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蠟燭的材料主要有兩個來源,一個是蜂蠟(也叫蜜蠟),另一個是白蠟。在中國古代,蠟燭最早使用的材料是蜂蠟,后來才使用的白蠟。而現在的蠟燭,都是石蠟制作的。
大約在公元前3世紀左右就出現了蜂蠟,這也是今日所見蠟燭的雛形。古代的人很早就掌握了從蜂巢中提取蜂蠟的方法,有古文記載:“蠟,乃蜜脾底也。取蜜后煉過,濾入水中,候凝取之,色黃者俗名黃蠟”。
從現存文獻看,蜜蠟在我國產生的時間大致與西方相同,日本是在奈良時代(710~784年)從我國傳入這種蠟燭的。
不過這種蠟燭熔點低,易軟化變形,使用壽命不長,后來就淘汰了。到了宋朝時,人們開始廣泛使用白蠟來制造蠟燭。
白蠟取自蠟蟲的分泌物。白蠟蟲一般寄生在一種樹的樹干和粗枝上,這種樹因此得名“白蠟樹”,是中國的特產。
南宋人周密《癸辛雜識》有對蠟蟲養殖業的介紹,由于篇幅限制,這里不再詳細介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去網上查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