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能表達 不被愛人理解的詩句
1、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
出自唐代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意思是:昨天的風吹過沒有人理會,今晚清美的風彩就好像以往的那些年。
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出自《黍離》。
意思是: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
3、落花有意隨流水,流水無心戀落花。
出自宋·釋惟白《續傳燈錄·溫州龍翔竹庵士珪禪師》 。
意思是:落花有意隨流水,流動的水沒有眷戀花落。原為佛家禪林用語,用落花流水的比喻,淺顯地道出了心靈對事物感知的大道理,也道出了凡人看世界,只會用眼,不會用心的禪理。本意指凋落的花瓣隨著流水飄去,形容殘春的景象,現多比喻一方有意、一方無情。
4、欲將心事付瑤琴。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出自宋代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意思是: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知音稀少,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5、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出自《越人歌》。
意思是: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心中喜歡你啊你卻不知此事。
2. 形容不被人理解的詩句
1、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出自《漁父》。 意思是:天下都是渾濁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唯獨我清醒。
《漁父》是一篇可讀性很強的優美的散文。開頭寫屈原,結尾寫漁父,都著墨不多而十分傳神;中間采用對話體,多用比喻、反問,生動、形象而又富于哲理性。
2、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出自《黍離》。
意思是:能夠理解我的人,說我是心中憂愁。不能理解我的人,問我把什麼尋求。
透過詩文所提供的具象,讀者可以看到一個孤獨的思想者。 面對雖無靈性卻充滿生機的大自然,對自命不凡卻無法把握自己命運的人類的前途的無限憂思,這種憂思只有“知我者”才會理解,可這“知我者”是何等樣的人:“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3、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
出自元代高明的《琵琶記》。 意思是:我好心好意地對待你,你卻無動于衷,毫不領情。
自己的真心付出沒有得到應有的回報和尊重。 4、欲將心事付瑤琴。
知音少,弦斷有誰聽。 出自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
意思是:想把滿腹心事,付與瑤琴彈一曲。知音稀少,縱然弦彈斷,又有誰來聽? 5、山有木兮木有枝。
心悅君兮君不知。 出自《越人歌》。
意思是:山上有樹木啊樹木有丫枝,心中喜歡你啊你卻不知此事。 “山有木兮木有枝”是一個比興句,既以“山有木”、“木有枝”興起下面一句的“心悅君”、“君不知”,又以“枝”諧音比喻“知”。
在自然界,山上有樹樹上有枝,順理成章;但在人間社會,自己對別人的感情深淺歸根到底卻只有自己知道,許多時候你會覺得自己對別人的感情難以完全表達,因此越人唱出了這樣的歌詞。
3. 形容彼此不了解的詩句有沒有
1《詩經》之《王風 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原意為:了解我心情的人,認為我心中惆悵;不了解我心情的,還以為我呆在這兒有什麼要求呢!2,《論語 學而》:“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強調個人修養.3,屈原《離騷》:“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齊怒.”意即:楚王[你]不覺察我的本心啊,反而聽信讒言[火上加油]燃燒起怒火[一同發難] .強調楚王失察.(如果朋友之間相互調侃,一人正色道:“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反信讒而齊怒.”另一人以“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答之,可謂連璧.) 4,陳勝:“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粗俗直接.5,如果顯得孤高一些:“不知腐鼠成滋味,猜意鹓雛竟未休”(李商隱·《安定城樓》).或者:“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李白《南陵別兒童入京》).又似乎有些狂氣.6,誠如樓上所言,“我本將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溝渠”.其出處不詳,按出現的時間順序,應該是元代高明所著的《琵琶記》最早.網上有帖子說最早的出處是《封神演義》,但《封神演義》為明代天啟年間所作,而《琵琶記》卻是在元末,所以《琵琶記》最早,除非找到比《琵琶記》更早的.但是更早的至今只能找到半句,在唐代齊澣的詩中有“將心托明月,流影入君懷”的說法,這不能算.7,以上都是稍顯其志的,至如以隱喻來表達內心情感的,幾乎篇篇皆是.如果你考了第一名,別人妒嫉你,你可以微嘆一聲“高處不勝寒”;如果你是男生且失戀了,大叫一聲“天涯何處無芳草”,別人都能理解,如果是女生有人追求,可到處炫耀“氓之蚩蚩,抱布貿絲,非來貿絲,來即我謀”,至于愁緒,不但詩詞曲能拿來佐興,還有《秋色賦》、《秋聲賦》、《赤壁賦》拿來借鑒.古典詩詞幾乎都是具象的,心情有好多種,具體哪一種,要對應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