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摘抄論語中的優美句子,不少于一百句
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yuè)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lè)乎?人不知而不慍(yùn),不亦君子乎?”(《學而》)
2.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為(wèi)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chuán)不習乎?”(《學而》)
3.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yǐ) 。”(《為政》)
4.子曰:“學而不思則罔(wǎng),思而不學則殆(dài)。”(《為政》)
5.子曰:“由,誨女(rǔ)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zhì)也。”(《為政》)
6.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xǐng)也。”(《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泰伯》)
9.子曰:“歲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
10.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衛靈公》)
2. 經典國學論語,好句有那些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有子曰:“其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子曰:“道千乘之國,敬事而信,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知己者。過則勿憚改。”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
子禽問于子貢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聞其政。求之與?抑與之與?”子貢曰:“夫子溫、良、恭、儉、讓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諸異乎人之求之與!”(轉
子曰:“父在,觀其志;父沒,觀其行;三年無改于父之道,可謂孝矣。”
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義,言可復也。恭近于禮,遠恥辱也。因不失其親,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子貢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富而好禮者也。”
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3. 《論語》經典名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悅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子曰:由,誨汝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宰予旦寢,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吾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無兄弟也.”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是.”子曰:“無欲速,無見小利,欲速則不達,見小利則大事不成.”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曰:“可與言而不與之言,失人;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失言.知者不失人,亦不失言.”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子曰:“道不同,不相為謀.”子曰:“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近之則不孫,遠之則怨.”子曰:“不知命,無以為君子;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與?”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余力,則以學文.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這些都是平時覺得比較熟的論語名句,一句句粘貼過來的,。
4. 摘錄《論語》中20則經典語句并扼要點評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子貢問曰:“孔文子何以謂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子曰:“吾嘗終日不食,終夜不寢,以思,無益,不如學也.” 孔子說:“學習知識,進而按時溫習它,不也是令人高興的事嗎?有朋友從遠方而來,不也是令人快樂的事兒嗎?我有才學,別人不了解我,可是我自己并不惱怒,不也是品德高尚的人所具有的嗎?” 孔子說:“溫習舊的知識,進而懂得新的知識,這樣的人可以做老師了.” 孔子說:“光讀書學習不知道思考,就迷惑不解;光思考卻不去讀書學習,就什麼都學不到.” 孔子說:“由(子路)!教給你什麼叫‘知’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就是真正的知啊!” 子貢問道:“孔文子憑什麼被人們謚為‘文’呢?”孔子說:“孔文子聰敏好學,不認為向不如自己的人請教是羞恥,因此謚他為‘文’啊!” 孔子說:“默默地記住所學的知識,學習卻不感覺滿足,教導他人不知疲倦,這些對我來說,有哪一點是我所具備的呢?” 孔子說:“三個人在一起行路,一定有可以作為我的教師的人在中間;選擇他們的長處來學習,他們的短處,自己如果也有,就要改掉它.” 孔子說:“懂得它的人不如喜愛它的人,喜愛它的人又不如以它為樂的人.” 孔子在河邊說:“消逝的時光像這河水一樣呀!日夜不停.” 孔子說:“我曾經整天不吃,整晚不睡,用來思考,卻沒有長進,不如去學習.”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曾子說:“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做事,是否盡心、忠實?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誠?對老師所傳授的知識,是否認真復習?”。
5. 論語的好句子
幾句關于做人的語句 1.子曰:“人而不仁,如禮何?人而不仁,如樂何?” 2.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惡人。”
3.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 4.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5.子曰:“君子欲納于言而敏于行。” 《論語八則》竇中亮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譯文 孔子說:“觀學后,時常練習,不高興嗎?有朋友,從遠方來,不快樂嗎?別人不了解我,我不生氣(惱怒),不是君子嗎?” 2、子曰:“巧言令色,鮮仁矣。”
譯文 孔子說:“花言巧語、滿臉堆笑的,這種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譯文 曾子說:“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為別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實?交友是否守信?老師傳授的知識,是否練習了呢?” 4、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
譯文 孔子說:“君子,飲食不求飽足,居住不要求舒適,對工作勤勞敏捷,說話卻小心謹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這樣可以說是好學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譯文 孔子說:“不憂慮別人不了解自己,但要憂慮自己不了解別人。” 6、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
’” 譯文 孔子說:“《詩經》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話可以概括,即:‘思想沒有邪惡。’”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譯文 孔子說:“我十五歲時立志于學;三十歲時開始知道;四十歲時(掌握了各種知識,)不受迷惑;五十歲時了解自然的規律;六十歲時什麼都能聽得;到了七十歲時便隨心所欲,不會超過界線。” 8、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
譯文 孔子說:“溫習舊知識進而又(能從中)發現新知識,(就)可憑此做老師了。” 9、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譯文 孔子說:“君子團結而不互相勾結,小人互相勾結而不團結。” 10、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譯文 孔子說:“只學習不思考就會迷惑不解;只空想卻不學習,就會勞神而無所得。” 11、子曰:“由,誨汝知之乎! 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譯文 孔子說:“仲由,教導你的道理都知道了嗎?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這才是真智慧啊!” 12、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譯文 孔子說:“人無信譽,不知能干什麼。
大的車沒有車的邊際,小的車沒有車內的凳子,那怎樣行駛呢?” 13、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譯文 孔子說季氏:“他用天子的舞蹈陣容在自己的宗廟里舞蹈,這樣的事可以容忍,什麼事不能容忍?” 14、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孔子說:“《關雎》這篇詩,主題快樂卻不過分,憂愁卻不悲傷。”
15、子曰:“成事不說,遂事不諫,既往不咎。” 譯文 孔子說:“以前的事不要再評說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議論了,過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16、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譯文 孔子說:“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17、子曰:“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 譯文 孔子說:“君子通曉道義,小人通曉私利。”
18、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譯文 孔子說:“見到賢人,要向他看齊;見到不賢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沒有像他一樣的過失)。”
19、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糞土之墻不可圬也,于予與何誅?” 譯文 孔子說:“朽木無法雕琢,糞土的墻壁無法粉刷,我能拿他怎樣?” 20、子曰:“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 譯文 孔子說:“勤勉好學,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學識比自己淺的人請教,看作是恥辱,所以稱他為‘文’。”
21、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
譯文 季文子做事要思考三次再行動。孔子聽說了,說:“兩次,就可以了。”
22、子曰:“寧武子,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其智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譯文 孔子說:“寧武子這人,國家太平時,就聰明,國家混亂時,就裝做愚笨。他的聰明可以趕得上,他的愚笨別人趕不上。”
23、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
譯文 孔子說:“一個人的內在質樸勝過外在的文采就會粗野,文采勝過質樸就會浮華。只有文采和質樸配合恰當,才是君子。”
24、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 譯文 孔子說:“知道它的人不如喜歡它的人,喜歡它的人不如以它為快樂的人。”
25、子曰:“智者樂水,仁者樂山;智者動,仁者靜;智者樂,仁者壽。” 譯文 孔子說:“明智的人喜歡水,仁慈的人喜歡山;明智的人好動,仁慈的人好靜;明智的人快樂,仁慈的人長壽。”
26、子曰:“默而識之,學而不厭,誨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譯文 孔子說:“將知識默記在心;學習時,不感到滿足;教人時,不感到疲倦:這些我做到了哪些呢?” 27。
6. 求論語經典名句
怎麼能成就君子的名聲?君子沒有短時間離開仁道,緊急時不離開仁道:”吾與點也:":":",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其恕乎,不亦遠乎 "
4,任重而道遠,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
6.子貢問君子。子曰。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小人反之;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9.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 夫子喟然嘆曰;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吧;
2.子曰:"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說出來,春天的農事已做完,與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個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邊洗個澡;里仁》)
5.孔子說:"發財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
3.子貢問道:"."。君子扔掉了仁愛之心,就不要擺脫。",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子貢向孔子請問君子之道,不用正當方法擺脫的;
3.子貢問曰:"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仁以為己任,曰;那大概是'恕(道)'士不可以不弘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
10. (點)曰:“莫春者!”
10.春夏之交。”
7!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4.曾子說;見賢思齊焉;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孔子說,(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有三個月進食不知肉味,說,“想不到這樂曲竟達到了如此的境地。孔子說。
8.子曰,詠而歸.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孔子說.曾子曰,顛沛時也不離開仁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如不可求,則從吾所好。”
8.孔子說:“如能致富,哪怕是趕車,我也干;如不能,則隨我所好。”
9. 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你還是去買一本書吧。可以買楊伯峻的論語譯注。太多了,不好弄。
1曾子說: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6,上舞雩臺吹吹風,一路上唱著歌兒回來;貧窮和地位低賤是人人厭惡的
7. 論語中的經典名句
/z/q778546245.htm 還有這個1.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 與朋友交而不信乎 傳不習乎 " 1.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別人辦事是不是盡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來是不是誠實呢 老師傳授的學業是不是復習過呢 " 2.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2.孔子說:"看見賢明的人,要想著向他看齊,看見不賢明的人要反省有沒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3.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子貢問道:"有沒有一句可以終身奉行的話 "孔子說:"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討厭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別人身上." 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 " 4.曾子說:"士人不可以不胸懷寬廣,意志堅定,因為他肩負著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遠.把實現'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嗎 到死為止,(路)不也(走得)很遙遠嗎 " 5.子曰.富與貴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處也.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論語•里仁》) 5.孔子說:"發財作官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不用正當的方法得到的,不要接受;貧窮和地位低賤是人人厭惡的,不用正當方法擺脫的,就不要擺脫。
君子扔掉了仁愛之心,怎麼能成就君子的名聲?君子沒有短時間離開仁道,緊急時不離開仁道,顛沛時也不離開仁道。" 6.子貢問君子。
子曰:先行其言而后從之。 6.子貢向孔子請問君子之道。
孔子說:先去實踐自己想要說的話,等到真的做到了以后才把它說出來。 7.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
小人反之。” 7. 君子通常成全他人的好事,不破壞別人的事,而小人卻與之完全相反。
8.子曰:“富而可求也,雖執鞭之士,吾亦為之;如不可求,則從吾所好。” 8.孔子說:“如能致富,哪怕是趕車,我也干;如不能,則隨我所好。”
9. 孔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 9.孔子在齊國聽到了《韶》樂,有三個月進食不知肉味,說,“想不到這樂曲竟達到了如此的境地。”
10. (點)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夫子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10.春夏之交,春天的農事已做完,與五六位成年人和六七個小孩子一起在沂水河邊洗個澡,上舞雩臺吹吹風,一路上唱著歌兒回來,夫子幾乎是情不自禁“喟然嘆曰:‘吾與點也’”。 我盡力而為拉----------------------------------------------------------------------再舉個例子了,樓主可以參照感悟感悟了,哈哈子曰:“悔女知之乎,知之為知只,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這句話太有名了,時時提醒著我學習要求實,不能有半點虛假,這樣既傷害了自己也欺騙了別人。知道就知道不知道也不要害怕,要做到不恥下問。
不要裝模做樣的冒充有學問的人。 有的人和別人交談的時候,別人有什麼問題難到他了,為了保住自己的名義和別人心里的地位,他會說:“這個嘛!我已經知道了但是還要在了解了解。”
像這樣類型的借口他都會找。但是不知道還是不知道。
他不感告訴別人他不知道,而把這個問題憋在心里,就像背著重重的擔子。其實這樣的人很多,都怕大家笑話自己,包括我也是。
但是通過讀這一條我知道了,知只為知只,不知為不知是誠實地面對自己,以誠實的態度去面對別人。這里有一個關于孔子的小故事。
一天孔子和子路在齊國的一個地方有兩個孩子在討論的很熱列。孔子看了就想過去聽一聽。
孔子走上去和藹的說:“我叫孔丘,看你們討論的那麼熱烈,我也想參加,可以嗎?”兩個小孩一見是有名的才子就爭著發表自己的觀點,一個孩子說:“我們在爭論太陽在什麼時候離我們最近,我覺得我說早上近,因為早上的太陽又大又圓,我們都知道看東西越近那麼那個東西就越大。”另一個孩子說:“他說的不對,早上涼颼颼的,中午時就很熱,這不就說明中午近嗎?孔子聽了他們的理由,感覺都很有道理就說:“對不起!我過去從沒想過這個問題,所以不知道,你們還是請別的高人告訴你們吧!”這時兩個孩子說:“原來圣人也有不的呀。”
然后轉身就跑了。子路不服氣說:“為什麼不隨便說一個告訴他們呢?這樣多丟面子呀!”孔子說:“不不不,要老老實實的承認自己不知道,在學習上也一樣,只有抱著這種誠實的態度才行。”
敢于承認有些學問不知道,是求得知道的起點。不知道而說知道的人既失去做人的基本也對自己對別人無益,更對自己的長進沒有益。
學習就是要有那種誠實的勇氣,誠實的學習態度。
8. 論語中經典的語句
2,如果他實在不聽就算了,別再說了,行寡悔,不要自取其辱。
與好朋友相處要有個度1.以直報怨.子貢問友。子曰,要做好本分,多聽,多看,不要越俎代庖,跳過你的職位去做不該你做的事。
不要以怨報怨也不要以德報怨,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坦然面對有負于你的人和事:“忠告而善道之,謹言慎行,這麼做的好處就是讓自己少一點后悔。多思,多想,不謀其政。”
你在什麼位置上。”看到朋友做的不對的事,善意地引導,不可則止,毋自辱焉.言寡尤,不要什麼樣的事都大包大攬。
3.子曰。4:“不在其位,你要真心地勸告,以德報德。
用你的公正,用你的耿介,用你的磊落,也就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