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羅布泊優美的句子

解夢佬 0

1. 描寫羅布泊語句

一千多年來,羅布泊地區被列為死亡和危險的地方,直到樓蘭被發現,才有近代的學者和探險家陸續進入。解放后,部隊和地礦工作者最先進入該地區。他們的足跡踏遍了羅布泊地區,繪制出一份份軍事用圖和地質勘探圖,為后來的涉足者提供全面而詳盡的地貌資料,凡進入羅布泊者,常會看到勘探隊留下的覘標,有規律地延伸到荒漠腹地。

最大規模報道羅布泊的應為彭加木失蹤的1980年夏天。羅布泊因彭加木而更顯得神秘。1996年夏天,余純順挑戰羅布泊時遇難,使羅布泊重披“死亡之海”的詭譎光環,吸引著許許多多壯游者。1997年秋天,終于出現了數百人到羅布泊浩浩蕩蕩走一回的旅游者,并且,當年的媒體報道達到了登峰造極,之后再未有如此大篇幅和頻繁地報導羅布泊故事了。

1997年10月,200多名以普通旅游者身份進入羅布泊地區的廣東人由敦煌啟程,經玉門關、三垅沙、庫木庫都克、阿奇克谷地,擦著庫姆塔格沙漠邊緣插向敦立克、米蘭古城,到達若羌,創下了一項吉尼斯紀錄。

1997年11月,新疆建設兵團的崔迪駕摩托車縱穿了羅布泊湖盆。

1998年元月,16名廣東旅游者在羅布泊迎接元旦日出后由西向東橫穿大漠。起點為庫爾勒經營盤、孔雀河、樓蘭、龍城、土垠、湖心、白龍堆、克孜勒塔格、三垅沙、陽關,終點為敦煌。這是乞今為止最為艱辛的橫穿,作為旅游者,他們在冰雪中因迷路而汽油快耗盡,幾乎走不出荒漠。

1998年春節,26名廣東女子沿余純順的足跡走進了羅布泊湖心去憑吊了余純順一回。她們由庫爾勒經營盤、老開屏、前進橋進樓蘭,后再經龍城、土垠抵達羅布泊湖心,豎下了第一塊木碑標志,爾后向北翻越庫魯克塔格山到達底坎兒前往吐魯番。成為首個羅布泊女子探險團。

1998年10月,50多名粵港旅游者從米蘭、墩立克向北縱穿,經羅布泊湖盆,憑吊余純順,參觀土垠、龍城后,翻越庫魯克塔格山前往吐魯番。

1999年夏天,黃成德受一摩托商的委托,駕一國產摩托由敦煌出發,經三垅沙、白龍堆、土垠、湖心、龍城、營盤,從庫爾勒出羅布泊,完成了摩托橫穿羅布泊的行程。

2000年3月,巴州政府和庫爾勒樓蘭學會組織各地專家學者等有關人士51人由庫爾勒經營盤、龍城、土垠、羅布泊湖心進入樓蘭,舉行發現樓蘭一百周年紀念活動,然后由湖心向南穿越至米蘭,經若羌返庫爾勒。

2000年5月,廣東一羅布泊探險團用5天時間完成庫爾勒到羅布泊湖心的行程。

2000年10月,香港一探險團由敦煌進羅布泊,實施東西南北穿越活動。

2000年10月,廣東一探險團由南向北穿越羅布泊。

2000年12月,新疆和深圳的探險考古人士組織的科考隊由孔雀河下游向南進入羅布荒漠西部,再次發現“小河墓地”。被譽為樓蘭文明的最重要發現。

2. 描寫羅布泊的景象的句子

.此時此刻,我們停止了說笑,那一片巨大的黃色沙地深深地刺痛著我們的心,使我們個個心情沉重.

2.那奇形怪狀的樹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的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3.……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在這里已脫盡了外衣,敞出自己的肌膚筋骨1.運用細節描寫,生動形象的寫出了自然惡化的現象和作者心情的沉痛,表達出作者的悲嘆傷痛之情.2.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胡楊的堅強和不屈,也暗示人類對自然的破壞,表達出作者對人類破壞自然的憤懣之情和對自然生態惡化的惋惜.3.運用擬人的手法,生動形象的寫出荒漠的嚴重性和生態惡性發展的現象,表達出作者對自然惡化的的憤懣悲痛之情,震撼人心.

3. 關于羅布泊美景的文字

羅布泊

羅布泊在若羌縣境東北部,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海拔780米,面積約2400-3000平方公里,因地處塔里木盆地東部的古“絲綢之路”要沖而著稱于世,古羅布泊誕生于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面積約2萬平方公里以上,在新構造運動影響下,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幾塊洼地。現在羅布泊是位于北面最低、最大的一個洼地,曾經是塔里木盆地的積水中心,古代發源于天山、昆侖山和阿爾金山的流域,源源注入羅布洼地形成湖泊。羅布泊曾有過許多名稱,有的因它的特點而命名,如坳澤、鹽澤、涸海等,有的因它的位置而得名,如蒲昌海、牢蘭海、孔雀海等。元代以后,稱羅布淖爾。漢代,羅布泊“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它的豐盈,使人猜測它“潛行地下,南也積石為中國河也”。這種誤認羅布泊為黃河上源的觀點,由先秦至清末,流傳了2000多年。到公元四世紀,曾經是“水大波深必汛”的羅布泊西之樓蘭,到了要用法令限制用水的拮據境地。清代末葉,羅布泊水漲時,僅有“東西長八九十里,南北寬二三里或一二里不等”,成了區區一小湖。1921年,塔里木河改道東流,經注羅布泊,至五十年代,湖的面積又達2000多平方公里。60年代因塔里木河下游斷流,使羅布泊漸漸干涸,1972年底,徹底干涸。歷史上,羅布泊最大面積為5350平方公里,民國20年(1931),陳宗器等人測得面積為1900平方公里。民國31年(1941年),在蘇制1/50萬地形圖上,量得面積為3006平方公里。1958年,我國分省地圖標定面積為2570平方公里。1962年,航測的1/20萬地形圖上,其面積為660平方公里。1972年,最后干涸部分為450平方公里。注入羅布泊的諸水,主要有: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和米蘭河等,同時也部分的受到齊連山冰川融水的補給,融水從東南通過勒河流入湖中。近代,一些進入羅布泊地區的外國人把羅布泊說成是“游移湖”。1876年,沙俄軍官普爾熱瓦爾斯基,在塔里木下游考察后,以其片面之見,錯誤的認定,卡拉河和順湖即中國古記所記羅布泊。他的學生科茲洛夫和英國的斯坦英支持他的看法。德國地理學家范李希霍芬卻持反對的觀點。接著,瑞典人斯文.赫定系統的提出一套關于羅布泊游移的理論,認為它南北游移的周期是1500年,是由于湖底周期性沉積、抬升和風飽蝕降低的結果。這種游移說,曾長期為中外學者所接受。除斯文.赫定外,美國人亨庭頓提出了“盈虧湖”的理倫。中國學者陳宗器發表了“交替湖”的觀點,而蘇聯地質學家西尼村則試圖用構造運動來做解說,圍繞羅布泊游移問題的爭論,延續了一個世紀。我國科學家近年實地考察,證實了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的最低點和集流區,湖水不會倒流;入湖泥沙很少(湖底沉積物3600年僅1.5厘米),干涸后變成堅固的鹽殼,短期內湖底地形不會劇烈變化。對湖底沉積物通過年代測定和孢粉分析證明,羅布泊長期是塔里木盆地的匯水中心。這說明,游移說是不切實際的推斷。兩千多年來,不少中外探險家來羅布泊考察,寫下了許多專著和名篇,發表了不少有關羅布泊的報道。但是,由于各種局限和偏見,也制造了許多訛誤,為羅布泊罩上了神秘的色彩。

5 羅布泊人

羅布人是新疆最古老的民族,他們生活在塔里木河畔的小海子邊,“不種五谷,不牧牲畜,唯一小舟捕魚為食。”其方言也是新疆三大方言之一,其民俗,民歌、故事都具有獨特的藝術價值。這是一個單一食魚的民族,豐富的營養使許多人都長生不老。八九十歲都是好勞力,甚至還有一百歲的新郎。羅布人結婚的陪嫁,是一個小海子,這在世界上恐怕絕無僅有

4. 誰有描寫羅布泊以前的樣子的美文啊

在衛星影像圖中,位于新疆若羌縣境東北部的一處地形極像一只巨大的人耳,那就是已經干涸的羅布泊湖盆:湖水退縮蒸發后留下的一層層鹽殼恰似“耳輪”,被伸入湖中的半島一分為二的東西兩湖好像兩個“耳孔”,而喀拉庫順湖注入后形成的三角洲宛若一彎柔軟的“耳垂”。

古羅布泊誕生于第三紀末、第四紀初,距今已有200萬年,在新構造運動中,湖盆地自南向北傾斜抬升,分割成若干洼地。 在漫長的演化中,羅布泊給世人留下太多自然之謎:曾是我國第二大內陸河,現在卻成了地球的“旱極”;曾有著人口眾多、繁華興盛的古代樓蘭王國,是聞名中外的絲綢之路的咽喉門戶,現在只剩一圈圈的鹽殼組成的荒漠。

古往今來,這些謎團吸引了無數探險者舍生忘死深入其中,更為羅布泊披上神秘的面紗。 在東漢史學家班固編撰的《漢書·西域傳》中,羅布泊是塔里木盆地水系的歸宿,“廣袤三百里,其水亭居,冬夏不增減”。

它的豐盈甚至使人誤認為它就是“中國河之源”。 然而到了本世紀60年代,曾經滄海的羅布泊卻徹底消亡。

科學家認定,羅布泊的基本干涸大約發生在1964年。很長時間以來,羅布泊地區被認為是全球最干旱的地區,可見它在近一萬年的演化中經歷了多麼劇烈的干濕變動。

據記載,湖水面積最大時能達到1.2萬平方公里,不過到了1942年已縮小到3006平方公里。盡管羅布泊周邊的環境時好時壞,但總的說來,羅布泊始終處于干旱之中。

縱觀歷史可以看出,湖泊演變過程中的快速和突變現象極其明顯,這正是極端干旱氣候條件下寬淺湖泊演化的基本特征。 這個“旱極”也曾是古絲綢之路的咽喉地帶。

古絲綢之路是連接亞洲、非洲、歐洲的東西交通要道,是人類文化歷史上最長的大動脈。發生其中的眾多歷史故事和羅布泊地區蘊藏的自然奧秘,始終是人們追索的目標。

盡管社會上流傳著“羅布泊、樓蘭在中國,而其研究在國外”的說法,事實上,中國歷史上就不乏眾多記述羅布泊和這條大動脈的歷史文化的文獻和著作。而中國近代科學家更是為探索它的奧秘進行過多次考察研究,有人甚至為此獻出了生命。

1927年,瑞典的斯文·赫定在籌備他的第六次中亞考察時,中國學術界與他進行了長達六個月的談判,最終雙方達成協議,共同組成中國西北科學考察團,并規定考察團所探集、發掘的一切動植物標本、文物、礦物樣品等都是中國的財產。這次考察從1927年一直延續到1935年。

考古學家黃文弼先生在羅布泊北岸進行考古發掘,1934年他在一個三面環水的湖島上發現了一個烽火臺遺址,取名為“土垠”。他撰寫的《塔里木考古記》、《羅布淖爾考古記》等著作,對羅布泊洼地和南疆考古和歷史地理研究做出重要的貢獻。

地質古生物學家袁復禮則在三臺以南侏羅紀地層中發現了恐龍化石、恐龍蛋和植物化石,這說明,羅布泊在石炭紀中期曾發生過海浸,當時這里充滿了各種生物,這一發現使考察團興奮異常,也震驚中外。時至今日,這里的恐龍和硅化木已成為中外學者研究的基地,也是生態旅游者向往的勝地。

著名的地理學家陳宗器先生在1931年和1934年兩次考察后,測繪出羅布泊地圖,并在斯文·赫定“游移湖”的基礎上提出“交替湖”這一新概念,他認為,干旱區河道的改變和湖泊的遷移,是受沉積與風力侵蝕兩種作用的支配。河流挾帶的泥沙以及暴風時挾帶的泥沙,匯積于湖泊和河道中,使湖底和河床愈積愈高。

當沉積物高于其岸時,水溢他處,河水改道,形成湖泊。原來的湖泊則干涸,湖底暴露出來,接著暴風開始侵蝕,將泥沙逐漸吹去,干涸的湖底成為新的洼池,當新的湖泊和河道因泥沙沉積漸漸變淺,河水沖決高淀的河床改歸舊道時,新的湖泊又形成。

西北干旱區的河道及其尾閭湖泊就是這樣交替生成。 1956~1959年中國科學院新疆綜合考察隊進入羅布泊進行第二次大規模考察,地理、水文地質、土壤、植物等各類專業人員云集與此,他們曾到達最后干涸的羅布泊西湖,這也是人類最后一次在羅布泊中泛舟。

考察中,大家一致認為羅布泊不是一個“游移湖”或“交替湖”。周廷儒教授對羅布泊的形成與演變做出了詳盡的論述。

他說,塔里木盆地東部是一個凹陷地區,其間散布著許多大大小小的湖泊和沼澤。在徑流較豐富的時期,大量積水聯合成較大的湖泊,而在干旱時期,又重新分散或消失,留下大片的鹽殼。

現時的羅布泊可能是晚更新世或全新世初期的構造凹陷,受最新構造運動的斷塊差別和活動性的影響,使其成為塔里木盆地最低的集水和積鹽中心。周教授分析了先秦以來(2000多年來),我國氣候經歷的干冷與暖濕交替的過程,即春秋、漢初、隋唐、元為溫暖期;南北朝、南宋、明末、現今為寒冷期。

他指出,羅布泊水體的擴張與縮小時同高山氣候的變化息息相關。冰期氣溫寒冷,高山冰川消融減少,水系縮短,湖泊縮小;間冰期氣候溫和,高山冰川融解加強,水系擴展,湖泊擴大。

羅布泊在湖盆內移動,它的水面擴大和縮小和古水文條件的變化有關,特別是與塔里木河、孔雀河水系在鐵干里克地區的改組和重新分配相聯系。 羅布泊是一個充滿自然之謎的神秘地區。

近百年來,一些中外學者到這里進行探險。

5. 《羅布泊 消逝的仙湖》 抒發感情的句子 急~

綠洲,仙湖,這就組成了過去的羅布泊;沙漠,神秘,這乃現在的羅布泊。羅布泊,由美麗的仙湖變成恐怖的險湖,這又是誰造成的呢?是人類啊!如果你是羅布泊的一員,你會怎樣?

假如我是羅布泊最后一條小溪,那往日的美姿,干凈將會消逝,而會成了骯臟丑陋的巫婆樣。那樣的話,會有一天比一天多的生物死在我烏黑的長頭發上,多麼殘忍啊!

假如我是羅布泊最后一條小溪,那往日的淙淙流水,叮叮當當的悅耳聲將會消滅,成了干巴巴的老太婆,那樣的話,會有一天比一天多的皺紋爬上我的臉。這是為什麼呀?還不是人類盲目地用水、引水、抽水而造就的豐功偉績!多麼偉大啊!

假如我是羅布泊的最后一條小溪,我會努力地制造線索,讓未來人和未來物知道我們都是怎樣消逝的,讓它們為我們報仇。但如果人類聽我們的勸告,那將會兩全其美:“人類啊,帶上你們的盲鏡吧!看清楚你們是在做什麼啊!你們在破壞生態平衡,在污染環境,在毀滅你們自己的家園啊!快住手吧!”多麼真誠啊!

……

是啊,讓我們共同攜手來保衛大自然,保衛我們的家園吧!

6. 誰有描寫羅布泊景色的抒情散文或詩歌

羅布泊,消逝的仙湖 全文: 1.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有個羅布泊。

自20世紀初瑞典探險家斯文·赫定闖入羅布泊,它才逐漸為人所知。 2.1980年,我國著名的科學家彭家木在那里進行科學考察失蹤;16年后,探險家余純順又在那里遇難,更給羅布泊增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3.羅布泊.一望無際的戈壁灘,沒有一棵草,一條溪,夏季氣溫高達70℃。羅布泊,天空中不見一只鳥,沒有任何飛禽敢于穿越。

4.可是,從前的羅布泊不是沙漠。在遙遠的過去,那里卻是牛馬成群、綠林環繞、河流清澈的生命綠洲。

5.羅布泊,“泊”字左邊是三點水啊! 6.翻開有關西域的歷史書籍,你會驚異于羅布泊的熱鬧繁華。 7.《漢書·西域傳》記載了西域36國在歐亞人陸的廣闊腹地畫出的綿延不絕的綠色長廊,夏季走人這里與置身江南無異。

昔日塔里木盆地豐富的水系滋潤著萬頃綠地。當年張騫肩負偉大歷史使命西出陽關,當他踏上這片想像中荒涼蕭瑟的大地時,卻被它的美麗驚呆了。

映人張騫眼中的是遍地的綠色和金黃的麥浪,從此,張騫率眾人開出了著名的絲綢之路。 8.另據史書記載,在4世紀時,羅布泊水面超過20萬平方公里。

到了20世紀還有l OOO多平方公里水域。斯文·赫定在20世紀30年代進羅布泊時還乘小舟。

他坐著船饒有興趣地在水面上轉了兒圈,他站在船頭四下遠眺,感嘆這里的美景。回國后,斯文·赫定在他那部著名的《亞洲腹地探險8年》一書中寫道:羅布泊使我驚訝,羅布泊像座仙湖,水面像鏡子一樣,在和煦的陽光下,我乘舟而行,如神仙一般。

在船的不遠處幾只野鴨在湖面上玩耍,魚鷗及其他小鳥歡娛地歌唱著…… 9.被斯文·赫定贊譽過的這片水域于20世紀70年代完全消失,羅布泊從此成了令人恐怖的地方。 10.羅布泊的消亡與塔里木河有著直接關系。

11.塔里木河全長1321公里,是中國第一、世界第二大內陸河。據《西域水道記》記載,20世紀20年代前,塔里木河下游河水豐盈,碧波蕩漾,岸邊胡楊叢生,林木茁壯。

1925年至1927年,國民黨政府一聲令下,塔里木河改道向北流入孔雀河匯入羅布泊,導致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缺水,3個村莊的310戶村民逃離家園,耕地廢棄,沙化擴展。解放后的1952年,塔里木河中游因修筑輪臺大壩,又將塔里木河河道改了過求。

塔里木河下游生態環境得以好轉,胡楊枝重吐綠葉,原來廢棄的耕地長出了青草,這里變成牧場。 12.問題出在近30多年。

塔里木河兩岸人口激增,水的需求也跟著增加。擴大后的耕地要用水,開采礦藏需要水,水從哪里來?人們拼命向塔里木河要水。

幾十年間塔里木河流域修筑水庫130多座。任意掘堤修引水口138處,建抽水泵站400多處.有的泵站一天就要抽水萬多立方米。

13.盲目增加耕地用水、盲目修建水庫截水、旨日掘堤引水、盲目建泵站抽水,“四盲”像個巨大的吸水鬼,終于將塔罩木河抽干了,使塔里木河的長度由60年代的1321公里急劇萎縮到現在的不足1000公里,320公里的河道干涸,以致沿岸5萬多市耕地受到威脅。斷了水的羅布泊成了一個死湖、干湖。

羅布泊干涸后,周邊生態環境馬上發生變化,草本植物全部枯死,防沙衛士胡楊林成片死亡,沙漠以每年3米至5米的速度向湖中推進。羅布泊很快與廣闊無垠的塔克拉瑪干大沙漠渾然一體。

14.羅布泊消失了。 15.金秋十月,我站到了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的塔里木河的大橋上。

16.放眼望去,塔里木河兩岸的胡楊林似一道綠色的長城。 17.胡楊,維吾爾語稱做“托克拉克”,意為“最美麗的 樹”。

胡楊林是牲畜天然的庇護所和棲息地,馬、鹿、野駱駝、鵝喉羚、鷺鷥等百余種野生動物在林中繁衍生息,林中還伴著甘草、駱駝刺等多種沙生植物,它們共同組成了一個特殊的牛態體系,營造了一個個綠洲,養育著南疆750余萬各民族兒女。 18.如此重要的胡楊林因塔里木河下游的干涸而夫面積死亡。

1958年,塔甲木河流域有胡楊林780萬畝,現在已減少到420萬畝。伴隨著胡楊林的銳減,塔里小河流域土地 沙漠化面積從66%上下到84%。

“沙進人退”在塔里木河下游變成現實,至羅布莊一帶的庫魯克庫姆與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瑪干沙漠合攏,瘋狂地吞噬著夾縫中的綠色長城,從中穿過的218國道已有197處被沙漠掩埋。 19.我們沿塔里木河向西走出200公里后,綠色長城突然從眼中消失。

塔里木河兩岸的胡楊林與兩邊的沙地成了一個顏色。由于缺水,長達數百公里的綠色長城在干渴中崩塌。

20.號稱千年不死的胡楊林啊,在忍受了20余年的干渴后終于變成了干枯的“木乃伊”。那奇形怪狀的枯枝、那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軀,似在表明胡楊在生命最后時刻的掙扎與痛苦,又像是向誰伸出求救之手! 21.再向前,我們到了羅布泊的邊緣。

同來的同志告訴我,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若想進入羅布泊,至少要有兩輛汽車,必須備足食品和水。

我們只得鉆出汽車,將目光投向近在咫尺的羅布泊。 22.站在羅布泊邊緣,會突然感到荒漠是大地裸露的胸膛,大地住這里已脫盡了外衣,露出自己的肌膚筋骨。

站在羅布泊邊緣,你能看清那一道道肋骨的排列走向,看到滄海桑田的痕跡,你會感到這胸膛里面深藏的痛苦與無奈。 23.羅布泊還能重現往日的生機嗎。

7. 描寫羅布泊昔日的面貌的文章

關于羅布泊,《辭海》上是這樣說的: 蒙古語稱羅布諾爾,意為“匯入多水之湖”。

古稱蒲海、鹽澤、洛普池、澤。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里木盆地東部、若羌縣東北部。

孔雀河從北面注入。呈葫蘆形,面積3 006平方公里,湖面海拔768米。

由于河流改道及上游灌溉引水,湖水逐漸枯淺和干涸。沿岸鹽澤廣布。

這一資料有助于我們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標題是“羅布泊,消逝的仙湖”,就是說,羅布泊本是非常美麗的湖泊,如今消逝了,成了荒漠。

這是生態環境遭受人為破壞的悲劇。這篇報告文學以強烈的呼聲,警醒世人,要樹立全民環保意識,搞好生態保護。

羅布泊今昔對比,令人痛惜,羅布泊消亡的原因,令人遺憾。全文的思路大體是這樣的。

開頭是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接著上溯歷史上的美麗景象。然后著重說明羅布泊消亡的緣故,又具體展現今日羅布泊的荒漠景象。

最后推而廣之,說到青海湖、月牙泉的頹勢,篇末發出拯救生態環境的強烈呼吁。 要比較具體地把握課文內容,可以做一份內容提要,就下面幾個問題畫出要點。

──今日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沙漠”“神秘”。 ──過去羅布泊是怎樣一個地方?關鍵詞是“綠洲”“仙湖”。

──羅布泊為什麼消亡?關鍵詞是“改道”“四盲”。 ──同樣的悲劇還有哪些?關鍵詞是“青海湖”“月牙泉”。

全文充滿痛惜之情,為羅布泊生態環境的破壞而痛惜,為人們的盲目性造成的悲劇而痛惜。 生態意識,環保意識,可持續發展意識,是課文的基本理念。

課文又涉及西部大開發戰略問題,用歷史的教訓,說明生態環境保護的重要。 本文是一篇報告文學。

報告文學兼有文學和新聞兩種特點。新聞的特點要求真實,文學的特點則要求藝術加工,講究形象性、抒情性。

作者在調查研究、實地考察、查閱資料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敘述事實、列舉數據都真實可靠。但是報告文學不同于調查研究報告,是富有文學性的。

即使引用史書,引用前人著作,也注重形象的描繪,讓人回到遙遠的過去,有身臨其境的感覺。作者形象地描寫了今日羅布泊,特別是對枯死的胡楊林的描繪,對羅布泊荒漠的描繪,運用擬人、比喻等手法,寫得形象鮮明,情境凸現,飽含痛惜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