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語和漢語在句子結構上有哪些差異
差異:1,句子長度: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由于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
2,句式差異: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復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接,整個句子盡管表面上看錯綜復雜卻是一個整體。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松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3,成分差異: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 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系代詞在長而復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復,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
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于結構相對松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4,句子形式差異:英語多變化,漢語多重復,英語表達相同的意思時往往變換表達方式。
漢語對變換表達方式相對簡單很多,很多英語中的變化表達可以譯成重復表達。5,句子成分差異: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
漢語雖然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擴展資料:英語時態:共分為是16種。
在語法里,時或時態表示行為發生的時間和說話時的關系。一般分為過去式、現在式、將來式,通常也有與表示動作進行或終止的進行式和完成式等體貌一起相連用的情況。
時態連同語氣、語態、體貌和人稱為動詞形式至少可能能夠表現出的5種語法特性。有些語言,沒有時態的使用,如分析語的中文,但必要時,仍有時間副詞的輔助。
也有些語言,如日文,形容詞的詞形變化能表達出時間上的資訊,有著類似動詞的時態性質。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英語。
2. 英語、漢語句子結構的特點有哪些不同
感謝您關注常青藤申請工作室(SmartIVY) 英語屬印歐語系,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5333636漢語屬漢藏語系,兩種語言相距甚遠,英語結構緊湊,漢語結構松散。
語言學家以“竹節句法”來比喻英語句子,即英語句子是由斷不可缺的各種連接詞銜接而成,宛如節節相連的竹子;而漢語句子則被比喻為“流水句法”,所謂的流水指少用乃至不用連接詞仍行文流暢。所以說,英語重形和,漢語重意和。
英語句子中如果少了連接詞如or,but,if,so,because,when, although , in order that,so that,所要表達的意思就支離破碎了,而漢語如沒連接詞,只從句子本身的意思就可以把概念或關系表達清楚。如: Conquer the desires,or they will conqueryou.你如不能戰勝欲念,欲念將要戰勝你。
An English man who could not speak Chinese was once traveling in China.一個英國人,不會說中國話,有一次在中國旅行。 詳情可咨詢SmartIVY官方網站: 或添加微信 “IVYDIY”,我們的專家老師會解答您的疑惑。
微博:@常青藤申請。
3. 英語、漢語句子結構的特點有哪些不同
一、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 我國著名語言家王力先生曾經說過:“就句子的結構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
(《中國語法理論》,《王力文集》第一卷,第35頁,山東教育出版社,1984年) 我們看一看下面的例子: Children will play with dolls equipped with personality chips, computers with inbuilt (成為固定裝置的,嵌入墻內的;內在的,固有的)personalities will be regarded as workmates rather than tools, relaxation will be in front of smell television, and digital age will have arrived。 譯文:兒童將與裝有個性芯片的玩具娃娃玩耍,具有個性內置的計算機將被視為工作伙伴而不是工具,人們將在氣味電視前休閑,到這時數字時代就來到了。
這句英語是由四個獨立句構成的并列句,前三個句子都用簡單將來時,最后一個句子用的是將來完成時,句子之間的關系通過時態、逗號和并列連詞and表示得一清二楚。而漢語譯文明顯就是簡單的敘述,至于句子之間的關系完全通過句子的語義表現出來:前三個句子可以看成是并列關系,最后一個句子則表示結果。
二、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 由于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考研英譯漢試題幾乎百分之百都是長而復雜的句子,而翻譯成中文經常就成了許多短小的句子。
例如:Interest in historical methods had arisen less through external challenge to the validity of history as an intellectual discipline (身心的鍛煉,訓練;紀律,風紀,命令服從;懲戒,懲罰;學科,科目)and more from internal quarrels among historians themselves. 譯文:人們對歷史研究方法產生了興趣,這與其說是因為外部對歷史作為一門知識學科的有效性提出了挑戰,還不如說是因為歷史學家內部發生了爭吵。 英文原句是個典型的長句,由27個詞組成,中間沒有使用任何標點符號,完全靠語法結構使整個句子的意思化零為整:less through。
and more from構成一個復雜的狀語修飾動詞arisen。在中文翻譯中,"產生興趣"這一重要內容通過一個獨立的句子表達,兩個不同的原因則分別由不同的句子表達,整個句子被化整為零。
三、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 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復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接,整個句子盡管表面上看錯綜復雜卻是一個整體。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松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
例如:On the whole such a conclusion can be drawn with a certain degree of confidence but only if the child can be assumed to have had the same attitude towards the test as the other with whom he is compared, and only if he was not punished by lack of relevant information which they possessed. 譯文:總的來說,得出這樣一個結論是有一定程度把握的,但是必須具備兩個條件:能夠假定這個孩子對測試的態度和與他相比的另一個孩子的態度相同;他也沒有因缺乏別的孩子已掌握的有關知識而被扣分。 原文中兩個only if引導的從句顯然使整個句子變得很復雜,可是由于有并列連詞but和and,整句話的邏輯關系十分清楚:…能夠得出結論…但是只要…而且只要…。
從上面的譯文我們可以看出,為了使中文表達更加清楚,but only if。and only if。
首先提綱挈領:但是必須具備兩個條件……,這種做法給我們的感覺是譯文中沒有從句,有的只是一些不同的分句。 四、主語,賓語等名詞成分“英語多代詞,漢語多名詞” 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
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系代詞,在長而復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復,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于結構相對松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
請看下面的例句: There will be television chat shows hosted by robots, and cars with pollution monitors that will disable them when they offend. 譯文:屆時,將出現由機器人主持的電視訪談節目及裝有污染監測器的汽車,一旦這些汽車污染超標(或違規),監測器就會使其停駛。 五、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 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
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下面我們先看一組常用被動句型的漢譯: It must be pointed out that。
必須指出…… It must be admitted that。必須承認…… It is imagined that。
人們認為…… It can not be denied that。不可否認…… It will be seen from this that。
由此可知…… It should be realized that。必須認識到…… It is (always) stressed that。
人們(總是)強調…… It may be 。
4. 英語句子和漢語句子區別
英語重結構,漢語重語義,這是漢英語言最顯著的差異。 我國著名語言學家王力先生曾經說過:“就句子的結構而論,西洋語言是法治的,中國語言是人治的。”英語多長句,漢語多短句,由于英語是"法治"的語言,只要結構上沒有出現錯誤,許多意思往往可以放在一個長句中表達;漢語則正好相反,由于是"人治",語義通過字詞直接表達,不同的意思往往通過不同的短句表達出來。正是由于這個原因,英譯漢試題幾乎百分之百都是長而復雜的句子,而翻譯成中文經常就成了許多短小的句子。英語多從句,漢語多分句,英語句子不僅可以在簡單句中使用很長的修飾語使句子變長,同時也可以用從句使句子變復雜,而這些從句往往通過從句引導詞與主句或其它從句連接,整個句子盡管表面上看錯綜復雜卻是一個整體。漢語本來就喜歡用短句,加上表達結構相對松散,英語句子中的從句翻成漢語時往往成了一些分句。在句子中,英語多用名詞和介詞,漢語多用動詞。英語不僅有we、you、he、they等人稱代詞,而且還有that、which之類的關系代詞,在長而復雜的句子,為了使句子結構正確、語義清楚,同時避免表達上的重復,英語往往使用很多代詞。漢語雖然也有代詞,但由于結構相對松散、句子相對較短,漢語里不能使用太多的代詞,使用名詞往往使語義更加清楚。英語多被動,漢語多主動。英語比較喜歡用被動語態,科技英語尤其如此。漢語雖然也有"被"、"由"之類的詞表示動作是被動的,但這種表達遠沒有英語的被動語態那麼常見,因此,英語中的被動在漢譯中往往成了主動。
5. 英語句子成分與漢語句子成分有什麼不同
英語屬于印2113歐語,有豐富的形態變化.在英語中,詞類和句子成分是一一對應的.這就是說英語5261中,名詞就做主語賓語,動詞就做謂語,形容詞就做表語定語.如果動詞想作主語,那必須變換形式.變成動名詞或者todo結構.這是英語.而漢語由于缺乏嚴格意義上的4102形態變化,所以我們的詞類和句子成分之間不是一一對應的關系.在漢語中,名詞可以做主語賓語,也可以做謂語1653,時間名詞和方位名詞還可充當狀語.比如“今天星期三”.就是名詞作謂語.我們的動詞也可以作內主語,比如“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成長”就是動詞作主語.這就是區別.希望我說的您可容以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