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西湖雪景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描寫西湖雪景的句子

《重別西湖》【唐】李紳

浦邊梅葉看凋落,波上雙禽去寂寥。

吹管曲傳花易失,織文機學羽難飄。

雪欺春早摧芳萼,隼勵秋深拂翠翹。

繁艷彩毛無處所,盡成愁嘆別溪橋。

湖心亭看雪 明 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2. 描寫西湖雪景的片段

<<西湖的雪景>> 從來談論西湖之勝景的,大抵注目于春夏兩季;而各地游客,也多于此時翩然來臨--秋季游人已暫少,入冬后,則更形疏落了。

這當中自然有所以然的道理。春夏之間,氣溫和暖,湖上風物,應時佳勝,或"雜花生樹,群鶯亂飛",或"浴晴鷗鷺爭飛,拂袂荷風薦爽",都是要教人眷眷不易忘情的。

、于此時節,,往來湖上,陶醉于柔婉芳馨的 情趣中,誰說不應該呢?但是春花固可愛,秋月不是也要使人喜歡麼?四時的煙景不同,而真賞者各能得其佳趣;不過,這未易泛求于一般人罷了。高深父先生曾告訴過我們:"若能高朗其懷,曠達其意,……攬景會心,便得真趣。

"這是前人深于體驗的話。 自宋朝以來,平章西湖風景的,有所謂"西湖十景"、"錢塘十景"之說,雖里面也曾列入"斷橋殘雪"、"孤山霽雪"兩個名目,但實際上,真的會去賞玩這種清寒的景致的,怕沒有很多人吧。

《四時幽賞錄》的著者,在"冬時幽賞"門中,言及雪景的,幾占十分的七八,其名目有"雪霽策蹇尋梅"、"三茅山頂望江天雪霽"、"西溪道中玩雪"、"掃雪烹茶玩畫"、"山窗聽雪敲竹"、"雪后鎮海樓觀晚炊"等。其中大半所述景色.讀了不禁移入神思,固不徒文字粹美而已。

西湖的雪景,我共玩了兩次:第一次是在此間初下雪的第.三天。我于午前十點鐘時才出去:一個人從校門乘黃包車到湖濱,下車,徒步走出錢塘門.經白堤.旋轉入孤山路,沿孤山西行,到西泠橋,折由大道回來:此次雪本不大,加以出去時間太遲,山野上蓋著的.大都已消去,所以沒有什麼動人之處。

現在我要細述的,是第二次的重游。 那天是一月廿四日:因為在床上感到意外冰冷之故,清晨初醒來時,我便推知昨宵是下了雪。

果然,當我打開房門一看時,對面房屋的瓦上全變成白色了,天井中一株木樨花的枝葉·上,也點綴著一小堆一小堆的白粉。詳細的看去,覺得比目前兩三回所下的都來得大些,因為以前的雖然也鋪蓋了屋頂,但有些瓦溝上卻仍然是黑色:這天卻一色地白著,絕少鋪不勻的地方了。

并且都厚厚的,約莫有一兩寸高的程度。目前的雪,雖然鋪滿了屋頂,但于木樨花樹,卻好像全無關系似的,這回它可不免受影響了,這也是雪落得比較大些的明證。

老李照例是起得很遲的。有時我上了兩課下來,才看見他在房里穿衣服,預備上辦公廳去。

這天,我起來跑到他的房里,把他叫醒之后,他猶帶著幾分睡意的問我道:"老鐘,今天外面有沒有下雪?"我回答他說:"不但有呢,并且很大。"他起初懷疑著,直待我把窗內的白布幔拉開,讓他望見了屋頂才肯相信。

"老鐘,我們今天到靈隱去耍子吧?"他很高興的說。我"哼"的應了一聲.便回到自己的房里來了。

我們在校門上車時,大約己九點鐘左右了,時小雨霏霏,冷風拂人如潑水。從車簾兩旁缺處望出去,路旁高起之地,和所有一切高低不平的屋頂,都撒著白面粉似的,又如鋪陳著新打好的棉被一般:街-亡的已經大半變成雪泥,車子在上面碾過,不絕的發生唧唧的聲音,與車輪轉動時,磨擦著中間橫木的音響相雜。

我們到了湖濱,便換登汽車。往時這條路線的搭客是相當熱鬧的,現在卻很冷落了。

同車的不到十個人,為遨游而來的客人怕還沒有一半。當車駛過白堤時,我們向車外眺望內外湖風景,但見一片迷蒙的水汽彌漫著,對面的山峰,只有幾于辨不清楚的薄影。

葛嶺、寶石山這邊,因為距離比較密邇的緣故,山上的積雪和樹木,大略可以看得出來;但地位較高的保傲塔,便陷于朦朧中了。到西泠橋近前時,再回望湖中,見湖心亭四圍枯禿的樹干,好似怯寒般的在那里呆立著,我不禁聯想起《陶庵夢憶》中一段情詞幽逸的文字來: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

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孥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淞沆碭。

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c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日:"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

及下船。舟子喃喃日:"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湖心亭看雪》) 心想這時不知湖心事上,尚有此種癡人否?車過西泠橋以后,暫時駛行于兩邊山嶺林木連接著的野道中。

所有的山上,都堆積著很厚的雪塊,雖然不能如瓦屋上那樣鋪填得均勻普遍,那一片片清白的光彩,卻盡夠使我感到宇宙的清寒、壯曠與純潔了。常綠樹的枝葉上所堆著的雪,和枯樹上的很有差別。

前者因為有葉子襯托著之故,雪片特別堆積得大塊點,遠遠望去,如開滿了白的山茶花,或吾鄉的水錦花。后者,則只有一小小塊的雪片能夠在上面粘著不墮落下去,與剛著花的梅李樹絕對相似。

實在,我初頭幾乎把那些近在路旁的幾株錯誤了。野山上半黃或全赤了的枯草,多壓在兩三寸厚的雪褥下面;有些枝條軟弱的樹,也被壓抑得欹欹倒倒的。

路上行人很稀少。道旁野人的屋里,時見有衣著破舊而笨重的老人、童子,在圍著火爐取暖。

看了那種古樸清貧的情況,仿佛令我暫時忘懷了我們所處時代的紛擾、繁遽了。 到了靈隱山門,我。

3. 描寫西湖雪景的詩句

1、

水仙子·西湖探梅

元代:楊朝英

雪晴天地一冰壺,竟往西湖探老逋,騎驢踏雪溪橋路。笑王維作畫圖,揀梅花多處提壺。對酒看花笑,無錢當劍沽,醉倒在西湖!

譯文:

雪后初霽,天地仿佛一個巨大的冰壺,一片皎潔晶瑩。我前往西湖去看梅,騎著小驢踏著雪渡過溪上的小橋,嘲笑王維的《雪中騎驢圖》與這境界相差太遠。

揀幾處好的梅景,在那里提壺飲酒。對著壺中的美酒,看著眼前花如笑顏般的倒影,倘若無錢飲酒,自然可以典當自己的寶劍來換酒喝,盡可醉倒在這西湖!

2、

湖心亭看雪

明代:張岱

崇禎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鳥聲俱絕。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獨往湖心亭看雪。霧凇沆碭,天與云與山與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長堤一痕、湖心亭一點、與余舟一芥、舟中人兩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兩人鋪氈對坐,一童子燒酒爐正沸。見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飲。余強飲三大白而別。問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說相公癡,更有癡似相公者!”

譯文:

崇禎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我住在西湖邊。大雪接連下了多天,湖中的行人、飛鳥的聲音都消失了。這一天晚上八點左右,我撐著一葉小舟,穿著毛皮衣,帶著火爐,獨自前往湖心亭看雪。(湖面上)冰花一片彌漫,天和云和山和水,天光湖色全是白皚皚的。湖上的影子,只有一道長堤的痕跡,一點湖心亭的輪廓,和我的一葉小舟,舟中的兩三粒人影罷了。

到了湖心亭上,看見有兩個人鋪好氈子,相對而坐,一個小孩正把酒爐(里的酒)燒得滾沸。(他們)看見我,非常高興地說:“想不到在湖中還會有您這樣的人!”(他們)拉著我一同飲酒。我盡情的喝了三大杯酒,然后和他們道別。(我)問他們的姓氏,(得知他們)是南京人,在此地客居。等到了下船的時候,船夫喃喃地說:“不要說相公您癡,還有像相公您一樣癡的人啊!”

4. 關于雪和西湖的優美文段

去杭州的計劃已經落實了許多天了,4月5號我們一行四人終于如愿以償登上了去杭州的列車。

隨著夜色的降臨,列車開始行走,帶著我們種種美麗的憧憬。我知道,在我們的期待中,還有太多不可預見的美麗在等待著我們…… 次日凌晨,杭州終于到了。

一下車,呼吸上一口屬于杭州的空氣,頓時清醒了許多。旅途的勞頓絲毫不減我們此刻的欣喜。

這時天剛破曉,帶著零星的小雨。我們從火車站乘坐k7路公交車前往西湖,一路上我們與杭州清晨的街道擦窗而過,我們無暇顧及,腦海中只是幻化著西湖的美景。

到了“斷橋”站下,這時美麗的西湖就映入眼簾了。遠遠已可聞到西子湖水的味道。

我們努力的調整步伐以盡快的進入游覽者的角色,并沒有人覺察到我們的加入。我們卻不愿放快我們的步伐,生怕錯過了身邊每一處景色的美麗。

偌大的西湖似未睡醒的樣子,湖水輕漾,豐潤的青藍而翠綠。湖畔楊柳垂繞,桃花相映。

已經是春天了,這柳是綠的,花是紅的。微風襲來,落英繽紛,芳香四溢,依序釋放。

湖上曲橋相通,分顯雅致。加之微亮的天色,輕輕彌散開來的雨霧,儼然一幅淡遠的水墨。

我們信步走上斷橋,有名的“斷橋殘雪”就在我們的腳下了。忍不住四下回顧,極目之外,遠處的寶塔隱隱現于重山之間。

此時,雖無殘雪,卻也是“斷”然生情。不禁讓人想起在斷橋上曾演繹過的許仙與白娘子的民間傳奇。

由于是清晨的緣故,這里還沒有聚集上來往的游人,只有些在做著晨練的人們。晨跑在西子湖畔,楊柳風錘,這樣的愜意,或許只有杭州人方可領略的吧! 徑直走過錦帶橋,便來到了孤山上,這里有西湖又一勝景“平湖秋月”——它位于西湖白堤的兩端,唐朝時名曰“望湖亭”,清康熙三十八年在“望湖亭”的舊址上建筑了“御書樓”,并在樓前加以平臺。

新中國成立后,拆除了“哈同公園”的羅苑高墻,并新建和改建了八角亭、四面廳、“湖心一碧”,自此形成了一處新穎的園林。平湖秋月,三面臨水,幾乎與湖面相平,在這里眺望西湖景色,晴雨兼宜。

尤其在皓月當空的秋夜,景色更為優美,平湖秋月因此而得名。遺憾的是此刻并無秋月,我們只好立于平臺之上,憑欄而望平曠的西湖了。

順著湖畔走,一路上有不少在垂釣的人群。面對這樣的西湖美景,遠離城市的喧囂,悠然垂釣,這樣的感覺,“心遠地自偏”。

在孤山上分別還有省博物館、中山公園、放鶴亭等景觀。就要走出孤山的時候,我們來到了秋瑾墓前,這個巾幗英雄的白玉雕象靜靜的立于綠樹花叢之間。

正是清明時分,階前已經零落著放置了許多游人敬獻的小花。 轉彎過了西冷橋,西冷橋旁有一“慕才亭”,乃為聰慧美麗、能歌善舞的名歌妓蘇小小所筑。

亭臺玉立,竹翠花香,與西冷橋輝映依伴,頗顯出幾分江南文人騷客的書卷氣。從這里遠望遠處的跨虹橋,儼然雨后彩虹橫跨于西湖與岳湖之間。

兩邊的碧樹松林,將跨虹橋襯托的清秀而小巧。繼續朝前走,再轉一彎過了跨虹橋,便可望見有名的“玉帶長虹”了。

這是指位于趙公堤上的玉帶橋,玉帶橋上飛亭高架,夾以朱欄,堤畔河柳,倒影清波,儼然“長虹臥波”。 壓堤橋上也有一景,名曰“蘇堤春曉”。

站在橋上向兩邊環望,此刻剛好是春曉。向東看,湖心之上的“三潭映月”,尤若蓬萊,島上三潭環繞,皓月之時,影印之美,尤為壯觀。

閑散著的游船,作著生動的點綴。向西看,西里湖兼帶著隱現的遠山,別致的竹閣,似墨潑過一般的江南水鄉之韻。

這里的確是西湖之上探春的絕佳之處。有人說,在這里感受春,不僅只是眼觀所能盡收,還要用耳朵去聽。

于是我們索性也閉起了眼睛,仔細的聆聽。我們真的聽到了,遠處南屏山上悠遠的南屏晚鐘正撞擊出空明的回響。

到了傍晚的時候我們來到了雷峰塔下,我們又似走進了白娘子的傳奇。街欄邊的水池里,塑著白娘子與子相聚的石象。

只有這些可以讓人想起那個美麗的有關于西湖,有關于雷峰塔的傳說了吧!爾今,不知白娘子可在?許仙可在?法海可在?只有這“雷鋒夕照”仍是空靈而又悠遠的吧,寶塔共著落日的余輝,沾著西湖水韻,那是一種分外的靈氣。 落日之前的黃昏,西湖靜默著,她的“呼吸聲”極淺極淡,又似要轉入沉睡迷離的樣子。

這時的西湖象是著了淡淡的晚妝,嫵媚動人,惹人愛憐,果然如若詩云“欲把西湖比西子,濃裝淡抹總相宜”。 我心中那些只曾在夢中有過的種種關于西湖之美的揣測終于與眼前的現實碰撞在一起,于是那些一下子涌上來的無可放置的心情讓我激動不已。

這些美麗,這些激烈的感受,我只愿放置在西湖之上。 江南之美,美在杭州;杭州之美,美在西湖。

這是不錯的! 不知道是為什麼,我特愛雪,每當看到雪我都會心花怒放的,那些個刺骨的寒冷早就忘到了腦后。 記得那是一年冬天。

有一天早晨,天氣冷得可怕,寒風嗖嗖的,簡直冷到骨子里去了,就連我這個“踢被王”都不由得用手挪了挪被子。 晨光熹微之時,我起床上廁所,一幅美妙的另人心曠神怡的圖畫在不經意間印入了我的眼簾。

我有點不相信自己的眼睛了,這是真的嗎?當時的心情既有點興奮又有點懷疑,我的心中霎時間畫出了一個巨大的驚嘆號:天哪,我竟然目。

5. 描寫西湖雪景的詩句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

孤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

蘇軾《夜泛西湖五絕》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底。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蔭里白沙堤。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

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

楊萬里《曉出靜慈寺送林子方》

春題湖上

(唐)白居易

湖上春來似畫圖,亂峰圍繞水平鋪。

松排山面千重翠,月點波心一顆珠。

碧毯線頭抽早稻,青羅裙帶展新蒲碃敞百緞知等版勸保滑。

未能拋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

明代王瀛《蘇公堤》中“蔭濃煙柳藏鶯語,香散風花逐馬蹄”的詩句。詩句集中描寫了蘇堤醉人的景色。“西湖風景六條橋,一株楊柳一株桃。”每到陽春三月,柳絲輕揚,翠浪翻空,碧桃吐艷,紅霞滿地,十里長堤,彌漫著綠煙彩霧,馨香馥郁,令人陶醉。明代張寧《蘇堤春曉》詩道:“楊柳滿長堤,花明路不迷。畫船人未起,側枕聽鶯啼。”南宋吳唯信《蘇堤清明即事》詩云:“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陸游也有 “花滿蘇堤柳滿煙”的詩句。可見,寫蘇堤都離不開煙柳、紅桃、歌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