任六合縣(今屬江蘇)令,王勃赴六合經過洪州。又這篇序文中有“童子何知,躬逢勝餞”之語,也可佐證。

其二為元代辛文房《唐才子傳》認為《滕王閣序》是上元二年(675)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內西北)看望父親(那時他父親任交趾縣令),路過南昌時所作。

2. 王勃 滕王閣序詩句

滕王閣-王勃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賞析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何以成為千古名句?

是因為它對語言藝術的巧妙運用。其語言藝術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視野開闊。天上布滿晚霞,天空中一只大雁飛過。秋天的水與廣闊的天空相接,呈現出同一種顏色。組成了一幅天地渾然一體的波瀾壯闊的畫面。沒有廣闊的胸襟和氣度的人,是斷不能寫出這樣視野開闊的句子來的。都督閻公與其說是為王勃《滕王閣序》中的這兩句而贊嘆,不如說是為王勃蘊涵在這簡單的句子中的胸襟和氣度以及才氣所折服了。

二是動靜搭配。天空中的晚霞即使再美,也讓人感覺有點單調,少了些許生氣。在這種情況下,高明的作家總是設法用動靜搭配的方式來補救。如杜甫的詩句“星垂平野闊”是靜態展示,“月涌大江流”則是動態展現。上下句一動一靜,動靜一搭配,境界就出來了。王勃也深諳此道,于是在“落霞”中加進一只“孤鶩”。這一來,動態有了,生氣也有了,自然也就不單調了。

三是情景交融。王勃雖然年輕,但頗有才氣,然而懷才不遇,輾轉漂泊。一種深深的孤獨感無時無刻不伴隨著他。與“落霞”齊飛的那只“孤鶩”,與其說是一只大雁,不如說是王勃自身的寫照,是王勃的懷才不遇的孤獨感在文句中的間接反映。而從“落霞”中,我們也不難體會出“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的那種人生感慨。

四是平中見奇。一開始就把文句寫得很精彩,先聲奪人,是一種寫法;一開始寫得相當平淡,經過層層鋪墊之后,才推出精彩的部分來,平中見奇,也是一種寫法。王勃顯然采用了后面一種寫法。有了前面“南昌故郡,洪都新府”和“星分翼軫,地接衡廬”這些平淡語句的鋪墊,再推出“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樣精彩的語句,也就水到渠成的了。難怪都督閻公聽了他前面寫的內容,不以為然,其后才為王勃的文才所折服了。

3. 王勃的滕王閣序里面最經典的句子是什麼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此句出自王勃的《滕王閣序》,素稱千古絕唱.它那強大的藝術魅力究竟來自何處來自于它所賦予讀者的一種五彩斑斕的美,一種美的最完美塑造.首先是色彩美.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而晚霞不可能遮布西邊半個天空,尚在碧空顯露,碧空相對于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于孤鶩來說卻較亮,它們——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于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我們知道,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王勃巧妙地運用了這一對比,使整個圖案顯得格外地鮮明而美麗.其次是動態美.孤鶩是在“飛”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微風過處,秋水上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蕩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其三是虛實美.碧空高深無比,紅霞稍低些,而孤鶩又更低,這就有了三個層次,而它們下邊又有秋水.秋天的水是寧靜的,當“秋水共長天一色”之時,天上的畫卷自然地映在水中,所謂“天光云影共徘徊”,水中又有了三個層次.而且,在天上越高的景物,在水中的倒影就越深.這就構成了實景與虛景的對比.況且微風過處,秋水泛起漣漪,平滑如鏡的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會被蕩開,依稀透出水下的景物:水草、乃至魚蝦等等,這和水面上的映像同樣構成了一種虛實之美.其四是立體空間美.“秋水共長天一色”,在天邊,天空和水面地面 這兩個本來并不相交的平面經過持續的變形相交了,這符合人們的視覺習慣,并能使人感到整個畫面具有三維立體空間的真實感.不僅如此,“秋水共長天一色”把人們的視線引到水天相接之處,這是人們視線所能達到的最遠的地方.而“落霞與孤鶩齊飛”又把人們的視線引到天頂,這是人們視野中最高之處.這一景象又映在秋水中,使具有最大高度的景物又有了最大的深度.有遠有高有深,境界開闊,給人一種強烈的立體美.其五是引人遐思的想象之美.此句中,鳥是有生命的,而天空和云霞則是無生命的,這里,后者成了前者活動的背景,而前者則是后者中一個有情感、有意志的動點,令人想到有生和無生;晚霞長空亙古常存,而孤鶩則只是一個匆匆過客,給人一種永恒和短暫的感觸;“孤”鶩與“落”霞齊飛,一只“孤”鶩,緣何而孤飛向那里……令人頓生情思;“秋水共長天一色”,遠方水天相接之處,茫茫緲緲,那里是王勃的心緒所在那里景色又如何……給人以無窮的遐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