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城中的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邊城中的精彩語句、語段賞析

《邊城》以清末時期的湘西茶峒地區為背景,以“小溪”渡口為起點,繞山岨流的溪水匯入茶峒大河,展開了曠野渡口少女“翠翠”與山城河街“天保”、“儺送”兄弟的動人愛情故事。沈從文先生極為優美而流暢的語言文字,如詩如畫般描繪了白河沿岸恬靜幽美的山村,湘西邊城濃郁的風土民情:“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只需注意,凡有桃花處必有人家,凡有人家處必可沽酒。夏天則曬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褲,可做為人家所在的旗幟。秋冬來時,房屋在懸崖上的,濱水的,無處不朗然入目。黃泥的墻,烏黑的瓦……” 。這些充滿了自然真樸與生息傳神的描寫,給人以極美的享受。

隨著故事的展開,《邊城》描述了河街繁華祥和的碼頭市井,湘西淳樸厚道,善良篤信的世道民風。河街雖有“一營士兵駐老參將衙門”,有地方的“厘金局(稅收征稽)”,卻仿佛并不存在,林林瑯瑯“五百家”,各處是一片繁忙的勞作、古樸的店鋪、悠閑的生活景致。“船來時,遠遠的就從對河灘上看著無數的纖夫……帶了細點心洋糖之類,攏岸時卻拿進城中來換錢的。大人呢,孵一巢小雞,養兩只豬,托下行船夫打副金耳環,帶兩丈官青布或一壇好醬油、一個雙料的美孚燈罩回來,便占去了大部分作主婦的心了”。河街上,就連妓女也為世風所感,“永遠那麼渾厚……盡把自己的心緊緊縛在遠遠的一個人身上,做夢時,就總常常夢船攏了岸,一個人搖搖蕩蕩的從船跳板到了岸上,直向身邊跑來”。這些客觀生動的描寫,反映了沈先生鳳凰縣生活的深厚基礎,當年對“河街”生活細膩的觀察,對湘西民俗風情的諳熟,直觀與遐想的特寫抓住精彩的瞬間,給人以鮮活的生活場景。“河街”上雖有三教九流,以及“纖夫” 、“船夫” 、“妓女”等生活在最低層的民眾,但做為當年“新文化”的杰出作家,也許是為了愛情主題,未提及階級對立或社會矛盾。

我們雖然僅僅是從文字上了解湘西的那個遙遠的時代,未必真悟是什麼樣的社會環境,但《邊城》卻是沈先生描述的類似于陶淵明筆下的現代“桃花源”,與當時“爭亂”的外世隔絕,從中不難看出沈從文先生對和諧美好社會的向往和追求。

《邊城》塑造的主人公渡船少女“翠翠”,是純潔美麗的化身,是《邊城》美好的靈魂:“爺爺”老船夫是淳樸厚道卻也倔強的老人,他為翠翠美麗而自信驕傲,為了翠翠嫁一個好人家,他不計地位的貧寒低賤,內心凄苦憂慮與責任自信交錯。前清解甲流落軍官“順順”憑著一些積蓄經營木船,事業興旺發達,又因大方灑脫,仗義慷慨,誠信公道,被眾舉為“掌水碼頭”一方豪杰紳士。他的兩個兒子“大老”和“二老”受父親江湖風范教育熏陶,在浪里行船摔打錘煉,皆成為江湖“岳云”式聰明英俊少年。在渡溪或“逮鴨”的競技后,兄弟二人心中都是與翠翠一見鐘情,深深愛上了美麗的翠翠,“二老”儺送為追求翠翠寧可要條破渡船而不要那座“新碾坊” 。“大老”天保在與翠翠提親的一次次混沌不清的“馬路” ,“車路”推辭中,決不放棄對美的追求,執著的兄弟二人互明心事后,毅然甘愿站在月夜山崖上為翠翠唱“三年六個月”的歌。

《邊城》是一幕愛情的悲劇,看似文字輕松酣暢的流淌,實則筆墨濃暈幽幽的凝重,她的感人正是愛情悲劇的美麗。沈先生筆下的妙齡翠翠,細膩的再現了一個少女春情朦朧的心里變化,生動的刻畫了少女羞澀的恍惚與冷漠。由于從未有過母愛和做為女性的涉世,心理孤獨的翠翠面對癡心愛情不知所措,一次次含蓄埋沒,躲避推脫,終于憂郁等待竟是一場悲劇。山崖上再也聽不到天保和儺送兄弟月夜的山歌,天保在漩渦中溺水身亡,儺送悲痛之際又不愿接受家中“新碾坊”的催逼,去了遙遠的“桃源”地方。在這令人心碎的時刻,爺爺在吃了掌水碼頭“一悶拳”的怨恨后,那個暴雨雷鳴的夜晚,碧溪岨的白塔終于倒塌,翠翠唯一的親人,辛勞一生的老船夫在睡夢中帶著憂慮和期待撒手西去。翠翠在楊馬兵等人述說中,明白了一切,她痛哭了一個晚上,可是那如歌的歲月似白河流水滔滔而去。

《邊城》的結尾也揮灑的十分悲壯幽深,意境深沉:“到了冬天,那個圯坍的白塔,又重新修好了。可是那個在月下歌唱,使翠翠在睡夢里為歌聲把靈魂輕輕浮起的年輕人,還不曾回到茶峒來”。

“…………。”

“這個人也許永遠不回來了,也許”明天“回來!”,沈先生詩歌般精妙的幾筆點綴,給人留下了悠長的惋惜和無限的牽掛期盼。

2. 賞析《邊城》里的句子,要詳細的

(1)由四川過湖南去,靠東有一條官道。

這官道將近湘西邊境到了一個地方名為“茶峒”的小山城時,有一條小溪,溪邊有座白色小塔,塔下住了戶單獨的人家。這人家只一個老人,一個女孩,一只黃狗。

賞析示例:作者采用了第三人稱的角度來敘述故事,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來關注生活在湘西地區的一群人的生存狀態和生活方式。句式簡短,語言平實,語調平和舒緩,娓娓道來,給讀者一種輕松、愉悅之感。

(2)翠翠在風日里長養著,把皮膚變得黑黑的,觸目為青山綠水,故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長養她且教育她,故天真活潑,處處儼如一只小獸物。

人又那麼乖,如山頭黃麂一樣,從不想到殘忍事情,從不發愁,從不動氣。平時在渡船上遇到陌生人對她有所注意時,便把光光的眼睛瞅著那陌生人,作成隨時皆可舉步入深山的神氣,但明白了人無機心后,就又從從容容的在水邊玩耍了。

賞析:在平和的敘述語調之中飽含著作者對翠翠由衷的欣賞與贊美之情。黑黑的皮膚,光光的眼睛如水晶,天真活潑如小獸,善良淳樸如黃麂,從從容容無心機。

作者運用了多個比喻句、排比句將翠翠淳樸可愛的形象展現在我們面前。其實我們還可以發現作者很巧妙地將現代白話與古代語言結合起來,如“故”“皆”“舉步入深山”等詞語的運用得體,句式雖不整齊,但節奏感較強,有一種流動著的韻律感。

(1)通過人物之間的對話來表現人物的心理情感。 ①老船夫即刻把船拉過來,一面拉船,一面啞聲兒喊問:“翠翠,翠翠,是不是你?”翠翠不理會祖父,口中卻輕輕地說:“不是翠翠,不是翠翠,翠翠早被河里的大鯉魚吃去了。”

賞析示例:這段對話很有情趣,可以看到翠翠對祖父沒有兌現自己諾言的嗔怪,也發泄了自己內心因跟儺送的爭吵帶來的不快。翠翠的答語有很濃厚的小孩子氣,寫出了她的單純可愛。

②祖父說:“順順一家人真好,大方得很。大老也很好。

這一家人都好!”翠翠說:“一家人都好,你認識他們一家人嗎?” ――這是翠翠和爺爺在看龍船趁夜色回家時的對話,爺爺在稱贊大老,希望翠翠能夠對大老有好感,但是爺爺并沒有明白翠翠的心思,她卻在想二老,言語中透露出翠翠對爺爺的嗔怪。 ③(祖父:)“翠翠,莫鬧,我摔到河里去,鴨子會走脫的!” “誰也不稀罕那只鴨子!” ――爺爺的喋喋不休令翠翠心里很煩,煩的是爺爺不理解自己的心思;她的話語里包含著對大老的排斥,對儺送的暗戀。

(2)通過動作神態描寫來寫人物心理情感。 例①:有時過渡的是從川東過茶峒的小牛,是牛羊,是新娘子的花轎,翠翠必爭著作渡船夫,站在船頭,懶懶地攀引纜索,讓船緩緩地過去,牛羊花轎上岸后,翠翠必跟著走,站到小山頭,目送這些東西走去很遠了,方回到船上,把船牽靠到近家的岸邊。

且獨自低低地學小羊叫著,學母牛叫著,或采把野花縛在頭上,獨自裝扮新娘子。 ――這段文字出現在小說的開始,翠翠正值豆蔻年華,對新娘子特別好奇,感覺特別新鮮,由此引發了對自己未來美好生活的渴望。

句中疊詞的運用使語調舒緩有致,增強了抒情性。小說中第6節也寫到了新娘子過河,這次看到的情形在翠翠的心里引起了更大的波瀾,她要爺爺給她吹“娘送女”的曲子,翠翠對愛情的向往更深了。

例②:翠翠正在屋門前剝豌豆,來了客并不如何注意。但聽到客人進門說“賀喜賀喜”,心中有事,不敢再蹲在屋門邊,就裝著追趕菜園地的雞,拿了竹篙唰唰的搖著,一面口中輕輕喝著,向屋后白塔跑去。

――本段選自小說的第十一節頭。順順派人到碧溪�認親戚來了,翠翠此時的內心是多麼的慌亂!為了緩解自己內心的羞澀與慌亂之情,只好假裝去趕菜地的雞,向白塔跑去。

例③:翠翠第二天第二次在白塔下菜園里,被祖父詢問到自己主張時,仍然心兒憧憧的跳著,把頭低下不作理會,只顧用手去掏蔥。 ――這個細節描寫很傳神,寫出了翠翠內心里仍然沒有決定時的矛盾心理,但是讀者知道她的心里是愛著儺送的。

(3)以景和物來側面寫人物的心理情感。 例子①:翠翠弄明白了,人來做媒的是大老,不曾把頭抬起,心忡忡的跳著,臉燒得厲害,仍然剝她的豌豆,且隨手把空豆莢拋到水中去,望著他們在水中從從容容的流走,自己儼然從容了許多。

教師賞析:本段寫到了翠翠將空豆莢拋入河中,看豆莢從從容容地流走,作者以這個情景來暗示出翠翠對大老的不滿意,讓自己別把大老提親的事情放在心上,自己的心里也輕松多了。 例②:雨后放晴的天氣,日頭炙到人肩上背上已有點兒力量。

溪邊蘆葦水楊柳,菜園中菜蔬,莫不繁榮滋茂,帶著一分野性的生氣。草叢里綠色蚱蜢各處飛著,翅膀搏動空氣時皆習習作聲。

枝頭新蟬聲音已漸漸宏大。兩山深翠逼入竹篁中,有黃鳥與竹雀鳴叫。

翠翠感覺著,望著,聽著,同時也思索著: ――這段文字選自小說的第11節后幾段,作者主要通過對景物的描寫來表現翠翠的復雜心理。句中寫到日頭火辣辣的,令人煩躁;楊柳樹、菜蔬的繁榮滋茂且帶有野性,蚱蜢飛,新蟬叫,黃鳥與竹雀鳴,嘈雜、熱鬧的環境實際上是翠翠復雜與矛盾心理的暗示,含蓄地寫出了翠翠面對來自大老和二老以及王團總幾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