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余華優美句子

解夢佬 0

1. 《最美麗的第七天》中的經典語

1.有時候,命運是很奇妙的,你以為會碰灰的時候,老天就會給你一個驚喜

2.生命是講質素而不是講長短

3.人生其實就好象搖搖板,你掉到最低的時候,就是你反彈高升的時候

4.當你要升起的時候,就會忘記之前的失落,可是你對面的人呢?當一個升高的時候,另外一個就要從高處滑下來,兩個人的命運就是這樣交替著,人生就是這麼起起落落。

5.有我地DDMK,令你FEELING OK,仲勁過BILL GATES !

6.昨天的錯,換來今天的難過,今天的我,悔恨當初做錯,難道今天的我,再認錯已是太傻

7.在你被雨水打得全身濕透的時候,你一定沒有想到,烏云上會有一個耀眼的太陽正在等待著。

8.如果我心中是有一把秤子的話,我知道已經失去平衡。因為我心中多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你。

9.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做了七天時間,他將最美麗的事物,都放在世人的面前,所以人生在世,無論你經歷過什麼,只要你懂得珍惜,一切都可以是最美好的。

10.分開是為了等待重逢,經歷過考驗的愛情才能牢固,才是真愛的開始。

11.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只造了亞當和夏娃,大概兩個人的世界里根本容不下第三者。

12.黑夜的每個角落,都充斥著他的身影,彌漫著他的氣味,殘留著他的笑聲。她與他的感覺漸漸失去……雖然失去了,至少曾經擁有,和他一起笑著走過的一段路……

13.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于是,看見的,看不見的;記住的,遺忘了。生命中,不斷地有得到和失落。于是,看不見的,看見了;遺忘的,記住了。 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

14. 每個人的緣份就在一念之間,錯過了就再也不會來了。一次偶遇,一次小小的巧合,都是注定的。屬于你的即使外界干擾的力量如何強大,心靈之間的感應也會彼此相同。身處何地,都會不期而遇。

15.上帝在向你關上所有門的同時,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16.就像這一支筆,你看他的墨水,快用完,就像快死似的,其實不是的,只不過是物盡其用,一點也沒有浪費,所以死也死得有價值。

17.今天,世界上無論信或不信耶穌的地方,都以七日為一個星期來計算,而大多以星期天休假。正合乎上帝六日創造天地萬物,第七日便放下工作休息的原則。它卻提醒我們,星期天是紀念主耶穌為我們受死而復活的日子。

18.最美麗的第七天,第七天是短暫的,但卻是最美麗的。一對戀人,無論是能夠朝夕相對,還是相隔萬里,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過了的便好好回味,未嘗不是一種美。生活中也是一樣,沒有什麼是十全十美的,用心去發現,好好享受那一刻,記住最美麗的瞬間,你已得到很多。

19.上帝創造了第七天,是為了讓工作的人們得到休息。而休息并不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它是為了讓人們有停下來的時間去思考,去感悟生命。可以說,一個整天埋頭工作,而不知道休息并有所感悟的人是不成功的。因此,稱第七天是最美麗的,因為日日夜夜的忙碌讓人們沒有時間去發現生活中的美麗,其實這種美麗隨處可見。

2. 《第七天》好詞好句好段

1.我的身體搖搖晃晃坐在那里,像是超重的貨船坐在波動的水面上。

2.我的身體像是一棵安靜的樹,我的記憶在那個離去的世界里馬拉松似的慢慢奔跑。

3.我們同時站了起來,剛才已經稀少的雨雪重新密集地紛紛揚揚了。她挽住我的手臂,仿佛又一次戀愛開始了。

4.如果你的世界,沒有痛苦的害怕,沒有尊嚴的擔憂,沒有富貴的貧賤,沒有暖寒的交替,沒有外貌的困擾,沒有男女的區別,沒有你我之分,沒有生死顧慮,你才會離"真正的活著"越來越近。

5.我感到自己像是一棵回到森林的樹,一滴回到河流的水,一粒回到泥土的塵埃。

6.我的悲傷還來不及出發,就已經到站下車。

7.他們說的話,我連標點符號都不信。

8.我不怕死,一點都不怕,只怕再也不能看見你。

3. 余華寫的第七天的全文概括

《第七天》選擇一個剛剛去世的死者“我”(即楊飛)作為第一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431353931人稱敘事者,由“我”講述死后七天里的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我”力所不及的一些故事或故事片段則蟬蛻給與“我”相關的他者,由他者以第一人稱講述自己所遇、所見、所聞之事與往事。

主人公楊飛是主環,這一主環分別連套一些不同的次環,次環又連套次次環,從而形成多重連環式結構模式。

分別是楊飛——李青——李青的后夫,楊飛——楊金彪——生父生母一家,楊飛——楊金彪——養父兄弟姊妹,楊飛——鼠妹與伍超——肖慶,楊飛——李月珍夫婦——楊金彪,楊飛——李月珍夫婦——二十七個嬰兒等均構成一個個三連環結構。

三連環結構涉及第一人稱蟬蛻敘事。所謂第一人稱蟬蛻敘事是指由第一人稱敘事者“我”蟬蛻到下一個以第一人稱敘事的敘事者的敘事方式。

楊飛到“死無葬生之地”后不久,遇到“我”出租屋的鄰居“鼠妹”,她認出新到的防空洞地下室的鼠族鄰居肖慶,肖慶為大家帶來了“鼠妹”的男朋友伍超在陽界的消息。

于是,故事的講述者就由楊飛蟬蛻到“肖慶”,然后“肖慶”以第一人稱為大家講述“妹”到“死無葬生之地”后大家所不知道的關于伍超的故事。

擴展資料:

《第七天》廣泛涉及官僚腐化、官民對立、貧富分化、道德淪喪、價值觀混亂、暴力執法、食品安全、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城市鼠族等各階層各方面的問題,其通過雜聞的“信息價值”和隱喻功能來對當下政治發言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

《第七天》體現了余華對現實的焦慮和絕望,他對現實中的欲望、混亂、不公平和弱肉強食的極度憤怒。洪治綱認為,余華采用了“用死者來觀看生者”回避了正面敘述的尖銳性。

《第七天》采用的社會新聞正是當下社會或剛剛謝幕或正在上演的景觀,其荒誕之程度遠遠超乎作家的想象,作家又何必再費心思編造情節。把雜聞原樣照搬進小說文本,迅速編織出小說文本的當下背景,使小說文本具備了與當下社會共在的現場感,使其與社會文本的對話在同一個舞臺展開。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七天

4. 《最美麗的第七天》中的經典語

1.有時候,命運是很奇妙的,你以為會碰灰的時候,老天就會給你一個驚喜。

2.生命是講質素而不是講長短 。3.人生其實就好象搖搖板,你掉到最低的時候,就是你反彈高升的時候 。

4.當你要升起的時候,就會忘記之前的失落,可是你對面的人呢?當一個升高的時候,另外一個就要從高處滑下來,兩個人的命運就是這樣交替著,人生就是這麼起起落落。5.有我地DDMK,令你FEELING OK,仲勁過BILL GATES !6.昨天的錯,換來今天的難過,今天的我,悔恨當初做錯,難道今天的我,再認錯已是太傻 。

7.在你被雨水打得全身濕透的時候,你一定沒有想到,烏云上會有一個耀眼的太陽正在等待著。8.如果我心中是有一把秤子的話,我知道已經失去平衡。

因為我心中多了一個人,那個人就是你。9.上帝創造天地萬物,做了七天時間,他將最美麗的事物,都放在世人的面前,所以人生在世,無論你經歷過什麼,只要你懂得珍惜,一切都可以是最美好的。

10.分開是為了等待重逢,經歷過考驗的愛情才能牢固,才是真愛的開始。11.上帝在造人的時候只造了亞當和夏娃,大概兩個人的世界里根本容不下第三者。

12.黑夜的每個角落,都充斥著他的身影,彌漫著他的氣味,殘留著他的笑聲。她與他的感覺漸漸失去……雖然失去了,至少曾經擁有,和他一起笑著走過的一段路……13.生命中,不斷地有人離開或進入。

于是,看見的,看不見的;記住的,遺忘了。生命中,不斷地有得到和失落。

于是,看不見的,看見了;遺忘的,記住了。 然而,看不見的,是不是就等于不存在?記住的,是不是永遠不會消失?14. 每個人的緣份就在一念之間,錯過了就再也不會來了。

一次偶遇,一次小小的巧合,都是注定的。屬于你的即使外界干擾的力量如何強大,心靈之間的感應也會彼此相同。

身處何地,都會不期而遇。15.上帝在向你關上所有門的同時,必然會為你打開一扇窗。

16.就像這一支筆,你看他的墨水,快用完,就像快死似的,其實不是的,只不過是物盡其用,一點也沒有浪費,所以死也死得有價值。17.今天,世界上無論信或不信耶穌的地方,都以七日為一個星期來計算,而大多以星期天休假。

正合乎上帝六日創造天地萬物,第七日便放下工作休息的原則。它卻提醒我們,星期天是紀念主耶穌為我們受死而復活的日子。

18.最美麗的第七天,第七天是短暫的,但卻是最美麗的。一對戀人,無論是能夠朝夕相對,還是相隔萬里,珍惜在一起的每一分鐘,過了的便好好回味,未嘗不是一種美。

生活中也是一樣,沒有什麼是十全十美的,用心去發現,好好享受那一刻,記住最美麗的瞬間,你已得到很多。 19.上帝創造了第七天,是為了讓工作的人們得到休息。

而休息并不是在浪費時間、浪費生命,它是為了讓人們有停下來的時間去思考,去感悟生命。可以說,一個整天埋頭工作,而不知道休息并有所感悟的人是不成功的。

因此,稱第七天是最美麗的,因為日日夜夜的忙碌讓人們沒有時間去發現生活中的美麗,其實這種美麗隨處可見。

5. 余華《 第七天》簡介或 縮寫1000字左右就可

余華《第七天》:我是殯儀館的,你想不想燒啊?2013年07月01日 14:13來源:鳳凰網讀書 作者:余華分享到: 更多88人參與16條評論書名:《第七天》作者:余華出版社:新星出版社出版年:2013-6鳳凰網讀書頻道獨家授權連載內容,如無授權,請勿轉載。

內容梗概:《第七天》寫了什麼?已經死去的楊飛,接到來自殯儀館的電話,催促他去火化——他知道自己死了,可不知道是怎麼死的。待他到殯儀館排隊拿號,由于沒買墓地,只得放棄火化,成了“死無葬身之地”的孤魂野鬼。

——他是在餐廳失火時被砸死的,那一刻他正震驚于電視中已成高官情婦的前妻自殺的新聞。在陰間,楊飛開始尋找養父。

他是鐵路工人楊金彪撿的養子。父子情深,楊金彪老來有病,怕拖累他無聲離去。

這一路,楊飛見到各路亡靈,這些人間過客,許多都是各類新聞事件的主人公——拆遷、瞞報死亡人數、死嬰丟棄、“鼠族”生活、殺警案、地下賣腎……這些時代的疼痛,被《第七天》聚在了一起。在余華筆下的“死無葬身之地”,人與人友愛互助,食品是安全的……“那里沒有貧賤也沒有富貴,沒有悲傷也沒有疼痛,沒有仇也沒有恨……那里人人死而平等”。

第一天濃霧彌漫之時,我走出了出租屋,在空虛混沌的城市里孑孓而行。我要去的地方名叫殯儀館,這是它現在的名字,它過去的名字叫火葬場。

我得到一個通知,讓我早晨九點之前趕到殯儀館,我的火化時間預約在九點半。昨夜響了一宵倒塌的聲音,轟然聲連接著轟然聲,仿佛一幢一幢房屋疲憊不堪之后躺下了。

我在持續的轟然聲里似睡非睡,天亮后打開屋門時轟然聲突然消失,我開門的動作似乎是關上轟然聲的開關。隨后看到門上貼著這張通知我去殯儀館火化的紙條,上面的字在霧中濕潤模糊,還有兩張紙條是十多天前貼上去的,通知我去繳納電費和水費。

我出門時濃霧鎖住了這個城市的容貌,這個城市失去了白晝和黑夜,失去了早晨和晚上。我走向公交車站,一些人影在我面前倏忽間出現,又倏忽間消失。

我小心翼翼走了一段路程,一個像是站牌的東西擋住了我,仿佛是從地里突然生長出來。我想上面應該有一些數字,如果有203,就是我要坐的那一路公交車。

我看不清楚上面的數字,舉起右手去擦拭,仍然看不清楚。我揉擦起了自己的眼睛,好像看見上面的203,我知道這里就是公交車站。

奇怪的感覺出現了,我的右眼還在原來的地方,左眼外移到顴骨的位置。接著我感到鼻子旁邊好像掛著什麼,下巴下面也好像掛著什麼,我伸手去摸,發現鼻子旁邊的就是鼻子,下巴下面的就是下巴,它們在我的臉上轉移了。

濃霧里影影幢幢,我聽到活生生的聲音此起彼伏,猶如波動之水。我虛無縹緲地站在這里,等待203路公交車。

聽到很多汽車碰撞的聲響接踵而來,濃霧濕透我的眼睛,我什麼也沒有看見,只聽到連串車禍聚集起來的聲響。一輛轎車從霧里沖出來,與我擦肩而去,沖向一堆活生生的聲音,那些聲音頃刻爆炸了,如同沸騰之水。

我繼續站立,繼續等待。過了一會兒,我心想這里發生大面積的車禍,203路公交車不會來了,我應該走到下一個車站。

我向前走去,濕漉漉的眼睛看到了雪花,在濃霧里紛紛揚揚出來時恍若光芒出來了,飄落在臉上,臉龐有些溫暖了。我站住腳,低頭打量它們如何飄落在身上,衣服在雪花里逐漸清晰起來。

我意識到這是一個重要的日子:我死去的第一天。可是我沒有凈身,也沒有穿上殮衣,只是穿著平常的衣服,還有外面這件陳舊臃腫的棉大衣,就走向殯儀館。

我為自己的冒失感到羞愧,于是轉身往回走去。飄落的雪花讓這個城市有了一些光芒,濃霧似乎慢慢卸妝了,我在行走里隱約看見街上來往的行人和車輛。

我走回到剛才的公交車站,一片狼藉的景象出現在眼前,二十多輛汽車橫七豎八堵住了街道,還有警車和救護車;一些人躺在地上,另一些人被從變形的車廂里拖出來;有些人在呻吟,有些人在哭泣,有些人無聲無息。這是剛才車禍發生的地點,我停留一下,這次確切看清了站牌上的203。

我穿越了過去。我回到出租屋,脫下身上不合時宜的衣服,光溜溜走到水槽旁邊,擰開水龍頭,用手掌接水給自己凈身時看到身上有一些傷口。

裂開的傷口涂滿塵土,里面有碎石子和木頭刺,我小心翼翼把它們剔除出去。這時候放在床上枕頭旁邊的手機響了,我感到奇怪,因為欠費已被停機兩個月,現在它突然響了。

我拿起手機,摁了一下接聽鍵,小聲說:“喂。”電話那頭傳來一個聲音:“你是楊飛嗎?”“是我。”

“我是殯儀館的,你到哪里了?”“我在家里。”“在家里干什麼?”“我在凈身。”

“都快九點鐘了,還在凈身?”我不安地說:“我馬上來。”“快點來,帶上你的預約號。”

“預約號在哪里?”“貼在你的門上。”對方掛斷電話。

我心里有些不快,這種事情還要催促?我放下電話,繼續清洗身上的傷口。我找來一只碗,用碗接水后沖刷那些殘留在傷口里的碎石子和木頭刺,清洗速度加快了。

凈身之后,我濕漉漉走到衣柜那里,打開柜門尋找我的殮衣。里面沒有殮衣,只有一身綢緞的白色睡衣像是殮衣,上面有著隱隱約約的印花圖案,胸口用紅線繡上的“李青”兩字已。

6. 余華寫的《第七天》的全文概括是

《第七天》的全文概括:

用荒誕的筆觸和意象講述了一個普通人死后的七日見聞:講述了現實的真實與荒誕;講述了生命的幸福和苦難;講述了眼淚的豐富和寬廣;講述了比恨更絕望比死更冷酷的存在。

《第七天》是中國當代知名作家余華繼《兄弟》之后,時隔七年后最新長篇小說。其取材背景、主題選擇、敘述筆法,有延續承接《兄弟》之處,但也有諸多新的變化。

讓讀者體會到一種寒冬臘月被囚禁于積年冰川里的寒冷,一種劇烈拉鋸式切膚的疼痛和虐心,一種茫茫荒野身心俱疲后無著無落的絕望。

擴展資料:

創作背景:

2014年5月,余華在答《京華時報》記者問時說,他一直有這樣一種欲望,“將我們生活中看似荒誕其實真實的故事集中寫出來”,“讓一位剛剛死去的人進入到另一個世界,讓現實世界像倒影一樣出現。”余華試圖同時塑造死者世界與現實世界,并通過死者來描寫現實世界。

余華,中國當代著名作家,浙江海鹽縣人,祖籍山東高唐縣。他是目前在國際文壇聲望最高的中國作家之一,被認為是諾貝爾文學獎的有力競爭者。

代表作有中短篇小說《十八歲出門遠行》《鮮血梅花》《一九八六年》《四月三日事件》《世事如煙》《難逃劫數》《河邊的錯誤》《古典愛情》《戰栗》等。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第七天

7. 如何評價余華的《第七天》

一、作品主題《第七天》廣泛涉及官僚腐化、官民對立、貧富分化、道德淪喪、價值觀混亂、暴力執法、食品安全、農村留守老人和兒童、城市鼠族等各階層各方面的問題,其通過雜聞的“信息價值”和隱喻功能來對當下政治發言的意圖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余華對眾多雜聞進行了改寫,這種改寫不是隨意的,而是慎重的,這也并不單純是一項技術問題,改動多大程度,朝哪個方向改,怎麼結合雜聞和文學想象,都包含著余華對這些社會新聞的認識和理解,折射著余華對這個社會的思索和期望,也暗示了作為作家的余華在對這個社會發言時為自己選擇的立場以及他對發言尺度的考量。《第七天》幾乎零距離地逼近社會現實,使小說文本與社會文本對彼此完全敞開的原因吧。

平心而論,余華的鋌而走險不能說是失敗的。在余華自己,他又完成了一次自我突破和藝術蛻變,他為“政治”寫作的初衷基本實現了;對中國當代小說而言,《第七天》提供了處理當下題材的另一種新的方式和可能性。

當然,在收獲政治性的同時,《第七天》也付出了藝術性不足的代價,這從人物形象的蒼白、細節的粗糙、情緒的泛濫以及語言的乏味等方面,都可見一斑,這里不細論。《第七天》描寫的都是日常見怪不怪的新聞事件。

譬如,暴力拆遷、災禍后有關方面瞞報死亡人數、醫院將死嬰做醫療垃圾處理、冤假錯案、刑訊逼供、男子假扮女人賣淫,等等。每個人,他身邊發生的事情都不是新聞了,因為我們在一個巨大的新聞里面,而在新聞里面發生的暴力拆遷等,只不過是這個巨大新聞里面的日常生活,所以處在這樣的一個現實當中的人有一個怎麼來理解今天這個時代的問題。

《第七天》借助一個死人赴死的魔幻故事外殼,將一段衍生于中國當代的殘酷寫真展現了出來。用文藝作品觸及讀者的心頭之痛似乎并非多有難度之事,而是在觸及之后還要留有余響和余震則變得鳳毛麟角。

《第七天》中的“我”在餐館吃飯意外死亡,揭示了一種唐突的、貿然的命運降臨,它不寄托于非凡或者離奇的生活,而是對苦命的一種無可奈何。而這如何造成的,以及現實對悲劇性命運的反饋又是如何影響的,我們的作家連追問和冒犯的心思都沒有,在殘酷而凜冽的現實面前,自己的意志力和能力已率先被敲打得七零八碎。

《第七天》的不同之處在于它借助新聞熱點,但非為了制造噱頭。相反,這種處理會讓讀者的悲喜更身臨其境,感慨更深。

漆黑之中,余華小心翼翼地擦出一束束溫暖的火苗,給死去的人最體貼細微的安慰,不至于讓讀者在喘息間完全絕望——李青死后懺悔,承認丈夫只有楊飛一人;鼠妹的男友伍超雖然最后死于賣腎,但他并未為了物欲而是希望圓滿真愛;鄭家夫婦無辜,不過他們有個最堅強懂事的女兒;飯店老板譚家鑫生前善良體貼,至死也沒有奪走他快樂的希望,“一家人能在一起,到哪里都是好”;說到最曲折離奇的李姓男子被掃黃警察張剛踢爆睪丸而尋仇殺人的恩怨,兩人死后也一笑泯恩仇,成了最好的棋友。講述一個人死后七天的經歷。

這個人沒有墓地,無法安息,在生與死的邊境線上游蕩,然后來到一個名叫死無葬身之地的地方,那里聚集了很多沒有墓地的死者……那里人人死而平等。《第七天》體現了余華對現實的焦慮和絕望,他對現實中的欲望、混亂、不公平和弱肉強食的極度憤怒。

洪治綱認為,余華采用了“用死者來觀看生者”回避了正面敘述的尖銳性。《第七天》里建立了兩個完全相反的世界生的世界和死的世界。

每一個篇章,余華都花了大量篇幅,來描寫沒有等級、絕對平等的人道世界,充滿了歡樂的、創世紀般的祥和世界。二、藝術手法《第七天》采用的社會新聞正是當下社會或剛剛謝幕或正在上演的景觀,其荒誕之程度遠遠超乎作家的想象,作家又何必再費心思編造情節。

把雜聞原樣照搬進小說文本,迅速編織出小說文本的當下背景,使小說文本具備了與當下社會共在的現場感,使其與社會文本的對話在同一個舞臺展開。小說文本與社會文本就成了彼此敞開的空間,雜聞的大量存在標志著小說進入了一種探索活動,它力求在現實的豐富性和復雜性中思考并闡釋現實。

《第七天》采用雜聞這一點上放棄了經典現實主義的做法,而轉向了探索。他的目的不再是要讀者相信經他以雜聞為底本改造而成的故事是真實的,而是以這些故事作為話語標記,在文學想象與社會現實之間搭建一些可被讀者辨識的聯系,提醒讀者小說與社會是相互指涉的,啟發讀者由一個空間走入另一個空間,真正關注現實社會的荒誕,真正思考自己以及整個中國的命運。

《第七天》引用雜聞的做法所提供的更多的是一種真實的幻覺,不論是似乎無所用心的雜聞拼貼,還是對可以大做文章的事件的輕描淡寫,都反映了作者或諧謔而近于游戲的或冷靜而近于冷漠的筆調,這種筆調的意蘊耐人尋味:荒誕才是最大的真實,荒誕已是司空見慣。這層意蘊的底色是十分灰暗冰涼的,它透露著作者對現實深深的絕望和無奈。

《第七天》與社會的互文是如此強烈,難怪會有人認為余華是借這部小說來探政治的底線。這種揣測并非無稽之談。

“真實的雜聞故事往往顯現為一些揭示性的社會縮影,具有一。

8. 剛看完了余華的 第七天 大家覺得怎樣

如果說《兄弟》簡單粗糙的白描敘事還可以被視作一次冒險和嘗試,由此證明一個先鋒小說家不懈探索的勇氣,那麼,《第七天》在敘事語言上變本加厲的陳腐與無所顧忌的平庸,似乎就不太容易再予以一種善意的解釋;如果說,《兄弟》對社會新聞的采用,雖然生硬,但因為其間有數十年的時間跨度,至少還有一點點在遺忘的塵埃中翻檢歷史的努力,那麼,《第七天》里對近兩三年內社會新聞的大面積移植采用,已幾乎等同于微博大V順手為之的轉播和改編。從文學觀感而言,人們很難相信這是七年磨一劍的長篇小說,它更像三兩個禮拜就碼出來的網絡快餐。

然而,我也相信,作為一個閱讀過大量小說的人,余華還沒有愚蠢到對《第七天》中這些顯而易見的缺陷都一無所知的地步,也許,他只是認為,這些所謂的缺陷并不是缺陷,尤其當這部小說在不久的將來被譯成西方語言之后。

《兄弟》在內地文壇受到的口誅筆伐,以及相應的在西方世界的意外成功,提供給了余華足夠的經驗,于是,到了《第七天》,他絕對已經在有意識地面對西方讀者來寫作。小說家已經明白,中文讀者之所以每每苛責社會新聞和網絡段子在小說中的濫用,是因為這些讀者甚至比小說家都更熟悉這些社會新聞和網絡段子。他們在閱讀《第七天》的時候,可以一眼看出此處是在抄襲某襲警事件,彼處是在照搬某死刑冤案,至于對食品安全、地產拆遷等等群體事件的牢騷,這些中文讀者比小說家知道的更多,更詳盡,作為一個只知道利用社會新聞和段子寫作的小說家,面對這些中文讀者,毫無優勢可言;但假如面對的是一個西方讀者,這些在中文讀者那里早已視為陳腐舊聞的東西,會重新變得新鮮有趣,這些在中文讀者那里司空見慣的現實事件,會重新披上超現實的魔幻外衣;在中國當下這樣一個日常生活比文學想象更為狂野的現實境遇中,又有什麼比轉述社會新聞更能輕松地令西方讀者瞠目結舌并驚作天人的呢?另一方面,至于語言的陳腐粗糙,對話的僵硬空洞,挑剔的母語讀者或許在語感上不堪忍受,但經過翻譯,反而都可以得到遮掩甚至是改進,這一點,不唯《兄弟》,更有已獲諾獎的莫言作品可以作為先例。