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經里的優美句子有

解夢佬 0

1. 三字經有哪些句子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茍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

竇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揚。

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

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為人子,方少時。親師友,習禮儀。

香九齡,能溫席。孝于親,所當執。

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

首孝悌,次見聞。知某數,識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萬。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綱者,君臣義。父子親,夫婦順。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時,運不窮。

曰南北,曰西東。此四方,應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數。

曰仁義,禮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麥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

曰喜怒,曰哀懼。愛惡欲,七情具。

青赤黃,及黑白。此五色,目所識。

酸苦甘,及辛咸。此五味,口所含。

膻焦香,及腥朽。此五臭,鼻所嗅。

匏土革,木石金。絲與竹,乃八音。

曰平上,曰去入。此四聲,宜調協。

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孫。

自子孫,至玄曾。乃九族,人之倫。

父子恩,夫婦從。兄則友,弟則恭。

長幼序,友與朋。君則敬,臣則忠。

此十義,人所同。當師敘,勿違背。

斬齊衰,大小功。至緦麻,五服終。

禮樂射,御書數。古六藝,今不具。

惟書學,人共遵。既識字,講說文。

有古文,大小篆。隸草繼,不可亂。

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凡訓蒙,須講究。詳訓詁,明句讀。

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論語者,二十篇。群弟子,記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講道德,說仁義。

作中庸,子思筆。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學,乃曾子。自修齊,至平治。

孝經通,四書熟。如六經,始可讀。

詩書易,禮春秋。號六經,當講求。

有連山,有歸藏。有周易,三易詳。

有典謨,有訓誥。有誓命,書之奧。

我周公,作周禮。著六官,存治體。

大小戴,注禮記。述圣言,禮樂備。

曰國風,曰雅頌。號四詩,當諷詠。

詩既亡,春秋作。寓褒貶,別善惡。

三傳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經既明,方讀子。撮其要,記其事。

五子者,有荀揚。文中子,及老莊。

經子通,讀諸史。考世系,知始終。

自羲農,至黃帝。號三皇,居上世。

唐有虞,號二帝。相揖遜,稱盛世。

夏有禹,商有湯。周武王,稱三王。

夏傳子,家天下。四百載,遷夏社。

湯伐夏,國號商。六百載,至紂亡。

周武王,始誅紂。八百載,最長久。

周轍東,王綱墜。逞干戈,尚游說。

始春秋,終戰國。五霸強,七雄出。

嬴秦氏,始兼并。傳二世,楚漢爭。

高祖興,漢業建。至孝平,王莽篡。

2. 三字經的句子有什麼

《三字經》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習相遠 茍不教 性乃遷教之道 貴以專 昔孟母 擇鄰處 子不學 斷機杼竇燕山 有義方 教五子 名俱揚 養不教 父之過教不嚴 師之惰 子不學 非所宜 幼不學 老何為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學 不知義 為人子 方少時親師友 習禮儀 香九齡 能溫席 孝于親 所當執融四歲 能讓梨 弟于長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見聞知某數 識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萬三才者 天地人 三光者 日月星 三綱者 君臣義父子親 夫婦順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時 運不窮曰南北 曰西東 此四方 應乎中 曰水火 木金土此五行 本乎數 曰仁義 禮智信 此五常 不容紊稻粱菽 麥黍稷 此六谷 人所食 馬牛羊 雞犬豕此六畜 人所飼 曰喜怒 曰哀懼 愛惡欲 七情具匏土革 木石金 絲與竹 乃八音 高曾祖 父而身身而子 子而孫 自子孫 至玄曾 乃九族 人之倫父子恩 夫婦從 兄則友 弟則恭 長幼序 友與朋君則敬 臣則忠 此十義 人所同 凡訓蒙 須講究詳訓詁 名句讀 為學者 必有初 小學終 至四書論語者 二十篇 群弟子 記善言 孟子者 七篇止講道德 說仁義 作中庸 乃孔伋 中不偏 庸不易作大學 乃曾子 自修齊 至平治 孝經通 四書熟如六經 始可讀 詩書易 禮春秋 號六經 當講求有連山 有歸藏 有周易 三易詳 有典謨 有訓誥有誓命 書之奧 我周公 作周禮 著六官 存治體大小戴 注禮記 述圣言 禮樂備 曰國風 曰雅頌號四詩 當諷詠 詩既亡 春秋作 寓褒貶 別善惡三傳者 有公羊 有左氏 有谷梁 經既明 方讀子撮其要 記其事 五子者 有荀楊 文中子 及老莊經子通 讀諸史 考世系 知終始 自羲農 至黃帝號三皇 居上世 唐有虞 號二帝 相揖遜 稱盛世夏有禹 商有湯 周文武 稱三王 夏傳子 家天下四百載 遷夏社 湯伐夏 國號商 六百載 至紂亡周武王 始誅紂 八百載 最長久 周轍東 王綱墮逞干戈 尚游說 始春秋 終戰國 五霸強 七雄出嬴秦氏 始兼并 傳二世 楚漢爭 高祖興 漢業建至孝平 王莽篡 光武興 為東漢 四百年 終于獻魏蜀吳 爭漢鼎 號三國 迄兩晉 宋齊繼 梁陳承為南朝 都金陵 北元魏 分東西 宇文周 與高齊迨至隋 一土宇 不再傳 失統緒 唐高祖 起義師除隋亂 創國基 二十傳 三百載 梁滅之 國乃改梁唐晉 及漢周 稱五代 皆有由 炎宋興 受周禪十八傳 南北混 遼與金 皆稱帝 元滅金 絕宋世輿圖廣 超前代 九十年 國祚廢 太祖興 國大明號洪武 都金陵 迨成祖 遷燕京 十六世 至崇禎權閹肆 寇如林 李闖出 神器焚 清世祖 應景命靖四方 克大定 古今史 全在茲 載治亂 知興衰讀史書 考實錄 通古今 若親目 口而誦 心而惟朝于斯 夕于斯 昔仲尼 師項橐 古圣賢 尚勤學趙中令 讀魯論 彼既仕 學且勤 披蒲編 削竹簡彼無書 且知勉 頭懸梁 錐刺股 彼不教 自勤苦如囊螢 如映雪 家雖貧 學不輟 如負薪 如掛角身雖勞 猶苦卓 蘇老泉 二十七 始發憤 讀書籍彼既老 猶悔遲 爾小生 宜早思 若梁灝 八十二對大廷 魁多士 彼既成 眾稱異 爾小生 宜立志瑩八歲 能詠詩 泌七歲 能賦棋 彼穎悟 人稱奇爾幼學 當效之 蔡文姬 能辨琴 謝道韞 能詠吟彼女子 且聰敏 爾男子 當自警 唐劉晏 方七歲舉神童 作正字 彼雖幼 身已仕 爾幼學 勉而致有為者 亦若是 犬守夜 雞司晨 茍不學 曷為人蠶吐絲 蜂釀蜜 人不學 不如物 幼而學 壯而行上致君 下澤民 揚名聲 顯父母 光于前 裕于后人遺子 金滿嬴 我教子 惟一經 勤有功 戲無益戒之哉 宜勉力。

3. 【三字經中關于蘇洵的句子】

《三字經》:“蘇老泉,二十七.始發奮,讀書籍.” 說的是蘇洵發奮的故事: 蘇洵(1009~1066),字明允,自號老泉,北宋眉山人,北宋著名散文家.在妻子程氏的勸告下,27歲才開始發奮讀書,經過十多年的閉門苦讀,學業大進.嘉祐元年,攜子蘇軾、蘇轍到汴京,以22篇文章謁見歐陽修,受其賞識,由此名聲大振.后人因其二子蘇軾、蘇轍均以文學聞名,故稱他為“老蘇”,將他們父子三人合稱為“三蘇”,均列入唐宋八大家.蘇洵為文見解精辟,語言鋒利,縱橫扌卑闔,很有戰國縱橫家的風度.著有《嘉祐集》十五卷.。

4. 《三字經》中關于學習的句子有哪些

《三字經》中關于學習的句子有:

1、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

白話譯文:小孩子不肯好好學習,是很不應該的。一個人倘若小時候不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無知識,那麼到老的時候都很難有所作為的。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

白話譯文:玉不打磨雕刻,不會成為精美的器物;人若是不學習,就不懂得禮儀,不能成才。

3、若廣學,懼其繁。但略說,能知原。

白話譯文:假如想廣泛地學習知識,實在是不容易的事,也無從下手,但如能做大體研究,還是能了解到許多基本的道理。

4、口而誦,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白話譯文:讀書學習,要有恒心,要一邊讀,一邊用心去思考。只有早早晚晚都把心思用到學習上,才能真正學好。

5、為學者,必有初。小學終,至四書。

白話譯文:作為一個學者,求學的初期打好基礎,把小學知識學透了,才可以讀“四書”。

5. 三字經里有哪些古人勤學的句子

主要有:頭懸梁,錐刺股,如囊瑩,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 這個端午節受了很多關于勤奮學習的教育,比如百家講壇的〈三字經〉,解釋頭懸梁,錐刺股,如囊瑩,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的典故。

頭懸梁,錐刺股 戰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發兵進攻鄰國,占領不少地方。其它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

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

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

后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

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

從此以后,他發憤讀書,鉆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

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梁。主要有:頭懸梁,錐刺股,如囊瑩,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 這個端午節受了很多關于勤奮學習的教育,比如百家講壇的〈三字經〉,解釋頭懸梁,錐刺股,如囊瑩,如映雪,如負薪,如掛角的典故。

頭懸梁,錐刺股 戰國七雄中,秦國仗著強盛不斷發兵進攻鄰國,占領不少地方。其它六國都很害怕,想方設法去對付它。

當時有一個人,叫蘇秦,他提出“合縱”抗秦,意思是六國聯合起來共同抗秦。因為六國位置是縱貫南北,南北為縱,所以稱為“合縱”。

蘇秦是洛陽人。洛陽是當時周天子的都城。

他很想有所作為,曾求見周天子,卻沒有引見之路,一氣之下,變賣了家產到別的國家找出路去了。但是他東奔西跑了好幾年,也沒做成官。

后來錢用光了,衣服也穿破了,只好回家。家里人看到他趿拉著草鞋,挑副破擔子,一付狼狽樣。

他父母狠狠地罵了他一頓;他妻子坐在織機上織帛,連看也沒看他一眼;他求嫂子給他做飯吃,嫂子不理他扭身走開了。蘇秦受了很大刺激,決心爭一口氣。

從此以后,他發憤讀書,鉆研兵法,天天到深夜。有時候讀書讀到半夜,又累又困 ,他就用錐子扎自己的大腿, 雖然很疼,但精神卻來了,他就接著讀下去。

傳說,他晚上念書的時候還把頭發用帶子系起來拴到房梁上,一打瞌睡,頭向下栽,揪得頭皮疼,他就清醒過來了。這就是后來人們說的“頭懸梁,錐刺股”,用來表示讀書刻苦的精神。

就這樣用了一年多的功夫,他的知識比以前豐富多了。囊螢映雪“囊螢”是說晉代車胤自幼好學不倦,可是由于家境貧困,沒有錢買燈油在晚上讀書。

于是抓來螢火蟲放在口袋里借光的故事。“映雪”指同是晉朝的孫康也是由于貧困而無法點燈夜讀,借著這大雪微光看書的故事。

“負薪”是說漢朝時候的朱買臣,小時候,家里很窮。為了維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沒有時間讀書。

但是他好學不倦,常常背著柴一邊走,一邊看書。“掛角”說的是隋朝有一個叫李密的人,小時候給人家放牛。

每天出去都要帶幾本書掛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時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讀書。

6. 《三字經》中贊美“黃香”的句子有哪些

《三字經》只有一句:“香九齡,能溫席”。

白話譯文:

黃香九歲的時候,就知道用身體溫暖席子孝敬父母。講的是我國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

我國古代“黃香溫席”的故事:

黃香小時候,家中生活很艱苦。在他9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黃香非常悲傷。他本就非常孝敬父母,在母親生病期間,小黃香一直不離左右,守護在媽媽的病床前,母親去世后,他對父親更加關心、照顧,盡量讓父親少操心。

冬夜里,天氣特別寒冷。那時,農戶家里又沒有任何取暖的設備,確實很難入睡讀書時,感到特別冷,捧著書卷的手一會就冰涼冰涼的了。他想,這麼冷的天氣,爸爸一定很冷,他老人家白天干了一天的活,晚上還不能好好地睡覺。想到這里,小黃香心里很不安。為讓父親少挨冷受凍,他讀完書便悄悄走進父親的房里,給他鋪好被,然后脫了衣服,鉆進父親的被窩里,用自己的體溫,溫暖了冰冷的被窩之后,才招呼父親睡下。黃香用自己的孝敬之心,暖了父親的心。黃香溫席的故事,就這樣傳開了,街坊鄰居人人夸獎黃香。

夏天到了,黃香家低矮的房子顯得格外悶熱,而且蚊蠅很多。到了晚上,大家都在院里乘涼,盡管每人都不停地搖著手中的蒲扇,可仍不覺得涼快。入夜了,大家也都困了,準備睡覺去了,這時,大家才發現小黃香一直沒有在這里。

“香兒,香兒。”父親忙提高嗓門喊他,

“爸爸,我在這兒呢。”說著,黃香從父親的房中走出來。滿頭的汗,手里還拿著一把大蒲扇。

“你干什麼呢,怪熱的天氣,”爸爸心疼地說。

“屋里太熱,蚊子又多,我用扇子使勁一扇,蚊蟲就跑了,屋子也顯得涼快些,您好睡覺。”黃香說。爸爸緊緊地摟住黃香,“我的好孩子,為了讓我舒服,你自己卻出了一身汗呀!”

以后,黃香為了讓父親休息好,晚飯后,總是拿著扇子,把蚊蠅扇跑,還要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使勞累了一天的父親早些入睡。

9歲的小黃香就是這樣孝敬父親,人稱溫席的黃香,天下無雙。他長大以后,人們說,能孝敬父母的人,也一定懂得愛百姓,愛自己的國家。事情正是這樣,黃香后來做了地方官,果然不負眾望,為當地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他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千古流傳。

擴展資料:

香九齡,能溫席——《黃香溫席》

昔漢時黃香,江夏人也。年方九歲,知事親之理。每當夏日炎熱,則扇父母帷帳,令枕清涼,蚊蚋遠避 ,以待親之安寢:至于冬日嚴寒,則以身暖其親之衾,以待親之暖臥。于是名播京師,號曰"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白話譯文:

漢朝的時候,有一個叫黃香的人,是江夏(今湖北境內)人。年紀才九歲的時候,就已經懂得孝順長輩的道理。每當炎炎的夏日到來時,(黃香)就用扇子對著父母的帳子扇風,讓枕頭和席子更清涼爽快,并使蚊蟲遠遠地避開(黃香雙親的帳子),讓父母可以更舒服的睡覺;到了寒冷的冬天,(黃香)就用自己的身體讓父母的被子變得溫暖,好讓父母睡起來時覺得暖和。因此,黃香的事跡流傳到了京城,號稱“天下無雙,江夏黃香”。

黃香侍奉父親的故事反映出一個孩子細致、純真的孝心,是一個孩子從內心深處自然萌發、激發出來的孝,又是出于天性的、并盡自己的能力所能做到的孝行,是我們學習的榜樣。讓我們從身邊一點一滴的小事做起,孝敬父母、關心他們。要知道,他們把我們照料成大人時有多麼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