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琵琶行杜鵑詩句
暫列這些,隨后再補充更多:
有關杜鵑詩句
名句:
宋陳允平《望江南》:“鸚鵡州邊鸚鵡恨,【杜鵑】枝上杜鵑啼.
1、唐王維《送梓州李使君》: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山中一夜雨,樹杪百重泉.
漢女輸橦布,巴人訟芋田.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賢.
2、唐李白《宣城見杜鵑花》:
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又見杜鵑花.一叫一回腸一斷,三春三月憶三巴.
3、唐李白《蜀道難》:
青泥何盤盤,百步九折縈巖巒.捫參歷井仰脅息,以手撫膺坐長嘆.問君西游何時還?
畏途巉巖不可攀.但見悲鳥號古木,雄飛雌從繞林間.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
4、唐白居易《琵琶行》:
我從去年辭帝京,謫居臥病潯陽城.潯陽地僻無音樂,終歲不聞絲竹聲.住近湓江地低濕, 黃蘆苦竹繞宅生.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還獨傾.
5、唐李賀《老夫采玉歌》:
采玉采玉須水碧,琢作步搖徒好色.老夫饑寒龍為愁,藍溪水氣無清白.
夜雨岡頭食蓁子,【杜鵑】口血老夫淚.藍溪之水厭生人,身死千年恨溪水.
斜山柏風雨如嘯,泉腳掛繩青裊裊.村寒白屋念嬌嬰,古臺石磴懸腸草.
6、唐李商隱《錦瑟》: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7、唐沈佺期《夜宿七盤嶺》:
獨游千里外,高臥七盤西.山月臨窗近,天河入戶低.
芳春平仲綠,清夜【子規】啼.浮客空留聽,褒城聞曙雞.
8、唐溫庭筠《碧磵驛曉思》:
香燈伴殘夢,楚國在天涯.月落【子規】歇,滿庭山杏花.
9、唐崔涂《春夕》:
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子規】枝上月三更.
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唯滿鏡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
10、唐柳中庸《聽箏》:
抽弦促柱聽秦箏,無限秦人悲怨聲.似逐春風知柳態,如隨【啼鳥】識花情.
誰家獨夜愁燈影?何處空樓思月明?更入幾重離別恨,江南歧路洛陽城.
11、唐李群玉《黃陵廟》:
小姑洲北浦云邊,二女啼妝自儼然.野廟向江春寂寂,古碑無字草芊芊.
風回日暮吹芳芷,月落山深哭【杜鵑】.猶似含顰望巡狩,九疑如黛隔湘川.
12、唐無名氏《雜詩》: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13、宋文天祥《酹江月》:
乾坤能大,算蛟龍元不是池中物.風雨牢愁無著處,那更寒蟲四壁.橫槊題詩,登樓作賦,萬事空中雪.江流如此,方來還有英杰.堪笑一葉漂零,重來淮水,正涼風新發.鏡里朱顏都變盡,只有丹心難滅.去去龍沙,江山回首,一線青如發.故人應念,【杜鵑】枝上殘月.
14、宋文天祥《金陵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2. 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有句“其間旦暮聞何物,杜鵑啼血猿哀鳴
在必修○3第二單元的詩歌學習中,就多次出現典型意象的分析,像《錦瑟》中的四個典故就是運用的多層意象的疊加來描繪了一個迷惘、失意又惆悵的意境,《登高》中也有“風急天高猿嘯哀”,《琵琶行》中“杜鵑啼血猿哀鳴”,《蜀道難》中的“又聞子規啼夜月,愁空山”,這一系列的意象的營造,卻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表達詩人悲傷的情懷。這四句詩中有關杜鵑意象的運用就有三處,猿的兩處,可見頻率之高。像這樣的意象尤其是“杜鵑”的意象不僅是唐人喜歡用,又如李白《宣城見杜鵑花》:“蜀國曾聞子規鳥,宣城還見杜鵑花。” 秦少游《踏莎行》:“可堪孤館閉春寒,杜鵑聲里斜陽暮。”在曹雪芹的詩文里我們依然可以聽到“杜鵑”的啼血悲鳴聲:“杜鵑無語正黃昏”(《葬花詞》)、“一聲杜宇春歸盡”(《桃花行》)。
杜鵑究竟蘊涵了怎樣的意義呢?杜鵑鳥,俗稱布谷,又名子規、杜宇、子鵑。春夏季節,杜鵑徹夜不停啼鳴,啼聲清脆而短促,喚起人們多種情思。如果仔細端詳,杜鵑口腔上皮和舌部都為紅色,古人誤以為它啼得滿嘴流血,湊巧杜鵑高歌之時,正是杜鵑花盛開之際,人們見杜鵑花那樣鮮紅,便把這種顏色說成是杜鵑啼的血。正像唐代詩人成彥雄寫的“杜鵑花與鳥,怨艷兩何賒,疑是口中血,滴成枝上花。”中國古代有“望帝啼鵑”的神話傳說。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肺腑,名為杜鵑。杜鵑在中國古典詩詞中常與悲苦之事聯系在一起。李白詩云:“楊花飄落子規啼,聞道龍標過五溪。”文天祥《金陵驛二首》:“從今別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杜鵑的啼叫又好像是說“不如歸去,不如歸去”,它的啼叫容易觸動人們的鄉愁鄉思,宋代范仲淹詩云:“夜入翠煙啼,晝尋芳樹飛,春山無限好,猶道不如歸。”由此可見,杜鵑鳥或花都帶上神話色彩,寄托了詩人傷感和無盡的哀怨,中國幾千年一代代文人墨客,已經把杜鵑當作一種悲鳥,當作悲愁的象征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