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陽樓記中表達作者樂觀的句子

解夢佬 0

1. 范仲淹《岳陽樓記》中表現作者曠達胸襟的句子是“一,一”

是這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這篇文章敘述了事情的本末源起,通過描繪岳陽樓的景色及遷客騷人登樓覽景后產生的不同感情,表達了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曠達胸襟與“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岳陽樓記 宋代:范仲淹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

屬予作文以記之。(具 通:俱)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

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隱耀 一作:隱曜;淫雨 通:霪雨)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

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降職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

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當代人的詩賦刻在它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情。

我觀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它連接著遠處的山,吞吐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無邊無際,一天里陰晴多變,氣象千變萬化。

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已經)很詳盡了。

雖然如此,那麼向北面通到巫峽,向南面直到瀟水和湘水,降職的官吏和來往的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他們)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所不同吧?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寒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隱藏起光輝,山岳隱沒了形體。商人和旅客(一譯:行商和客商)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槳折斷;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長嘯,猿在悲啼,(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有一種離開國都、懷念家鄉,擔心人家說壞話、懼怕人家批評指責,滿眼都是蕭條的景象,感慨到了極點而悲傷的心情。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游來游去,岸上的香草和小洲上的蘭花,草木茂盛,青翠欲滴。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著金色,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地響起來,這種樂趣(真是)無窮無盡啊!(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光榮和屈辱一并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真是快樂高興極了。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 ,或許不同于(以上)兩種人的心情,這是為什麼呢?(是由于)不因外物好壞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上做官時,就為百姓擔憂;在江湖上不做官時,就為國君擔憂。

這樣來說在朝廷做官也擔憂,在僻遠的江湖也擔憂。既然這樣,那麼他們什麼時候才會感到快樂呢?他們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后才樂”。

唉!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于慶歷六年九月十五日。注釋 記:一種文體。

可以寫景、敘事,多為議論。但目的是為了抒發作者的情懷和抱負(闡述作者的某些觀念)。

慶歷四年:公元1044年。慶歷,宋仁宗趙禎的年號。

滕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jùn):滕子京降職任岳州太守。滕子京,名宗諒,子京是他的字,范仲淹的朋友。

古時朋友間多以字相稱。謫戍:把被革職的官吏或犯了罪的人充發到邊遠的地方。

在這里作為被貶官,降職解釋。守:指做州郡的長官 越明年:到了第二年,就是慶歷五年(1045)。

越,到了,及。政通人和:政事順利,百姓和樂。

政,政事;通,通順;和,和樂。這是贊美滕子京的話。

百廢具興:各種荒廢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百,不是確指,形容其多。

廢,這里指荒廢的事業。具,通“俱”,全,皆。

興,復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乃,于是;增,擴大。

制:規模。唐賢今人:唐代和宋代的名人。

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屬,通“囑”,囑托、囑咐。予,我。

作文,寫文章。以,用來,連詞。

記,記述。予觀夫巴陵勝狀:夫,指示代詞,相當于“那”。

勝狀,勝景,好景色。銜(xián)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銜,銜接。

吞,吞沒。浩浩湯湯(shāng):水波浩蕩的樣子。

橫無際涯:寬闊無邊。橫:廣遠。

際涯:邊。(際、涯的區別:際專指陸地邊界,涯專指水的邊界)。

朝暉夕陰:或早或晚(一天里)陰晴多變化。朝,在早晨,名詞做狀語。

暉:日光。氣象,景象。

萬千,千變萬。

2. 登岳陽樓中表達范仲淹樂觀的句子是什麼

答案: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 岳陽樓記 范仲淹(宋) 慶歷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于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

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于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霪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耀,山岳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

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沈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矣!”噫!微斯人,吾誰與歸!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蘇州吳縣(現在蘇州吳中區)人,北宋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死后謚“文正”,世稱“范文正公”。

兩歲喪父,和母親隨繼父(為小官吏)四處遷徙。26歲登進士第,因敢于直言強諫,屢遭貶斥,久不被重用。

慶歷元年(1041),任陜西經略安撫副使,采取屯田固守策略,鞏固邊防,使西夏不敢進犯,當時邊塞流行著“軍中有一范,西賊聞之驚破膽”的話。慶歷三年(1043),任參知政事,提出十項政治改革方案,為守舊派所不容,遂外放任州、鄧州、杭州、青州等地知州。

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后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

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范仲淹逸事(王耀輝) 范仲淹在進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前,其少年時代和青年時代大體是在攻苦食淡的艱難生活中度過的。

景德初,仲淹隨繼父至淄州(今山東淄博),就讀于長白山澧泉寺,每日里只以粟米熬粥,待冷凝之后分為四塊,早晚各吃兩塊,至于佐食的菜肴,就更談不到了,常常只能“斷數莖,入少鹽以啖之”。二十三歲時得知身世,感泣辭母,只身赴南都應天府(今南京)書院,其后直到進士及第,更是過了五年的“人不能堪”的苦讀生活。

據仲淹《年譜》,仲淹在應天府書院“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枕,夜或昏怠,以水沃面。往往粥不充,日昃始食”。

《宋史》列傳第七十三記仲淹這一段時間的生活,與《年譜》所記也大體一致。其實,即使進士及第步入仕途之后,相當一段時間,他的生活狀況也并沒有太大的改變。

晚年在《告子弟書》中仲淹回憶這一時期的生活時就談道:“吾貧時與汝母養吾親,汝母躬執,而吾親甘旨未嘗充也。”這應該是確實的。

天禧元年徙集慶軍節度推官離開廣德時,仲淹無一點積蓄,只得賣掉唯一的一匹馬以充行資。 參考譯文 慶歷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貶為巴陵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安居樂業,各種荒廢了的事業都興辦起來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增它舊有的規模,把唐代名家和今人的詩賦刻在上面,囑托我寫一篇文章來記述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一湖。它連接著遠方的山脈,吞吐著長江的水流,浩浩蕩蕩,寬廣無邊;早晴晚陰,氣象萬千。

這是岳陽樓盛大壯觀的景象,前人的描述(已經)很詳盡了。然而北面通向巫峽,南面直到瀟湘,被貶的政客和詩人,大多在這里聚會,看了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大概會有不同吧? 像那陰雨連綿,接連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辰都隱藏起了光輝,山岳也潛伏起形體;商人旅客不能前行,桅桿倒下,船槳斷折;傍晚的天色暗下來了,虎在咆哮猿在悲啼。

(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產生被貶離京、懷念家鄉、擔心誹謗、害怕譏諷的情懷,(會覺得)滿眼蕭條景象,感慨到極點而悲傷了啊。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連,萬里碧綠;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五彩的魚兒(在水中)暢游;岸上的芷草和洲上的蘭花,茂盛并且青綠。

偶爾或許大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照在湖面上閃著金色,月影映入水底,像沉潛的玉璧,漁夫的歌聲在你唱我和,這樣的樂趣(真是)無窮無盡!(這時)登上這座樓啊,就會感到胸懷開闊,精神爽快,光榮和屈辱都被遺忘了,端著酒杯,吹著微風,那是喜洋洋的歡樂啊。 唉!我曾經探求過古代品德高尚的人們的心思,或許不同于(以上)這兩種表現的,為什麼呢?(是由于)不因為外界環境的好壞或喜或憂,也不因為自己心情的好壞或樂或悲。

處在高高的廟堂上(在朝),則為平民百姓憂慮;處在荒遠的江湖中(在野),則替君主擔憂。這樣(他們)進朝為官也憂慮,退居江湖為民也憂慮。

那麼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一定會說“比天下人憂慮。

3. 《岳陽樓記》中 1.表達作者豁達胸襟的句子是

《岳陽樓記》中 1、表達作者豁達胸襟的句子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悲的是: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 3、表現遷客騷人因物而喜的是: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奚改矣。

4、文中動靜結合描寫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壁。5、敘述滕子京政績的句子是:政通人和,百廢具興。

擴展資料: 文章開頭即切入正題,敘述事情的本末緣起。以“慶歷四年春”點明時間起筆,格調莊重雅正;說滕子京為“謫守”,已暗喻對仕途沉浮的悲慨,為后文抒情設伏。

下面僅用“政通人和,百廢具興”八個字,寫出滕子京的政績,引出重修岳陽樓和作記一事,為全篇文字的導引。 第二段,格調振起,情辭激昂。

先總說“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設定下文寫景范圍。以下“銜遠山,吞長江”寥寥數語,寫盡洞庭湖之大觀勝概。

一“銜”一“吞”,有氣勢。“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極言水波壯闊;“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概說陰晴變化,簡練而又生動。

前四句從空間角度,后兩句從時間角度,寫盡了洞庭湖的壯觀景象。“前人之述備矣”一句承前啟后,并回應前文“唐賢今人詩賦”一語。

這句話既是謙虛,也暗含轉機,經“然則”一轉,引出新的意境,由單純寫景,到以情景交融的筆法來寫“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從而構出全文的主體。 三、四兩段是兩個排比段,并行而下,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兩股不同的情感之流,傳達出景與情互相感應的兩種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

第三段寫覽物而悲者。以“若夫”起筆,意味深長。

這是一個引發議論的詞,又表明了虛擬的情調,而這種虛擬又是對無數實境的濃縮、提煉和升華,頗有典型意義。“若夫”以下描寫了一種悲涼的情境,由天氣的惡劣寫到人心的凄楚。

這里用四字短句,層層渲染,漸次鋪敘。 淫雨、陰風、濁浪構成了主景,不但使日星無光,山岳藏形,也使商旅不前;或又值暮色沉沉、“虎嘯猿啼”之際,令過往的“遷客騷人”有“去國懷鄉”之慨、“憂讒畏譏”之懼、“感極而悲”之情。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岳陽樓記。

4. 岳陽樓記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憂樂觀

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現代社會競爭激烈,成敗得失是人生常事,需要我們擺正心態,豁達面對,練就一顆真誠的心,才能立于競爭前列雖然我們身處和平發展年代,但還會面臨許多困難,需要我們以天下為己任,吃苦在前,享樂在后,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們的民族立于國際強林之中!《岳陽樓記》是北宋文學家范仲淹應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請,于北宋慶歷六年(1046年)九月十五日為重修岳陽樓寫的。

其中的詩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較為出名和引用較多的句子。文章通過對洞庭湖的側面描寫襯托岳陽樓。

滕子京是被誣陷擅自動用官錢而被貶的,范仲淹正是借作記之機,含蓄規勸他要“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試圖以自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濟世情懷和樂觀精神感染老友。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也決定了文章敘議結合的風格。

《岳陽樓記》超越了單純寫山水樓觀的狹境,將自然界的晦明變化、風雨陰晴和“遷客騷人”的“覽物之情”結合起來寫,從而將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縱議政治理想方面,擴大了文章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