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泰姬陵的資料一句話
泰戈爾形容泰姬陵:一顆愛的淚珠。
一句話道盡泰姬陵驚天動地的美,還有泰姬瑪哈爾傾國傾城的豐儀。 愛通過建筑來表達,有時候更加能夠穿越時空,經得起人世間的風雨。
莫臥爾王朝第五代皇帝沙杰汗為他的寵后泰姬·瑪哈爾修建了泰姬陵(Taj Mahal Mausoleum),從1631年動工,費時22年完成。莫臥兒王朝因為一個建筑或者說因為一場愛情走向敗亡。
沙杰汗因愛妃死去而建了這座陵墓,卻勞師動眾勞民傷財,他的兒子囚禁了他,他只好每天在阿格拉堡中,遠遠眺望,卻又觸手難及。 泰姬瑪哈爾去世的時候已經38歲,那場愛戀斷不止因為她的容顏,一定有超越外表的更內在的東西,讓沙杰汗牽心思念,至死不悔。
并留下了這座讓時間銘記他的愛的偉大建筑。 凡是見過泰姬陵的人,都被它那潔白晶瑩、玲瓏剔透的身影所傾倒。
這是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宮殿式陵園,是一件集伊斯蘭和印度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古代經典作品。人們譽它為印度的驕傲,稱它為世界8大奇跡之一。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風流名士歌頌她、贊美她。 然而,泰姬陵的命運并非都象贊賞者所希望的那樣美好和圓滿。
從它被建成起至今,就象它所埋葬的泰姬那樣,一直充滿著哀怨和憤恨。難怪連印度詩翁泰戈爾 都說,泰姬陵象“一滴愛的淚珠”。
泰姬陵整個陵園是一個長方形 ,長576米,寬293米,(另一資料:陵區南北長580米,寬305米)總面積為17萬平方米。四周被一道紅砂石墻圍繞。
正中央是陵寢,在陵寢東西兩側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辯廳這兩座式樣相同的建筑,兩座建筑對稱均衡,左右呼應。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達40米,內有50層階梯,是專供穆斯林 阿訇拾級登高而上的。
大門與陵墓由一條寬闊筆直的用紅石 鋪成的甬道相連接,左右兩邊對稱,布局工整。在甬道兩邊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間修建了一個“十”字形噴泉 水池。
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征生命和死亡。 陵園分為兩個庭院:前院古樹參天,奇花異草,芳香撲鼻,開闊而幽雅;后面的庭院占地面積最大,由一個十字形的寬闊水道,交匯于方形的噴水池。
噴水池中一排排的噴嘴,噴出的水柱交叉錯落,如游龍 戲珠。后院的主體建筑,就是著名的泰姬的陵墓。
陵墓的基座為一座高7米、長寬各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陵墓邊長近60米,整個陵墓全用潔白的大理石筑成,頂端是巨大的圓球,四角矗立著高達40米的圓塔,莊嚴肅穆。象征智慧之門 的拱形大門上,刻著《古蘭經 》。
中央墓室放著泰姬和沙·賈汗的兩具石棺,寶石閃爍。 寢宮 居于陵墓正中,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傾的圓塔,以防止地震塔傾倒后壓壞陵體。
寢宮的上部為一高聳飽滿的穹頂,下部為八角形陵壁,上下總高74米,用黑色大理石鑲嵌的半部古蘭經的經文置于4扇拱門的門框上。寢宮內有一扇由中國巧匠雕刻得極為精美的門扉窗欞。
寢宮共分宮室5間,宮墻上有構思奇巧的用珠寶鑲成的繁花佳卉,使宮室更顯光彩照人。中央八角形大廳是陵墓的中心,在墻上鑲嵌著淺浮雕和精美的寶石。
中心線上安放著泰姬的墓碑,國王沙·賈汗的墓碑則位于其旁邊。 竣工后的泰姬陵全長583米,寬304米,四周是紅砂石墻緊緊包圍。
整座陵墓占地17萬平方米。陵寢居中,東西兩側各建有式樣相同的建筑:一是清真寺,一是答辯廳。
陵的四方各有一座高達40米的尖塔,內有50級階梯。此塔專供穆斯林教徒們每天拾級而上,登高朗誦《古蘭經》,以及祈禱朝拜之用。
泰姬陵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六十二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約四十一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滿三十五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
陵園占地十七公頃,為一略呈長形的圈子,四周圍以紅沙石墻,進口大門也用紅巖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的背面各有十一個典型的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則擺放了他們的石棺,壯嚴肅穆。
花園中間是一個大理石水池,水池盡頭則是陵墓,內有兩座空的石棺,棺木一大一小,沙賈汗王及皇后葬于空棺處地下的土窖內。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圓柱形高塔一座,每座塔均向外傾斜12度。
墓室中央有一塊大理石的紀念碑,上面刻著幾行波斯文:“封號宮中翹楚泰姬瑪哈之墓”。站在陵墓旁邊回廊中央的石塊上,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回音,令人迷蒙不已。
后方草坪為當時宮殿的葡萄園 。主體建筑外觀以最高級純白大理石打造,內外鑲嵌美麗的寶石(水晶、翡翠、孔雀石),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征生命和死亡。
陵墓的每一面都有33米高的拱門,陵前水池中的倒影,看起來好像有兩座泰姬陵。這些鑲嵌的經文中,以“邀請心地純潔者,進入天堂的花園”這句最負盛名。
陵寢內還有一扇精美的門扉窗欞,傳說是出自中國明代工匠的雕刻。在中央的宮室里則設有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圍欄,里面放著的就是世界聞名的沙·賈漢和泰姬的兩座大理石棺槨,但這兩座石棺卻不是真的,因為真棺安放在地底下的另一間地下室內。
棺槨上以翡翠、瑪瑙、水晶、珊瑚 、孔雀石 等。
2. 如何形容泰姬陵
永恒面頰上的一滴淚。
泰戈爾說,泰姬陵是“永恒面頰上的一滴眼淚”。一個如此凄美的比喻,必然連著一個美麗而又凄涼的故事。
阿姬曼·芭奴,這個來自波斯的女子,美麗聰慧,多才多藝,入宮19年,用自己的生命見證了沙·賈汗的榮辱征戰。沙杰汗封她為“泰姬·瑪哈爾”,意為“宮廷的皇冠”,可謂是三千寵愛在一身。可惜的是,不論中外,自古紅顏多薄命,泰姬在生下第14個孩子后香消玉殞。死訊傳來,沙·賈汗竟然一夜白頭。于是,一個悲痛的丈夫,動用了王室的特權,傾舉國之力,耗無數錢財,用22年的時間為愛妻寫下了這段瑰麗的絕響。正如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所說,愛情的力量在這里震撼了所有的人。
1632年,泰姬陵在沙杰汗選中的印度北部亞穆納河轉彎處的大花園內開始動工興建。此處位于亞穆納河下游,十分空曠,沙杰汗可以從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遠遠地望見。建筑學和珠寶最受沙杰汗喜愛,因此,他選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以十分精巧的手藝在大理石上鑲嵌無數寶石作裝飾。本國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達的建筑師、鑲嵌師、書法師、雕刻師、泥瓦工共計兩萬多人參與了泰姬陵的建設。此工程選用了本國的大理石,中國的寶石、水晶、玉和綠寶石,巴格達和也門的瑪瑙,斯里蘭卡的寶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泰姬陵(波斯語,烏爾都語: تاج محل ),全稱為“泰姬·瑪哈爾陵”,又譯泰姬瑪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跡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 (Agra)城內,亞穆納河右側。是莫臥兒王朝第5代皇帝沙賈汗[Shel Jehan]為了紀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ممتاز محل),即泰姬·瑪哈爾而建立的陵墓,被譽為“完美建筑”。又稱為“印度的珍珠”。它由殿堂、鐘樓、尖塔、水池等構成,全部用純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瑪瑙鑲嵌,極高的藝術價值。是伊斯蘭教建筑中的代表作,2007年7月7日,成為世界新七大奇跡之一。
泰戈爾用一句話道盡泰姬陵驚天動地的美,還有泰姬瑪哈爾傾國傾城的豐儀。愛通過建筑來表達,有時候更加能夠穿越時空,經得起人世間的風雨。
3. 泰姬陵的資料一句話
泰戈爾形容泰姬陵:一顆愛的淚珠。
一句話道盡泰姬陵驚天動地的美,還有泰姬瑪哈爾傾國傾城的豐儀。 愛通過建筑來表達,有時候更加能夠穿越時空,經得起人世間的風雨。
莫臥爾王朝第五代皇帝沙杰汗為他的寵后泰姬·瑪哈爾修建了泰姬陵(Taj Mahal Mausoleum),從1631年動工,費時22年完成。莫臥兒王朝因為一個建筑或者說因為一場愛情走向敗亡。
沙杰汗因愛妃死去而建了這座陵墓,卻勞師動眾勞民傷財,他的兒子囚禁了他,他只好每天在阿格拉堡中,遠遠眺望,卻又觸手難及。 泰姬瑪哈爾去世的時候已經38歲,那場愛戀斷不止因為她的容顏,一定有超越外表的更內在的東西,讓沙杰汗牽心思念,至死不悔。
并留下了這座讓時間銘記他的愛的偉大建筑。 凡是見過泰姬陵的人,都被它那潔白晶瑩、玲瓏剔透的身影所傾倒。
這是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宮殿式陵園,是一件集伊斯蘭和印度建筑藝術于一體的古代經典作品。人們譽它為印度的驕傲,稱它為世界8大奇跡之一。
古往今來,多少文人墨客、風流名士歌頌她、贊美她。 然而,泰姬陵的命運并非都象贊賞者所希望的那樣美好和圓滿。
從它被建成起至今,就象它所埋葬的泰姬那樣,一直充滿著哀怨和憤恨。難怪連印度詩翁泰戈爾 都說,泰姬陵象“一滴愛的淚珠”。
泰姬陵整個陵園是一個長方形 ,長576米,寬293米,(另一資料:陵區南北長580米,寬305米)總面積為17萬平方米。四周被一道紅砂石墻圍繞。
正中央是陵寢,在陵寢東西兩側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辯廳這兩座式樣相同的建筑,兩座建筑對稱均衡,左右呼應。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達40米,內有50層階梯,是專供穆斯林 阿訇拾級登高而上的。
大門與陵墓由一條寬闊筆直的用紅石 鋪成的甬道相連接,左右兩邊對稱,布局工整。在甬道兩邊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間修建了一個“十”字形噴泉 水池。
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征生命和死亡。 陵園分為兩個庭院:前院古樹參天,奇花異草,芳香撲鼻,開闊而幽雅;后面的庭院占地面積最大,由一個十字形的寬闊水道,交匯于方形的噴水池。
噴水池中一排排的噴嘴,噴出的水柱交叉錯落,如游龍 戲珠。后院的主體建筑,就是著名的泰姬的陵墓。
陵墓的基座為一座高7米、長寬各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陵墓邊長近60米,整個陵墓全用潔白的大理石筑成,頂端是巨大的圓球,四角矗立著高達40米的圓塔,莊嚴肅穆。象征智慧之門 的拱形大門上,刻著《古蘭經 》。
中央墓室放著泰姬和沙·賈汗的兩具石棺,寶石閃爍。 寢宮 居于陵墓正中,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傾的圓塔,以防止地震塔傾倒后壓壞陵體。
寢宮的上部為一高聳飽滿的穹頂,下部為八角形陵壁,上下總高74米,用黑色大理石鑲嵌的半部古蘭經的經文置于4扇拱門的門框上。寢宮內有一扇由中國巧匠雕刻得極為精美的門扉窗欞。
寢宮共分宮室5間,宮墻上有構思奇巧的用珠寶鑲成的繁花佳卉,使宮室更顯光彩照人。中央八角形大廳是陵墓的中心,在墻上鑲嵌著淺浮雕和精美的寶石。
中心線上安放著泰姬的墓碑,國王沙·賈汗的墓碑則位于其旁邊。 竣工后的泰姬陵全長583米,寬304米,四周是紅砂石墻緊緊包圍。
整座陵墓占地17萬平方米。陵寢居中,東西兩側各建有式樣相同的建筑:一是清真寺,一是答辯廳。
陵的四方各有一座高達40米的尖塔,內有50級階梯。此塔專供穆斯林教徒們每天拾級而上,登高朗誦《古蘭經》,以及祈禱朝拜之用。
泰姬陵最引人矚目的是用純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體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對稱,中央圓頂高六十二米,令人嘆為觀止。四周有四座高約四十一米的尖塔,塔與塔之間聳立了鑲滿三十五種不同類型的半寶石的墓碑。
陵園占地十七公頃,為一略呈長形的圈子,四周圍以紅沙石墻,進口大門也用紅巖砌建,大約兩層高,門頂的背面各有十一個典型的白色圓錐形小塔。大門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則擺放了他們的石棺,壯嚴肅穆。
花園中間是一個大理石水池,水池盡頭則是陵墓,內有兩座空的石棺,棺木一大一小,沙賈汗王及皇后葬于空棺處地下的土窖內。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圓柱形高塔一座,每座塔均向外傾斜12度。
墓室中央有一塊大理石的紀念碑,上面刻著幾行波斯文:“封號宮中翹楚泰姬瑪哈之墓”。站在陵墓旁邊回廊中央的石塊上,可以感受到強烈的回音,令人迷蒙不已。
后方草坪為當時宮殿的葡萄園 。主體建筑外觀以最高級純白大理石打造,內外鑲嵌美麗的寶石(水晶、翡翠、孔雀石),泰姬陵的前面是一條清澄水道,水道兩旁種植有果樹和柏樹,分別象征生命和死亡。
陵墓的每一面都有33米高的拱門,陵前水池中的倒影,看起來好像有兩座泰姬陵。這些鑲嵌的經文中,以“邀請心地純潔者,進入天堂的花園”這句最負盛名。
陵寢內還有一扇精美的門扉窗欞,傳說是出自中國明代工匠的雕刻。在中央的宮室里則設有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圍欄,里面放著的就是世界聞名的沙·賈漢和泰姬的兩座大理石棺槨,但這兩座石棺卻不是真的,因為真棺安放在地底下的另一間地下室內。
棺槨上以翡翠、瑪瑙、水晶、珊瑚 、孔雀石 等20種價。
4. 描寫龍柏優美句子
描寫龍柏的優美句子
1. 龍柏樹,常綠小喬木,高度最高可達12米。喜充足的陽光,適宜種植于排水良好的砂質土壤上。樹皮呈深灰色,樹干表面有縱裂紋。
2. 春夏之際,各種樹木忙著抽芽、舒展枝葉,一片蓬勃的樣子,龍柏樹保持著自己的綠色調,枝葉不蓬松,不張揚,不渲染。
3. 每當深秋,楊樹、柳樹的葉子都枯黃掉落了,只有龍柏樹的枝葉還是嫩綠的。冬天來了,凜冽的寒風夾著雪花降臨了人間,龍柏樹卻依然挺立著,不曾動搖,雪花之下依舊是綠的,但不在是嫩綠,而是如墨一般的深綠。
5. 描寫太平山的優美句子有哪些
1、鑲嵌在天邊的連綿起伏的太平山,在夕陽的照耀下反射出閃閃的金光,顯得分外壯麗,好像一幅美麗的圖畫。
2、太平山山勢雄峻、峰巒秀美、古藤纏繞、曲徑通幽,它的春夏秋冬都是那麼迷人,總是 讓我們流連忘返。
3、高高低低的太平山千姿百態,潔凈的冰面像龜背一樣裂成美麗的紋理,卻并不破裂,冰面像鏡面一樣光滑透明,可照人影。
4、從太平山放眼望去,只見遠方云霧縈繞,山巒疊翠,俯視山下,只見綠樹成片,綠草如茵,有少許鮮花裝點,是個安身修養的好地方。
5、太平山依偎著水,水映照著太平山,靜靜的和諧,淡淡的孤寂。閑散的心境一如人生,慢慢的把歲月懷念,靜靜如水,淡淡如山。
6、我回頭一看,發現遠處的太平山連綿不斷,白云繚繞,我象是站在半空中,麗水的高樓大 廈都盡收眼底,好一幅美麗的風景圖!
7、太平山遠山近嶺迷迷茫茫,舉目顧盼,千山萬壑之中像有無數只飛蛾翻飛抖動,天地頓時成了灰白色,山林的第一場雪悄無聲息地鋪天蓋地而來。
8、蜂巒起伏、蜿蜒連編的太平山,爭雄似地一座比一座高。
9、云綿綿,霧漫漫,太平山時隱時現,那一個個青黛色的山巒,像是千萬只青蛙,趕到這里集合。排列成銳意前進的嚴整陣容。
10、南面的太平山如一朵精巧的蓮花,幾座蒼翠欲滴的山巒蜿蜒回旋。
11、影影綽綽的太平山就像是一個睡意未消的仙女。披著蟬翼般的薄紗,脈脈含情,凝眸不語。
12、連綿起伏的太平山,朦朧欲睡,把自己光禿禿的、千溝萬壑的軀體,舒展在耀眼的陽光下。
13、太平山,隱隱約約,像云,又像海上的島嶼,仿佛為了召喚夜航的船只,不時地閃亮起一點兩點嫣紅的火光。
14、連綿起伏的太平山像一群頑童推推搡搡地向東面奔去。
15、遠望太平山,美麗多姿,那多年積雪高插云霄的群峰,像集體起舞時的維吾爾族少女的珠冠,銀光閃閃。
太平山指香港太平山,英語:Victoria Peak,一般指“太平山山頂”,因而被香港人簡稱為山頂。太平山原名“硬頭山”,古稱為香爐峰,海拔高度為554米,是香港島的最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