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詩要問詩句在詩中起什麼作用,怎麼答
如果是應付考試的話,看題型做.
理解類:
1、詩歌(或某詩句)主要用了什麼表現手法?
賦比興當然要首先考慮,其次是借代和雙關,然后是比喻、擬人、夸張等,逐個代入考慮.
2、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
這個是比較簡單的,一般抓住詩歌關鍵詞句就可以明白.如白居易的《賦得古原草送別》:
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
遠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孫去,萋萋滿別情.
看到“送”“滿別情”這些字眼,就知道表達的是“依依不舍的離別之情”了.
分析類:
1、詩歌中的“X”可以用“Y”代替嗎?為什麼?
果斷的不可以(要是可以換還能拿來考試嗎?),因為(接下來照抄)“X”一字比“Y”更加生動形象地表現出XX(某典型)的XX(詩歌中那個典型的內涵)、準確深刻地表達了作者XX樣的思想情感.
2、詩歌中“X”的作用是什麼?(樓主問的景色也屬于這里)
首先如果問的是整個景物描寫,就答:“X”的描寫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為下文的情感抒發作鋪墊/為整首詩歌定下了XX樣的基調.如果是事物,就答:“X”的描寫寓情于事/物,生動形象地表達了作者XX樣的思想情感.如果是一些字詞(詩眼之類的),就按上一題的樣子回答.如果問的是某種詩歌技法,就……這個我也沒辦法,把理解類第一題提到的表現手法的一般作用記住吧,譬如“賦”就開門見山、直抒胸臆,“比”就生動形象具體,“借代”就化繁為簡、生動形象等.
發散類的就不說了,都是問一些“這首詩歌給你怎樣的啟迪”“你聯想到什麼文章或者某某詩人的哪一首詩”之類的,你想到什麼就答什麼,剩下的看你人品了(多扶老奶奶過馬路吧).
2. 古詩詞在生活中的作用
1、閱讀古典詩詞,促進人們了解歷史文化。古詩詞,是古代歷史的一部分,學習古典詩詞,也是學習中國的歷史。對本國歷史的了解,會增強個人對國家和民族的認同感。同時,對祖先們所創造優秀文化的了解,能增強我們的自豪感。
優秀的歷史文化,對我們如何發展現有文化,具有啟示和借鑒意義。閱讀古典詩詞,增加人們對人類本身的了解,增加人生體驗,豐富人們的感覺細胞。饑者歌其食、勞者歌其事。詩歌,是人們心靈的歌聲。
2、通過古典詩歌,我們能夠了解先民的悲歡離合、愛恨情仇,能夠了解他們對待世事人生的態度。雖然古今有別,但人性相通。閱讀古人的時候,我們不但了解和認識了古人,也會了解和認識了自身,進而理解人、善待人。
3、閱讀古典詩詞,能夠培養人們的審美能力。中國古典詩歌是高度凝練的藝術,優秀的古典詩詞,在音韻格律、節奏曲調、思想內涵等方面,總有些出彩之處。古典詩歌之美,潛移默化地熏陶我們,美化我們的心靈,提升我們的氣質,“腹有詩書氣自華”!
擴展資料:
古詩詞怎樣發表流傳:
1、歌謠傳唱
《詩經》中的“十五《國風》”是十五個地方的土風歌謠?某先民有感而發,情不自禁地唱了起來,這就是“發表”一首詩。大家覺得表達了心中的情感,于是輾轉傳唱。周王朝派出的采詩官到民間搜集歌謠,就把這首歌輯錄了下來。
到秦代,正式成立“樂府”機構,漢承秦制,并把樂府配樂稱之為“歌詩”,因此流傳了下來。
2、卿士獻詩
士大夫對艱危時事極端憂慮,出于關心統治秩序的安定,于是寫成詩向最高統治者進獻,以引起注意,如《大雅》、《小雅》中的詩歌。當然也有人歌功頌德,統治者認為可以用來示后人,也就留了下來。
3、墻壁題詩
詩人興之所至,援筆疾書于墻壁,詩于是被廣為傳抄。如蘇軾的《題西林壁》、宋之問《題大庾嶺北驛》、駱賓王《在獄詠蟬》、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等。
4、寄贈即詩
親友將遠行,濤人設宴餞行,臨別贈詩寄情。如曹植《贈白馬王彪》、崔顥《贈王威古》、高適《別董大》、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陳子昂《薊丘覽古贈盧居士藏用》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古詩詞
3. 古詩的重要性 如何用簡單的話表達
簡單說:
古詩是中國古代詩歌的總稱。
古詩從詩經楚辭發展到唐宋時期,分化為兩大系列:近體詩和詞。它們合稱“詩詞”。
近體詩也叫格律詩,包括律詩和絕句。
詞,是用來唱的曲子詞,必須根據曲調的譜子填寫。不同的曲調的格式不同。曲調都有自己的名稱,如“念奴嬌”等。因為古代在演唱時,會將曲子的名字寫在“牌子”上,由聽眾點唱,所以稱作“曲牌”。曲牌用于填詞時,稱為“詞牌”。
詩和詞在外觀上最大的區別是:
近體詩的句子字數一樣多,句子是成雙成對的,每一對叫做一“聯”,每一聯都押韻。
詞的句子長短不一,押韻的地方不是統一的,須按照詞牌的規定。
4. 在古詩詞鑒賞中可以從哪些角度賞析句子的表達效果
1.表達方式。表達方式一般有記敘、議論、說明、描寫、抒情等五種,古詩鑒賞通常涉及較多的是抒情(直接抒情和間接抒情)、描寫(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等,此外還有記敘(多用于敘事詩)和議論(多用于點明詩歌主旨)。
2.修辭方法:主要有比喻、比擬、雙關、對偶、夸張、借代、設問、反問、頂針(多出現在曲或詞中)等,其特點和用法跟現代文學作品中的修辭大致相同。
3.其他常用表現手法:烘托(襯托)、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借古諷今、虛實相生、動靜結合、對比、反襯(以動襯靜、以樂景襯哀情或以哀景襯樂情)、白描(語言簡潔,不加渲染烘托)、用典(化用前人詩文句子,引用神話故事,化用歷史故事)等。
以上分類有的有交叉現象,如第一類中“直接抒情”是第三類中“直抒胸臆”的另一種說法;第三類中的“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借物抒情、借事抒情、寓理于景”則都屬于第一類的“間接抒情”。鑒賞時如果題目中沒有規定明確的鑒賞類型或角度,我們只需根據其中一種類型或站在其中的一個角度表述即可。
二、以課文為依托,引入“源頭活水”
古詩的數量可謂恒河沙數,我們不可能有很多時間來對其“大面積”鑒賞,因此,精心選擇重要而又有代表性的詩歌進行重點賞析,應是我們高三古詩鑒賞備考行之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在選擇此類詩歌的時候,不應忽視教材中那些經典性的課文詩歌,它們應該成為我們的首選對象。
其實,古詩中一些重要的表達技巧類型在教材中幾乎都能看到,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最為常見,其他類型也并不鮮見,如李清照《聲聲慢》中的“直抒胸臆”(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杜甫《登岳陽樓》中的“對比”(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王維《山居秋暝》中的“以動襯靜”(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姜夔《揚州慢》中的“比擬”(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李煜《虞美人》中的“比喻”(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的“烘托”(上片寫大江,寫江山如畫,寫豪杰,寫亂石穿空,旨在為下片寫周瑜功業),劉禹錫《石頭城》的“借古諷今”等,不一而足。鑒賞時我們可把它們作為“樣板”詩歌加以細心體會,精心揣摩。
5. 古詩文中,詩句的作用總結
詩歌鑒賞題的表述 靈活運用常見的古詩鑒賞術語,準確得體地表述自己“就詩論詩”的心得 “寫什麼”方面:寫景抒情;詠物言志(情);懷古詠史;即事感懷;邊塞征戰;山水田園;意象;意境;背景;主旨。
“怎樣寫”方面: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詩眼;借景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虛實相濟;繪形繪聲繪色;動靜結合;化靜為動;煉字;起承轉合;賦比興;夸飾;用典;含蓄;對仗;韻腳。 “為何寫”方面:抒發……的思想感情;反映……的社會現實;表現……的情趣;寄托……的情懷(如愛慕、愁緒、惆悵、苦悶等);表達……的追求;流露……的傾向;發出……的感慨;袒露……的心跡;造就……的情致。
6. 詞語在句子中的表達作用1我把藥抽進針管,用碘酒和酒精為病人的
先解釋詞語的意思.有修辭的先說是什麼修辭,再分析作用.\x0d比喻:可以使語言形象化,可以把人或事物描寫的夢為具體形象;可以把深奧的道理說得淺顯易懂;可以很好的揭示事物的本質;可以鮮明的表達作者的情感和立場.\x0d借代:利用客觀事物之間的種種關系巧妙的構成語言上的藝術,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人的聯想,增強語言上的藝術,使語言生動活潑,富于變化.\x0d比擬:色彩鮮明,描繪形象,表意豐富.\x0d夸張:可以抒發感情,揭示事物的特征和本質,還可以啟發讀者的想象力,增強語言的生動性.\x0d排比:內容集中,增強氣勢,節奏鮮明,利于抒情,條理清晰,說服力強.\x0d設問:提請注意,引人思考,有針對性和啟發性.\x0d反問:加強語氣,抒發強烈的感情,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和感染力.\x0d反復:在說理性文章中(包括議論文和說理性散文),起強調作用,在抒情寫景的文章中,其增強感染力的作用.\x0d反語:利用隱蔽的形式,含蓄曲折的表達激動的感情,特別適宜嘲弄和諷刺.\x0d對比:使事物的特征更加突出鮮明,起強調作用.\x0d\x0d在具體文章中還要進行具體的分析,要結合語境的文章的主題,有的作用不能全部都答上.\x0d\x0d老大,我可是一個字一個字的打上去的,這是什麼精神~。
7. 在古詩中使用疊詞有什麼作用效果
詩歌中疊詞的作用 李清照的《聲聲慢》的開頭連用了七組疊字,“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向來受到人們的賞識。
徐說:“首句連下十四個疊字,真似大珠小珠落玉盤也。”梁紹王稱之“出奇制勝,真匪夷所思矣”。
這七組疊詞妙在何處呢?首先,在內容上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詞人自己遭受不幸后的精神狀態。“尋尋覓覓”,側重寫動作,心神不定,悵然若失;“冷冷清清”,側重寫感受,孤單寂寞,形影相吊;“凄凄慘慘戚戚”側重寫心境,悲慘凄涼,終日愁苦。
三者用“情”貫穿一起。其次在聲律上急促跳動,鏗鏘有韻,有節奏感。
此外,在結構上為整首詞定下基調,創造出悲傷的氛圍,使讀者屏息凝神,受其感染。 由此可見,疊字在詩詞創作中獨具魅力,其特殊功能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
一是形象性。詩中疊字運用得恰到好處,可使所描繪的自然景色或人物特征更加形象。
《古詩十九首》中《青青河畔草》開頭六句連用了六組疊詞:“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盈盈樓上女,皎皎當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前兩句寫景,用“青青”、“郁郁”描繪出春天草木濃密的生機;后四句寫人,四組疊字將思婦的體態、儀容、裝扮等寫得十分逼真,簡直呼之欲出。
《古詩十九首》在疊字運用上堪稱典范。再如《迢迢牽牛星》,全詩僅十句,用了六組疊詞:“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形象地表達了牛郎織女纏綿的感情。 有些詩句由于疊字用得精妙,使其更富于藝術魅力,贏得人們的交口稱贊,遂成千古名句。
如杜甫的“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之長),用“紛紛”、“細細”,抒發自己惜花、愛花的心情,造語似癡,但情真意切。再如韋應物的“漠漠帆來重,冥冥鳥去遲”(《賦得暮雨送李胄》),二組疊字使詩的意境更為深邃。
《后湖集》說,每讀此句“未嘗不茫然而思,喟然而嘆”,希望“圖蘇州”(韋應物)之句于壁,使余隱幾靜對,神游八極之表。 二是確切性。
疊字既可以摹聲,又可以摹色,達到摹狀的修辭效果,使表達的意象更加確切。如《古詩為焦仲卿妻作》中“府吏馬在前,新婦車在后,隱隱何甸甸,俱會大道口”,用“隱隱”、“甸甸”摹擬車馬聲,非常確切,渲染了蘭芝被遣歸家時的悲涼氣氛,給人一種沉重的感覺。
疊字還可以摹擬各種聲音;杜甫《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用“蕭蕭”摹擬落葉聲;黃巢的《題菊花》中“颯颯秋風滿院栽”,用“颯颯”摹擬風聲風聲;岳飛《滿江紅》中“憑欄處,瀟瀟雨歇”,用“瀟瀟”摹擬雨聲……疊字撮合婚姻時寫道:“媒人下床去,諾諾復爾爾。”這里“諾諾”、“爾爾”是答應聲,相當于現代漢語中“好,好”、“就這樣”之類的詞,兩組疊詞把說嘴媒婆的油滑、奉承的性格寫得活靈活現。
再如《木蘭辭》用“唧唧復唧唧”的疊詞,寫木蘭的嘆息聲,也十分精當。 用疊詞摹色的例子也不少。
如白居易的“一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暮江吟》),用“瑟瑟”形容江水的顏色好像碧玉一般。 三是音樂性。
疊字可使詩的音律和諧,讀起來,瑯瑯上口;聽起來,聲聲悅耳。如李白的《秋浦歌十七首之十》:“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詩的前四句分別用疊字領起,節奏明快,富于音樂美。 還有用疊字來描繪音樂的。
如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五弦彈》中的“第一第二弦索索,秋風拂松疏韻落。第三第四弦泠泠,夜鶴憶子籠中鳴”等等,這些疊字將樂聲的強弱、快慢、輕重表達得十分具體、可感。
古典詩詞中疊字使用頻率很高。有人作過統計,《詩經》三百零五篇中使用疊字有二百篇,正如劉勰所說:“‘灼灼’狀桃花之鮮,‘依依’盡楊柳之貌,‘杲杲’為日出之容,‘漉漉’擬雨雪之狀,‘喈喈’逐黃鳥之聲,‘喓喓’學草蟲之韻。”
這些疊字在詩中有三百五十多句,運用疊字達二十六處之多,構成了這首敘事詩的一大藝術特色。因此,在鑒賞古典詩詞時,對疊字的特殊功能不容忽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