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形容難以選擇的成語,或詞語
形容難以選擇的成語和詞語有以下幾個: 左右為難 成語解釋:左也不好,右也不是。
形容無論怎樣做都有難處。 成語出處:元·楊顯之《瀟湘雨》第一折:"我欲待親自去尋來,限次又緊,著老夫左右為難,如何是好!"猶豫不決 成語解釋:猶豫、遲疑,拿不定主意。
成語出處:《戰國策·趙策三》:"平原君猶豫未有所決。"《周書·賀拔勝傳》:"今乃頓兵不進,猶豫不決。
"躊躇不定 成語解釋:躊躇 : ①猶豫,遲疑不決:躊躇地呆坐了很久。②徘徊不進:躊躇不前。
③研究,反覆思量:頗費躊躇|躊躇多日。④從容自得的樣子:一臉躊躇的神情。
⑤心情沉郁:望西都,意躊躇。 不定 : 1.不安定;不穩定。
2.沒有一定。3.不住;不止。
4.副詞,表示數量大,說不清。舉棋不定 成語解釋:舉:拿起,拿著。
拿著棋子,不知該如何下。比喻做事多有顧忌,猶豫不決。
成語出處:先秦·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十五年》:"弈者舉棋不定,不勝其耦。"進退兩難 成語解釋:前進和后退都難。
比喻事情無法決定,因而難以行動,處境困難。 成語出處:元·鄭德輝《周公攝政》第一折:“娘娘道不放微臣進宮闈,進退兩難為。
不知所措 成語解釋:措:安置,處理。不知道怎麼辦才好。
形容處境為難或心神慌亂。 成語出處:《論語·子路》:“則民無所措手足。”
《三國志·吳書·諸葛恪傳》:“哀喜交并,不知所措。”猶豫 詞語解釋:不知道選左或選右時出現的心理狀態。
詞語出處:《離騷》:“欲從靈氛之吉占兮,心猶豫而狐疑。”《漢書·高后記》:“計猶豫,未 有所決。
《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平原君猶預(豫)未有所決。”《禮記·曲禮上》:“所以 使民決嫌疑,定猶與(豫)也。”
8.徘徊 詞語解釋:1. 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2. 比喻猶豫不決,3. 危險常顧。 詞語出處:《荀子·禮論》:“今夫大鳥獸則失亡其羣匹,越月逾時,則必反鉛;過故鄉, 則必 徘徊焉,鳴號焉,躑躅焉,踟躕焉,然后能去之也。”
楊倞 注:“徘徊,回旋飛 翔之貌。” 宋 無名氏 《異聞總錄》卷一:“﹝父﹞即佯為販鬻者,徘徊道上。”
《儒 林外史》第四七回:“ 方六老爺 行了一回禮,拘束狠了,寬去了紗帽圓領,換了方巾 便服,在閣上廊沿間徘徊徘徊。” 艾蕪 《人生哲學的一課》:“在這條街漫步徘徊, 忽然發現了通俗閱報社的招牌,掛在商場的樓上。”
9.糾結 詞語解釋:使陷入困惑或混亂狀態2.可指難于解開或理清的糾纏。 詞語出處:《后漢書·皇甫張段傳贊》:"戎驂糾結,塵斥河潼 。
"唐李白《古意》詩:"枝枝相 糾結,葉葉競飄揚。"明劉基《述志賦》:"思糺結而不抽兮,意恍惚以震悼。
" 拓展資料: 根據意思寫成語。 1.比喻說話、做事不直截了當。
( 吞吞吐吐) 出處:清·文康《兒e69da5e6ba90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365663536女英雄傳》:“你一味的吞吞吐吐;支支吾吾;你把我作何等人看待?” 2. 慌慌張長,不知怎麼辦才好。(手足無措 ) 出處:《陳書·后主紀》:“自畫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無措。”
3.(姓名、事件、精神等)永遠流傳,不可磨滅。( 源遠流長) 出處:唐·白居易《海州刺史裴君夫人李氏墓志銘》:“夫源遠者流長,根深者枝茂。”
4.形容人老實本分。(安分守己) 出處:《喻世明言》卷三十六:“如今再說一個富家;安分守己;并不惹是生非。”
5.形容原有的東西完全失去。( 蕩然無存) 出處:唐·白居易《議碑碣詞賦》:“若然;則為文者必當高質抑淫;著誠去偽;小疵小弊;蕩然無遺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